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单元内容 一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1 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1 原因 外因 西方文化渗透和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 内因 政治运动影响与国民政府的推动 2 表现 衣 鸦片战争以后 洋布 洋装 渐渐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 辛亥革命后 孙中山设计的 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 中山装 食 鸦片战争后 在 和一些大城市里开始出现西餐馆 面包房等 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 住 一些官员和商人建起 或中西合璧的豪宅 习俗 通商口岸 吃西餐 欧式洋房 断发易服 废止缠足 反清革命 简约文明 传统的风俗习惯 误区警示 1 西式服饰传入中国 引发服饰变革 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 而是中西服饰并行 2 清朝缠足陋俗最盛 但清政府并不支持缠足 还多次下令废除缠足 2 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1 改革开放前 50 70年代 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 人民当家作主 农民分得土地 城市解决 问题 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 表现衣着朴素 食物简单 城市住房比较拥挤 许多生活必需品要 计划供应 劳动就业 勤俭节约 无私奉献 凭票证 2 改革开放后 1978年至今 原因 改革开放后 党和政府将 作为奋斗目标 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 衣 服装颜色五彩缤纷 多样化 食 到1987年基本解决温饱问题 政府倡导 表现 住 1995年 国家启动 社会风尚 注重环保 讲究卫生 赈济灾区的社会风尚逐步形成 实现小康 菜篮 子工程 安居工程 史论要旨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实质上就是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随着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中国成立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事件 中国的政治 经济文明走向了近代化 中国的社会生活也逐渐文明化 民主化 二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1 交通 1 铁路建设 近代 19世纪70年代 外商修筑从吴淞口到上海的 铁路 19世纪80年代 清政府修筑从 的铁路 辛亥革命前夕 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淞沪 唐山到胥各庄 现代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 等铁路 九五 期末 中国铁路运营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 世界第四位 机车制造 1997年以来 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 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 2 公路 20世纪初 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 外国的 开始传入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 建起汽车制造厂 获得较快发展 宝成 兰新 筑路技术 公路运输 3 近代中国的水上交通运输业发展概况怎样 新中国成立以来有何重大变化 近代 鸦片战争后 列强设立 垄断中国水上运输 19世纪70年代 洋务派创办 打破了列强垄断中国水上运输的局面 现代 新中国成立后 轮船运输业发展较快 20世纪90年代后 轮船运输业开始萎缩 轮船公司 轮船招商局 4 航空 1909年 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 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1920年 中国首条空中航线 航线开通 新中国成立初期 民航发展有限 改革开放后 中国逐步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冯如 北京至天津 2 通讯工具的变迁 1 电报 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设在 20世纪初上海开始设立 2 电话 19世纪80年代 外国开始在 设立电话公司 新中国成立后 逐渐形成全国 到 年末 中国拥有的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3 互联网 近年来 人们通过互联网发送 台湾 无线电报局 上海 电讯网络 2003 电子邮件 史论要旨 中国近代交通工具受两次工业革命浪潮的冲击而发生变迁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环境下 铁路等近代交通遭到顽固势力的排斥 一定程度上还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 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步履维艰 三 大众传媒的变迁1 报刊业走向繁荣 1 近代中国的报刊业发展历程如何 19世纪中期前后 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 著名的有 中国丛报 和 中国近代历时最长 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是 19世纪70年代以后 中国人自办报刊 且多反映社会思潮 20世纪前期 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 共产党 红色中华 等 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万国公 报 申报 新华日报 2 现代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 红旗 等党报党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 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 等报刊 在介绍学术文化 社会生活方面内容丰富 改革开放后 我国报刊业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 文汇报 2 影视事业的发展1905年 首映成功 开始起步 1 电影事业20世纪20年代 迅速发展并走向 20世纪80年代 走向辉煌 2 电视事业 1958年电视业诞生 改革开放后 电视逐渐普及 节目越来越丰富 定军山 成熟 3 互联网的兴起 1 诞生 20世纪60年代末 2 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后 风靡全球 3 接入 1994年 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4 特点 信息传播速度快 表现力和感染力强 5 影响 使人们的生活更加 改变了人们的生产 学习 娱乐方式 快捷与方便 知识导图 中西文化的交汇与碰撞 物质生活 服饰 饮食 建筑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社会习俗 断发与不缠足 近代礼仪 鸦片战争打开中国门户 近代工业的发展与推动 大众传媒 报刊 电影 互联网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变迁 近现代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化阅读以下材料信息 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材料一每年成千上万的中国人由帝国他处走过上海 他们可以看到美丽的建筑 整洁的街道 燃着的电灯或瓦斯灯 他们可以看到机器 自来水 电报 电话 火轮船 公园 他们在这里所得到的印象 必然多少传到内地去 上海如此 香港也如此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洋务运动 第八册 材料二光 宣之交 盛行文明结婚 倡于都会商埠 内地亦渐行之 礼堂所备证书 有新郎 新妇 证婚人 介绍人 主婚人姓名 由证婚人宣读 介绍人 即媒妁 证婚人 男女宾代表皆有颂词 亦有由主婚人宣读训词 来宾唱文明结婚歌者 徐珂编 清稗类钞 第五册1 结合材料一归纳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 提示 1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伴随着西方入侵 西方的社会生活思潮和生活方式的涌入而变化的 深受西方外来文明的影响 具有半殖民地化的色彩 2 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存在着新旧碰撞与交融 且保留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 近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 3 与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密切相关 并伴随着近代中国民主进程的发展而不断加深 如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推动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4 在变化的地域上严重不平衡 城市变化大 农村变化小 师生互动 理解近代中国城市物质生活 风俗变化大 农村变化小的原因 提示 1 政治上 中国主权虽然遭到破坏 但对中国农村的直接影响并不大 2 经济上 虽然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但开始仅限于通商口岸和沿海地区 没有立即对内陆的广大农村原有的自然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 3 文化上 中国原有的封建文化根基深厚 农村相对封闭性的状况很难在短时间内扭转 4 交通上 农村往往比较闭塞 人口流动性差 新信息 新事物传入比较慢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人们思想观念及社会习俗的变化的趋势 提示 1 摒弃等级观念 平等意识增强 古代封建等级的三纲五常伦理观念逐渐被民主 平等的思想所代替 这表现在社交礼仪由跪拜 作揖演变为鞠躬 握手 发型服饰发生变化 从男子留辫到剪辫易服 女子裹足到迫令放足 倡导男女平等 人们之间的称谓也发生了变化 由老爷 少爷变为先生 某君等 2 摒弃了男尊女卑的思想 女权意识增强 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道德观念逐渐被男女平等的观念所代替 这表现在提倡女权 倡导妇女解放 提倡妇女走出家庭 走向社会 也引起了婚姻观念和家庭伦理观念的变化 同时近代西方婚葬习俗逐渐引入中国 中国的婚葬仪式逐渐简化等 3 近代人们生活和习俗逐渐西方化 求奢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意识 吃西餐 穿西服 住洋房 乘汽车 讲究奢侈成为有钱人追求的一种时尚 拓展延伸 剪辫易服材料 查男子蓄发辫 现今世界各文明国皆无此例 且发辫易藏污纳垢 头部患疾 极易为病菌感染 多有因此而不治者 可为陋习 而三军将士尤易受其害 前清时我海军即不在蓄发辫之列 古圣人有云 上以风化下 今国家百业待兴 革故鼎新之际 当去此陋习 使我民族以新面貌而立于世 中华民国法制史 解读 1 材料表明辛亥革命期间 民国政府颁布革除陋习令 倡导 剪辫易服 对于强身健体 生产 生活及强军都有利处 也是提高中华民族尊严的重要手段之一 2 剪辫易服 在戊戌变法期间首倡 辛亥革命时期进一步发展 具有反清反封建的色彩 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归纳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 提示 1 从政治上看 有外在影响和内在巨变两方面的原因 外在原因 鸦片战争使国门大开 西方工业文明传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更主动地融入世界 引起了社会生活的极大变化 内部原因 辛亥革命 新中国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 对社会生活的变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 从生产力角度上看 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 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火车 电灯 有线无线电报 电话 电影 轮船等高科技成果 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改善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帮助 汽车 火车 轮船的普及则促进了交通事业的发展 扩大了人们活动的范围 新中国成立后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在生物工程 空间技术 信息技术 激光技术等几个最主要的高技术领域都有所突破 这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 从思想启蒙和思想革命角度上看 欧洲的启蒙运动 中国的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都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对人们思想观念 衣食住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近现代中国交通 通讯工具及大众传媒的变迁阅读以下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探究 材料一从1952年建成第一条铁路 成渝铁路算起 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完成为止 新中国先后建成干支线6100千米 新增的营业里程占全部营业里程的18 以上 中国铁道的发展历程 材料二2010年 全国光缆线路长度净增166万公里 达到995万公里 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净增4924万个 达到18760万个 全国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达到1098957mbps 同比增长26 8 信息产业综合规划司 2010年通信发展统计公报 1 分析交通与通讯工具发展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提示 1 新式交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 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2 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 使异地传输更为便捷 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也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3 促进了信息的传播 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加快了生活的节奏 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私家车 固定电话 移动电话迅速增长 人们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大 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4 从负面影响而言 造成了交通堵塞 环境污染 能源危机 还带来噪音等 2 归纳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的原因 结合史实说明报刊业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 提示 1 原因 内因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发展为报刊业提供了物质条件 近代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 特别是鸦片战争前后 人们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 促使各种报刊不断涌现 民主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报刊业的发展 外因 西方报业产业的发展和文化扩张 2 作用 传播西方文明 促进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 鸦片战争后 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报刊和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都促进了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 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 近代报刊发挥了制造舆论 唤醒民众的重大作用 戊戌变法时期 辛亥革命时期以及五四运动期间 报刊成为宣传改良 革命和新文化的思想武器 为夺取近代民主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了一系列的政论性报刊 同国民党控制的 中央日报 等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娱乐大众 传播新知 以休闲娱乐为特征的通俗性报刊 满足了市民文化消遣的需要 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专业性报刊 有利于促进新知识的传播 3 综合分析大众传媒中报刊 影视 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 提示 1 报刊 最主要任务是通过新闻事业影响人们政治生活 其次是影响人们经济生活和文化娱乐生活 中国近代报刊事业的繁荣对于唤醒民众 争取国家的独立和解放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现代报刊中商业 娱乐内容比重增大 但新闻活动仍被人们认为是报刊的主要特征 2 影视 最主要任务是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 其次是影响人们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 影视的视听功能 电视的时效性 休闲娱乐性等对人们舆论监督 学习进修 思想交流等方面有突出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影视中夹带大量商业报道及广告 引导人们认识经济现象和消费 它对人们经济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大 3 互联网 通过全球范围的最大限度的信息传递 全方位地彻底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人们可以更主动 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拓展延伸 在数字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 为什么说报纸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 信息容量较大 2 保存信息的能力强 3 群众选择的主动性强 4 报纸信息容量虽然受到篇幅的限制 但可以通过扩版增张扩大信息容量 5 报纸是印刷品 易于保存和查阅 6 读报的时间 读报的方式都任由读者决定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归纳近代以来中国交通事业发展的原因 特点 提示 1 原因 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 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 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列强侵华的需要 为扩大在华利益 加强控制 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 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 国家重视交通事业的发展 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大力发展 中国的交通事业迅速发展 2 特点 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 铁路 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 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新中国成立后 基于党和政府的重视 海陆空交通发展迅速 拓展延伸 近代交通工具的思想解放作用材料 申江好 男女不妨嫌 塌上横陈同倚枕 车中共载不垂帘 一任从观瞻 汽车更比包车好 男女相逢坐一堆 乘客不分男女座 可怜坐下挤非常 解读 1 材料一方面反映了近代中国人们深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 对新式交通工具男女混杂的担忧 讽刺和挖苦 2 另一方面反映了近代交通工具客观上冲击着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 传播着男女平等 民主与科学等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的思想理念 近现代社会生活习俗与思想观念的变化三年9考高考指数 例 2009 安徽文综 t15 下列图片反映了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化 其中具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 试做 命题分析 本题命题点是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化 本题以课程标准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 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为依据 考查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化这一知识点 思维路径 高频预测 1 近年安徽及各地高考题目 大多考查近代中国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中的服饰 婚丧嫁娶 社会交往的变化等 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所考查 2 本考点考查角度有 以征婚启事 婚姻习俗记载 民谣 打油诗 新闻报道等为背景 考查对中国近代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 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的理解认识 以社会史观 现代化史观立意 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习俗变迁的表现 影响及特点等 3 复习备考时 要准确记忆近代社会生活与习俗变迁的有关史实 同时与近代列强入侵 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及近代中国政治 经济 思想领域的变化相结合 综合分析其影响和特点 要注意结合现实生活 分析思考近代思想观念和社会生活风尚变化的表现 理解近代人们思想观念变化的原因及影响等 变式备选 据李景汉 北平郊外乡村生活 记载 1930年对北京地区所作的调查发现 京郊一个村子里 已婚117名妇女中缠足者仍有31人 占27 男子中带发辫者尚占十分之一 并仍以 没辫子不好看 和 带惯了 等理由拒绝剪辫 这一现象表明 a 传统陋习对人们的影响根深蒂固b 人们的审美观念呈现出多样化c 当时北京地区社会风气较为自由d 辛亥革命在农村地区的影响有限 解析 选a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 1930年已经是民国时期 京郊村子里妇女缠足者仍占27 男子中带发辫者尚占十分之一 充分说明传统陋习对人们的影响根深蒂固 故答案为a 近现代交通 通讯 大众传媒的变迁三年2考高考指数 例 2010 福建文综 t24 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 1884年 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 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a 电报业b 大众报业c 铁路交通业d 轮船航运业试做 命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点为近代通讯工具的发明 涉及中国近代的水运 铁路等交通运输业 围绕着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 通讯工具的进步 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这一课程标准来命题 思维路径 高频预测 1 高考对近代以来通讯工具的变迁 电讯事业的发展 大众传媒的变迁等考查 一般命题多从交通与通讯工具变迁的影响 人们的思想观念 生活方式的变化等角度进行考查 命题形式灵活多样 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2 复习备考时 要注意掌握交通工具 电报 电话等通讯工具的发展历程及影响 特别突出对人们思想观念 生活方式变化影响的理解 要注意选择不同的材料加深对此考点的理解 变式备选 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 今别离 一诗中写道 别肠转如轮 一刻既万周 眼见双轮驰 益增心中忧 车舟载离别 行止犹自由 今日舟与车 并力生离愁 送者未及返 君在天尽头 诗中反映的近代社会景象是 a 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b 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c 追求自由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d 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 解析 选b 从材料看 双轮驰 车舟载离别 表明近代汽车 轮船出现 送者未及返 君在天尽头 意指送行之人未及返回 旅人已经到了天尽头 可见近代交通工具对于人们生活影响之深 答案为b项 1 2011 天津文综 t6 某报以 新陈代谢 为题刊文 新内阁成 旧内阁灭 新官制成 旧官制灭 新教育兴 旧教育灭 阳历兴 阴历灭 鞠躬礼兴 拜跪礼灭 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应当发生于 a 1898 1900年b 1901 1911年c 1912 1927年d 1928 1937年 解析 选c 本题以近代诗文作为命题情境 主要考查辛亥革命对近代社会习俗的影响 新内阁 新官制 新教育 实行阳历 鞠躬握手等新现象都是在辛亥革命及其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出现的 故选c 2 2010 山东文综 t12 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 破戏台 烂秀才 小足板子洋烟袋 火车站 德律风 指电话 大足板子毕业生 这反映出当地 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文化教育日渐衰落 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思想观念有了改变a b c d 解析 选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通过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分析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能力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传统的戏台 秀才 小脚等逐渐被火车 电话 大脚等取代 说明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思想观念的改变 故 正确 清末民初 这个时候成立了很多新式学堂 传授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 出现了 大足板子毕业生 这比前面的 烂秀才 只知埋头攻读四书五经 是文化教育的显著进步 所以 与题干不符 3 2010 天津文综 t7 盖天津 城 市发展之趋势 其初围绕旧城 继则沿河流 复次则沿铁道线 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 这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是 a 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扩展b 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c 由城市周边的不断开发而发展d 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而发展 解析 选b 本题以天津的城市化进程作为切入点 考查学生获取 解读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 通过材料中由 沿河流 到沿 铁道线 再到 沿电车道 可以看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是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 故选b项 误区警示 本题易错选a项 错因在于没有仔细解读题干材料的关键信息 只是片面地理解了材料的内涵 同时受材料信息 围绕旧城 错误引导造成的 4 2010 海南单科 t18 据1927年出版的 中华影业年鉴 统计 1925年前后华商共投资开设175家电影公司 其中有141家在上海 这一现象说明 a 国内政局的相对稳定b 文化产业投资推动了上海电影业的出现c 观看电影成为市民的主要娱乐方式d 上海已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汇中心 解析 选d 本题以1927年出版的 中华影业年鉴 统计为背景材料 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 1925年前后华商投资175家电影公司 上海占绝大多数 电影是文化经济发展的体现 因此选d项 1925年国内军阀混战 排除a项 材料所涉内容是电影的发展 不是电影业的产生 排除b项 题干材料中没有谈到市民对电影的态度 排除c项 1 2011 江苏单科 t7 右图为民国年间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广告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该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 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广告主要宣传了博士帽的实用功能 帽式的差异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a b c d 解析 选b 解答本题应对图片信息进行有效提取和分析 并结合近代社会习俗变迁的史实理解 图片广告中 时髦男女 说明广告主要宣传其时尚功能 故 不准确 从图片本身并不能反映出男尊女卑的观念 故 理解有误 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 表明国产 西式帽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 也从本质上体现了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故 都是正确的 答案为b 2 2011 广东文综 t16 下图所示为某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 部分 由此可见 a 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b 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c 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d 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解题指南 注意材料中的时间 宣统五年 1913 然后结合时代背景再对四个选项逐个分析排除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对辛亥革命的影响 尤其是社会习俗变化的理解 考查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分析能力 日记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后 1913年 的社会情况 从 皆系便衣便帽 无一顶戴之人 间有洋帽之人 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 可以看出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有所变化但不彻底 由此排除c d两项 竞袭洋夷之皮毛 说明作者反对学习西方由此排除b项 日记把辛亥革命称为 变乱 说明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故选择a项 3 2010 江苏单科 t9 徐珂 清稗类钞 记述 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 得父母允准 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 男女同意 婚约始定 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 a 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b 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c 婚姻听凭父母安排d 婚姻仪式简约文明 解析 选b 本题从 清稗类钞 的记述切入 主要考查学生对晚清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理解及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 男子陈志愿 男女同意 由此可以判断婚姻重视当事人即材料中的 男女 的意愿 b项正确 a项和c项与材料提供的信息明显不符 d项所述尽管符合近代婚俗的变化 但与题干提供信息没有明确的逻辑关系 d项也应排除 4 2009 江苏单科 t22 近代以来 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被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 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 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 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 闭关自守 做不到了 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 保不住了 陆秋心 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 新妇女 1920年4月15日 材料二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 加入了家庭妇联 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 努力学习文化 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 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 我也加入了学习班 新婚姻法颁布以后 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 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 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 于是我离婚了 我自由了 一个童养媳的新生 1950年9月1日 解放日报 材料三婚姻不是件私事 在任何地方一个男子或女子要得到一个配偶 没有不经过一番社会规定的手续 费孝通 生育制度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 二 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 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中 我 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 3 据材料一 三 不同学者在婚姻自由度问题上的视角分别是什么 我们应如何全面认识这一问题 解析 本题主要从近现代人们婚姻观念的变化来考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历史轨迹 第 1 题 从材料中提炼信息 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 离婚了 我自由了 等概括得出 第 2 题 提取材料中 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 保不住了 以此为突破口 概括经济基础的变化 结合第一问总结家庭关系的变化 材料二中 我 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要以材料给出的时间 1950年 为突破口 概括材料得出 第 3 题考查学生描述阐释事物和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 答题应围绕 婚姻自由 这一主题 答案 1 变化 从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由 2 经济基础 从传统小农经济到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家庭关系 从传统纲常伦理 父为子纲 到家庭成员的平等自由 社会条件 社会制度的变革 新中国的成立 社团组织 家庭妇联 的支持 法律保障 新婚姻法的颁布 3 视角 历史考察 社会关系考察 认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 婚姻当事人越来越自由 但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 婚姻自由总是相对的 1 2012 黄山模拟 一位高三学生在他的历史小论文中引用了下列四幅图片 其论文最有可能涉及的内容是 a 曲折中的近代化b 近代化的弊端c 片面的近代化d 全方位的近代化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近代化历程 四幅图反映了社会生活 经济 政治的近代化成果以及近代化历程中的问题 如第二幅图的环境破坏 第四幅图中的童工问题 故选择a项 2 2012 淮北模拟 右图是三峡博物馆展出的一则告示 告示的主要观点是 a 揭露清王朝的腐败b 号召进行反清起义c 要求百姓改穿汉服d 建议民众剪去辫子 解题指南 本题利用图文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解答本题注意图片中的关键文字信息 从关键信息判断该文告所处的历史时期 结合文告发布的时代特征 进行分析判断 解析 选d 观察图文材料 根据图中材料信息 大汉四川军政府 可以判断为辛亥革命时期 从文中 剪否 等可知为剪辫运动 故本题选d项 a b c三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 3 1912年3月2日 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了 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 指出 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 有大人 老爷等名称 受之者 增惭 施之者 失体 义无取焉 嗣后各官厅人员 相称咸以官职 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 曰君 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这项变革倡导了 a 自由的观念b 平等的观念c 博爱的观念d 互助的观念 解析 选b 封建社会中大人 老爷等称号反映了封建等级观念 废除这些称号 实质上反映了辛亥革命倡导平等的观念 变式备选 大公报 载 1906年1月 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示谕 婢膝奴颜 有伤气节 宣布广东 广西两省官员 在下级见上级时 一律废除跪拜请安之礼 此后 各省纷纷效法 这说明 a 晚清时期曾进行社会习俗的改革b 封建等级制度被废除c 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d 儒家传统礼仪被废除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 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企业分析师人员招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专升本管理学专业2025年战略管理学案例分析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形式多样化产品经理招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商业智能分析师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答案
- 中公教师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总务专员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答案
- 清算会计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图像处理专家招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建筑事业单位笔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前沿科技研究员招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二年级】2025秋季期中家长会:让每一颗小小的种子【课件】
- 2026年车友会活动合同
- DB33∕T 2476-2022 长期护理保障失能等级评估规范
- 学校病媒生物防制培训
- 七年级上期中家长会《家校携手共前行一路向阳待花开》课件
- 2025年国家公务员《行测》真题及答案
- 路面铣刨工程规范施工方案
-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职业发展
- 掼蛋活动方案
- 2025年三元锂电池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蛋糕房员工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