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doc_第1页
§7.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doc_第2页
§7.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doc_第3页
§7.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doc_第4页
§7.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I.过度繁殖2II.生存斗争3III.遗传和变异(参见8.1.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4IV.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5V.自然选择(参见8.1.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6VI.种群、基因频率9i种群(参见8.2 种群和生物群落)9ii基因频率9iii哈迪温伯格定律10VII.隔离11VIII.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12iv内容综合12v评价13vi事例14IX.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8X.综合19XI.超纲部分24I. 过度繁殖42象的寿命可达100岁,若每对象生产6头小象,740750年后其后代可达1900万头,达尔文称这种现象为()A过度繁殖 B生存斗争 C自然选择 D适者生存20李坤悯农诗中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来说,这个现象属于()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B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C过度繁殖 D长期的生存斗争9达尔文认为生物生存斗争的主要原因是()A遗传和变异 B适者生存 C过度繁殖 D捕食II. 生存斗争2有一只雌蛙能产4千个左右的卵,卵受精之后发育成成蛙的,只占这些卵的5左右,这种现象在自然选择学说中叫做()A过度繁殖 B生存斗争 C遗传变异 D适者生存31只雌蛙能产4000粒5000粒卵,卵受精后只有不足10%的发育成为成体,按照达尔文的观点解释,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繁殖 B生存斗争 C遗传变异 D适者生存39生物进化的动力是()A过度繁殖 B生存斗争 C遗传变异 D适者生存8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来的生物个体是()A类似亲本的个体 B体型高大的个体C结构复杂的个体 D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25据科学考证,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的进化速度缓慢,其原因是()A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低等 B海洋生物的变异个体生存机会少C海洋生物变异少 D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中生存斗争相对缓和43下列关于生存斗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生存斗争只限于同种生物之间的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和无机自然界之间的斗争生存斗争对战败的个体是不利的,但对繁衍种族却是有利的生存斗争包括同种和异种生物之间的斗争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A B C D4下列关于生存斗争的说法中,哪项不正确()A生存斗争包括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的相互斗争B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自然条件之间的斗争C生存斗争的结果导致生物大量死亡D生存斗争对繁衍种族是不利的III. 遗传和变异(参见8.1.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2在果蝇中,假定每个基因的突变率是105,对于一个中等数量的果蝇种群(约108个个体)却有107个基因发生了突变,则每个果蝇大约有多少个基因()A0.5104 B1104 C2104 D410446生物能向前进化的内因是()A环境迫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 B环境对变异进行定向选择C生物能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D生物不断产生不定向的可遗传变异73在生物进化发展和生物界的多样性上具有重要决定意义的生物基本特征是()A新陈代谢 B应激性 C遗传和变异 D生殖和发育7如果某一种昆虫,缺乏适应变化着的环境所需要的变异,它可能()A进化为另一新种 B进化到更高等形式 C退化到低级种类 D灭绝28经常遭到暴风袭击的克格伦岛,昆虫大部分无翅,部分翅很发达,两者都适应当地环境,这一事实说明()A适应是相对的 B变异是不定向的C变异是定向的 D两种变异都是环境变化引起的16“基因突变,对绝大多数个体是不利的,但却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你认为这一说法()A对,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它为定向的自然选择奠定了基础B对,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致的C不对,因为基因突变不利于个体的繁殖,易绝种D不对,因为基因突变易导致个体死亡,不会产生进化后综合10在一个气候和环境多变的生态系统中,一般说有利于生存和发展的种群是()A个体最大的 B个体最小的 C个体差异最少的 D个体差异最多的IV.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10能在沙漠中生活的植物,一般根系特别发达,或叶片变为刺,那些吸水、保水功能差的植物在沙漠中不能生存,达尔文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A生物个体间存在着差异 B生物具有遗传的特性C生物的变异对生存是不利的 D适应环境的变异个体易生存43仙人掌在干旱的沙漠里仍能生存和繁殖后代,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A过度繁殖 B生存斗争 C遗传变异 D适者生存5在食物稀少、敌害多的环境中,跑得快的动物容易生存下来,这种生物现象可以用达尔文的什么理论解释()A生存斗争 B大量繁殖 C适者生存 D遗传变异7多数情况下,物种灭绝的原因可能是()A冰川的作用 B基因突变 C食物缺乏 D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17若一个群体中,某一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这很可能是()A这个性状对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B该群体中具此性状的纯合体多C这个性状的出现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 D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后综合13对适应的理解有错误的是()A现存生物对其生活环境都有一定的适应性 B 适应都是相对的C不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不同 D生物永远能适应环境34到了寒冷的冬天,柳树纷纷落叶,而松树却还郁郁葱葱,这表明()A它们都适应了寒冷的环境 B柳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C松树比柳树更适应寒冷的环境 D松树和柳树进行着种间斗争V. 自然选择(参见8.1.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8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A遗传和变异 B自然选择 C生存斗争 D过度繁殖23下列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是()A突变和基因重组 B自然选择 C生存环境 D种群的基因频率4决定生物由水生陆生、简单复杂、低等高等的方向发展的原因是()A遗传 B变异 C生存斗争 D自然选择11在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过程中,被选择的是生物的()A遗传 B变异 C环境 D以上三项全是18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A表现型 B基因型 C不利基因 D 肽键结构12在自然选择中,主要起选择作用的是()A人的力量 B神的力量 C遗传和变异 D生存斗争8自然选择是指()A生物的过度繁殖引起生存斗争 B生物繁殖能力超越生存环境的承受力C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 D遗传使微小有利变异得到积累和加强9长期使用青霉素治病,会出现一些抗药性强的细菌,使青霉素的药效降低。其原因是()A青霉素对细菌有选择作用 B细菌定向变异的结果C细菌对青霉素有选择作用 D细菌对青霉素产生了适应性21长期使用同一抗生素治病效果会下降,这是因为()A病菌逐渐提高了对药物耐受能力 B抗生素诱发病菌突变产生出抗药性C抗生素选择并保留了抗药性菌株 D抗生素超过了有效期4实践证明,使用某种杀虫剂防治害虫,开始时效果显著,后来逐渐失效。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A害虫接触杀虫剂后,产生抗药性 B害虫向抵抗杀虫剂方向发育C药剂对害虫产生定向的选择 D药物分解,药效降低3长期使用某种农药会导致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这是因为某些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并且得以保存和繁殖。害虫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是()A定向变异的结果 B害虫对农药进行选择的结果C逐代遗传的结果 D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30棉田里的蚜虫对某种农药产生了抗药性的原因是()A农药对蚜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选择 B蚜虫对农药产生了隔离C蚜虫对农药产生了定向变异 D农药对蚜虫进行了定向选择13抗流感的疫苗,每过几年就要更换新的种类,因为流感病毒已对旧的疫苗产生了高度的抗性,这种抗性最好的解释是()A病毒的获得性遗传B病毒某些结构的用进废退C由于选择作用,使对疫苗有抗性的病毒被保留下来并扩大繁殖D由于生殖隔离造成12生活在沙漠里的仙人掌叶变成叶刺,茎根具有贮水功能。这种变化的形成是()A适应性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C生存斗争的结果 D用进废退的结果13公鹿往往用鹿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按照达尔文的观点,现代的公鹿鹿角发达的原因是()A代代经常使用的结果 B变异朝着有利于生殖的方向发展的结果C繁衍后代的需要 D自然选择的结果28在远离大陆的印度洋南部的克伦岛,达尔文发现这里的昆虫,一般呈两种类型:许多无翅或小翅的昆虫不能飞;少数能飞的昆虫翅膀则非常发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种内斗争 B定向变异作用 C相互竞争 D自然选择6马达加斯加群岛与非洲大陆只相隔狭窄的海峡,但两地生物种类有许多不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A它们的祖先不同 B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C变异的方向不同 D岛上的生物未进化12温带地区的乔、灌木多为落叶阔叶树,这一事实可以解释为()A变异的不定向性 B选择的定向性 C适应的多样性 D生物的多样性5生活在青草丛中的蝗虫呈绿色,生活在枯草丛中的蝗虫体色呈灰黄色,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A所含色素不同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吃的食物不同 D定向变异的结果47鲸和鱼是不同纲的动物,它们体形相似的原因是()A有共同的祖先 B相同环境自然选择的结果C进化方向相同 D自然界的偶然巧合26下列各现象中,哪一种不属于选择起作用的例子()A纯种长毛垂耳狗的形成 B头发里的虱子经DDT处理后仍有变种存活下来C某些细菌对抗生素的抗性 D因工业污染而使某种蛾子发生黑化29下列关于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哪一组是不正确的()A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进行的B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C自然选择是一种有意识选择D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它能使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生存下来时间100%50%比例Aa时间100%50%比例Aa时间100%50%比例Aa时间100%50%比例Aa54在某动物种群中,假如基因型为AA占25%,Aa占50%,aa占25%。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AA=Aaaa,则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下图中哪个图能比较正确地表示A基因和a基因之间的比例变化情况()A B C D后综合7对生物进化的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A基因重组 B隔离 C生态因素 D染色体变异11狼和鹿通过捕食与被食的关系,进行着()A趋同进化 B能量交流 C相互竞争 D相互选择48 下列哪项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应激性 B变异性 C共生 D拟态5虫媒花与某些能传粉的昆虫表现了惊人的相互适应,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种内斗争的结果 B定向变异的结果C种内互助的结果 D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10一些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而它们的天敌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明显取得优势,这说明()A适应的相对性 B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C双方在生存斗争中不分胜负 D自然选择不起作用VI. 种群、基因频率后综合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种群中控制某一性状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B某种基因在基因库中所占的比例称为基因频率C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新物种的形成D人类发展的四个阶段中,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不断变化i 种群(参见8.2 种群和生物群落)6下列种群的表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种群的基因频率是稳定不变的 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种群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D每个种群都有自己的基因库6下列关于种群的正确叙述是(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单位种群通过分化和隔离逐渐形成新物种 自然种群的基因频率保持不变A B C Dii 基因频率24现从一种群中随机抽取100只羊,测知基因型为BB、Bb和bb的个体分别是85、10和5个。则在该种群中,b基因频率为()A1 B10 C80 D90 33从某个种群随机抽出12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BB、Bb和bb的个体分别为40、60和20个,则基因B和b频率依次是()A58.3%和41.7% B41.7%和33.3% C41.7%和58.3% D60%和40%26对一个种群随机抽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测试,结果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4%,基因型为Aa型的个体占7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6%,则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为()A59%和41% B47%和53% C82%和18% D62%和38%44已知人眼的褐色(A)对蓝色(a)为显性。在一个30000人的人群中,蓝眼的有3600人,褐眼的有26400人,其中纯合子有12000人。那么,这一人群中,A和a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别为()A0.82、0.18 B0.50、0.50 C0.64、0.36 D0.36、0.6426据调查,某种群果蝇的基因型XAXAXAXaXaXaXAY: XaY为4262428,则Xa的频率为()A16% B9% C12% D8%1对某校学生进行色盲遗传病调查研究后发现:780名女生中有患者23人、携带者52人,820名男生中有患者65人,那么该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是()A4.4%B5.1% C6.8% D10.2%2对欧洲某学校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血友病患者占0.7%(男女=21);血友病携带者占5%,那么种群中Xh的频率是多少()A2.97% B0.7% C5% D97.1%12对于基因型是AaBb的黄色圆粒豌豆,其自交后代中,黄色基因的频率应是()A50% B25% C75% D不确定18隐性基因a可表现为人的一种疾病,基因型aa的儿童10岁前全部死亡,基因型AA和Aa的个体都表现为健康。在一个隔离的群体的一代()中,该等位基因a在成人中的频率为0.01,如果没有新的突变发生,在下一代()的成人中等位基因a频率、以及在下一代()的新生儿中杂合子Aa的频率变化趋势是()A下降、上升 B上升、下降 C下降、下降 D上升、上升2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B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C基因型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大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iii 哈迪温伯格定律36在果蝇中,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某雌雄个体数量相等,交配随机的培养瓶中,黑身果蝇占1%,则该瓶内,灰身杂合体个占该种群的()A2% B10% C18% D90%42烟草的长花冠是隐性单基因遗传,如果一个自然烟草种群中49%的植株有长花冠,如果用短花冠植株授粉,产生同一表型类型的F1代的概率是()A82.4% B51% C30% D17.7% E42%10假定红绿色盲在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是7%,那么在女性中色盲个体占()A7% B4.9% C0.49% D13%43根据调查,某省人群中的女性色盲占女性人数为0.36%,则该人群中男性色盲的概率理论上是()A0.12% B6% C3% D24%1对于B和b这对等位基因来说,下列群体中哪一个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值()A49BB42Bb9bb B48BB36Bb16bbC15BB60Bb25bb D12BB52Bb36bb64指出下列群体中哪些处于遗传平衡之中()100%AA 100%Aa 1%AA、98%Aa、1%aa32%AA、64%Aa、4%aa 4%AA、32%Aa、64%aaA B C DVII. 隔离23下列有关物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不同种群的生物肯定不属于同一物种 物种是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 在物种形成过程中必须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A B C D18全世界的人在生物学上属于同一个物种,是因为()A肤色、鼻型相同 B发色、发型相同C眼色、面型相同 D彼此可以通婚,并可育后代12东北虎和华南虎分别生活在我国的东北地区和华南地区,这两个地区之间的辽阔地带就起到了()A生殖隔离作用 B地理隔离作用 C遗传作用 D变异作用20人类的各亚种在体质上的特征差异是由于人类在一定的地域内长期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又经过长期的()A自然选择形成的 B地理隔离形成的C生殖隔离形成的 D有性生殖形成的56某一鸟类种群由于自然原因而被分割成两个群体,它们分别受到不同环境条件的影响,经过600万年后,如果把这两个群体的后代放到一起,则它们最可能会()A具有同样的交配季节 B陷入对相同资源的竞争中C彼此产生了生殖隔离 D形成种内互助的合作关系4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对所有的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C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D不同的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27有关隔离的叙述错误的是()A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B生殖隔离形成后的种群之间不能进行交配C隔离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D长期的地理隔离进而可形成生殖隔离VIII.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后综合14下列不符合达尔文进化学说的是()A动物的保护色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生物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C环境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内因D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iv 内容综合23生物进化的动力和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A遗传变异和生存斗争 B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C过度繁殖和自然选择 D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43达尔文学说的中心内容体现在()A不同生物之间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B古代生物和现存生物之间有着共同的祖先C现存生物是远古原始类型按照自然选择的规律逐渐进化的产物D生物的有利变异通过遗传得到积累和加强6下列哪项不是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A生存斗争 B生殖和发育 C适者生存 D遗传和变异68下列哪一项比较正确的解释生物进化()A环境变化发生变异获得性遗传 B生存斗争用进废退适者生存C环境变化用进废退适者生存 D遗传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20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是()A环境变化引起生物变异的结果 B突变、选择、隔离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C遗传和变异二者综合的结果 D获得性遗传的结果3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可以定向积累微小有利变异的是()A定向的变异和自然选择 B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C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 D自然选择和遗传2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理解是() 环境导致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能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变异是不定向的 变异是定向的 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以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A B C D2在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能够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B环境的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C变异和自然选择都是定向的 D变异是定向的,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9对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解释,以下不正确的是()A过度繁殖为进化提供原始选择材料 B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C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 D自然选择决定着进化的方向21_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_推动着生物的进化,它是生物_的_,_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的结果是_。21遗传和变异;生存斗争;进化;动力;定向的自然选择;适应环境18达尔文进化论认为:生物的变异一般是_的,而_是定向的,生物的适应是_的结果,它是通过_来实现的。18不定向;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生存斗争36在右图图解中的小圆圈表示物种,箭头表示物种的变异,箭头上有两条短线的代表被淘汰的变异个体。请根据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此图解说明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一个什么观点?_。 图解中为什么画出有的箭头被淘汰?_。 图解中画出的未被淘汰的箭头说明了什么?_。36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这些变异的个体不能适应环境,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 适应环境的变异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占优势,存活并繁殖后代,并通过遗传得到积累与巩固v 评价5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能正确解释的现象是生物的()A遗传和变异 B适应性和多样性 C起源和进化 D应激性和变异性44自然选择学说不能在本质上阐明()A生物的适应性 B生物的多样性 C生物的生存有斗争 D变异的原因17达尔文关于“自然选择”学说的不足之处是不能很好地解释()A过度繁殖的原因 B生物的适应性C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D生物的多样性32达尔文进化论不能解释的问题()A生物的多样性 B变异的不定向和选择的定向C生物和适应性 D自然选择对遗传和变异如何起作用1下列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评价正确的是()A它能正确解释生物的多样性,但不能阐明其适应性B它能正确解释生物遗传性和变异性,但不能解释生物的多样性C它能正确解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但不能对遗传和变异作本质说明D它能正确解释自然选择的作用,但不能阐明生物多样性的原因3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能正确地解释生物界的自然现象是_性和_性。3多样;适应44生物进化学说能够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的_和_,但不能解释_的本质。44多样性;适应性;遗传和变异vi 事例4按照达尔文的观点,长颈鹿具有长颈是由于()A朝着适应于环境的方向变异的结果 B变异、自然选择的结果C世世代代经常伸长脖子吃树叶的结果 D基因突变引起显著变异的结果4按照达尔文进化论,长颈鹿形成的原因是()A变异遗传进化 B遗传自然选择适应C变异遗传适者生存 D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25达尔文在北大西洋东部的马德拉群岛上发现有550种昆虫,其中200种翅退化,不会飞。下面四种解释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是()A航海者的活动造成多方面影响B针对暴风的生存斗争中,产生定向变异并积累变异C针对暴风的生存斗争中,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D大自然的赐予是不定向的5下列关于马进化过程的叙述中,符合达尔文学说的观点是()A广阔草原对始祖马进行了定向选择B始祖马的不定向变异,是因为环境的改变C马趾产生的变异,都能适应环境条件的改变D始祖马趾的变化,是因为生活环境由灌木丛到广阔的草原16生活于内蒙古等地草原上的一种羚羊,四肢细长有力,奔跑极快,这一特征的形成,按达尔文学说,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通过长期的地理的隔离而导致生殖隔离形成的结果B为逃避敌害经常奔跑的结果C由定向的变异产生的,跑不快的被淘汰D在长期的避敌生存斗争中,经漫长的年代自然选择的结果8炭疽杆菌生命力之顽强,堪称细菌之最。根据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炭疽杆菌的顽强生命力的形成,是由于()A进化过程中环境对炭疽杆菌的定向选择B不良环境引起炭疽杆菌发生的不定向变异C进化过程中炭疽杆菌产生的定向变异D进化过程中炭疽杆菌通过DNA复制,逐代积累2枯叶蝶的腹面呈现出鲜艳的黄色,在飞行时格外引人注目,但落在地面时,其颜色和形状却俨然一片枯叶。这种现象的形成是由于枯叶蝶的祖先()A突变后,经人工选择的结果 B经自然选择后,再突变的结果C突变后,经自然选择的结果 D经人工选择后,再突变的结果10有的螳螂成虫的翅展开时像鲜艳的花朵,若虫的足像美丽的花瓣,可以诱使采食花粉的昆虫飞近,从而将这些昆虫捕食,这是由于螳螂的祖先()A突变后经人工选择的结果 B人工选择后再突变的结果C突变后经自然选择的结果 D自然选择后再突变的结果2对动物冬眠习性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是对严冬的一种适应 B是生物定向变异的结果C是对自然进行的生存斗争 D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9肺鱼在夏季如遇干涸,常藏于泥土进行夏眠,直到雨季来临时才“复苏”。对这种现象的不正确解释是()A对自然条件进行的生存斗争 B对不良环境的适应C定向变异的结果 D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1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其中正确的是()A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B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C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D在长期有毒农药的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55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啄木鸟的长舌是啄食树洞中的昆虫时,经常伸长的结果B狼和鹿都很敏捷善跑是长期进化中相互选择的结果C洞穴中的盲鱼是定向变异的产物D雄孔雀漂亮的长尾是由其意愿决定的8按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鲸没有牙齿,是因为它们吞食浮游生物B长颈鹿是采食高处树叶反复伸颈的结果C羚羊听觉灵敏、奔跑快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蛇身体细长无足,是经常出入鼠穴捕食的结果34 下列说法符合达尔文进化理论的是()A啄木鸟的舌是由于要钩取树洞里的虫,反复伸长而变长的B洞中生活的盲鼠是因长期不用眼睛而渐渐失去视觉C蛇的四肢由于长期不用而退化D狼和鹿能迅速奔跑,是因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14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田鼠打洞和夜出活动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狼和鹿能迅速奔跑,两者进行相互选择C狗的牙齿坚硬,是长期磨练出来的D有一种猫头鹰因视力弱、行动迟缓,捉不到田鼠而被淘汰了22甲硫磷曾是防治棉蚜的一种效果很好的农药,经十几年的连续使用,现在生产的甲硫磷按规定浓度使用已不能全部杀死棉蚜了,棉蚜_的产生,其根本原理是_的结果,甲硫磷则只是作为环境中的一种因素对棉蚜产生的_变异起选择作用。22抗药性;遗传和变异;抗药性24岩鸽蛋一端大,一端小,受到触动时多打转,少滚动,减少了摔破的危险,这对于它在悬岩上产卵是有利的,这种现象是_的结果,如果卵是圆形的,则在_中被淘汰。说明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它是通过_来实现的。24自然选择;生存斗争;生存斗争14古代昆虫祖先的体色多种多样。在草地的近绿色个体和在树上的近褐色个体易逃避敌害,而其他体色的个体易被敌害吃掉。它们的后代有多样的体色,有更近绿色和更近褐色的个体,能获得更多的生存和繁殖机会。经漫长的年代,形成现在这样生活在草地上的昆虫常呈绿色,生活于树上的昆虫常呈褐色的状况。请分析: 昆虫在体色上有差异,反映了生物具有_的特性,而且变异是_。 昆虫体色适应性的形成是_的结果,它是通过_来实现的。14 不定向 自然选择;生存斗争45右图是甲虫种群变化曲线,请用达尔文进化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甲虫种群中存在不同的个体说明:生物体具有_的特性,这种特性一般是_的,所以它只能为甲虫抗药性的形成提供_。 随着农药的使用,抗药个体容易在_中获胜得以生存,这样农药对甲虫起到_作用,而这种作用是_的,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_。 上述过程表明:生物进化的内因是_,自然选择的动力是_,结果是_。45 变异;不定向;原始材料 生存斗争;自然选择;定向;方向 遗传和变异;生存斗争;适应环境(或适者生存)12下图是长颈鹿的进化过程。按照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论对其进行分析: 长颈鹿中存在着不同体型的个体,说明生物具有_的特性,这种特性一般是_的,_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 随着环境的不断改变,一些颈和前肢长些的个体,能够吃到树上高处的叶子,在缺乏青草的时期,颈和前肢长的个体,在_中获胜,得以生存、繁衍。这样,环境对长颈鹿起了_作用,而这种作用是_的,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_。 上述进化过程表明,自然选择的动力是_,自然选择的结果是_。12 变异;不定向;遗传和变异 生存斗争;选择;定向;方向 生存斗争、适者生存24英国的某岛屿上有两种尺蛾的变种,该地区原是森林区,后建设为工业区。1950年调查显示:灰尺蛾占99%,黑尺蛾占1%。而建成工业区后50年调查显示:灰尺蛾占1%,黑尺蛾占99%,此现象表明: 岛屿上灰尺蛾和黑尺蛾个体性状的差异体现了生物的变异是_。 该岛屿建成工业区后,黑色烟害对两种尺蛾起了_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_实现的。 工业区建成后的50年里,两种尺蛾数量的变化说明了达尔文进化论的_的论点。24 一般是不定向的 定向选择;生存斗争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28用达尔文学说解释狼的凶猛、善跑、狡猾的自然过程。 狼的种群中存在着不同变异的个体,如有的奔跑迅速、有的跑得慢些、有的狡猾机灵、有的迟笨呆板,这些变异是_的,所以只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随环境的变化,食物稀少,凶猛善跑狡猾的个体容易得到食物,能够繁殖更多的个体,食物对狼起了_作用,而这种作用是_的。 狼的凶猛、善跑、狡猾的性状的增强,是通过狼与种内、种间、环境条件的_来实现的,因而它能适应环境这就是_。28 不定向 选择;定向 生存斗争;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过程25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分析解释狼进化过程: 狼群中存在不同种类的个体,有的跑得快,有的跑得慢,这说明生物具有_的特性,而这一特性一般是_的。它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始的_。 随着环境的改变,食物减少,跑得快而凶猛的狼才能获得食物生存下去,这就是_。食物、环境对狼起了选择作用,而且这种作用是_的,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_。 狼的进化过程是通过_实现的。25 变异;不定向;选择材料 适者生存;定向的;方向 生存斗争后综合15依据达尔文的进化论,枯叶蝶拟态形成的原因是()A遗传自然选择适应 B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C变异遗传适者生存 D遗传变异进化11在桦木林中常出现云杉的幼苗,云杉长大后,高度超过桦木。桦木因不如云杉耐荫,而逐渐死亡,最终为云杉所取代。这种群落的演替表明()A适者生存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B从进化上看,云杉比桦木高等C种内斗争和种内互助均有利于物种的延续 D从结构上看,桦木比云杉高等IX.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A生物进化是器官长期应用的结果B定向的变异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C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自然选择是指生物对自然环境进行选择(2005广东生物)25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进化的方向,决定了生物变异的方向B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是基因频率变化的过程C研究物种间的差异,关键是研究它们能否交配产生后代D研究物种的迁徙规律,关键是研究一对雌雄个体的迁徙行为11下面是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进化的根本原因是遗传 D自然选择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22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C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35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地雀原先属于同一个物种,从南美大陆迁来后,逐渐分布到不同的群岛上,形成了不同的物种,下面新物种形成的原因中,不正确的是()A不同的种群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B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