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14“东方之珠”(第二课时)_第1页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14“东方之珠”(第二课时)_第2页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14“东方之珠”(第二课时)_第3页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14“东方之珠”(第二课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4“东方之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广西钦州市第十一小学 韦锦珍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课文。2、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知道课文是从四方面介绍香港的。3、理解词语“和煦、沐浴、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等词语,能仿照第5自然段的写法,学会围绕中心句写几句话。4.了解香港的美丽和繁华,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重 点:诵读品位,感受香港的繁华、美丽。难 点:仿照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围饶“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写一段话。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同学们,我们继续学习14课“东方之珠”,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14. “东方之珠”3、“东方之珠”指哪里?为什么香港被称为“东方之珠”?过渡: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香港是我国通向世界的南大门,是一个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因为那里有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以及美丽的夜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具体指哪个地方呢?(板书)大家想不想去香港玩呢?那好,请同学着跟着老师登上大巴,踏上这令人期待的香港之旅吧!那我们就开始出发吧!第一站,一个旅游渡假的好地方浅水湾。二、细读课文1、 细读第二自然段。(1)师范读第2自然段。(板书:读课文)(2)找出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板书:找中心句)(3)品词品句。找出写的优美的词语和句子。(板书:品词句)理解“和煦”“沐浴”“浪平沙细”等词语(4)这自然段写了那个地方?写了什么景物?这地方给你的感受如何?(迷人、舒服)(板书:谈感受)(5)配上音乐,指名来读一读第2节,把漫步迷人沙滩的舒服感觉读出来。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你想坐就坐下来,想躺就躺下来。此时,温暖的沙子搔你的脚板,痒痒儿的。海风轻轻的,柔柔地,抚摸着你的脸,听海浪轻轻拍岸。(6)总结学法:读课文找中心句品词句谈感受过渡:游玩了浅水湾,大家都觉得很好玩,下面还有海洋公园、铜锣湾和美丽的夜景,由于时间紧,老师分成几个小组分别到各个地方玩,要求各组运用第一自然段的学法学习各个景点的内容。把看到的美景用心、用笔记下来,或使用手机拍下来或录下来。三、用第二自然段的学法分组学习3至5自然段。1、反馈学习第3自然段的情况 : (1)找出这自然段的中心句。(2)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海豚和海狮的表演非常精彩?播放海豚表演视频(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2、反馈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一下车,你看到了怎样一番景象?你感受到什么?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2)重点理解:A、“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鳞次栉比”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楼图(指名说:摩天大楼)小结:房屋很多,一座挨着一座排列着,很密,这就叫做鳞次栉比。B、从“琳琅满目”看出商品多,使我们看得眼花缭乱。C、这里的人很多,就像河里的流水一样,永远奔流不息。这就叫做“人流如潮”。 (3)这里的高楼大厦、商品货物和人怎么样呢?请你用一个字来概括它们的共同特点。(繁华) (4)作者就是从“楼多、商品多、人多”这三方面来写出香港繁华的街市的。3、美丽的维多利亚湾夜景美不胜收,你们看!(观看视频)(1)画出中心句。(2)灯的海洋从何看出?读下文两句。读好比喻句,找出把什么比作什么。(3)写了哪里的灯光?( 港湾里 马路上)(5)仿照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围绕“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写一段话。三、总结课文。1.总结全文,课文按什么写法来写的?(总分总)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对香港的热爱、赞美)2.按课文内容填空。香港是我国通往世界的 ,描写了 、 、 、以及 ,赞美她是无比璀璨的 。板书设计:14“东方之珠”迷人的沙滩浅水湾 “东方之珠” 著名的公园海洋公园 赞美 热爱香港 繁华的街市铜锣湾 美丽的夜景教学反思:这篇课文语言文字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东方之珠香港的繁华与美丽,教学时我紧紧围绕“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和美丽的夜景”这些内容,让学生体会作者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去香港旅游的情境,带学生进入了文本,借助多媒体功能,学习第二自然段时让学生配乐朗读,让学生感受到浅水湾沙滩的迷人,学习海洋公园和美丽的夜景这些内容时,我通过视频的播放让学生观看到海豚海狮的精彩表演以及维多利亚湾夜景的美丽,让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觉,这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让学生借助图片和联系上下文更好地理解“摩天大厦、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等词语的意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篇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结构相似,我重点指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并总结了学法“读课文找中心句品词句谈感受”,让学生用这种学法学习三至五自然段,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讲解课文,还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