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危难时刻显身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的严峻形势 面临怎样的形势呢 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 国内反动势力的反扑 苏维埃政权面临危机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 图示 1918年 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思考 从图示可见 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最初目的是什么 余粮收集制 国家实行对粮食的垄断政策 不允许私人买卖 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 将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取消自由贸易 实行配给制 城市居民的口粮按等级定量供应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 普遍劳动义务制 实践证明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苏俄来说 不是一条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它违背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原理 请问 在我们所学的中国史中 有哪些典型的事例也违背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原理呢 列举两例 如 太平天国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 列宁在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说 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 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 因为 俄罗斯同它的主要产粮区隔绝了 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 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 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 我们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 思考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否是苏俄理想的政策 是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这是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 实质 政策的实施为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进攻 战胜敌人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 军事上的胜利保卫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为布尔什维克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一种尝试 但是 实践证明这不是一种理想的政策 一些措施 如国家垄断全部经济 取消自由贸易 实行平均分配等 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严重挫伤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损害了农民和工人的利益 使工农联盟也濒于瓦解 因此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积极性 局限性 材料1 1920年 苏俄农民中流传 土地属于我们 面包却属于你们 水属于我们 鱼却属于你们 森林属于我们 木材却属于你们 材料2 在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中 参加者占领要塞 提出 要苏维埃 不要布尔什维克 立即取消粮食征购队 等口号 结合材料和教材 分析苏俄当时的国内形势 1 经济危机 长期的战争破坏 加上自然灾害 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利影响 使得苏俄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濒临崩溃 2 政治危机 经济危机日益严重 使得人民生活极端困难 引发了人们对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极度不满 国内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山穷水尽疑无路 新经济政策 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的破坏 自然灾害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失误 苏俄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工人 农民不满 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1921年 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的背景 参考图示 材料3 征收的税应当根据农户的收获量 人口和实有牲畜数量 从农产品中按百分比扣除或按份额扣除 税额应当具有累进的性质 对中农 力量薄弱的农民和城市工人等 税额应当低一些 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 原料和饲料 农民可以自己全权处理 可以用来巩固和改善自己的经济 也可以提高个人的消费 用来交换工业品 手工业品和农产品 允许在地方经济流通范围内实行交换 选自 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 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 1 材料中的内容体现了在农业方面的什么政策 这一政策对农民有什么影响 2 在材料所述政策的时期 该政府在除农业之外的其它方面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分别有何作用 对比一下 新经济政策有什么特点 新经济政策不是社会主义的 他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 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 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说明了生产关系要适宜生产力水平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业生产情况表 结果如何 由此可见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实质 新经济政策实际上是在国家掌握主要的经济命脉前提下 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存在 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 新经济政策主要 新 在何处 新 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 发展商品经济 邓小平指出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 苏联搞了很多年 也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 搞了个新经济政策 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积极方面 消极方面 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 巩固了工农联盟 稳定了政治形势 是列宁根据俄国的国情 是找到的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 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 在实施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 加之领导人对这种政策的必要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 以致后来过早地终止了新经济政策的执行 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共同之处 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 一书指出 20世纪 在世界现代化道路上有三次重要的改革调整 一次是20年代初的俄国 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 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后的中国 结合相关史实 回答下列问题 1 上述不同时期俄 美 中的 改革调整 各指什么 俄国实行新经济政策 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 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 三国的 改革调整 的实质各是什么 俄国 国家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 在一定范围内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美国 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中国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解放生产力 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从背景 内容和作用方面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 经济破坏严重 政权面临危机 都有利于新政权的巩固 政治危机的原因不同 前者主要来源于内外反动势力的进攻 后者主要是农民 工人的不满 矛盾性质不同 前者强调公有化程度 后者在一定范围内恢复多种所有制 前者产生过严重危害 未能巩固工农联盟 后者则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巩固了工农联盟 国家有优先向农民征收部分农产品的特权 评价列宁1 伟大的思想家 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结合俄国实际 创立列宁主义 2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1 领导俄国十月革命 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开创历史新纪元 2 巩固政权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 毕生努力3 为世界人民指明新方向 列宁的贡献 一个政党 一个国家 一个主义 一大政策 缔造俄国共产党 布尔什维克党 领导十月革命 创立社会主义俄国 发展马克思主义 形成列宁主义 实行新经济政策 探索俄国发展道路 斯大林模式 形成的背景 苏联的建立 时间 1922年12月30日 全称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成员 俄罗斯 乌克兰 白俄罗斯 南高加索 15加盟共和国 列宁逝世 1924年1月 时间 斯大林模式 请指出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地理位置 屋 乌克兰 外 外高加索 两只鹅 俄罗斯 白俄罗斯 苏联国徽 苏联国歌 牢不可破的联盟 苏联国旗 沙俄 1547年 1917年 苏俄 1917年 1922年 苏联 1922年 1991年 优先发展中工业 以农业 轻工业为重工业发展提供资金 农业集体化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斯大林模式的内容 1 社会主义工业化 重工业 2 农业集体化3 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斯大林政治模式 斯大林经济模式 斯大林模式 农业集体化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农民在集体农庄用餐 农业集体化 苏联工业化的宣传海报 苏联 一五 计划期间工业化的重要工程之一 第聂伯河水电站 t 34型坦克 作为二战中性能最好的坦克之一 共生产了四万辆 ppsh 波波沙 41冲锋枪 共产六百万枝 喀秋莎火箭炮在怒吼 莫斯科地铁站一直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漂亮的地铁 享有地下艺术殿堂之美称 原因有三 第一 它是世界上堪称最古老的地铁站 同时也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地铁站 第二 它是世界上最深入地底的地铁站 第三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它保留了浓厚的斯大林时代色彩 是世界上最美丽 最宏伟的地铁站之一 苏联的五年计划 苏联 一五 计划期间工业化的重要工程之一 第聂伯河水电站 1928年 1932年 从农业国变为工业 农业国 1933年 1937年 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 世界第二 1938年起实施 因卫国战争爆发而被打断 他接过一个扶木犁的穷国 却留下了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强国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对斯大林的经典评价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 宣布苏联是 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即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 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 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 给的代价又极低 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 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你要母鸡多生蛋 又不给它米吃 又要马儿跑得好 又要马儿不吃草 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 如果是你 你愿意参加这样的集体农庄么 这样的农庄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呢 斯大林模式 形成过程高度集中的工业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特点 统一制订计划 逐级下达指标 内容无所不包 规定详细 各地区 行业都必须严格执行计划 苏联工业化的宣传海报 评价 利 与当时苏联社会生产力相适应 取得巨大成就 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弊 以国家指令和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违背经济发展规律 存在巨大隐患 苏联工业发展很快 1913年 1950年增加12倍 农业却徘徊不前 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低于1913年 苏联工业化取得如此巨大成就 但谁家有什么苏联时代的家用电器吗 为什么 几乎没有 苏联工业发展过程中 轻工业与重工业发展不平衡 这是苏联工业化的一个大问题 在亿万人民的心目中斯大林成为神话般的人间上帝 大家开始战战兢兢地念叨他的名字 他们相信 只有他一个人能够拯救苏维埃国家 使之不受侵略和解体 麦德维杰夫 让历史来审判 想一想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与斯大林个人因素有关系吗 中国有无类似的现象 对 斯大林模式 的评价 功绩 国家工业化迅速实现 成为工业强国 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国民素质得到提高 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借鉴 弊端 高度集权 对干部缺乏监督 个人崇拜盛行 经济 优先发展重工业 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排斥市场 商品货币和价值规律 造成企业经济效益低下 牺牲农民利益 使农业长期停滞不前 是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创新 曾在初期和战争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 但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 认识 政治 思想 压制学术思想的创造性 不利于思想文化繁荣 中国历史和苏联历史的一一映射 二月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十月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公私合营 战时共产主义 新经济政策 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 工业化 集体化 过渡总路线一五计划 合作化 2 社会主义模式不可能固定不变 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是艰难和曲折的 改革是社会主义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1 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 3 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从国情出发 与时俱进 4 要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5 是否有利于广大人民长远的根本的利益 拓展认识 苏俄两种政策的实施和调整对我国今天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有什么影响和启示 思考题 中国民主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与苏俄的显著差异 民主革命 苏联是城市工人暴动的二月革命 中国是农村包围城市 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 社会主义革命 苏联是暴力的十月革命 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没收资本主义企业 中国是在掌握政权情况下对资产阶级进行和平改造和赎买 两者都对农业实行集体化 苏联用强制和行政手段 中国循序渐进 自愿互利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建设 苏联和中国都是以重工业为中心 忽视轻工业和农业 苏联形成斯大林体制 积重难返 中国在曲折探索中摸索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 西方国家的工业化一般都是先轻工业后重工业化 而苏联的工业化却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这是为什么 提示 从当时苏联成立后的国际国内环境思考 苏联成立后 国内外环境严峻 外有帝国主义国家的敌视 内部则经济依旧落后 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 有助于苏联迅速建立强大的国防 巩固政权 假设你是当时的苏联领导人 在当时苏联的国情下 有什么好的办法使苏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