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桅船_教学设计2_第1页
双桅船_教学设计2_第2页
双桅船_教学设计2_第3页
双桅船_教学设计2_第4页
双桅船_教学设计2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双桅船 教学设计总体设计教材概述双桅船是一首与诗集同题的诗,由此可见它的重要性。诗人借双桅船的口吻,向无尽连绵的海岸倾诉自己的思慕之情。诗的目的不在于描写一只客观的双桅船,而是借用双桅船这一具体意象来表现诗人自己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对诗歌的象征意义的把握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诗人在双桅船中所要表达的,是一种情绪,一种情感历程。而落在语言上,则是“船”“岸”“风暴”“灯”等具体意象,这些具体意象加以组合,形成一幅完整的有动态过程的画面。全诗意象清新,组合自然,使诗人内在强烈的情绪得以自如地表达。因此,意象的运用,是本诗的另一个重要艺术特点。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思路方法双桅船是诗人运用朦胧诗的写法,采用象征来表达人的主观情绪,从而伸张人性的佳作。故此教学时先由李商隐的锦瑟或无题引入朦胧诗的概念,简介作者及朦胧诗的相关知识;然后听朗读,学生初步感知诗的内容;讨论“双桅式”意象的含义,进而探究“朦胧”诗意,体会抒情主人公的心绪情感;最后背诵全诗。根据教学实际采用诵读鉴赏法、讨论探究法。拟安排1课时。教具准备:制作部分多媒体课件。三维目标1了解作者,了解朦胧诗。2品味意象,探究诗义;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情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3合作学习,把握诗的内容,揣摩诗的意象,体会朦胧诗的魅力。4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诗中独特的意象,探究这首诗的“朦胧”诗义;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情感。5让学生感受朦胧诗的魅力,体会女诗人的细腻情怀,领略诗坛另一片世界的风景。教学设计导入设计1古诗导入由晚唐李商隐无题的朦胧诗意引出朦胧诗和舒婷的双桅船:“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在这首诗里表达了什么情感呢?相思?离愁?追求的执著?牵挂?这种种情感都有,诗意朦胧,已经具有朦胧诗的特点。但朦胧诗作为一种文学思潮提出来则是在上个世纪80十年代,之所以称为朦胧诗是因为它诗意委婉隐讳,往往运用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诗意朦胧,不容易弄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朦胧诗女诗人舒婷的双桅船。2诗歌导入由顾城的远和近引入。(学生试作赏析)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本应相亲相近的人与人的关系,由于心的阻隔而疏远了,显得那么孤寂而不可接近;因为人际关系的疏远,人与自然反而拉近了距离,显得十分亲近。此诗初发表时,被视为难懂的怪诗,对于这一类诗,后来人们就称之为“朦胧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朦胧诗,来自女诗人舒婷的双桅船。文本解读知识积累文学常识积累1朦胧诗简介:朦胧诗产生于20世纪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蓄隽永。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形式虚实相生,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叠加,给诗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代表作家有舒婷、顾城、北岛等。2作者简介舒婷,原名龚佩瑜,当代女诗人,1952年出生,厦门人,祖籍泉州。初中未毕业即“插队落户”。1969年开始写作,当时她的诗已在知青中流传。回城后当过多种临时工:水泥工、挡车工、浆纱工、焊锡工。1979年开始在民间刊物今天发表诗作,同年在诗刊正式发表作品。1980年福建文艺编辑部对她的作品展开近一年讨论,讨论涉及新诗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1981年在福建省文联从事专业创作,现为中国作协理事,作协福建分会副主席,两次获全国性诗歌奖。1982年出版诗集双桅船和舒婷顾城抒情诗选。1986年出版会唱歌的鸢尾花等。代表作有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致橡树等。信息筛选整体感知,诵读入境学生带着以下两个问题听双桅船的朗诵。1“我”和“你”是诗中的两个主要意象,分别指什么?2“船”和“岸”是诗中另外两个重要意象,会让你想起什么?能否把你的想像描述一下?师生共同梳理诗歌内容。明确:1“我”和“你”分别是指双桅船和岸。一只双桅船在海上航行,在灯的指引下努力向岸靠近,雾使船的前行步履艰难,但在风的推动下,即便是风暴的阻挠,前行的脚步也不曾停止。2诗人的目的不是描写一只客观的船,而是借助双桅船的口吻,通过船对岸的倾诉,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借助具体的形象来表达抽象的主观情感和态度,这用的是象征的手法。合作探究1船究竟在向岸倾诉什么?凭你的想像,船和岸是什么关系呢?2作者想表达什么?讨论归纳:1情人的关系;朋友或同事的关系;亲人的关系;游子与祖国的关系;台湾与大陆的关系;游子与母亲的关系;妻子与丈夫的关系;游子与故乡的关系;现实与理想的关系2或许是爱情,或许是友情、亲情,或许是社会感怀,又或许只是某一时刻的朦胧的心情。3如果双桅船是“我”,是诗人的自指,那么其他的意象分别象征着什么呢?讨论明确:雾:生活中的重压。风暴:暗指诗人与同时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年代风云。风:意味着时代的紧迫感。岸:追求的对象,事业或爱情。灯:更加遥远的人生目标。4诗的题目是双桅船,为什么说是“双桅”?把“双”字强调出来有没有什么深意呢?明确:如果说它写的是爱情或友情,那么都属于个人幸福;如果说它写的是含有时代使命的社会感怀,则是社会责任,属于事业范畴;所以这“双桅”意味着爱情和事业在作者心目中同等重要、相互依存的关系。5诗中的意象有成双成对的特点,如风暴/盏灯,你/我,航程/视线,雾/风,昨天/今天,岸/船,告别/相遇,为什么?谈一点你的看法。明确:舒婷写诗喜欢把意象成对地放在一起,双桅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诗中成对出现的意象,正好体现了“双桅”的特点,我们可称之为双桅式意象。在舒婷的其他诗里我们也很容易看到这种双桅式意象:大海/小船,橡树/木棉,老松/岸柳,火/炭,树/土,等等。从某种角度看,我们不妨认为,双桅式意象正体现了舒婷朦胧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双重心态。规律总结学习朦胧诗,我们要着重体会诗歌中的意象,因为那是诗人主观情理和客观形象的融合。“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本课我们通过对“船”“岸”“风暴”“灯”等具体意象的解读,探究“朦胧”诗意,体会抒情主人公的心绪情感。朦胧诗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古人也说“诗无达诂”,也就是允许我们每个人对诗意有自己的理解。因为诗意的过分透明,诗情的过分外露,语言的过分清晰,将使诗的审美空间缩小到弹丸之地,读者读诗会在一览无遗的无聊中掉头而去。因此,允许我们每个人对诗意有自己的理解。课堂小结舒婷是一位新时代女性,她独立,坚强,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虽然渴望爱情但却又要保持自己的理性思考,不放松自己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