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华佗的医术、医德及医著.doc_第1页
大医华佗的医术、医德及医著.doc_第2页
大医华佗的医术、医德及医著.doc_第3页
大医华佗的医术、医德及医著.doc_第4页
大医华佗的医术、医德及医著.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医华佗的医术、医德及医著第24卷第6期Vo1.24No.6许昌学院JOURNALOFXUCHANGUNIVERSITY2005年第6期No.6,2005大医华佗的医术,医德及医着潘民中(平项山市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河南平项山467000)摘要华佗是汉魏时期一代全能名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具有大医风范.其医术在养生,方药,针灸,外科诸领域都达到了至高境界.用麻沸散对患者实施外科手术,只是其全能中之一能.华佗高尚的医德对纠正-3今医务界的不正之风有很强的警示意义.华佗有丰富的医着流传下来.说其医着未能传世,值得商榷.关键词华佗;医术;医德;大医风范中图分类号K8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824(2005)06003404华佗是汉魏之际杰出名医.长期以来学术界论其医术,医着者众,论其医德者稀.而论其医术,医着者又多有偏颇.论其医术,则言擅长外科;_1(Pl046)论其医着,必称其着作未能传世,(P12O)传世者皆托名之作.这是不符合史实的.本文试提点看法,以就正于方家.一,全能的医术学术界对华佗的医术多以着名外科医生,0(P462)杰出外科学家,(P12O)尤其擅长外科,后世称为外科鼻祖(Po46)来定位.我认为这样定位有点片面.其实,华佗是汉魏之际一位杰出全能名医.他在医术上是多面手,并且每一面都达到了相当精湛的境界.华佗通晓养生之术.养生在汉魏时代叫养性,用今天的话说叫保健.陈寿三国志,范哗后汉书在为华佗作传时,都首先说他晓养性之术.(P799)E(Pz7)这里的晓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知晓,而是通晓.养生之术有两道:一是运动保健;一是食疗保健.在运动保健上,华佗主张用适量的运动来保持身体的健康,他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E4(P804)生命在于运动,直到今天,运动保健学的原理也不过如此.根据这样的理论,他借鉴前人熊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_4(04)的导引之法,创制出一套运动保健体操五禽戏.亦以除疾,并利蹄足,4(PS04)体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沾濡汗出,身体轻便,腹中欲食._4I(PS04)在食疗保健上,华佗研制出漆叶青黏散.这种散剂,久服去三虫,利五脏,轻体,使人头不白._4J(PS04)正因为华佗通晓养生保健之术,使其虽年至耄耋,而仍健壮.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_4(P799)他的两个弟子广陵吴普,彭城樊阿从他那里学得养生之术,也至高寿.吴普坚持练习五禽戏,年九十余,耳目聪明,牙齿完坚._4I(o4)樊阿坚持服食漆叶青黏散,寿百余岁.43(p804)可以说华佗的养生保健之术不仅在当时达到了高,精,尖水准,而且在今天仍可供已基本实现小康的国人们保健,强体,延寿借鉴.华佗精通方药,针灸.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P799)在三国志?华佗传保留下来的医案中,用方药医治的有故甘陵相夫人有娠六月,腹痛不安.佗视脉,日:胎已死矣.于是为汤下之,即愈.(P799)府吏儿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日: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日: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收稿日期20050805作者简介潘民中(1950一),男,河南鲁山人,平顶山市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史.?34?旦并起.(ioo)东阳陈叔山小男二岁得疾,下利常先啼,日以赢困.问佗,佗日:其母怀躯,阳气内养,乳中虚泛,儿得母寒,故令不时愈.佗与四物女宛丸,十日即除.(嘞0)广陵太守陈登得病,胸中烦懑,面赤不食.佗脉之日:府君胃中有虫数升,欲成内疽,食腥物所为也.即作汤二升,先服一升,斯须尽服之.食顷,吐出三升许虫,所苦便愈.(嘞)军吏李成苦咳嗽,昼夜不寝,时吐脓血,以问佗.佗言:君病肠痈,咳之所吐,非从肺来也.与君散两钱,当吐二升余脓血讫,快自养,一月可小起,好自将爱,一年便健.(嘞用针灸治疗的,有曹操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4(P80用方药,针灸结合治疗的有:李将军妻病甚,呼佗视脉,日:伤娠而胎不去.将军言:闻实伤娠,胎已去矣.佗日:案脉,胎未去也.将军以为不然.佗舍去,妇稍小差,百余日复动,更呼佗,佗日:此脉故事有胎,前当生两儿,一儿先出,血出甚多,后儿不及生.母不自觉,旁人亦不寤,不复迎.遂不得生.胎死,血脉不复归,必燥着母背.故使多脊痛.今当与汤,并针一处,此死胎必出.4(P80)这些医案所列病例若按今天的医院临床分科来划分,涉及妇产科,普通内科,小儿科,寄生虫病科,胃内科,肠内科,神经内科等.华佗以其对病理,药理,医理,经络学,针灸学,诊断学的精通为前提,使其用方药,针灸对这些不同分科的疾病的诊断治疗都达到了十分高超的水平.这对临床分科越来越细,医师医术越来越专,以至于隔科如隔山.一旦患者出现并发症,主治医师就难于应对的今天医务界,不无启示意义.至于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W用麻沸散进行全身麻醉,对患者实施外科手术,只是华佗全能中的一能,多面中的一面.何况在三国志?华佗传所载十六则医案中实施外科手术的仅一例.即有一士大夫不快,佗云:君病深,当破腹取.然君寿亦不过十年,病不能杀君,忍病十岁,寿俱当尽,不足故自刳裂.士大夫不耐痛痒,必欲除之.佗遂下手,所患寻差.(嘞即便算上裴松之注引佗别传之有人病腹中半切痛,十余日中,须眉堕落.佗日:是脾半腐,可刳腹养治也.使饮药令卧,破腹既视,脾果半腐坏.以刀断之,刮去恶肉,以膏敷疮,饮之以药,百日平复,()也仅两例.若以此将华佗定位为外科医生,未免有点以偏概全了.二,高尚的医德华佗出身儒生,兼通数经,4(P799)游学徐土,(m沛相陈畦曾举他为孝廉,太尉黄琬也曾征辟过他.可见华佗的儒学造诣是相当高的.儒家仁者爱人的道德观念对其有深刻影响,应该说华佗正是把儒家的道德准则贯彻到他的行医实践中,并将之转化为对患者无比真诚的高尚医德.其一,不分贫富贵贱,救死扶伤一视同仁.在三国志?华佗传保存下来的十六则医案中,患者的身份有甘陵相夫人,彭城夫人,郡守,广陵太守陈登,汉司空行车骑将军曹操,李将军妻这样的达官贵人;也有县吏,府吏,督邮,军吏这样的下层吏员;还有盐渎严听,东阳陈叔山小男这样的平民;甚至还有行路途中所遇的无名无姓的普通百姓.在裴松之注引佗别传中所记载的三例,一为河内太守琅琊刘勋之女,另两个为无姓名患者.不论患者的地位高低,贫富贵贱,华佗都给他们作了精到的诊治,根据病情需要,该服药的服药,该针灸的针灸,该刳腹的刳腹,尽到了一个从医者救死扶伤的天职.即便对曹操这样权倾朝野的大人物患者,华佗也只是把他视为众多患者中的一个来对待,没有丝毫的趋奉之心和谄媚之举.不仅如此,华佗还对曹操把自己垄断起来,专为其治疗头风而不能自由行医,表示出强烈的不满,辞以妻病,数乞期不返.(嗍这种高尚的医德,对纠正当今一些医疗机构认钱不认人,把患者掏得起掏不起医疗费作为是否收治的唯一标准,奉有钱的患者为上神,对贫困患者轻则冷淡重则拒治的商业化医风,有很强的警示意义.其二,简约能治,决不繁复.华佗精通儒家经典.从方法论上说,儒家经典具有以简御繁的特质.如易经,就是用简易的卦相来概括纷繁多变的事物.华佗深受此熏陶,在给患者医治疾病时,善于抓住主要矛盾,能以简约的医疗手法医治的疾病,决不繁复从事.这样既能够减轻因繁复施治而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又可以减少负面作用提高疗效,还可以节约患者的开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语其节度,舍去辄愈.(i99)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i99)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应便拔针,病亦行差.】(嗍在其医案中,有这样三例:第一,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佗闻其呻吟,驻车往视,语之日:向来道边有卖饼家蒜齑大酢,从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4(P801)第二,又有一郡守病,?35?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17801)第三,有一士大夫不快,佗云:君病深,当破腹去.然君寿亦不过十年,病不能杀君,忍病十岁,寿俱当尽,不足故自刳裂.(啪这是华佗谨守简约能治,决不繁复医德,给患者施治的典型例子.华佗这一高尚医德是一笔可用来抵制当今一些医疗机构瞄准患者钱袋子,开大处方,作全检查等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弊端的精神财富.其三,预告病情反复,提醒患者防范.一些疾病在治愈后有周期性复发的可能.遇到此类患者,华佗不仅凭着高超的医术治愈其疾病,而且以数十年行医所积累的经验,告知患者这种疾病的复发周期,提醒患者注意防范.在三国志?华佗传保留下来的十六则医案中有这样两个典型病例:一是华佗在使用方药汤剂治愈广陵太守陈登的胃寄生虫病后说:此病后三期当发,遇良医乃可济救.(脚)一是军吏李成患肠痈病,华佗使用配制的方药散剂将其治愈,同时指出:十八岁当一小发,服此散,亦行复差.1(Pso3)并给李成一副药,让其备用.这种对患者极其负责的做法,是我国古代医德文化宝库中的一笔重要遗产,值得现代从医者继承效法.其四,传授医术,毫无保留.华佗在悬壶济世的同时,还通过带徒使自己的高明医术得以传承.现在可考知的华佗的学生有三人:广陵吴普,彭城樊阿,李当之.吴普继承了华佗的方药之学,依准佗治,多所全济._4(嗍还继承了华佗创制的五禽戏健身之法,普施行之,年九十余,齿牙完坚,4(P804效果很好.魏明帝曾专门召见,令其演练.樊阿从华佗处学得针灸之术,并有所发展.阿善针术.凡医咸言背及胸脏之间不可妄针,针之不过四分,而阿针背入一二寸,巨阙胸脏针下五六寸,而病辄皆瘳._4(樊阿还继承了华佗的食疗养生之术,服用漆叶青黏散,寿百余岁._4(李当之,少从佗学,通医经,得师传,尤精本草,撰有李当之本草一卷.从这三人的成就来看,华佗向学徒传授医术是在因材施教的原则下尽心竭力,毫无保留的.毫无保留地传授医术是华佗医德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华佗关爱生命价值观的深层体现.三,丰富的医着每当论及华佗的医学着述,人们往往蔽于三国志,后汉书本传所载: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36?吏,日: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17802803)(认为华佗的医着根本没有保存下来,后世有关以华佗为名的医着都是托名之作.这种判断值得商榷.我认为,华佗I临死所出可以活人的一卷书不可能是华佗在狱中撰写出来的.一般说不经狱方许可,监舍内不会具备供其搞医学撰着的基本条件.这一卷可以活人的医着应该是华佗早已撰出并随身携带的.如果这种推断合于事理,那么他让学生吴普等抄录副本以备学习传承就不是不可能.况且曹操既敕郡县发遣又使人往检(啪,华佗不会傻到不知将自己一辈子心血结晶的医学着述托付给薪火传承的弟子以便保存下来的程度.当吏畏法不受其书时,华佗之所以能从从容容的亦不相强,索而烧之,就是他已将自己的医着托付有人,不担心保存不下来的明证.与华佗有关的医着有这样三类:三国志?魏书?华佗传所记载的医着.药方:麻沸散,出死胎汤,驱胃虫汤,肠痈散,四物女宛丸,漆叶青黏散.(一拼前五种留下有方名,而无具体配伍;后一种既有方名,又有用药之配伍.健身术:五禽之戏,有概略记述,而无配套的动作要领和图示.针灸穴位:华佗夹脊穴,记述见后汉书?华佗传李贤注引佗别传,(穴位名系后人所称.综合医着:华佗一卷书,无正式书名,无内容记载.受史书体例的制约,以上着述多数仅保存一个名称,而没有具体内容,是个缺憾.但表明华佗是有丰富医着的,在他所精通的方药,针灸,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养生学诸领域都有着述.他的着述与其一代全能名医的身份是相称的.隋书?经籍志所着录的华佗医着.隋书卷三十四经籍三着录有华佗方十卷.6(P1041)华佗观形察色并三部脉经一卷,6(P1043)华佗枕中灸刺经一卷.(P1另外华佗方十卷下注文称:吴普撰.佗,后汉人.梁有华佗内事五卷,亡.(P1041)对这三存一亡的以华佗为名的医着,清人姚振宗认为:华元化一卷书已自焚于狱中.隋志所载四种大抵皆其弟子吴普,樊阿,李当之等所撰,(否定其为华佗的医着.我认为,仅以华佗一卷书已自焚于狱中,就否定华佗医着的存世,流传,有点武断.诸弟子从师习医,除了跟随华佗见习其诊断,医治外,肯定有习读之文本.即便这文本系弟子从师傅手中抄录所得,拟或为师傅口授记录所得,其内容均为师傅的成果,当然应以师傅之名为名.四书既以华佗为名,其内容为华佗所遗无疑.所谓吴普撰,只能理解为经吴普记录整理而已.至于华佗弟子各自的着作,隋书?经籍志着录梁有华佗弟子吴普本草六卷,李当之本草经一卷,(no4o)李当之药方一卷.(P1042)可以看出这些均以弟子本人之名为名,最多在己名之前缀以华佗弟子,而不敢直接冒其师华佗之名为名.这种处理本身显然是很有分寸的.隋以后出现的以华佗为名的医着.在隋以后的史着和目录学着作中新出现了几部以华佗为名的医着,它们是:华氏中藏经一卷,见郑樵通志?艺文略,陈振孙直书斋书录解题也予以着录,陈氏言汉谯郡华佗元化撰,其序称应灵洞主少室山邓处中,自言为华先生外孙,莫可考也,7(m26清代传本有八卷;华佗五禽诀一卷,见宋史?艺文志,言道家华佗老子五禽六气诀一卷;(枷华佗济急仙方一卷,华佗急救仙方60卷,此二书见道藏;(P2261)华佗服食论,见太平御览所引.(P2261)这些隋以后出现的以华佗为名的医着,其真实性是很值得惑疑的,基本上可以看作道家或冒用华佗传中之存名,或移花接木所为.但是,隋以后这些假托华佗之名的医着的大量出现,从另一方面说明华佗在中国医学史上的地位之高,贡献之大,名声之重,值得托之,托了华佗之名就能够叫得响,传得广.唐代孙思邈提出大医精诚的命题.这既是孙思邈通过自己的行医实践获得的对医道的感悟,也是其对包括华佗在内的前代名医贤医从医之道的体认.孙氏日: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侧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华佗之医道既精且诚,华佗具有大医风范,华佗可谓大医矣!参考文献1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9.2李经纬.中医人物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3马植杰.三国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3.4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2.5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6魏征.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7二十五史补编M.北京:中华书局,1955.8段逸山.医古文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责任编校:孟聚Themedicalskills.medicalethicsandmedicalwo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