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济宁一中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1).doc_第1页
山东省济宁市济宁一中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1).doc_第2页
山东省济宁市济宁一中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1).doc_第3页
山东省济宁市济宁一中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1).doc_第4页
山东省济宁市济宁一中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济宁市济宁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高二年级期中模块检测语文试题答案一、(15分,每小题3分)1.答案:a(b.削xu;c.券xun;d.砧zhn) 2.答案:c(a.荃筌;b.结节;d.涨胀。)3.答案:b(a.“传颂”应为“传诵”;c.“纷纷扬扬”应为“沸沸扬扬”;d.“一挥而就”应为“一蹴而就”。)4.答案:c(a.“机(电)动三轮车、电瓶四轮车、残疾人代步车以及私家汽车”概念之间不能并列;“对问题清理取缔”搭配不当;b.“杨艳老师”被评为“优质课一等奖”搭配不当;d.“达480多”成分多余。)5.答案:答案:c(a.“慎重”“多疑”后面的“、”应为“,”;b.“”“等”不能同时使用;d.句末“。”应放在引号外面。)二、(9分,每小题3分)6.答案:c(a.“告诫华夏文明要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来包容、整合异族文化”错;b.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d.“就逐渐消亡了”错。)7.答案:a(b.“辽代契丹族建造了建筑杰作山西应县木塔,元朝蒙古族首次开辟了我国南北海运航线”错;c.“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错;d.“自古及今整个华夏社会对汉族以外其他少数名族的包容”错。)8.答案:abc(a.“使得当时社会的包容度很大”错;b.“唐朝统治者为了证明自己的包容度”错;c.“在他们的影响下大唐王朝具有了极大的包容性”错。)三、(12分,每小题3分)9.答案:b(“发”,是头发之意。)10.答案:c(c.介词,表时间处所等,“在”。a.而:转折连词,“却”;顺承连词,“然后”或不译。b.以:表工具或凭借介词,“用”;表原因介词,“因”。d.其:表反问语气副词,“难道”;用在选择句中,“是还是”。)11.答案:a(都是表现“不忍”的。)12.答案:b(后者用来论证“忍”的巨大作用。)四、(24分)13.略14.有情(济世、造福于人)。炎热未消之时,清风袭来,给人以快意和凉爽。它很快吹遍林壑,驱散涧上的烟云,卷走山上的雾霭,现出山间的房屋,使“我”寻到涧底的人家(为诗人指明道路)。当日落西山、万籁俱寂的时候,她又不辞辛劳地吹响松涛,奏起大自然的雄浑乐曲,给人以欢娱。诗人抓住了风“凉”“急”“有声”(凉、急、大)等特征,从感觉、声势等角度正面描写,突出了风的作用。(2)托物言志。诗人以风喻人,赞美风平等普济(造福于人)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寄托他的“青云之志”。参考:这首诗通过拟人化的艺术手法,把风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诗人用了“驱”、“卷”、“寻”、“出”、“为君”等字眼,将“风”写得神通广大,寄托了济世惠民的强烈愿望。15.(1)实迷途其未远 觉今是而昨非 (2)宁移白首之心 不坠青云之志 (3)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五、(12分,每小题4分) 16.(这是一段说明性的文字,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的由来。解题时,应注意语句在语境中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前文说到“春秋战国时期”,紧接着说“当时”是非常自然连贯的,据此可以确定接句,句的“于是”表明这是一个复句中的结果句,从内容上可以判断其应在讲“私学兴起”的后面。这样运用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 17.济宁同力机械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获省政府年度节能奖。18.略六、(18分)19.借老师和同学看法突出杨直的勤奋好学、成绩优秀;另一方面不同的看法形成对比,造成悬念,自然引出下文解疑的内容(吸引读者阅读下文)。20.(1)运用心理描写写出了杨直在恶劣(不良)环境中对自我的清醒认识,表现了他对理想和精神品格的执着追求。(2)通过典型细节描写,写出了杨直和吴爷爷之间的心灵交流,两人从对望看到了期盼(希望、肯定、期许),看到了美好理想和未来的寄托。21.“不染”意即出淤泥而不染,不随波逐流,即杨直虽然生活在“麻将室”,但不受影响,始终保持清醒的人生方向。(2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父母把打麻将看得比参加儿子的家长会更重要;父母语言不文明,丝毫不顾忌可能对儿子产生的不良影响;父母不仅设赌局,而且抽红,赚昧心钱,混日子;父母不关心儿子,连早饭都不给儿子做。(4分)22.在生活的困境中,要做到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树立远大理想,坚持不懈地努力。我们每个人都不能选择家庭,不能选择生存的环境,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要走的道路,寻找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从人物生活环境、小说主旨、自身启示三个层次作答) 七、23.略【参考译文】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胜人的节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无法忍受的度量。普通人受到侮辱,拔剑而起,挺身上前搏斗,这不值得算作勇敢。天下有一种真正勇敢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无缘无故的对他施加侮辱也不动怒。为什么能够这样呢?因为他胸怀大志,目标高远(的缘故)啊。张良被桥上老人授给兵书这件事,确实很古怪。但是,又怎么知道那不是秦代的一位隐居君子出来考验张良呢?看那老人用以微微显露出自己用意的方式,都具有圣贤相互提醒告诫的意义。一般人不明白,把那老人当作神仙,也太荒谬了。再说,桥上老人的真正用意并不在于授给张良兵书(而在于使张良能有所忍,以就大事)。在韩国已灭亡时,秦朝正很强盛,秦王政用刀锯、油锅对付天下的志士,那种住在家里平白无故被抓去杀头灭族的人,数也数不清。就是有孟贲、夏育那样的勇士,没有再施展本领的机会了。凡是执法过分严厉的君王,他的刀锋是不好硬碰的,而他的末余之势是没有可乘之机的。张良压不住他对秦王愤怒的情感,以他个人的力量,在一次狙击中求得一时的痛快,在那时他没有被捕被杀,那间隙连一根头发也容纳不下,也太危险了!富贵人家的子弟,是不肯死在盗贼手里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生命宝贵,死在盗贼手里太不值得。张良有超过世上一切人的才能,不去作伊尹、姜尚那样深谋远虑之事,反只学荆轲、聂政行刺的下策,侥幸所以没有死掉,这必定是桥上老人为他深深感到惋惜的地方。所以那老人故意态度傲慢无理、言语粗恶的深深羞辱他,他如果能忍受得住,方才可以凭借这点而成就大功业,所以到最后,老人说:“这个年轻人可以教育了。”楚庄王攻打郑国,郑襄公脱去上衣裸露身体、牵了羊来迎接。庄王说:“国君能够对人谦让,委屈自己,一定能得到自己老百姓的信任和效力。”就此放弃对郑国的进攻。越王勾践在会稽陷于困境,他到吴国去做奴仆,好几年都不懈怠。再说,有向人报仇的心愿,却不能居于人之下,这是普通人的刚强罢了。那老人,认为张良才智有余却担心他的度量不够,因此深深挫折他年轻人刚强锐利的脾气,使他能忍得住小怨愤去成就远大的谋略。为什么这样说呢?老人和张良并没有平生的老交情,突然在郊野之间相遇,却拿奴仆的低贱之事来让张良做,张良很自然而不觉得怪异,这自然,秦始皇不能使他惊恐,项羽不能使他发怒。看那汉高祖之所以成功,项羽之所以失败,原因就在于一个能忍耐、一个不能忍耐罢了。项羽不能忍耐,因此战争中是百战百胜,因此随随便使用他的刀锋(不懂得珍惜和保存自己的实力)。汉高祖能忍耐,保养那完整的刀锋(把自己的精锐实力保养得很好,等待对方的衰弊),这是张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