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熟读文章疏通文意扫清字词.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熟读文章疏通文意扫清字词.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熟读文章疏通文意扫清字词.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如何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考点解读: 文章结构,是指文章各部分之间的组织和安排。分析文章结构,即根据文体的特点,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段落层次、过渡、照应等的安排。具体来说,就是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对文章结构的考查,可以考查文章的总体组织安排,也可以考查一句话或一段话在文章的组织和安排上所起的作用。 文章思路,是作者行文时思考的线索、路径和脉络,始终贯穿在文章中。把握文章思路,即分析作者如何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的逻辑顺序。一般而言,通过分析文章的意义段,可以大致梳理出文章的思路。所以,对文章思路的考查,常常考查考生对意义段的把握。理解一篇文章,首先必须划分出段落层次。有了这一步,才能理解作者的思路,掌握文章的结构。技巧点拨:一、分析文章结构 1. 分析文章的总体结构即总体组织安排。 【看看中考怎么考,怎么答】 (2008年重庆中考)17. 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6分) 答:这篇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段总写作者对死人的不同心理感受。段分写:其中段写作者为鲁迅守灵的所见所感;段写作者回忆幼时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时的所见所感及对自己的深远影响。最后两段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照应标题。【解题指导】 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有四种:并列式、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考生在答题时,首先要确定文章遵循的是哪一种结构方式,同时注意不同文体文章的结构安排特点:记叙文包括小说、散文等,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情感等结构全文:议论文常按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结构全文:说明文常按时间、空间、逻辑等顺序结构全文。然后注意过渡句、中心句等。最后注意表示结构的一些标志性语言,如“第一”“第二”“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仅如此”“此外”等。 2分析文章的局部结构一句话或一段话在文章组织、安排上所起的作用。 【看看中考怎么考,怎么答】 (2010年湖北江汉油田中考)18请仔细体会第三段结尾画线的一句话:“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3分) 答:(1)直接触发了作者对秋色的集中描写,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2)彰显了秋色的突如其来,表达了作者对秋色之美的惊叹。【解题指导】 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有必要的知识储备,对句段在结构上所起的种种作用了然于心。常用的结构术语有对比、衬托、铺垫、悬念、伏笔、照应、呼应、抑扬、波澜、过渡、线索、倒叙、插叙、层层深入、突出中心、深化中心、丰富内涵等。 我们还可以结合句段的位置来把握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开头的句段:1. 开篇点题;2总领全文;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5. 为下文埋下伏笔。 中间的句段:1. 总结上文;2. 引出下文;3. 承上启下(过渡);4. 为下文埋下伏笔;5. 为下文作铺垫;6. 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结尾的句段:1. 总结全文;2. 点明中心;3深化中心,升华主题;4照应开头(或上文),首尾呼应;5令人深思,给人启示,言尽意无穷。二、把握文章思路 【看看中考怎么考,怎么答】 (2010年湖北宜昌中考)15文章是围绕人的成长与对时间的感受来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6分) 答:(1)童年时代感受到人的生活和快乐受时间的支配。(2)青少年时代由冷落时间到感受时间无处不在。(3)成年以后由感受时间隐藏在生活里到领悟时间引领生命。 (2005年成都中考)19本文以雾为线索展开,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6分) 答:(1)作者开篇说“不喜欢”雾。(2)来到加德满都后,作者开始“喜欢”“欣赏”“赞美”加德满都的雾景。(3)雾引发了作者的理性思考。(4)作者最终“陶醉”在雾境的幻象之中。 【解题指导】把握作者的思路,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把握各自然段的段意;第二步,在此基础上确定意义段,概括段落大意;第三步,将意义段贯穿起来,完成作答。归纳:(1)辨明文体,选准角度。划分段落层次,就是要以一定的标准对文章进行内容上的归类整合。不同文体用以划分归类的标准不同,如记叙性文体,可根据人或事的不同,根据时间、空间的变化来划分;议论性文体,可从总体上根据引论、本论来划分,也可以按论证结构(并列、总分、层进)来划分;说明性文体,应紧扣说明对象,根据其特定的说明顺序,或按时间、空间顺序,或按事物自身的构成部分,或按事件发展顺序,或按事理逻辑(由轻到重、由简单到复杂)来划分。(2)辨明重要的文句。文章中的有些句子,如领起句、过渡句、前后照应句、结构相似句(包括文中反复出现的文句),往往能体现文章思路,为考生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提供了重要依据。(3)审辨标志性词语。有些文章,为了表达得清晰,往往用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来表明上下文内容间的关系。找出这些词语并仔细区别其代表的意思,有助于考生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表顺序的词;关联词;指代词;表范围的词;表类别的词。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词或近义词。知识讲授: 1、文章语段的特点: (1)段落中心的单一性;(2)内容上的相对完整; (3)结构上的相对独立。 2、分析文章结构的注意事项: (1) 注意不同文体的结构思路; 记叙文:包括小说、散文等,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情感等结构全文。 议论文:常按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结构全文。 说明文:常按时间、空间、逻辑等顺序结构全文。 (2)注意文章常用的结构方式; 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三种形式,是文章最常见的一种结构方式。 2)并列式 3)递进式 4)对照式 (3)注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 1)文章中的关键的标志词包括: a、 衔接上下文的:如“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 b、 表递进关系的:如“更、而且” c、 表转折的:如“但是、相反、与此不同” d、 表总结的:如“因此、总之、由此可见” e、 表态度的:如“我认为、我觉得、应该” 2)文中的关键句:如过渡句;前后照应句;文段的首、尾句;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 (4)注意文中的标点,特别是分号。 (5)注意文中表达方式的变换。 (6)注意语句间的联系,看其是否围绕同一中心话题。 3、常用的文章结构层次分析法: 1)时间推移分段法:注意抓住时间词。 2)空间转换分段法:注意文中空间方位、地点的变换。 3)内容性质分段法:主要根据文中所写人、物、事等内容的不同划分。 4)情节过程分段法:按情节的展开过程分段。 5)结构特点分段法:注意文体的结构特点、方式。 简言之,结构就是一篇文章的段落(层次)或一个自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