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近代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第1讲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专制的斗争 一 康有为 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1 思想观点 1 康有为 梁启超 康有为认为人人有 有 自立之权 主张 梁启超认为 是近代历史发展的新事物 必须实行且必然实现 自主之权 人人平等 民主政治 2 孙中山 三民主义 是三民主义学说的核心 五权宪法 原则 民权主义 2 思想的异同 君主立宪制 暴力革命 自由平等 儒家 清政府 资本主义 封建思想 问题1 康有为的民主思想为什么要披着经学的外衣 提示 1 儒学传统思想对中国影响深刻 2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保守性 不可能打出鲜明的旗帜 3 由康有为出身经历 文化底蕴决定 特别由其所处时代决定 问题2 梁启超民主思想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 阐述思想更激进 民权思想更突出 维新运动后其思想更进步 问题3 孙中山民主思想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 思想更民主 手段更革命 结合中国国情 参照西方政治不足 思想有创新 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 背景 1 1911年 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 埋葬了清王朝统治 2 1912年元旦 临时政府成立 孙中山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3 1912年3月 孙中山颁布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主宪法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 内容 1 主权在民 中华民国政府由人民组织 国家主权属于全体 2 国家结构 采用立法 行政 司法三权分立制和 制 3 权利义务 国民一律 享有人身 财产等自由 人民负有纳税 服兵役等义务 国民 责任内阁 平等 3 影响 1 它以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的形式 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确立了资产阶级 的国体和政体 2 它第一次以宪法的形式提出了 的思想 一度被人们视为民国的象征 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专制的法律武器 3 它以 的形式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国体 从而使 的观念深入人心 为捍卫 提供了思想武器和法律依据 宪法 民主共和国 主权在民 根本大法 民主共和 民主共和制 问题1 制定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 用法律形式确立民主共和制度 问题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反封建专制色彩体现在哪里 提示 1 中华民国之主权 属于国民全体 这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皇帝的 君权神授 2 国民有人身 居住 言论 出版等自由 与封建专制下的臣民有天壤之别 3 三权分立体制与封建的世袭制 终身制有着质的区别 三 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1 维新变法运动康有为 梁启超企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 以君主立宪制取代封建君主专制 并于1898年发动了 使近代中国人对民主政治的实践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 辛亥革命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颁布 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百日维新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 捍卫共和的斗争为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 复辟帝制 孙中山先后领导了 二次革命 和两次 护法运动 使反对专制 倡行民主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护国运动 问题1 辛亥革命爆发后 帝国主义宣布 严守中立 其原因和实质是什么 提示 1 原因 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使列强认识到 公开的武装干涉难以达到阻止革命的目的 2 实质 在 严守中立 的伪装下 积极扶植新的代理人 作为它们统治中国 保护自己在华利益的工具 问题2 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其性质是什么 提示 1 原因 革命党人力量涣散 袁世凯力量强大 2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1 联系必修一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1 主观原因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政治纲领 反帝反封建不彻底 群众基础 没有发动并依靠下层劳动人民 政党基础 同盟会后期力量涣散 军事基础 武装力量不强 政权基础 对外 列强 妥协 对内 立宪派 旧官僚 妥协 2 客观原因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 力量强大 袁世凯的反革命两面手段 2 联系必修三分析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1 提出 1905年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 后阐发为三民主义 2 内容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3 发展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 孙中山确立了 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 三大政策 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主题1康有为 梁启超及孙中山思想的对比 材料一 泰西近政论 皆言三权 有议政之官 有行政之官 有司法之官 三权立 然后事体备 以我朝论之 皇上则为元首 百体所从 军机号曰政府 出纳王命 康有为 应诏统筹全局折 探究1 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 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提示 1 反映康有为建立君主立宪制的主张 2 理论依据是近代西方政治学说 材料二君权日益尊 民权日益衰 为中国致弱之根源 君权与民权合 则情易通 议法与行法分 则事易就 二者期强矣 梁启超文集 探究2 材料二反映出梁启超的思想主张主要是什么 提示 反对君权至尊 主张弘扬民权 材料三 将来中华民国的宪法是要创一种新主义 叫做 五权分立 五权指立法权 行政权 司法权 监察权 考试权 这是政府的五项治权 这五权还要受国民的四项政权制约 国民有选举权 创制权 弹劾权和复决权 孙中山在1906年12月 民报 创刊周年庆祝会上的讲话探究3 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 孙中山认为理想的宪法应是怎样的 提示 应是五项治权与四项政权的完美结合 康有为 梁启超与孙中山思想的异同点1 不同点 1 政治目标 康 梁主张君主立宪制 孙中山主张民主共和制 2 实现方式 康 梁主张自上而下的改良 孙中山主张暴力革命 3 思想武器 康 梁把西方民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孙中山则利用西方的天赋人权 自由平等学说并加以改造借鉴 4 依靠力量 康 梁依靠清政府 代表资产阶级上层利益 孙中山则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关注民生 2 相同点 1 产生根源 都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 2 思想来源 都是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产物 3 根本目的 都为了挽救民族危亡 发展资本主义 4 思想实质 都用资产阶级政体取代封建君主专制 5 阶级局限 都没有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宣传的民主都有较大局限性 主题2辛亥革命前后的反专制斗争材料一 民国 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 帝国 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 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 它抉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 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 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 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探究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 民国 为中国带来的 前无古人的变化 提示 1 政治上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确立了共和政体 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民主精神的约法 2 经济上 颁布了发展实业的法令 3 思想上 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4 社会生活上 礼仪习俗发生了重大变化 材料二袁氏未去 当与国民共任讨贼之事 袁氏既去 当与国民共荷监督之责 决不肯使谋危民国者复生于国内 孙中山 第二次讨袁宣言 探究2 孙中山反对袁世凯复辟的态度是什么 提示 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变更国体 不因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而停止反袁斗争 之后还要担负起监督的责任 互动探究 有人说 护国运动胜利了 也有人说 护国运动失败了 你认为呢 请说明你的理由 提示 1 胜利理由 护国运动挫败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阴谋 恢复了 民国 的国号 基本实现倒袁的预期目标 2 失败理由 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护国运动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没有摆脱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 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捍卫共和制的任务没有完成 护国运动后又出现了张勋复辟和段祺瑞专权 一 比较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的异同1 相同点 1 背景 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北洋军阀统治黑暗 帝国主义侵略加剧 两大矛盾汇流 2 目标 矛头都是对准北洋军阀政府 3 方式 都举起独立的旗帜进行了武装斗争 4 性质 都是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而进行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 不同点 1 原因 对象和目的 二次革命 反对袁世凯镇压革命势力和独裁专制 护国运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护法运动反对段祺瑞拒绝恢复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和国会 2 结果 二次革命 和护法运动失败 护国运动推翻了袁世凯的帝制 但也没有恢复真正的民主共和 3 反响 护国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 民国初年 两次复辟帝制活动发生与迅速失败的原因及认识1 发生原因 1 根本原因 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够彻底 封建势力 封建意识仍然存在 构成了帝制复辟的社会基础 2 资产阶级共和制未能在中国真正实行 3 革命党人的软弱 涣散 2 失败原因 1 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复辟帝制没有长期生存的思想基础 2 复辟帝制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发展潮流 遭到全国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惩罚 3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坚决反对复辟帝制 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 3 认识民主共和已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 复辟帝制违背民心 必然失败 1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惟中国风气未开 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 惟有乾纲独断 以君权雷厉风行 自无不变者 其用人议政 仍操之自上 则两得之矣 吾今开国会 尚非其时也 康有为 日本变政考 材料二谭嗣同认为 中国所以不可为者 由上权太重 民权尽失 主张 废君统 倡民主 变不平等为平等 他称赞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学说 认为 法人之学问 冠绝地球 故能倡民主之义 白寿彝 中国通史 1 根据材料一 概括康有为在君权与宪政方面的主要思想 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康有为提出这一主张的背景 2 根据材料一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比较康有为和谭嗣同在中国宪政改革方面观点的异同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和比较归纳能力 第 1 题考查康有为宪政思想的内容和背景 内容根据材料一直接概括 背景结合19世纪末政治 经济 思想归纳 第 2 题考查康有为和谭嗣同宪政思想的比较分析 根据材料一 二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逐点比较概括 答案 1 主要思想 民智未开 宣扬保君权 自上而下变法 强调开国会时机不成熟 背景 19世纪末民族危机加深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康有为受西方近代政治学说影响 产生变法救国的思想 2 异 康有为主张渐进改革 谭嗣同提出废君权 倡民权的激进主张 同 倡导西方资产阶级民权思想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欲兴民权 宜先兴绅权 欲兴绅权 宜以学会为之起点 自时务学堂 南学会既开后 湖南民智骤开 士气大昌 人人皆能言政治之公理 以爱国相砥砺 以救亡为己任 其英俊沉毅之才 遍地皆是 梁启超 戊戌政变记 材料二其开民智奈何 民智者富强之原 此悬诸日月不刊之论也 今者物穷则变 言时务者 人人皆言变通学校 设学堂 讲西学矣 虽然 谓千年以往 中国必收其益 则又未必然之事也 何故 旧制尚存 是故欲开民智 非讲西学不可 欲讲实学 非另立选举之法 别开用人之途 而废八股试帖策论诸制科不可 严复 原强 请回答 1 据材料概括梁启超和严复的主要政治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 2 与梁启超相比 严复的思想主张有何鲜明特点 维新派民主思想的实践效果怎样 说明了什么问题 解析 本题考查比较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第 1 题先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概括回答 然后联系晚清时期的社会状况 从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等方面组织回答 第 2 题先分析比较两者思想的不同点 后两问比较简单 联系平时所学就能回答 答案 1 梁启超主张兴民权 改革政治体制 应先兴办学堂 学会以宣传维新思想 严复主张用西方启蒙思想唤醒民众 发展民主政治 时代背景 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2 严复更明确地主张用西方启蒙思想来改造中国社会 维新派主持的戊戌变法虽然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 但并没有改变中国政治和经济的现实 其实践结果说明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不能拯救中国 3 2012 长沙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同盟会成立后 革命党人积极联络会党和新军 先后在各地组织和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例如 湘赣边界萍 乡 浏 阳 醴 陵 起义 广东潮州黄冈起义 惠州七女湖起义 钦 州 廉 州 防城起义 广西镇南关起义 云南河口起义 以及著名的广州起义等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中国共产党历史 1921 1949 第一卷 材料二兴中会的作用远不如同盟会 但他们的开创之功不可忽视 一是提出 振兴中华 的口号 讲明当时中国处境的危迫 二是组织武装革命 因此 到同盟会成立及进行反清革命的时候 大家一致认同 孙先生是第一个高举革命旗帜的人 中华读书报 张岂之 金冲及对话辛亥革命 材料三同盟会提出了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的十六字纲领 同盟会建立起一个全国性的统一革命组织 它把当时很多的革命组织集合起来 同盟会的组织成分以先进知识分子为主 其成员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盟会使先进知识分子群有了一个公认的领袖 孙中山 有了这位革命旗手以后 虽然知识分子群中仍有分歧 但总体上已经趋于一致 中华读书报 张岂之 金冲及对话辛亥革命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同盟会领导的武装起义的实质及作用 2 根据材料二你如何评价兴中会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评述 同盟会的历史作用比兴中会更大 这一观点 解析 本题的切入点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第 1 题 实质 可从武装起义的主要特点 如领导阶层的局限性等方面说明 作用 可以从积极影响 与武昌起义的关系等角度思考 第 2 题 可以根据材料二直接得出 第 3 题 应首先表明对材料观点的态度 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口号与纲领 政党与团体的关系等角度具体阐释和论述同盟会的作用大于兴中会的理由 答案 1 实质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党领导的脱离群众的单纯的军事行动 作用 同盟会领导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反对封建专制的精神 在全国民众中不断扩大革命的影响 促进了革命高潮的到来 2 评价 提出 振兴中华 的口号 组织武装起义 揭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序幕 3 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理由 同盟会提出了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以先进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同盟会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盟会使先进知识分子群有了一个公认的革命领袖 孙中山 同盟会多次发动武装起义 加速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程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清帝实行退位 宣布共和 则临时政府决不食言 文即可正式宣布解职 以功以能 首推袁氏 辛亥革命史资料选集 材料二今日共和初成 兴实业实为救贫之药剂 为当今最重要之政策 中国近代史资料 材料三曾几何时 己为情势所迫 不得已而与反革命专制阶级 如武人官僚辈 皆附之以求生存 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与彼 其致失几 又待何言 孙中山资料选集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孙中山怎样的政治态度 当时形势是怎样的 2 材料二的主张是什么 如何评价此主张 3 材料三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4 材料三中 情势所迫 的史实依据是什么 解析 第 1 题第一问 第 2 题第一问 第 3 题在阅读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获取有效信息作概括归纳说明问题 第 1 题第二问 第 4 题在阅读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准确再现史实说明问题 第 2 题第二问在明确 主张 的情况下再现史实作出恰当的评价分析 答案 1 态度 孙中山被迫妥协退让 形势 帝国主义对革命派施加压力 立宪派官僚乘机进攻革命派 2 主张 实业救国 评价 对袁世凯盲目信任 对巩固共和的艰巨性认识不足 3 原因 革命派向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妥协 国内反革命阶级与帝国主义勾结 4 依据 帝国主义采取军事威胁 外交孤立 经济封锁等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 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 旧官僚乘机对革命派进攻 5 2013 济南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德刚先生曾指出 临时约法 所遗留的问题 谁知这一改 就改出纰漏了 袁世凯死不做虚君 宋教仁又拼命想做首相 政治矛盾要用枪杆子解决 据 袁氏当国 整理材料二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及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的颁布 是 揖美追欧 的结果 也是 五四 以前八十年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几代人的奋斗而取得的最富深远意义的结果 史学家陈旭麓 请回答 1 根据所学知识 材料一中 这一改 主要指什么 其目的是什么 材料一中的 政治矛盾 是如何解决的 2 根据所学知识 指出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揖美追欧 的主要表现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的颁布有何深远意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 1 题 这一改 应结合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规定的政体特征来回答 目的 从责任内阁制的特点分析 政治矛盾 的解决需要结合辛亥革命后民主与专制斗争的相关史实来回答 第 2 题 揖美追欧 的表现主要是联系美国政体的特点 深远意义 结合所学相关知识来分析 答案 1 这一改 将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 目的 把袁世凯置于责任内阁的限制之下 限制其权力 保障民主共和制度 解决 袁世凯妄想专制独裁 宋教仁积极组织责任内阁 袁世凯派人将宋教仁刺杀 革命党人发动二次革命被袁世凯镇压 袁世凯复辟帝制 以革命党人为代表的社会各阶层发起护国运动 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2 表现 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 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实行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 意义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树立了帝制非法 民主共和合法的观念 为后来的制宪提供了蓝本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推动了中国社会民主化的进程 一 选择题1 2012 佛山质检 某图书目录有如下内容 上古茫昧无稽考 周末诸子并起创教考 诸子创教改制考 诸子改制托古考 汉武帝后儒教一统考 据此判断该图书是 a 海国图志 b 新学伪经考 c 孔子改制考 d 变法通议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从材料中 诸子创教改制考 诸子改制托古考 可知作者旨在宣传托古改制 只有康有为的 孔子改制考 与之相符 2 梁启超说 我国蚩蚩四亿之众 数千年受治于民贼政体之下 如盲鱼生长黑壑 不知天地间有 二字 省略的两个字最有可能是 a 君主b 科学c 西学d 民权 解析 选d 由材料 数千年受治于民贼政体之下 可知 民贼政体 应该指的是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省略的两个字应该与君主专制政体相对 体现民主 所以正确答案为d 3 孙中山汲取并发展了美国宪法中的 三权分立 思想 提出在国家机构中设立行政 立法 司法 监察和考试五院 彼此独立又相互制约 称为 五权宪法 该主张主要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 a 民族主义思想b 民权主义思想c 民生主义思想d 扶助农工思想 解析 选b 孙中山的 五权宪法 旨在实行西方的民主政治 是其民权主义思想的体现 也是其三民主义的核心 4 孙中山主张的 民权主义 与康有为的 兴民权 区别在于 a 推翻清王朝的统治b 受西方近代思想的影响c 反对君主专制统治d 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孙中山的 民权主义 和康有为的 兴民权 都受西方近代思想的影响 反对君主专制统治 主张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孙中山的 民权主义 主张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康有为的 兴民权 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保留君主 所以区别在于a 5 1921年 梁启超在 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一文中指出 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 简单说 第一 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第二 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 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 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解析 选a 材料信息表明中国人已经认识到民族和国家独立自主问题 中国人的自由和民主权利问题 故a正确 6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规定 中华民国之主权 属于国民全体 其实际意义在于 a 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b 创造了资本主义发展条件c 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d 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解析 选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主张实行三权分立 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从法律上否定了君主专制的合法性 7 某老师在教授 辛亥革命 时提出一个问题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和1787年美国宪法是中美历史上的里程碑 它们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同时给出下列选项 你会选择 a 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b 都给封建制度以沉重打击c 都规定实行总统制共和制d 都使本国实现了独立自主 解析 选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之一 1787年宪法也是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典型 故选a 8 据统计 自武昌起义至1913年底 国内新成立的公开团体有682个 其中政治类团体312个 主要集中在京 津 沪 宁 穗等地 而京 沪两地又占1 2以上 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规定了民主权利b 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c 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d 清末 新政 的推行 解析 选a 解答本题抓住题干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民法典法律知识培训简报课件
- 2025年公务员行测国际文化历史专项训练试卷 文化历史知识冲刺押题
- 民法典宣讲教学课件
- 民法典占有课件
- 2025年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全球采购合作协议
- 2024长治市潞州区老顶山街道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试题
- 2024阳泉市城区南山路街道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试题
- 2024韶关市新丰县丰城街道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试题
- 轮滑训练课件
- 2024重庆市荣昌区直升镇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试题
- 2025年湖南湘西自治州州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幼儿园安全责任书及后勤管理制度
- 消防车辆事故课件
- 2026届四川省宜宾市普通高中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2型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2024版)》解读课件
- 剑阁县普安镇污水处理厂扩容建设项目环评报告
- 商务楼宇管理办法
- 肺炎护理试题填空及答案
- 社用手机管理办法
- 心电监护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 学校食堂各种检查记录表格表册1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