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 二节内环境与稳态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一 内环境与稳态1 填写下列体液组成示意图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内环境 2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稳态是一种 的状态 是通过 系统和 系统调节维持的 3 稳态的作用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 的必要条件 相对稳定 神经 内分泌 细胞正常生存 二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1 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2 神经元的结构3 神经元的基本特性受到刺激后会产生 并沿 传送出去 树突 胞体 轴突 神经元 神经冲动 轴突 三 神经冲动的产生 传导与传递1 神经冲动的产生 传导 1 静息电位 极化状态 图中处于极化状态的是 点 电位情况 机理 由 外流引起 a c 外正内负 钾离子 2 动作电位 反极化状态 图中处于反极化状态的是 点 电位情况 机理 由 内流引起 3 在图中下方的方框内标出兴奋传导 传递 的方向 4 传导特点 双向性 不衰减性 b 内正外负 钠离子 绝缘性 2 神经冲动的传递 1 补充图中突触的各部分结构 轴突 线粒体 突触小泡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2 信号传递过程 3 写出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特点和原因 特点 原因 化学递质只能由 作用于 特点 的总和 原因 一个小电位不能传播 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 单向传递 突触前膜释放 突触后膜 小电位 四 大脑皮层的功能 五 体温调节 内脏 肌肉 皮肤 辐射 蒸发 脑 传导 对流 1 汗液 尿液 消化液 泪液等液体属于内环境 分析 汗液 尿液 消化液 泪液等液体虽来自于内环境 但不是细胞赖以生存的细胞外液 被分泌后可以与外界直接接触 不属于内环境 2 2011四川t3b 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 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 分析 血液中有缓冲物质 血浆ph保持相对稳定 因此不会变为弱酸性 3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分析 机体中细胞代谢的场所主要是细胞溶胶和细胞器 不是内环境 4 没有感觉产生 一定是传入神经元受损 分析 感受器 传入神经元 反射中枢中的任一环节受损 都可能导致感觉不能产生 5 化学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 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 分析 化学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 可能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 也可能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抑制 6 受到低温刺激时 下丘脑产生冷的感觉 分析 体觉区 躯体感觉中枢 位于大脑皮层中央后回 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 7 2011广东t4a 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 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 分析 听到枪声后的起跑动作是后天经过长期的训练形成的 为条件反射 考点一内环境与稳态1 内环境的成分 1 营养成分 o2 水 无机盐 葡萄糖 氨基酸 甘油 脂肪酸等 2 调节成分 激素 维生素 抗体 组织胺 化学递质等 3 代谢废物 co2 尿素等 2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1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来完成 2 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 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 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高考警示 存在于人体内但不属于内环境的物质这类物质一般指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和分泌到消化道等特殊外环境中的物质 可分为以下几类 1 细胞合成的结构蛋白 如血红蛋白 载体蛋白等 2 胞内酶 如dna聚合酶 rna聚合酶 呼吸酶 或者除消化酶之外的其他酶类 3 由于消化道属于人体的外部环境 存在于消化道中的食物及分泌到消化道内的消化酶不存在于内环境中 4 其他特殊外部环境中的成分也不属于内环境 如尿液和泪液等 典例1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b 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 尿素 化学递质等c 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d 血浆的成分稳定时 机体达到稳态 解析 选d 在人体内环境中组织液渗回血浆的量远远大于渗入淋巴的量 co2 尿素 化学递质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机体的稳态指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及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仅血浆的成分稳定 机体不一定达到稳态 故d错误 变式训练 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系统或器官 是有关的生理过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内环境与 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 内的葡萄糖通过 进入血浆和淋巴c 表示重吸收作用d 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解析 选b 与体外之间的物质能出能进 并能为内环境提供o2和排出co2 这说明 是呼吸系统 内环境与 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为消化系统 内的葡萄糖通过 只能进入血浆 是泌尿系统 表示重吸收作用 皮肤有保护的作用 皮肤中的汗腺通过分泌汗液排出代谢废物 表示的器官为皮肤 考点二反射和反射弧1 膝反射和缩手反射经典反射弧图示解读 1 两个反射弧都包括五部分基本结构 2 传入神经元都有神经节结构 3 两者中枢都在脊髓 属低级中枢 都受高级中枢调控 4 缩手反射由3个神经元组成反射弧 内有2个突触结构 而膝反射只有2个神经元 反射弧内有1个突触结构 2 反射弧的结构及其功能分析 高考警示 1 完成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 反射弧中任一环节中断 反射都不能完成 2 人为刺激反射弧上除感受器外的部分 效应器也可以作出反应 但这一过程不称为反射 典例2 如图 表示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可能位置 如果病人有感觉 但手不能动 那么阻断的位置是 a b c d 解析 选c 病人有感觉 说明传入神经元 反射中枢正常 但手不能动 说明神经冲动不能传至效应器 故阻断的位置是 传出神经元 互动探究 1 如 被阻断 有没有感觉 手能动吗 提示 没有感觉 手不能动 感觉的形成过程是 感受器 传入神经元 反射中枢 大脑皮层 由于传入神经元被阻断 大脑皮层不能形成感觉 传入神经元被阻断 兴奋不能传到效应器 手不能动 2 针刺 部位时 手是否会动 这是否是一个反射 提示 会动 但不是一个反射 反射必须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 针刺 时 兴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变式训练 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 a b c d 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 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b 切断d 刺激b 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c 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d 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 解析 选a 正常机体内 兴奋从感受器向效应器方向单向传导 由图示知d为传入神经元 b为传出神经元 切断d 刺激b 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兴奋在突触 即结构c 处的传递速度慢于神经纤维 即结构b 上的传导速度 为突触后膜 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 电信号 考点三神经冲动的传导与传递1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电信号传导 1 传导过程 生理基础 极化状态 k 外流 反极化状态 na 内流 传导形式 局部电流 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与神经纤维膜内的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 2 传导特点 双向传导 即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 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 3 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 图示 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的电位差变化 解读 o a和d e 极化状态 外正内负 此时k 通道开放 a b 去极化状态 na 通道开放 b c 反极化状态 内正外负 na 继续内流 c d 恢复k 外流 逐渐恢复极化状态 电位测量 灵敏电流计都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 或内 侧 如下图 刺激a点 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2 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化学递质传递 1 突触类型 一般情况下每一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形成接点 由此可分为以下几类 a 轴突 胞体型 表示为 b 轴突 树突型 表示为 c 轴突 肌细胞型 表示为 另外 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也可以和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形成突触结构 2 传递过程 突触小泡释放的化学递质 如乙酰胆碱 去甲肾上腺素等 化学递质移动方向 突触小泡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信号转换 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 传递特点 单向传递 只能由突触前膜所在神经元传递给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 高考警示 神经冲动传递的三个易混知识提醒 1 化学递质的释放方式为胞吐 由突触后膜上的受体 糖蛋白 识别 其作用效果有两种 促进或抑制 2 同一神经元的末梢只能释放一种化学递质 或者是兴奋性的 或者是抑制性的 3 化学递质发生效应后 就被酶破坏而失活 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 考查角度1电位变化中的曲线分析 典例3 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 b段的na 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b b c段的na 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c c d段的k 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d d e段的k 内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解析 选c 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 刺激处的na 通道开放 na 顺浓度梯度内流 这是被动转运的结果 不需要消耗能量 d e段电位的变化是k 外流形成的 变式训练 试判断一个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在添加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 河豚毒素 na 离子转运载体抑制剂 后 是如何变化的 解析 选a 在静息状态下 神经细胞中k 外流 出现膜外正电荷较多 膜内负电荷较多 即外正内负 从而在膜的内外形成电位差 产生静息电位 k 的外流与na 离子转运载体无关 故a项正确 考查角度2神经冲动电位测量方法的应用 典例4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若刺激图甲中的a点和图乙中的a处 电表指针偏转的情况如何 2 图乙中a 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和骨骼肌上的电极 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 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上的电表 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 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 是一种突触 若刺激骨骼肌b处 能否在c处记录到电位 解析 根据题中的两幅图示 刺激图甲中a点或图乙中a处 电表均可出现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在图乙中 若刺激b处 则电表不发生偏转现象 原因是连接骨骼肌的是传出神经元 d是一种突触 传出神经元末梢属于突触前膜 骨骼肌细胞膜属于突触后膜 而兴奋在突触处 接头部位 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即只能从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 而不能倒过来传递 答案 1 均出现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2 不能 考点四体温调节1 人体体温恒定原因 2 体温调节过程图解3 体温调节的意义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高考警示 体温调节的几点深入分析 1 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为神经 体液调节 而在温热环境中维持体温恒定的调节方式只有神经调节 2 图示中的体温调节只是生理调节过程 即安静状态下的调节 除此之外 人们还可以通过行为调节体温 如寒冷时的运动 穿衣等 3 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但冷 热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 典例5 科学家对多种恒温动物进行实验 证明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位于下丘脑 下丘脑包括下丘脑前部和下丘脑后部 为研究下丘脑前部 后部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 科学家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 对下丘脑前部局部加温 机体出现血管舒张 散热量增加 对下丘脑前部局部冷却 机体出现战栗 产热量增加 实验二 用实验一的方法处理下丘脑后部 机体不出现散热和产热效应 用电刺激下丘脑后部 机体出现战栗 增加产热 请分析实验结果并回答 1 以上实验表明 下丘脑对温度刺激敏感的部位主要集中在 2 温度刺激下丘脑前部和后部以及温度刺激和电刺激下丘脑后部产生的效应不同 说明信息传递的方向最可能是从下丘脑 传至 进而调节恒温动物的过程 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3 猪的体温调节与人类相似 在18 20 的条件下 体重为60kg的猪增重最快 试运用体温调节相关知识解释当环境温度过低 5 或过高 35 时猪的体重都会下降的原因 解析 1 对下丘脑前部局部加温 机体出现血管舒张 散热量增加 对下丘脑前部局部冷却 机体出现战栗 产热量增加 用实验一的方法处理下丘脑后部 机体不出现散热和产热效应 说明下丘脑对温度刺激敏感的部位主要集中在下丘脑前部 2 温度刺激和电刺激下丘脑后部产生的效应不同 说明信息传递的方向最可能是从下丘脑前部传至后部 进而调节恒温动物的产热和散热过程 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3 环境温度过低 猪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用于产热 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有机物的消耗增加 环境温度过高 猪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增加散热 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有机物的消耗增加 答案 1 下丘脑前部 2 前部后部产热和散热 3 当环境温度过低 5 或过高 35 时 猪都要消耗较多的有机物 以提供能量维持体温的恒定 变式训练 如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 示意图中字母表示的结构名称 a b c 2 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 当人体处在35 的外界环境中时 主要的散热方式是 3 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 甲状腺分泌活动加强 完成这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是 这种反射属于反射 4 甲状腺能参与体温调节是因为 5 当传入神经元与传出神经元兴奋时 神经细胞膜外的 大量内流而形成电位 解析 体温调节是人体稳态的重要调节过程之一 1 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其代谢除了题中提到的外 还有骨骼肌的不自主战栗和肾上腺素的分泌 2 人体最大的器官是皮肤 也是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 当气温达到35 以上时 汗液蒸发带走热量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 3 从感受器到腺体 可很容易写出包括五部分的反射弧结构 这一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4 甲状腺参与体温调节 主要是分泌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 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加速体内物质氧化分解 促进动物的发育 促进新陈代谢 5 神经冲动产生的机理主要是na 的内流 形成可传导的动作电位 答案 1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骨骼肌肾上腺 2 皮肤汗液蒸发 3 温度感受器 传入神经元 体温调节中枢 传出神经元 甲状腺非条件 4 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 促进新陈代谢 5 na 动作 神经冲动传导与电流表指针的偏转判断方法 典例 如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刺激a点 a点为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 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检测到b d点有电位变化 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b 兴奋由c传导到e时 发生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的转换c 若c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 可能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d 电流表 不偏转 电流表 可能偏转两次 解析 选a 在第一个神经元上的a点给予适宜的刺激 兴奋将从a点传到b点 再传到d点 不能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 故a项错误 兴奋由c传导到e时需要经过突触 在突触中发生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的转换 故b项正确 若c处测不到电位变化 可能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是抑制性的 故c项正确 由于a点位于电流表 两极的中央 兴奋同时传到两极 无电势差 故电流表不偏转 而传递到电流表 的两极所用时间不同 可发生两次偏转 故d项正确 方法归纳 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与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归纳 1 在神经纤维上的判断 刺激a点 b点先产生神经冲动 d点后产生神经冲动 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刺激c点 bc cd b点和d点同时产生神经冲动 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 2 在神经元之间的判断 刺激b点 由于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 a点先产生神经冲动 d点后产生神经冲动 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刺激c点 神经冲动不能传至a点 a点不产生神经冲动 d点可产生神经冲动 电流表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 易错提醒 1 在膜外 神经冲动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 2 在膜内 神经冲动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3 在一个神经元内有一处受到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迅速传至整个神经元 即在该神经元的任何部位均可测到生物电位变化 4 离体实验中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而在生物体内 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只能来自感受器 因此在反射弧内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仍是单向的 变式训练 将灵敏电表的两极 如图所示 分别置于膝反射反射弧中的a处外表面和b处内表面 若在c d两点同时对神经细胞给以能产生神经冲动的刺激 则刺激后电表指针的偏转情况是 注意 ac db a 先左后右 再向右b 先右后左 再向左c 先左后右 再向左再向右d 先右后左 再向右再向左 解析 选c 未对神经细胞实施刺激时的电表指针偏转情况为 电表指针偏向负极一侧 同时对c d给以刺激后 a b两点同时产生神经冲动 即a处膜外为负 b处膜内为正 故电表指针由右偏向左 随后两点恢复静息状态 指针又偏向右 刺激c处产生的兴奋经突触结构传至b点时 b点再次产生神经冲动 电表指针又一次向左随后向右偏转 1 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血浆 组织液和淋巴 血红蛋白 o2和葡萄糖 葡萄糖 co2和胰岛素 激素 递质小泡和氨基酸a b c d 解析 选a 人体的细胞外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凡是血浆 淋巴 组织液的成分 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在题目给出的选项中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 递质小泡存在于神经细胞内 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2 正常情况下 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 代谢产物增加 此时该组织中的 a 组织液增加 淋巴增加b 组织液减少 淋巴增加c 组织液增加 淋巴减少d 组织液减少 淋巴减少 解析 选a 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 代谢产物增加时 就使组织液渗透压增大 使生成组织液的有效滤过压增大 促进组织液的生成增加 由于淋巴是组织液渗透到毛细淋巴管内形成的 且单向汇入血液循环 所以随组织液的增加 淋巴也增加 3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a 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淋巴b 甲状腺激素 葡萄糖 氧均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c 血浆中的蛋白质都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到达组织液中d 体内细胞只通过内环境就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的相关知识 毛细血管内流动着血浆 外面流淌着组织液 而毛细血管壁细胞只有一层上皮细胞 故其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 激素分泌后直接进入血浆 血浆中也存在葡萄糖和氧气等物质 故它们均可存在于内环境中 血浆中的蛋白质一般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 它可以维持血浆的胶体渗透压 人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 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但还需要其他器官 系统的参与 4 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b 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触c 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d 化学递质能透过突触后膜 解析 选a 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 与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 胞体形成突触 突触是由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的 释放到突触间隙里的化学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 使后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者抑制 并在作用完成后很快被分解或移走 5 如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 下列哪项叙述是正确的 a 若于s处给予刺激 则在a处可测到电位差的变化b 若于s处给予刺激 则形成的电流在膜外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c 若兴奋由e传导到a 则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是通过递质形式传递的d d b的传导速度大于d e的传导速度 解析 选c 兴奋在突触间只能单向传递 刺激s处 在a处不能测得电位变化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局部电流形式传导的 局部电流的方向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是相同的 兴奋在突触间是通过递质的形式传递的 此过程传递较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 6 刺激某一个神经元会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 当给予某种药物后 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 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 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化学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 这是由于该药物 a 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b 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c 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d 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解析 选b 神经元之间的突触对神经冲动传递非常重要 几乎所有作用在神经系统的药物对某一类神经的兴奋或抑制都是作用在突触后膜的化学递质受体上的 针对不同的化学递质或化学递质的受体 开发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抑制剂或激动剂 这些药物可以模拟或抑制神经的兴奋或抑制所造成的生理反应 从题中条件化学递质的量没变 可推导出该药物作用于突触后膜的递质受体 从而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7 如图表示某人的体温变化曲线 导致ab段和bc段体温变化的事件最有可能是 a 发热和战栗b 提高环境温度和战栗c 战栗和出汗减少d 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 解析 选d 从图中可读出 60分钟前 人的体温维持在37 左右 60 80分钟时 体温上升 80 100分钟时 体温恢复正常 四个选项中可能导致体温上升的事件有发热 提高环境温度 剧烈运动 可能导致体温下降的事件有出汗增加 寒冷刺激下战栗能增加产热 但一般不会导致体温高于正常值 因此只有d项正确 8 如图甲是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 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甲中f表示的结构是 图乙是图甲中 填字母 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 图乙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 2 缩手反射时 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 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 3 图丙中若 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 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 则 称为 若刺激图丙中b点 图中点可产生兴奋 图丙中共有突触个 4 图乙中化学递质由a细胞合成 经过包装加工 形成突触小泡 突触小泡再与融合 通过a细胞的 作用 进入突触间隙 5 突触后膜上的 受体 与相应化学递质结合 引起b细胞产生 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 解析 在反射弧中有神经节的为传入神经元 与其相连接的为感受器 递质的释放是由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 以胞吐方式分泌到突触间隙 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答案 1 感受器d胞体膜或树突膜 2 递质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 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3 神经中枢a c d e3 4 高尔基体突触前膜胞吐 5 兴奋或抑制 9 2012 江苏高考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b 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c 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 致敏原 引起过敏反应d 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 解析 选d 毛细淋巴管中的物质均来自组织液 其作用是将由毛细血管渗入组织液中的少量蛋白质和水分等输送回血浆 若毛细淋巴管阻塞 会使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增多 引起渗透压升高 从而使血浆中水分及细胞内液水分更多地渗透到组织液 引起组织水肿 故a正确 当乙酰胆碱受体受到的刺激传导到肌肉细胞内质网中时 内质网中的钙离子便释放到肌肉细胞质中 帮助肌丝完成收缩 如果肌肉细胞质内的钙离子本来就非常多 那么 乙酰胆碱受体的这种信号作用就被削弱了 从而导致肌丝收缩无力 所以b正确 过敏原 致敏原 再次进入机体会引起过敏反应 因此c正确 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无机盐大量丢失 但不会导致体液中蛋白质的丢失 所以d错误 10 2012 浙江高考 下列关于神经肌肉 肌肉指骨骼肌 接点及其相关结构和功能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一个骨骼肌细胞中只有一个细胞核b 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c 突触后膜的表面积与突触前膜的相同d 一个乙酰胆碱分子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 解题指南 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两点 1 考查实质 考查神经调节 2 掌握突触的结构 突触间隙的液体为组织液及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需要刺激达到一定阈值 解析 选b a项错误 一个骨骼肌细胞内不止一个细胞核 b项正确 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中的液体为组织液 c项错误 突触前膜为轴突膜 突触后膜为胞体膜或树突膜 表面积大于突触前膜 d项错误 要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需要刺激达到一定阈值 而不是一个乙酰胆碱分子 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汽车租赁合同细则-年度车型升级版
- 2025版企业ERP系统采购与服务全面合作协议
- 2025年二手房过户及房屋买卖合同解除协议
- 2025年度酒店客房智能设备采购与安装服务合同范本
- 2025茶艺主题公园投资建设合作框架协议
- 2025版全新泥水工施工材料采购合同
- 2025版教育培训机构招生合作合同
- 2025年度房产抵押贷款贷前调查与风险控制合同
- 2025版水面旅游开发承包合同
- 2025版挖掘机销售与承包服务合同规范21
- 社保补助协议书范本
- (新教材)2025年秋期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学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课标核心素养教案)
- GB/T 18947-2003矿用钢丝增强液压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 法律合规网络知识竞赛试题汇总
- 2016风行菱智m5原厂维修手册及电路图-14
- 车辆维修项目投标方案
- 女生青春期生理健康教育
- 《绿色建筑》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课件
- 商场撤场申请书
- 第二章汤小丹计算机操作系统 官方课件 第四版
- 炭疽病诊断治疗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