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信托法案例1.doc_第1页
14 信托法案例1.doc_第2页
14 信托法案例1.doc_第3页
14 信托法案例1.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托法案例(案例一)一对夫妻无子女,妻子临终前留下遗嘱,在遗嘱中指示遗嘱执行人(即受托人),将自己所有的10万元留给丈夫,归他一人使用,同时要求:丈夫去世后,他自己生活不需要的剩余部分,在妻子的兄弟姐妹之间平均分配。妻子将10万元交给受托人后不久去世,丈夫要求受托人将10万元付给他,却遭到拒绝。丈夫于是起诉到法院,要求法院确认该项信托的有效性。(案例二)某甲将他的大部分遗产设立一项信托,以他的两个孙子为受益人,同时在遗嘱中宣布:如果两个孙子或者其中之一与他们的父亲一起生活或继续生活在一起,或者,在他们父亲的监护或控制之下,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直接受到他们父亲的控制,那么他们在信托项下享有的权益将被没收。受托人请求法院确认,此项信托是否有效。(案例三)甲与乙签定信托协议,甲将其拥有所有权的三处房产委托给乙,由乙(受托人)进行管理与处分。并约定以甲未成年的儿子丙为受益人。乙在经营、管理信托财产的过程中,以戊的名义租赁信托财产中处于乙经营场所附近的一处房产供自己使用,租赁合同约定支付的租金低于市场价格。丙的法定代理人获悉此事后,要求乙对因租赁合同给信托财产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遭到乙的拒绝。丙的代理人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证券投资基金法、融资租赁法案例(案例四)1998年9月,证券公司A、证券公司B与某信托投资公司拟设立某基金对外发行。10月,三个基金发起人签定发起协议,并会同某基金管理公司、某商业银行签定了基金契约、托管协议。基金契约规定,拟发行10亿元存续期限为5年的封闭型基金C。随后,发起人聘请了注册会计师对发起人最近三年的财务情况进行审计,并出具了财务报告,经审计,证券公司A实收资本5亿元人民币,证券公司B实收资本8亿元人民币,信托投资公司实收资本10亿元人民币,三个发起人近三年连续盈利。之后,发起人聘请律师出具法律意见书,制定了募集方案。同年12月,发起人向中国证监会提出申请报告,要求发行基金C,经审查,证监会于1999年2月13日批准发行该基金,但只同意发行8亿元基金。接到批准书,发起人立即公告招募说明书,开始发行基金。截至1999年5月13日,发起人共募集基金单位总额2亿元人民币。(案例五)A公司是某基金管理公司的控股公司,经常参与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决策。2000年3月,基金管理公司在A公司董事王某的建议下,在一年内,使用其经营管理的基金投资购买A公司的股票,共计500万元人民币。由于A公司经营不善,于次年破产,致使基金管理公司遭受巨大损失。事后,部分基金持有人认为,基金管理公司与A公司之间存在利益关系,投资A公司股票的行为属于关联交易行为,违反了受托人的诚信与忠实义务,要求更换基金管理人,召开基金持有人大会。但由于基金管理公司的三大发起人(持有基金单位占总基金比例的40)反对,最终表决结果为代表30以上基金单位的基金持有人要求并同意基金管理公司退任。(案例六)自1999年6月,某基金管理公司集中巨额资金(9000万元)以10个账户连续大量买入某上市公司的股票。6月11日,该基金管理公司在光大深营二部从每股10.40元开始大量买入该上市公司股票,3天内建仓(买入)141万股,占国际大厦流通股的94。6月20日、22日又先后买入110万股,6月下旬在其他几个营业部利用其他账户连续买进。到6月底该基金通过10个账户连续买进,实际控制筹码450万股,占上市公司流通股的30,此时,该上市公司股价已被拉高至21元左右。基金管理公司在连续买入该公司股票的同时,多次利用自己不同的账户对该只股票作价格相近、方向相反的交易,以制造成交活跃的假象。7月6日,该基金又在光大深营一部买入51万股,自买自卖量占424。截止1999年7月,该基金持有该上市公司股票508万股,占该公司流通股的近35。据调查,截止1999年7月31日,基金通过多个账户实际持有上市公司股票500万股,占该只股票总股本的88(流通股的347),但对此,基金并未报告和公告。中国证监会对基金管理公司违规炒作上市公司股票等问题进行了调查,作出处罚决定:没收违法所得,并对基金管理公司处以200万元的罚款,对此次违规行为的直接责任人员王某给予警告并罚款5万元;责令终止该基金。(案例七)原告:某租赁公司被告:某针织厂 某工贸公司 某纺织局1993年6月,针织厂与租赁公司达成协议,由租赁公司向针织厂出租5台针织绣花设备。同年7月10日,针织厂因急于使用针织绣花机,便以自己的名义与A省某公司签定购买针织绣花设备(5台)的购货合同,总价款为150万元,此行为得到租赁公司的认可。7月12日,租赁公司与针织厂正式签定了融资租赁合同。合同确认针织厂与A省某公司签定的购货合同是融资租赁合同的附件。融资租赁合同约定:租赁公司应针织厂的要求,出资购买5台针织绣花设备出租给针织厂;租赁期间,租赁物归出租方所有,针织厂享有使用权,但不得对外销售、转让、转租、抵押;租赁期满,针织厂支付20万元名义货款后,租赁物归针织厂所有;租期4年,租金总额180万元人民币,每半年还租金一次,逾期支付迟延利息。合同签定后,租赁公司将融资租赁合同的附本寄给工贸公司与纺织局。7月14日,工贸公司与纺织局向租赁公司开出不可撤销的担保书,保证在针织厂不能按约履行合同时,在收到租赁公司通知后7日内代替承租人偿付租金。7月20日,租赁公司向针织厂汇款150万元,注明用途是购买设备。针织厂收到货款后,将其全部付给A省某公司。同年9月,A省某公司将5台针织绣花设备交付给针织厂。截止次年5月,针织厂向租赁公司共支付租金40万元,其后再没有支付租金。次年10月,针织厂在未经租赁公司允许的情况下,又将租赁物转租给某针织内衣厂,并约定:针织厂有权根据情况随时收回租赁物。经租赁公司核算,针织厂还应支付租金、迟延利息共计145万元,租赁公司多次催要未果,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针织厂偿还租金及迟延利息;工贸公司与纺织局对此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被告工贸公司辩称:租赁公司与针织厂签定的是针织绣花设备的租赁合同,而实际上,针织厂并没有从租赁公司处得到租赁物,而是根据其与A省某公司签定的买卖合同,从该公司处获得针织绣花设备,因此,融资租赁合同并未实际履行。本案所涉及的合同实际上是借款合同,而我公司只同意给租赁合同担保,不是给借款合同担保,因此,我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纺织局辩称:我局是国家行政机关,根据“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中关于国家机关所作的保证应认定无效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8条,判定我方承担连带保证责任不妥。(案例八)原告:某租赁公司被告:某农场 某对外经济贸易公司1999年3月,某农场欲引进一套乳胶手套生产设备,并选定香港某公司作为供应商。该意向得到当地计划经济委员会的批准,并要求尽快与香港公司协商引进设备。由于资金短缺,农场与租赁公司达成协议,决定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引进该设备。同年7月9日,租赁公司根据农场对设备的要求与农场选定的香港公司签定了购买一套乳胶手套生产设备的购货合同,农场参加了签定该合同的谈判,以承租人的身份对设备的规格、性能等技术条款向香港公司提出了要求,并在该购货合同上签字盖章。购货合同约定:卖方承认本合同的货物是买方购入用于出租给承租人;卖方保证本合同货物的式样、规格、质量、数量及其他条件均符合承租人要求;若本合同货物质量及根据本合同卖方应提供的其他服务或义务出现问题,均由卖方直接向承租人负责,承租人享有索赔权。同年7月11日,租赁公司与农场签定了乳胶手套生产设备融资租赁合同,合同约定:租赁期限为24个月,从租赁物运到货港之日起算;农场应支付租金451735美元,每6个月支付一次,分4次支付,迟延利息为租赁费率的120;农场因货物瑕疵而遭受的损害,租赁公司将其对卖方的索赔权转让给农场,并协助农场向卖方索赔。同年9月,对外经济贸易公司为农场承租该设备偿还租金出具了担保函,该担保函载明:在担保有效期内,如果承租人没有按租赁合同约定支付租金或全部租金,担保人在接到书面通知后10日内支付应由承租人支付的包括迟延利息在内的全部款项。次年6月,租赁设备运抵农场,农场对该设备开箱检验,并进行调试,发现该设备存在严重缺陷,经多次修理仍不能正常使用。经商检局检验:设备制造工艺不良、尺寸规格不统一,未达到合同约定标准。农场遂向香港公司提出索赔,并以设备无法使用为由,拒绝向租赁公司支付租金。租赁公司多次与农场交涉无果,以农场与对外经济贸易公司为被告,向法院提起诉讼。(案例九)原告:某租赁公司被告:某电子工业总公司 某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第三人:无线电厂2000年9月,租赁公司(出租人)与电子工业总公司(承租人)签定了两份融资租赁合同。按照该租赁合同的约定与承租人的要求,租赁公司从国外购进一套塑料打火机设备及一台气罐车和生产设备的零配件,租给电子工业总公司使用。租赁合同约定:(1)租期3年,租金总额共397501840日元,租金分六次还清,每6个月还一次,未能支付到期租金,应支付迟延利息。(2)如果电子工业总公司不支付租金,租赁公司可要求即时付清租金一部分或全部,或终止合同,收回租赁物件,并由承租人赔偿损失。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为融资租赁合同中承租方提供担保,担保条款约定:担保人担保和负责承租人切实履行融资租赁合同,如果承租人未按合同约定向出租人缴纳其应付的租金与其他款项,担保人将无异议的代替承租人支付租金与其他款项。同年10月,电子工业总公司收到从日本购进的设备,将其安装在无线电厂使用,经检验,设备质量合格。设备投产后,因生产原料需从国外进口,成本高,加上产品销售情况不好,致使设备开工后不久就停产。承租人与无线电厂按约定偿还第一期租金后,就未能按约支付租金,经出租人核算,尚欠租金355862832日元及迟延利息。原告多次催要未果,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两被告按合同规定偿付租金和利息。被告电子工业总公司答辩称:一、原告明知无线电厂经营状况不好,无力偿还全部租金及利息的情况下,不采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