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代大书法家 颜真卿 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古乐府诗 长歌行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庄子曰:“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荀子曰:? 劝学 本节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思想及其作品 . 2.掌握重点字的正确读音 . 3.熟读并背诵这篇课文 . 4.掌握本文重点(实词、通假、活用) 劝学 劝 学 劝勉 学习 作者以 劝学 为题目,勉励人们 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 ,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 “ 劝 ”这个字 统领全篇 ,告诉我们这是一篇勉励人们努力学习的文章。 荀子 :(约 313前 238)名况,字卿 ,战国末期赵国人,他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者。 主张“人性恶” :强调后天的环境和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恶的本性(明礼仪而化之); 主张“人定胜天” :他认为自然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可以靠主观努力去认识、改造、利用它 劝学 关于出处 荀子 荀况一生著述甚多,后人编成 荀子 ,其中大部分是荀况的文章,其余为其门人所做。 较之 论语 、 孟子 , 荀子 已成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荀子 共 卷,收文章 篇,其中 劝学 是 篇节选。 32 第一 劝学 20 正 音 中( ) 輮( ) 舆( ) 有( ) 槁暴( ) 砺( ) 参省( ) 臾( ) 跂( ) 楫( ) 生( ) 蛟( ) 跬( ) 骐骥( ) 驽( ) 锲( ) 镂( ) 跪( ) 蟮( ) 螯( ) zhng y xng q j jio ku n qi shn gu lu o yu cnxng gop l y q j ru 翻译指导 翻译要求: 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原则: 信、达、雅 翻译具体方法: 留、删、补、换、调、变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 已 。 青,取之 于 蓝,而青 于 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 , 輮 以为轮,其曲中规 。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 輮 使之然也 。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劝学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 已 。 君子: 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已: 停止 重点句子讲解:第一段 译文: 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含义: :学习的意义非常重要,所以不能停止 :对学习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和方法,那就是不能停止 。 劝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译文: 靛青(这种染料),从蓝草中提取,可是比蓝草 的颜色深。 重点句子讲解: 青 : 靛青(染料); :蓝色(深)。 之 :它。 代词,代指第一个“青” 于 : 从; :比。 介词 蓝 :一种草,也叫蓼蓝,叶子可制染料。 而 :但是、可是。 表转折的连词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介词结构后置 劝学 为 : wi,动词,形成,凝结 之 :它。 代词,代指冰,可不译。 于 : 从; :比。 介词 而 :但是、可是。 表转折的连词 而寒于水 :介词结构后置 译文: 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重点句子讲解: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靛青,从蓝草中提取,可是比蓝草深。冰,水凝结成它,可是比水寒冷。 读书人,是由没有文化的人变成的,但是学习后,就比学习前层次高。可见,学习可以 ( ) 提高人的水平。 劝学 重点句子讲解: 中 ( zhng) : 符合、适合。 绳 : 木工用来取直的墨线。 輮 ( ru ) : (用火烤)使 弯曲。 以为 :“以之为”的省略,把 当做 其 : 它。 代词,代前文的 “ 木 ” 曲 ( qu) : 弯曲。 规: 圆规。 译文 : (一块)木材笔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用火烤) 使它弯曲成为车轮,它弯曲(的弧度)符合圆规(的要求)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中: ( 1)瓮 中 之鳖 ( 2) 中 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3) 中 道而废 ( 4)木直 中 绳 ( 5)见其发矢十 中 八九 内、里 中间、当中 半、一半 符合、适合 命中 劝学 劝学 重点句子讲解: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輮 使之然也 。 有 :通“又”。 通假字 槁 :枯。 暴 ( p):晒。 槁暴 :枯干、晒干。 挺 :直。 者 : -的原因。 之 :它。 代词,代“木直中绳”中的“木” 然 :这样。 译文: 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挺直,(这是因为)弯曲使它(变成)这样的。 19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木材笔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 , 使它弯曲,把它做成车轮,它弯曲符合圆规。即使又晒干,不再挺直的原因,是使它弯曲,令它这样的。 学习的意义还在于,经过了这一过程,人性得到 改变 ,不会再回到过去的那种状态。 劝学 重点句子讲解: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故 :所以。 受绳 :经墨线量过。 则 :就。 金 :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 就 :靠拢。 动词 砺 :磨刀石。 利 :锋利。 译文 : 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直了,金属制成的刀剑放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劝学 重点句子讲解: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博学 :广泛地学习。 而 :并且。 :不译。 表并列的连词 参 ( cn):检查。 省 ( xng):与“参”同义。 乎 :相当于“于”,意思是对、向。 介词 知 ( zh): 同“智”,智慧。 古今字 明 :明达。指对事理有明确透彻的认识。 行 :行为。 过 :过失。 译文 :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自己(的言行),就能(变得)聪慧,行为没有过失了。 劝学 实词: 已、青、蓝、中、槁暴、 就、金、 砺、 参、省、知 虚词: 于、而、之、则、 重点词语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金属制成的刀剑靠近磨刀石(磨过)就锋利。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进行检查,就聪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本段旨在论述学习的意义 学习对人性改造的价值。 找出第一段的中心句并概括: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学习的意义 第一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 比喻论证 学不可以已 分论点 比喻句 学习的意义: 提高自己, 改变自己。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 輮 以为轮, 其曲中规。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 輮 使之然也。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木、金 人 变化 提高 变化 改变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5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学不可以已 第二段内容分析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知明而行无过矣 喻证法 论点 劝学 学习的重要意义 青出于蓝 冰寒于水 木直中绳 輮以为轮 论 据 结论 金就砺则利 人只有经过广泛地学习才能增长知识,培养品德,锻炼才干,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小结 学习文言文要能将文章用白话文读下来 学习文言文的高要求是能用文言文进行 简单写作 背诵要先懂内容然后逐步减少提示信息 学习语文要养成用笔的好习惯 劝学 第二段 吾 尝终日而 思矣,不如 须臾 乊 所学 也; 吾尝跂 而 望矣,不如登高 乊博 见也。 尝 :曾经 终日 :整天 而 :两个“而”均为表修饰的连词 须臾 :片刻 所学 :“所”字结构,学习的 (收获) 跂 :踮起脚后跟 之 :助词,主谓之间,取独 博 :广博,宽广 译文 :我曾经整天地思考,比不上片刻的学习的收获;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比不上登上高处看得广阔。 劝学 登 高而 招,臂非 加 长也, 而 见者远 ;顺风 而呼,声非加 疾 也, 而闻 者 彰 。 高 :形容词作名词,高处。 而 :第一、三个表修饰;第二、四个表转折。 加 :增加 见者远 :人在远处也能看见 疾 :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闻 :听 彰 :明显,显著 译文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没有增加长度,但远处的人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没有增大,但听的人听得清楚。 闻: ( 1)声非加疾也,而 闻 者彰 ( 2)博 闻 强志 ( 3)不能称前时之 闻 听、听到 见闻、学识 声誉、名声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2、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3、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4、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5、君有疾,在奏理,汤熨之所及也 强 憎恨 快 嫉妒 病 疾: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噫!原来这里看得更远哩!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喂 !你好吗?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有车马, 轻松喽 ! 嗨 ! 看我“旱鸭子” 过河喽 ! 劝学 假舆 马者,非 利 足也, 而致 千里;假舟 楫 者,非能 水 也, 而绝 江河。 假 :借助,利用 舆 : y,车 利 :形容词使动,使 快 而 :二个均为表转折连词 致 :达到,到达 楫 : j,船桨,代船。 水 :游水,名词作动词 绝 :横渡,横穿,渡过 译文 : 借助车马的人,不是使脚步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绝: ( 1)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 绝 ( 2)率妻子邑人来此 绝 境 ( 3)佛印 绝 类弥勒 ( 4)非能水也,而 绝 江河 ( 5)以为妙 绝 ( 6)络绎不 绝 ( 7) 绝 处逢生 ( 8) 绝 无仅有 到了极点 间断、断绝 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 独一无二 终止 隔断 非常 横渡 劝学 君子 生 非异也,善假于 物 也。 生 : xng,通 “ 性 ” ,资质,禀赋 物 :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译文 : 有学问、有修养的人的 资质 (和一般人)没有不同 ,(可是聪明能干 差异很大 ,这是因为他们)善于凭借和利用外物啊。 于: ( 1)青,取之 于 蓝 ( 2)而青 于 蓝 而寒 于 水 ( 3)善假 于 物也 ( 4) 箕畚运 于 渤海之尾 ( 5)暴见 于 王 受制 于 人 ( 6)其一犬坐 于 前 介词,从 介词,比 引介动作对象,不译 介词,到 介词,表被动,被 介词,在 假: ( 1)善假于物也 ( 2)乃悟前狼假寐 ( 3)是以时人多以书假余 凭借、借助 假装 借 找出第二段的中心句并概括: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学习的作用 作者是如何来阐述学习的作用的? 用了一系列比喻,比喻论证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要靠后天学习 见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分论点 比喻句 学习的 作用: 弥补不足。 吾尝 跂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学习 空想 闻 水 陆 借助学习弥补不足 39 又快下雨了!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第三段 这深潭里有蛟龙!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劝学 第三段 积土成山 , 风雨 兴焉 ;积水成 渊 , 蛟 龙生 焉 ;积 善 成德 , 而神明 自 得 , 圣心 备焉 。 兴 :起 焉 :前二个为兼词,意为 “ 于此 ” 、 “ 于是 ” ;第三个为语气助词, “ 了 ” 渊 :深水 蛟 : jio,一种龙 善 :形容词作名词,善行。 而 :表顺承 ,“就” 神明 :指人的高度智慧 得 :获得 备 :具备 译文 :堆积泥土成为高山,风雨从那里兴起;积聚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最高的智慧就会得到,通达事理的思维就具备了。 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 焉 且 焉 置土石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 焉 ,曰: “ 泯然众人矣。 ”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焉 兼词,于此 助词,不译 兼词,于何 代词,代这件事 劝学 故不积 跬 步, 无以 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 一跃,不能十步;驽马 十驾 ,功在不舍。 跬 :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无以 :固定句式,没有用来 的(办法) 骐骥 :骏马 十驾 :马拉车一天走的路叫“一驾” 译文 :所以不积累每一步,就无法达到千里之外;不积聚细小河流,就无法形成江海。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停地走。 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 我是千里马,我怕什么?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我不是骏马,我要努力才行啊! 锲而 舍乊,朽木不折, 锲而 不舍,金石可 镂 。 劝学 锲 :二个 “ 锲 ” 均意为 “ 雕刻 ” 而 :二个 “ 而 ” 均表假设关系,如果 舍 :二个 “ 舍 ” 均为动词,放弃 镂 :雕刻 译文 :如果雕刻几下就放弃,腐朽的木头也不会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 蚓无爪牙 之 利,筋骨之 强 , 上 食埃土, 下 饮黄泉, 用心一 也。 劝学 之 :定语后置的标志 强 : qing,强劲的意思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句 上、下 :方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用心 :不是合成双音词, “ 用 ” 是引介原因的介词,意为 “ 由于、因为 ” , “ 心 ” 意为“ 心思 ” 一 :数词作动词,专一的意思。 译文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向上能吃到泥土,向下能喝到泉水,因为它心思专一啊。 蟹六跪 而 二 螯 ,非蛇鳝乊穴无可寄托者,用心 躁 也。 劝学 而 :表并列,和 螯 : o,蟹钳。 躁 :浮躁,不专心 译文 :螃蟹有六条腿和两只蟹钳,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的原因),是因为心思浮躁啊。 思考:第 3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学习的方法、态度 思考:第 3段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谈学习的方法的? 学习的方法、态度 积累 4个比喻 比喻论证 正反论证 坚持 4个比喻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专一 2个比喻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学习方法和态度 积累 坚持 专心 积 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 水成渊,蛟龙生焉 正面设喻 不积 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 小流,无以成江海 反面设喻 积累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 不舍 对比 锲而 舍 之,朽木 不折 锲而 不舍 ,金石 可镂 对比 蚓无爪牙之利 用心 一 也 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 躁 也 对比 坚持 专心 “定语后置句 ” 略解 文言重要知识点补充 1 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 用 “ 者 ” 字煞尾 ,构成 “ 中心词定语者 ” 的格式 。 这种格式中的 “ 者 ” 相当于结构助词 “ 的 ” 。 如: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计未定 , 求人可使报秦者 。 村中少年好事者 。 ( 黔之驴 ) 楚人有涉江者 。 ( 刻舟求剑 ) 2 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 “ 而 ” 字 , 再用 “ 者 ” 字煞尾 , 格式 “ 中心词而定语者 ” 。 如: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 四海之大 , 有几人与 ? ( 五人墓碑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 论语 。 卫灵公 3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 “ 之 ” 字,构成 “ 中心词之定语 ” 的格式。 如: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之远,则忧其君。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归去来兮辞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 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洁净),受物之汶汶(肮脏)者乎? 4.数词作定语有时也后置,构成 “ 中心词 +数(量)词式结构 ” 的格式。 如: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顿有时(就)吃掉一石的粮食。 项羽兵四十万,沛公兵十万: 鸿门宴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核舟记 注意: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 修饰关系 的句子,表 领属关系 的定语则不后置。 试比较: ( 1)马之千里者 ( ) (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 ) 修饰关系 领属关系 5、 “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的形式 马之 千里 者: 马说 石之 铿然有声 者: 石钟山记 学以致用: 判断下列句子是否为定语后置句。 1.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 2.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者。( ) 3.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 是 是 是 关 于 设 喻 设喻是一种说明事理的方法,用于论证,即通常所说的 “ 比喻论证 ” 。 设喻的基本原则是 “ 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 ” ,也就是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深刻的道理。寓言也是设喻的一种,如 “ 刻舟求剑 ”“ 守株待兔 ” 等,同样也有深入浅出的效果。 本文设喻的特点 (1)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 ; (2)设喻方式多样: 正面 设喻,如 “ 青出于蓝 ” 、 “ 冰寒于水 ” 、 “ 輮木为轮 ” 、 “ 金就砺则利 ” 等从正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 正反 设喻,如 “ 蚓 ” 和 “ 蟹 ” 、 “ 骐骥 ” 和 “ 驽马 ” 、 “ 锲而舍之 ” 和 “ 锲而不舍 ” ,通过正反对照把所要说明的道理说得更具体明白。 反复 设喻,如 “ 跂而望 ” 、 “ 登高而招 ” 、 “ 顺风而呼 ” 、 “ 假舆马 ” 、 “ 假舟楫 ” ,连用几个不同的比喻,使读者加深对道理的理解。 ( )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 : 有的是将道理隐含于比喻之中 , 如 “ 青出于蓝 ” 、 “ 冰寒于水 ” ; “ 锲而舍之 ” 、“ 锲而不舍 ” 。 有的先设喻,后引出道理,如第二段,作者先连用五个比喻,后引出 “ 善假于物也 ” 的道理。 有的先设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 如第三段第一层,作者先用 “ 积土成山 ”“ 积水成渊 ” 设喻,引出 “ 积善成德 ” 的道理,再用 “ 不积跬步 ” 、 “ 不积水流 ” 两个比喻从反面进一步论证。 运用大量生活中常见的 比喻 ,把抽象的道理说得 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 。这些比喻的运用灵活多样,生动形象,增强了表达效果,使论证更有力。 写作特点 从 劝学 看 荀子 的特色 1 用博喻 (集中许多并列的比喻,从同一角度反复论述问题) 2采用对比, 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比,增强文字说服力。 3 句式整齐, 在排偶中适当的夹进散句,文气流畅而不呆滞。 2、请同学们运用对比设喻的方法,阐述学习 要勤奋或谦虚 谦虚的人像翱翔高空的雄鹰,知道天高地阔,学 海无涯,因而刻苦好学,永不自满;骄傲的人就像井 底之蛙,以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因而浅尝辄止, 夜郎自大。 勤奋的人,像一颗明珠,无时无刻不放出光芒; 而懒惰的人,像生了锈的铁,毫无用处。 能力迁移 1、 每人写一个比喻句,阐述知识的重要性,比喻要恰当 知识如血液一样宝贵。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 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就会枯竭。 空虚的头脑若以知识来充实,犹如雨水浇灌着 干旱的土地,使他能恢复生气。 知识是生活的明灯,没有知识的生活,犹如在 黑暗中远征。 没有知识的头脑,像不长谷物的荒地。 劝学 文言知识积累 青:青于蓝 形容词 中:木直中绳 动词,符合,合乎 疾:声非加疾也 强,形容声音大 假:假舆马者 借助,利用 绝:而绝江河 横渡 致:而致千里 到达 兴:风雨兴焉 起 功:功在不舍 成绩,成功 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强健 用:用心一也 因为 老师补充强调,同学们再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 补充强调之一 10个常用实词 5个通假字 有(又):副词,又 暴(曝):动词,晒 生(性):名词,资质,禀赋 輮(煣):动词,使 弯曲 知(智):名词,智慧 5个词类活用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4、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名词作状语,每日 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 名词作动词,游水 使动用法,使 弯曲 使动用法,使 走得快 4个特殊句式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 无以至千里 3、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判断句、介词结构后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找出你认为还需要强调的词句和疑难之处,小组交流解决问题 固定句式 古今异义(古 /今) 1.劝 学(勉励 /规劝、劝戒) 2.君子博学而日 参 省乎己 (检查 /参加、加入 ) 3.声非加 疾 也(强、洪亮 /疾病、快) 4.假 舆马者(凭借、借助 /不真) 5.用心 一也(思想意识活动 /读书用功) 6.蟹六 跪 而二螯(脚 /跪下) 7.虽 有槁暴(即使 /虽然) 8.金 就砺则利(金属 /金子) 9.劝 学(勉励 /规劝、劝戒) 10.而 绝 江河(渡 /断绝) 11.輮 以为 轮(把 做成 /认为) 强 挽弓当挽强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有力的弓 强大 有余 竭力,勉强 重要文言实词: 绝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 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 绝 境 以为妙 绝 佛印 绝 类弥勒 非能水也,而 绝 江河 终止 隔断 到了极点 非常 渡 假 以是人多以书 假 余 君子生非异也,善 假 于物也 假 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 乃悟前狼 假 寐 借 借助 假如 与“真”相对 望 吾尝跂而 望 矣 日夜 望 将军至,岂敢反乎 先达德隆 望 尊 适冬之 望 日前后 向远处看 盼望,希望 名望 农历每月十五 闻 声非加疾也,而 闻 彰 闻 寡人之耳者 不能称前时之 闻 听见 使天子听见 声誉,名声 以勇气闻于诸侯 闻名 初闻涕泪满衣裳 听说 而 则知明 而 行无过矣 并列连词 君子博学 而 日参省乎己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而 绝江河 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吾尝终日 而 思矣 递进连词 顺承连词 转折连词 修饰关系连词 重要文言实词: 青,取之 于 蓝 而青 于 蓝 善假 于 物也 从 比 对 赵氏求救 于 齐 向 使不辱 于 诸侯 被 所谓战胜 于 朝廷 在 于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 A.学习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只有不断地积累,才能获取渊博的知识,达到 “ 神明自得 ” 的地步。 B. “骐骥 ” 、 “ 驽马 ” 两个比喻暗示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好坏的决定的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 C.在学习上尽管主、客观条件有不同,但要学习成功就必须专一而不能浮躁。 D.文章运用比喻论证方法,从正面证明应有的态度和方法。 D 对下列句中划横线的词运用及词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1.取之 于 蓝 2.寒 于 水 3.君子博学 而 日参省乎已 4.取之于蓝 ,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实验设备租赁合同
- 透明彩钢瓦采购合同协议
- 软包定制工程合同协议
- 连锁酒店经营合同协议
- 买方土地居间合同协议合同书
- 法律知识产权法试题集
- 路基路面检测合同协议
- 道具修缮费合同协议
- 邯郸拆迁协议书范本
- 日剧恋爱协议书
- 《风电机组数字孪生系统-第1部分:总体要求》
- 实验室溢洒处置考试评分表
- 学前教育法培训
- 人工智能设计伦理(浙江大学)知到智慧树章节答案
- 中药材质量追溯管理制度
- 公司员工手册(最完整)
- 3D数字游戏艺术-3-测量分评分表-展开UV与贴图绘制-15分
- 联合经营合同协议样本
- 雅马哈便携式扩声系统STAGEPAS 600i使用说明书
- 文艺学名著导读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子女抚养协议合同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