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三百首》读书报告.doc_第1页
《元曲三百首》读书报告.doc_第2页
《元曲三百首》读书报告.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书报告嬉笑怒骂成文章元曲三百首读书报告一、书名:元曲三百首二、著者:卢前、任讷(选编)三、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四、页数:178页五、内容摘要:元曲三百首是一部文选型作品,全书共选入元好问、杨果、珠帘秀等70位作者的291首作品,以及无名氏13首,共收录304首元曲。所有曲目按作者进行分类,每个作者名下都有相关的人物生平及创作特点,每篇作品下都有相关注释及名家赏析。六、读后心得:散曲是元代新的论文体裁,它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传统,与唐诗、宋词一脉相承。 曲与词既有不少相通之处,但二者在风格上却有着明显的不同。词宜于悲而不宜于喜,曲则悲喜兼可、情致极浓;词宜于雅而不宜俗,,曲则雅俗共赏、包罗万象;词宜于庄而不宜于谐,曲则庄谐间出,机变灵活。而曲的本质特色正是在这调侃、诙谐、俚俗中得到进一步彰显的。元曲三百首收录了不少自嘲调侃、幽默诙谐、通俗生动的作品,分析这些作品的表现方式和艺术特色,令人心生疑问:怎样的创作背景孕育出这样的情致与性灵之作呢?本文着重对此进行探究。(1) 幽默中的自嘲与讽刺1. 风流、隐逸与自嘲的相互纠缠散曲幽默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自嘲情怀,这种自嘲当中有着文人士子的风流自诩和隐逸追求。比较典型的有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不服老、马致远的双调夜行船秋思、钟嗣成的南吕一枝花自序丑斋(内容略)。这三首散曲都是作者对自己的生活和创作进行的自我写照,是元代戏剧艺术家评论的一种特殊方式。这种所谓自嘲、自许、自慰式的抒怀,表达了元代一些文人的处世或存在的心态。钟氏的自丑斋序极度夸张自己的容貌之丑,用自嘲的口吻表明了与世俗互不相容、对现实愤愤不平的心迹。马氏的秋思激烈抨击了名利场的污浊和追名逐利者的卑劣,宣扬了脱离尘世、自得其乐是生活态度。关氏的不伏老则刻画了作者沦落于社会底层放浪形骸的生活经历,展示了个人的精湛的才艺,用沉沦、堕落的方式掩盖自己对现实社会的忧愁忧愤的情怀和顽强的斗争精神。三首作品都是以一种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和奔腾激越的心灵波动倾吐了对社会压抑和黑暗现实的反抗。2. 冷峻的幽默与讽刺元曲的幽默有一种冷峻的眼光,它以尖锐的笔锋对准官方所褒扬的仁义礼智和治人之术。比较有特色的作家是陈德和,如他的【双调】落梅风雪中十事之孙康映雪:“无灯蜡,雪正积,想孙康向学勤力。映清光展书读较毕,待天明困来恰睡。”孙康映雪读书一直作为勤学的典范为人称颂,作者前半部分是对孙康映雪的描述,偏偏最后一句“待天明困来恰睡”大大调侃了这一“勤学”的标尺,幽默之中耐人寻味。此外还有贫儿翳桑、陶谷烹茶、寒江钓叟等,颠覆了传统的审美理念与思维结构,颇具讽刺意味。(二)幽默风格的表现方式1.不协调的对比元曲的幽默效果往往来自一种不协调的对比,如如张鸣善水仙子讥时:“铺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万钟,胡言乱语成时用,大纲来都是哄!说英雄谁是英雄?五眼鸡岐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飞熊。”曲中将五眼鸡,双头蛇、三脚猫等不祥怪物与代表贤人英豪的凤、龙、熊这类灵物扯到一块,地痞流氓式的张牙舞爪与圣明高官的形象联到一起。不协调的对比产生的强烈反差,使人产生一种发泄不平后的快意。当剥下统治阶级神圣的外衣,还其粪土的本质后,读者自然会发出开心的一笑。对比的双方差异愈明显,对比造成的不协调愈强烈,幽默的意味也就愈浓。又如雎景臣的套数哨遍高祖还乡,把历来被认为“君权神授”的“真龙天子与市井无赖联在一起,取得了极好的喜剧效果。马致远的南吕四块玉:“带月行, 披星走, 孤馆寒食故乡秋。妻儿胖了咱消瘦, 枕上忧, 马上愁, 死后休。”一句“妻儿胖了咱消瘦”的辛酸自嘲,引发了无数人无可奈何的苦笑和深沉凝重的思考。2. 夸张、反语幽默的另一种表现手法即通过夸张、反语等手段造成真假之间的强烈反差,引人捧腹。如马致远的青杏子悟迷:“休更道咱身边没寻剥, 便有后半毛也不拔。活馈儿从他套共榻。”人们常用“一毛不拔”形容他人吝啬,作者在这里用“半毛不拔”把无以复加的小气程度夸大了,其实质是一样的,却在手法上收到了一种幽默的情趣。 反语就是一般所说的反话, 即作者有意地用与本意相反的句子来表达本意。作者有时为了表示自己喜爱、愉快的感情, 故意说些反语, 但说话人内心的喜悦之情就深露在字里行间, 有一种含蓄、幽默的情趣。如【双调】寿阳曲洞庭秋月:“从别后,音信绝,薄情种害煞人也。逢一个见一个因话说,不信你耳轮不热。”写多情女子盼君不知而痴怨“薄情种”、“害煞人”,实则恰恰表达了自己的痴情与爱慕。3. 通俗晓畅的语言 散曲的语言往往通俗易懂、明白如话,无需寻章摘句去去解说,然而质朴明快中又往往富于幽默与情致,耐人寻味。它们自然、朴素、清新、活泼,使人喜闻乐见,生活本身即充满了趣人趣语,而作家善于挖掘,将这些生活情趣化为了不朽的艺术作品。4. 出人意料的结果 作者常在结尾处下重笔,前面顺势而下,最后跳出一句出人意料的结果,使前后之间形成一次短暂的停顿,其变化节奏加强了全篇的喜剧效果。如前面提到的孙康映雪,结为一句出人意表,使人的惯性思维受阻,从这种变化的节奏中造成幽默效果。(三)社会背景对创作风格的影响1.社会政治背景与文人的失落元代是我国历史上少数由少数民族实现大一统的时代,社会的典型特征是以种族论社会地位,其中汉人与南人都属于底下的种族,在社会与政治中备受压迫,民族矛盾十分尖锐。此外,元朝没有规范的科举取士制度,知识分子难以通过科举之途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导致士族中出现一批“感士不遇”的文人典型。这种社会政治和民族的压迫,将知识分子从上层政治圈层中驱逐出来,而他们又不能融入到下层平民劳动者的阵营当中,于是,他们选择了当时社会的中间阶层市民阶层。然而他们又不能像普通小市民一样产生对自身群体的文化认同感,这就形成了文人的尴尬境遇与失落情怀,当忧愤、悲壮的调子已经被前人和今人普遍唱罢之后,便产生了这种忧愤情怀的异化自嘲与冷峻的幽默。2.经济背景元朝是商品经济初步发展的时期,商品经济的一个显著社会产物就是市民阶层,他们既不是上层的统治阶级也不是下层普通劳动者,市民阶级的兴起提出了一种新的文化需要,即市民文化。他有别于传统士文化的封建正统式的典雅,而是一种新式的通俗而不是情趣的文化类型,这就促使市民阶层的知识分子积极进行通俗的元曲创作,幽默正是这一种需要的表现之一。3. 文化背景元代文学面临着由士文学向平民文学的转变,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庞大,鲜活的创作群体也集中在了市民阶层。怎样使文学发展适应当时社会的广泛需要是当时文学演变的主题。而通俗幽默的创作风格、通俗晓畅的语言形式正是这种文化的发展趋势。可以说,元曲的幽默化、俚俗化正是适应这种发展趋势产生的。总之,幽默是元曲的一大特色,幽默的创作风格为元曲注入了新的活力。七、评语:作品收录作家人数众多,所选曲子来源广泛、比较有代表性,且都为传世的经典名作,独具特色。作家及作品相关介绍内容较为翔实,有助于学习者了解作家的生平及作品的创作背景,与此同时,注释及赏析内容多选自不同点评家,有助于对作品进行全面认识,是一部较为丰富、全面的介绍元曲的文选型作品,有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