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英语教学理论及课堂设计 -任课教师:何超兰第一讲 序言 教学要求 1、考勤(花名册) 2、教学方式:采取知识传授与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并适当观看有关教学视频; 3、考试方式:闭卷 4、考试成绩:卷面成绩(70%)+平时成绩/课堂设计(30%) 讨论题 1、为什么选择外语作为自己的专业?本身对英语感兴趣还是受他人的影响? 2、外语教学与母语教学有哪些本质区别? 1)外语学习主体的不同; 2)外语学习意味着快文化交际的学习,即新的思维方式和习惯的学习;2、普通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1)知识上的准备; a)所教学科的知识; b)如何教该学科知识的知识; 2)品格上的准备; 应该具有人类所有的美德; 如: 谦虚、好学、热情、开朗、善解人意、细心等;2、一个合格的外语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一方面具备一个普通教师和语言教师所具备的各种基本素质,另一方面具备适应外语教学这一特殊学科的专门素质,如应该具备有关跨文化交际和外语习得理论方面的知识,以及与此相关的个人品质。 1)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2)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实施能力; 3)较高的人品修养和令人愉快的个人性格; 4)较为系统的现代语言知识; 5)相当的外语习得理论知识; 6)一定的外语教学法知识; 思考题 外语学习与母语习得的区别有哪些?第二讲 “母语”、“第二语言习得”与“外语学习”1、第二语言和外语 1)外语 指母语以外的、只在学校里学习而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很少有交际用途的语言 2)第二语言 指在母语以外,在官方、商业及社会中广泛应用中的语言。 三种模式: a)移民模式 b)新加坡模式 c)日本模式 第二语言与外语的本质区别 1、定义不同; 2、语言环境不同; 3、语言输入不同; 4、影响学习过程的情感因素不同; 5、母语知识对另一种语言知识的习得的影响不同; 语言迁移 指的是学习者已经掌握的知识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发挥作用的心理过程。2)语言迁移的分类 a)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 相同或基本性同的语言特征或习惯的迁移; 对外语学习起促进作用; 英语元音【i:】,【:】,【 :】,【u:】 汉语韵母 i,e,o,u b)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 不同的语言特征或习惯的迁移; 对外语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 在英语的辅音后面加【】或【i】;e.g. “因为所以”,“虽然但是” (a)Because it was raining,so I had to stay at home (b)Though the task was difficult,but he finished it on time2、“习得(acquisition)”与“学习(learning)” 语言监察理论(Monitor Theory)(S. krashen) 1)习得学得有别假设 (the Acquisition Distinction Hypothesis); a)习得(acquisition) 下意识地自然吸收,类似儿童学母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语言; b)学得(learning) 有意识地学习语言规则;C)“无接口理论”与“接口理论”无接口理论认为,习得是外语学习者掌握外语的唯一渠道,习得只有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下才能产生,学习作为有意识地对语法规则的学习和训练,不可能导致习得。 接口理论认为,语法教学是一种培养学生语法意识的过程;语法教学或学习也可以产生习得,关键不在该不该教语法,而在于如何教更有效。2)输入假设(the “i+1” Input Hypothesis); 主张学习者所接触语言材料的语法结构应略高于学习者的现有水平; 学习者现有的第二语言水平:“i”; 学习者将要达到的更高一级的语言水平:“i+1”; 可理解性语言输入;3)自然顺序假设(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 学习者在自然习得时,要按一定的可以预见的顺序学会语法结构; 4)监察假设(the Monitor Hypothesis)/监控假设; 习得是首要的; 学得的语言规则只起“监察”(monitor)或“编辑”(edit)作用; 监察的三个必备条件 1)充裕的时间; 2)要把注意力集中于形式; 3)必须知道要用的规则;5)情感过滤假设(the Affective Filter); 情感因素对语言输入起着过滤作用,直接影响语言习得; 语言输入中的情感过滤 Filter LanguageInput - acquisition Acquired competence device 最佳情感三条件: 1)学习者有强烈的动机; 2)学习者充满信心; 3)心情轻松,无焦虑感; 母语习得与外语学习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母语习得与外语学习的不同 1)学习主体不同 母语习得的主体: 儿童(1岁6岁) 外语学习的主体: 成人(12、13岁以上)2)学习的起点不同 儿童在习得母语之前无任何语言基础; 成人在学习外语之前已掌握了母语;3)学习条件和环境不同 a)儿童习得母语: 总处于家庭和社会的自然环境之中,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在各种场合里大量接触母语; b)外语学习: 一般在课堂里面进行,有时间的限制;课外一般没有使用外语的环境;4)学习动机不同 儿童习得母语:综合/结合性动机; 为了生存,为了与周围人群接触并成为其中一员; 成人学习外语:工具性动机; 为了升学、找工作等;5)语言输入的情况不同 a)儿童:没有专门的老师,主要从其母亲或保姆那里学话; 照顾式语言(caretaker speech); 特点: 不用明示(explcit)的办法来教小孩说话,只求小孩懂得说话的意思; b)成人:有专门的老师; 特点:材料精选,但较呆板,数量不足,重现率低;3、母语习得与外语学习的相同之处 1)二者都是为了获得语言的交际能力; 2)在母语习得与外语学习的过程中,成人和儿童都运用了模仿的手段; 3)二者常采用某些相同的学习策略:迁移策略; 4)根据神经语言学研究成果,一个人的本族语、第二语言或外语都受同样的大脑语言区域所管辖; 外语学习的内涵 学得+习得 思考题 影响和制约外语学习的因素有哪些?第三节 外语学习主体分析 外语学习者的生理和认知因素 1、年龄 儿童的语言习得能力与大脑的发育有关。 关键期假说 1967,心理语言学家伦尼伯格( Lenneberg) 语言是大脑的产物,语言能力的发展要受到人的生理基础的严格制约。儿童从两岁开始至青春期(puberty)到来之前,大脑具有可塑性,语言习得能够自然而轻松地进行。而在青春期到来之后,多数人的大脑已发生了侧化(1ateralization),人脑已充分发育成熟,神经系统不再有这样的弹性,语言学习也就越来越难。 两个预测: 1、必须赶在大脑语言功能的侧向完成之前学习口语; 2、过了关键期,语言学习的速度减缓,学习的成功率降低:例证: 支持者:阿舍(Asher, J.)和加西亚(Garcia, R.)7-19岁的古巴移民的发音情况; 6岁前,发音与美国人接近的占71%; 13岁以后,英语发音接近美国人的只占17%;反对者:教学时间问题; 5岁儿童若每天大约五小时,则一年接触语言的时间约共为9100小时,但结果是儿童远未掌握许多语言结构; 全浸教学法(total-immersion),每天学12小时的英语,六周不足500小时,通过强化训练却使学生达到一定的外语水平;2、智力 指的是掌握和使用各种学习技巧的能力。 智力因素与年龄有关,也与环境因素有关。 a)年龄越小,智力因素的影响越小; b)学习环境越正式,越需要分析综合能力和技巧,智力因素的影响越大,反之亦然;3、语言潜能 指的是学习者所具有的某种能力倾向。 1)语音能力 2)语法能力 3)推理能力 “天性”论(Chomsky) 儿童生下来就有一种适于学习语言的、人类独有的知识,即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体现在“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里面。 “天性”论与智力发展没有联系; 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 海姆斯(Hymes),美国社会语言学家 语言使用者根据社会情景因素恰当地运用语言规则的能力; 一个语言学习者不但要有识别句子是否合乎语法规则的能力和选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的能力,还要能在适当的场合、适当的时间恰当地使用语言。4、认知风格 1)场依赖型风格 能看见整体或者问题的整个轮廓的能力; 2)场独立型风格 能够从整体中辨别出部分的能力; 外语学习的情感因素 1、动机和态度 态度与动机密切相关。 定义 1、动机 1)对某种活动有明确的目的性; 2)为达到该目的而作出一定的努力; 2、态度 一个人对待外在事物、活动或自身的思想行为所持的一种向与背、是与非的概括的倾向性; 1)认知成分:信念 2)情感成分:好恶程度 3)意动成分:行动意向及实际行动 动机的分类 1)内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 外语学习者对外语学习本身的兴趣和热爱; 持久性,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 2)外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 外部因素作用的结果; 不能持久,目的一达到就会放弃; 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成功是诱发内部动机最强烈的因素。 2、学习与学生的兴趣相投时,学习动机就会增强。 3、表扬和鼓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 5、竞赛是激发积极性的有效手段。3、个性 1)外向型(extrovert) 开朗、热情、善社交、爱说话,给人以较好的印象; 2)内向型(introvert) 喜欢缄默、不好动、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第四讲 语言的僵化现象(事先要学生课后大量查阅有关资料,分小组讨论,并要求制作PPT和撰写论文,课堂上每个组派个代表进行呈现演示,其他同学针对这个小组的观点进行提问。)讨论题: 僵化现象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语言僵化的问题?一、语言僵化现象的定义“语言僵化”这一术语是由美国语言学家Selinker于1972年在其中介语理论中提出的。他认为许多外语学习者(95%)的第二语言会出现僵化,使其语言能力不能达到本族人的同等水平。按照Selinker的定义,“僵化就是母语的词条、规则和次系统倾向保留在与目的语相关的中介语中,不管学习者的年龄有多大,也不管学习者接受的解释和指导有多少,这种倾向都不会改变。”Selinker把僵化看成是存在于中介语中的一种心理机制,无法消除,它可以出现在语言学习的任何阶段。语言僵化现象是一种机制,是语言学上的术语,是一种学习者处于中介语的学习呈停滞不前状态的过程,从而阻止了中介语的发展二、僵化现象形成的原因Selinker认为95%的二语学习者会产生僵化,所以僵化的形成一定有其内在的原因。虽然僵化会受到诸如语言环境、教学方法、教材设置等外部因素的制约,但学习者的内部生理、心理以及认知方式和认知情感也会对僵化产生影响2.1 年龄 Lenneberg(1967:142-175)在比较了成人和儿童失语症患者的基础上,提出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假说,认为语言习得的最佳时期是在2-12岁之间,超过这段时间,由于大脑功能侧化而失去可塑性,语言习得的能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后来的研究表明,关键期并不像Lenneberg所说的那样严格而且成人与儿童在习得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优势,因此有人认为第二语言习得存在不同的关键期/敏感期(Seliger1987:11)。由此看来,关于关键期年龄的界限虽有争议,但年龄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因素确是不争的事实2.2语言心理机制 人类虽然拥有共同的语言能力,却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形成相同的却有差异的语言神经机制,这种差异会在新的语言加工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语言心理机制。对以汉语为母语的第二语言加工更为复杂,此过程是两种语言神经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牵涉到大脑左右半球的功能的调用,这种共同作用的结果会导致母语参与第二语言的加工过程,出现僵化中提到的母语迁移现象。2.3认知情感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者在不同的年龄段会呈现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其认知方式和情感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2.4心理因素Schuman(1975:223)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学习者的心理变化,认为在青少年时期,生理、情感、认知方面的变化会让他们产生一种防范心理来抵制威胁业已建立起来的自我价值和观念。这种防范心理会一直延续到成年。2.5 社会距离使得语言使用功能受限,因而产生二语的僵化。 根据对中国学生的观察发现,同一班上的学生外语学习效果不同,许多情况下并不是智力因素造成的。与社会文化有关的心理因素也有一定作用。有的学生对外语课程会有一种陌生感甚至某种对抗情绪,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学生。其实边疆地区学生学习另一种语言的能力并不差,有的会讲几种少数民族的语言。可是这种能力却没有用于外语学习中。其中原因很可能就是语言环境及社会文化距离而导致的那种陌生或对抗的心理距离在起作用。文化和心理距离使得语言的处理不能很好地朝着目的语方向发展,因此,语言就总是停留在中介语状态当中。2.6情感因素Krashen(1982:32-33)也认为成人认知成熟后的情感因素使他们最终无法获得第二语言习得的成功。他将学习者的情感比喻成一张过滤网,如果学习者对第二语言采取消极的态度,他们的情感过滤就强,获得语言的输入就少,即使他们读懂了信息,这些输入也无法进入负责语言区域的大脑,相反那些采取积极态度的语言学习者会有较低的情感过滤,语言的输入容易达到大脑的更深层次2.7 认知模式 语言学习是一种认知行为,应遵循人类共同的认知规律。按照认知心理学的观点,人的知识有两大类,一类是陈述性知识,一类是程序性知识(Anderson1976:117)。An2derson(1980:223-256)认为陈述性知识获得的关键是记忆,而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要复杂得多,它需要三个阶段:(1)陈述性阶段,(2)联结阶段,(3)自动化阶段。Anderson认为,母语与外语学习的差别只是一个达到什么阶段的问题,母语无一例外达到了自动化阶段,而外语学习者只停留在联结阶段,这是因为在联结阶段错误更容易出现(Ellis1994:388-389)。2.8文化迁移文化迁移模式中关于语言功能的限制所造成的语言僵化也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处在非母语环境中的学习者和使用者往往会受环境和语言使用功能的限制。中国目前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在使用某种洋泾浜化的语言。这部分语言使用者或学习者的语言有可能僵化,部分原因就是使用功能上的限制所造成的。某些条件较差地区的中学生和部分大学生,由于对所学语言的社会文化没有直接的感受,又没有语言环境,在学习英语时便以本土语言为基础来阐释和使用英语,结果往往是学成一种带有地方色彩的英语,不是地道的目的语。有的在进一步的学习中语言会有所发展,但有的却难于改变。2.9学习者的学习策略(learningstrategies) 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学习方法、管理方法以及运用语言的各种活动。这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社交策略等。学习策略运用成功时可促进外语学习,反之,可导致僵化的产生。而这是学习过程出现僵化现象最普遍的一种现象。比如在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过分强调记忆式的学习方法,尤其是对外语单词词义的死记硬背,好像学习英语就是只是学习新单词的意思,至于怎样运用单词进行目的语交流并没有充分重视。产生的结果常常是学生在运用语言时想不起新学的知识,还是用以前在高中甚至初中的有限的、简单的语言形式,久而久之就引起了僵化现象。 三如何避免语言僵化的问题?3.1防止语言僵化的最佳状况是肯定的情感反馈与否定的认知反馈。肯定的情感反馈鼓励学习者继续语言尝试,而否定的认知反馈示意学习者有必要作一些变化和修改。这就会使不正确的或有问题的话语形式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中,这种不稳定状态会迫使学习者去对自己的语言作修正。3.2 提高学习者语言输出的质量。输入事实上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没有输出的话,输入也不能有效地进行语言知识的内在化。3.3 注意学习目标语的文化。在教学中,老师应该交给学生正确的知识,让学生能够对母语文化和目标语文化有正确的态度从而缩短它们之间的距离,更加注意地学习目标语文化。第五讲外语教学的方法一、 定义的区分1、 路子 是一套与语言教学的本质有关的假设,主要描述教学材料的本质;2、 方法 是一套向学生传授语言材料的整体计划,建立在所选择的“路子”的基础上; 3、技巧 是在课堂上的具体操作步骤,是一种完成某一特殊目的的策略;二、现代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特点分析2.1口语法和情景教学法 产生 20世纪30-60年代 英国 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师们 情景教学法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创设情境的途径 1.生活展现情境 即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2.实物演示情境 即以实物为中心,略设必要背景,构成一个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情境。通过相应的背景,可激起学生广远的联想。 3.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课文插图、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画、简笔画等都可以用来再现课文情境。 4.音乐渲染情境 用音乐渲染情境,并不局限于播放现成的乐曲、歌曲,教师自己的弹奏、轻唱以及学生表演唱、哼唱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关键是选取的乐曲与教材的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境的发展上要对应、协调。 5.表演体会情境 情境教学中的表演有两种,一是进入角色,二是扮演角色。“进入角色”即“假如我是课文中的”;扮演角色,则是担当课文中的某一角色进行表演。 6.语言描述情境 情境教学十分讲究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的结合。在情境出现时,教师伴以语言描绘,这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一定的导向性作用。 理论基础 1)语言观 英国结构主义语言观 语言的基础是口语,口语的核心是结构。 功能主义语言观 课堂主要是结构教学,结构应在情境中介绍和练习。 2)语言学习观 行为主义学习观 习惯形成,熟能生巧 词汇结构的意思从其存在的语境中推理,无须解释。3)行为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 华生(J. B . Watson) 刺激-反应(S-R: Stimulus-Response)斯金纳(Skinner) 认为人们的语言、言语的每一个部分都是由于刺激的存在而产生的;人的言语行为像大多数其他行为一样,是一种操作性行为,通过各种强化手段而获得。 学习模式: 刺激-反应-强化 主要特点 1、语言教学口语先于书面语; 2、课堂用目的语组织进行; 3、新语言点在情境中教学和操练; 4、词汇选择应确保通用或必用词汇; 5、语法项目从易到难教授; 6、词汇语法基础打牢后再进行读写训练;教学大纲(结构大纲) 根据教学顺序安排英语的基本结构和句型; 词汇根据对教该结构的有利程度加以选择; 结构大纲和词汇列表(Page 181)活动类型 实物、图片、动作、模仿 学习者角色 被老师控制着听和重复 教师角色 1)示范 2)协调指挥 3)监督3、过程 1) Listening practice 2) Choral imitation 3) Individual imitation 4) Isolation 5) Building up to a new model 6) Elicitation (启发) 7) Substitution drilling 8) Question-answer drilling 9) Correction第六讲听说法 时代背景 太平洋战争爆发 军事人员外语培训计划 短期强化集中教学 三个月至一年/期,六天/周,五个学时/天; 810人/班; 教外语的本族语使用者和受过良好语言学训练的高级教师; 以模仿、复述的方式进行句型操练; 理论基础 1、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 代表人物: 布龙菲尔德(Bloomfield) 特点: 1)强调口语的第一性; 2)把语言看作是一个由各种小的语言单位根据语法规则组合起来的结构系统; 2)行为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 华生(J. B . Watson) 刺激-反应(S-R: Stimulus-Response)斯金纳(Skinner) 认为人们的语言、言语的每一个部分都是由于刺激的存在而产生的;人的言语行为像大多数其他行为一样,是一种操作性行为,通过各种强化手段而获得。 学习模式: 刺激-反应-强化 主要特点 1、重视听说、兼顾读写; 2、强调变换操练,养成语言习惯; 3、以句型为中心; 4、进行语内和语外对比,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5、尽量限制使用母语,不用翻译手段; 6、充分利用直观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7、主张学生通过归纳法掌握语法; 教学过程 1)认识(recognition) 教师口说句型,同时借助实物、模型、图片、动作、手势、上下文、情景等直观手段释义,学生听音会意。 e.g. T: I drive a tractor. I am a tractor-driver. Mr. Wang drives a bus. Do you know what he is? S: He is a bus-driver. 2)模仿(imitation) 老师示范,学生模仿(跟读、齐读、抽读等); 3)重复(repetition) 重复模仿的材料,作记忆性练习;4)变换(variation) 进行句型替换、转换和扩展的练习; a) 替换(substituent) T: I will go with you to the cinema this afternoon. S1: .(him) S2: (her,tomorrow)b) 转换(conversion) 含义转换、结构转换、增减句子要素; c) 扩展(expansion) 前置修饰扩展、后置修饰扩展; a sleeping cat The boy reading in the corner is my brother 5)选择(selection) 活用所学材料于交际或模拟情景之中,即综合运用。 主要优缺点 1、优点 1)强调外语教学的实践性,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 2)运用句型操练体系进行教学; 3)在对比分析母语和外语的基础上找出难点,有针对性地加以讲解; 4)入门阶段强调听说领先,加强口语训练,在口语基础上发展读写能力;2、缺点 1)过分强调机械的句型操练,脱离语言内容和社会场景; 2)强调结构,忽视内容,脱离语言的社会性; 3)过分强调听说能力,忽视读写能力的培养;第七讲交际法(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功能意念法( The Functional-Notional Approach ) 1)功能 语言行为(speech act),即用语言叙述事情和表达思想; 打招呼、询问、请求、邀请、感谢、道歉等; 2)意念 从特定的交际需要和目的出发,规定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 表示存在、空间、时间、关系、数量、质量、心理和精神、指代等; Is there a post office near here? 时代背景 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欧共同体成员国; 成员国之间联系日益频繁,但语言不通妨碍了这个组织的有效运转; 1971年,瑞士,100位语言学家和教学法专家 讨论制定欧洲现代语言教学大纲; 威尔金斯(D.A. Wilkins), 1976意念大纲(Notional Syllabuses) 理论基础 1)交际能力理论(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海姆斯、美国 一个语言学习者不但要有识别句子是否合乎语法规则的能力和选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的能力,还要能在适当的场合、适当的时间恰当地使用语言。 威尔逊 交际法语言教学(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2)功能语言学理论(functional linguistics) 韩礼德、英国 语言是表达意义的体系,不是产生结构的体系。 语言学可分析句子以上的语言单位话语(discourse)。 话语成为交际法培养交际能力的基本单位 。 3)语言心理学为心理学依据 A、言语交际过程: a)运用语言表达什么内容;(意念) b)怎样运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语言表达形式) 交际法的出发点: 在交际过程中掌握运用语言表达意念; B、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个决定性的因素,是教学的中心,是教学的主体;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个由有错误的、不完善的语言逐步过渡到正确的、完善的语言; 学习者角色 自我学习过程和学习目标之间的协商者。 教师角色 协调者、参与者、资源组织者、向导、研究者、学习者、需求分析者、顾问、小组活动管理者; 教学材料 1、以篇章为基础的材料; 2、以任务为基础的材料; 3、实物教具; 课堂活动和练习形式 小组活动、语言游戏、角色扮演等; 主要特点 1、在分析学生对外语需求的基础上,制定教学大纲; 过程: a)分析学生对外语的需求; b)挑选最典型的语言情景; c)选择言语交际最需要的语言功能项目和语言形式;2、以意念功能为纲 主张以学习者所要表达的内容,以语言使用者最需要和最通用的功能项目为线索组织教学大纲。 1)学生的需要; 2)活动所涉及到的语言功能; 3)与这些功能有关的语言形式;3、教学过程交际化 1)语言材料要求真实、自然; 2) 教学基本单位为话语, 学生是教学的中心,老师提供、组织各种活动; 3)教学活动以内容为中心,大量使用模拟情景、角色扮演、语言游戏等; 4)宽容对待学生的语言错误; 教学过程 1、接触 一开始学生在真实或模拟情景中接触自然的语言材料; 对话形式 一组图画2、模拟范例操练 在理解外语的基础上模仿典型情境中的典型句子结构,进行对话和句型操练; 控制性的模仿和有意义的操练; 如:呈现和操练Can you?句型 T: Can you speak English, Li Ping? Li: Yes, I can. T: Can you drive a car, Wang Tao? Wang: No, I cant. T: Can you swim, Zhang Ming? Zhang: Yes, I can. T: How about you,Ma Ling? Ma: No, I cant.3、自由表达思想 教师为学生提供情景,组织各种活动,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灵活、自由地用所学的语言材料进行听、说、读、写的实际运用; 交际活动力求真实; 主要优缺点 1、优点 1)重视学生需要; 2)重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3)倡导外语教学过程交际化;2、缺点 1)功能意念项目还有待确定; 2)如何处理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关系,如何处理语法体系和功能大纲的关系,仍有待解决; 3)课程设置、考核、教法方面还存在问题;第八讲 全身反应法 创始人 美国 心理学家 James Asher 通过语言与行为的协调来教语言; 理论基础 1)发展心理学 2)学习理论 3)人文主义教育学 全身反应法的观点 1、吸取了心理学中的“记忆痕迹”理论的观点,认为记忆联系越是经常和强烈,该记忆的联想和回忆越是容易; 2、成年人成功的第二语言学习与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相似; 3、情感因素影响外语学习; 4、强调理解先于输出; 语言理论基础 结构主义语言观 语法结构和单词可以通过教师熟练使用祈使句掌握; 语言理论基础 结构主义语言观 语法结构和单词可以通过教师熟练使用祈使句掌握; 总体目标 通过理解手段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 主要活动形式 祈使句操练、对话、角色扮演、幻灯片放映等; 学习者的角色 听众和表演者 教师的角色 导演 Summary of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1、Meaning in the target language can often be conveyed through actions. 2、Retention is enhanced when learners respond physically. 3、Feelings of success and low anxiety facilitate learning. 4、Listening comprehension comes first. Students will speak when they are ready.第九讲沉默法(The Silent Way)n 创始人 美国教育家 凯莱布加德尼奥 Caleb Gattegno 20世纪70年代 提倡外语学习需要学习者自己去发现(Discovery)和创造(Create),而非背诵(Remember)和重复(Repeat)n 主张 外语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尽量沉默,而让学生尽量多开口; 在教学中教师借助手势、彩色木条或彩色木块(Cuisenaire Rods)、音色对应图表(Sound-Color Chart)、彩色译音卡片(Fidel Charts)、字词表(Word Charts)等教具引导学生说话。n 理论基础 结构主义语言理论 认为语言是一组与特定意义任意相联系的通过语法规则结合起来的语音组合。语言从其社会语境中抽离出来通过虚拟的语境教给学生。n 课程顺序 根据语法的复杂程序安排;n 教学基本单位 句子 祈使句n 教学大纲 结构式的教学大纲,课程根据语法项目和相关词汇安排;n 沉默法的观点 1、把词汇看作语言学习的重要部分,认为词汇的选择极其重要; 2、认为第二语言学习完全不同于母语习得过程; 外语学习是一种“认为”学习。 3、语言学习是一种通过自我意识和自我挑战的个人成长过程; 4、 学生的学比教师的教更重要;n 沉默法的总体目标 通过语言的基本要素的训练培养初学者听和说两方面的能力;n 课堂活动 学生对命令句、问句和视觉提示作出反应;n 沉默法的总体目标 通过语言的基本要素的训练培养初学者听和说两方面的能力;n 课堂活动 学生对命令句、问句和视觉提示作出反应;n 学生的角色 独立的学习者、小组活动成员、教师、陪练、解决问题者和自我评估者等;n 教师的角色 中立的观察者、裁判n 教师的作用 1、教 2、测试 3、不妨碍学生n 沉默法的主要特色 教师的沉默n 教学材料 一套彩色棒、用彩笔书写的发音和词汇挂图、一根指示棒以及阅读和写作练习;n 课堂程序 1、发音教学 图表 理解和操练词、词组和句子的发音、重音和语调等; 2、句型练习 彩色棒 老师说一个句子,直观演示,最后进行结构和词汇的操练沉默法的教学过程1.教师利用沉默法的特殊教具引导学生发音,并结合数音成单词;2.教师以手势等协助学生修正不正确发音(非不得已教师不出声念外语单词);3.学生在教师的协助下不断试错,求得正确知识。附录:沉默教学法实例e.g. 颜色词 如blue等的教法(步骤1)教师在墙上挂音色对应图表,彩色译音卡片和字词表;(步骤2)教师作u的口型,但不发音,学生猜测发音,直到有人猜对,教师点头,并指示音色对应图表上的绿色u符号;(步骤3)教师作b的口型,但不发音。学生猜测发音,直到有人猜对,教师点头,指示音色对应图表上的深绿色b符号;(步骤4)以此类推,让学生学会音色对应图表上着蓝色的l;(步骤5)教师指示音色对应图表上的u,学生读该音。教师再指彩色译音卡片上的oo,ue,o等字母组合,作u的口型,让学生明白这些字母组合可以读u.其余l b的字母组合类推;(步骤6)教师再指示彩色译音卡片上的blue,让学生发音。教师再用蓝色木条、蓝色衣服和蓝色卡片等强化蓝色的发音和词义;(步骤7)重复以上步骤,学习其它颜色词汇。沉默教学法的优点1.以学生为学习的主角,强调学习重于教学;2.利用特殊教具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学习;3.创造性地发现学习优于记忆、重复性的学习;4.不断的试错过程,有利于训练学生独立的个性和负责精神。沉默教学法的不足1.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2.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试错,有时难免教学过程较长。第十讲任务型外语教学 任务型教学的产生与发展 20世纪70年代,交际教学法的盛行; a)温和派(弱) 学会用英语(learning to use English) b)激进派(强) 用英语学英语(using English to learn it) 20世纪80年代 英籍印度语言学家N. S. Prabhu任务的定义Long认为:“任务是一项为别人或为自己所做的无偿的或有偿的工作。” Richards,Platt and Weber 认为:“任务是为加工或理解语言而进行的活动。” Nunan认为“任务是一项以意义为主的课堂活动,包括学习者理解、处理、产出或用目标语互动。他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意义上而非形式上。”Jane Willis认为:“任务是一种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者用目的语进行交际并获得结果。” 共同点: 都认为任务是一种活动,活动者在活动中起着积极的作用,都有一定的目标、交际环境和结果。 任务与练习的区别: 练习 任务 侧重点 形式(form) 意义(meaning) 现实生活情景 无 有 评估方面 语言形式 任务完成与否 控制语言 严格控制 自由 教师纠错 立即纠错 先观察后改正 任务的特征(Skehan) 1、意义是首要的; 2、有某个交际问题需要解决; 3、与真实世界中类似的活动有一定关系; 4、完成任务是首要的考虑; 5、根据任务的结果评估任务的执行情况; 教学大纲 任务大纲 教学单元:由任务组成 课堂教学:完成具体的交际任务 语言输入:自然 任务型教学法的主要任务类型 1、信息差任务(Information-gap tasks) 师生双方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与答题技巧
-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设计规范
- 浙高建公司景文高速公路指挥部劳务派遣用工招聘4人考试历年参考题附答案详解
- 浙江国企招聘2025金华田园智城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招聘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水陆联运货物运单(GF-91-0407)货运合同协议书
- 高中信息技术实训操作题目汇编
- 浙江国企招聘2025台州温岭市金达建设有限公司招聘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武宁县旅游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招聘考试历年参考题附答案详解
- 第4课 植物生长日志-数据采集教学设计小学信息科技清华版贵州2024五年级下册-清华版(贵州)2024
-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试题及答案
- 中班美术活动生日蛋糕教案与反思
- DB65T 2283-2005新疆平原杨树人工林二元立木材积表
- 现场审核检查清单及内审检查表
- 消费者鸡蛋购买行为调查报告
- GB/T 42062-2022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
- GB/T 30106-2013钟表防水手表
- 多模态语篇分析课件
- 《卫生检验与检疫学导论》教学大纲
- 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标准
- 常见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课件
- DB32-T 4357-2022 建筑工程施工机械安装质量检验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