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_第1页
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_第2页
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_第3页
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修一试题部分答案和解析【答案】1. D2. B3. C4. A5. A6. A7. D8. D9. B10. A11. (1)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 C2H5OH+O2CH3COOH+H2O-20 ;甘油管藏(2)酚红;脲酶 (3)丙和丁;丙;甲【解析】1. 【分析】 本题考查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灭菌和消毒方法,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解答】A.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灭环境中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A正确;B.消毒是使用较为温和的理化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B正确;C.灼烧法灭菌主要对象时金属器具,也可以是玻璃器具,C正确;D.常用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法、干热灭菌法和高压蒸汽灭菌法,D错误。故选D。2. 解:A、橘皮易焦糊适宜用压榨法提取,不能用蒸馏法提取,故A错误; B、玫瑰乳浊液的处理过程中,加入NaCl的目的是降低玫瑰油的溶解度,利用水、油分层,便于分液,故B正确; C、新鲜的橘皮中含有大量的果蜡、果胶等,如果直接压榨,出油率低,为了提高出油率,需用石灰水溶液浸泡,故C错误; D、大部分植物芳香油的主要成分是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但橘皮精油的主要成分是柠檬烯,故D错误 故选:B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一般由蒸馏法、萃取法和压榨法三种方法,蒸馏法一般用于提取挥发性强、能随水分一同蒸馏的芳香油,压榨法一般使用于从柑橘、柠檬等易焦糊的原料中提取芳香油,萃取法一般适宜用于提取易溶于有机溶剂、化学性质稳定的芳香油 对于蒸馏法、萃取法、压榨法来提取芳香油各自的适用范围的理解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3. 略4. 【分析】本题考查微生物发酵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能力。【解答】A.传统的发酵过程通常进行无菌操作,A错误;B.成品腐乳表面的皮膜是由毛霉等真菌的菌丝形成的,对人体无害,B正确;C.制备果酒、果醋和腐乳时,都是以建立相应微生物的种群优势作为发酵的基本条件,C正确;D.果醋的制备可以建立在果酒发酵的基础上,也可以直接利用葡萄汁发酵,D正确。故选A。5. 【分析】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成分等知识,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解答】A.在果酒制作实验结束时要检验是否有酒精产生,正确的操作步骤是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3mol/L的硫酸3滴,混匀后滴加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3滴,振荡试管,观察到橙色的重铬酸钾变成灰绿色,A错误;B.在微生物培养中,检验培养基是否被污染的方法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B正确;C.鉴定分解尿素的细菌可用加入酚红指示剂的尿素为唯一氮源培养基是否出现红色来判断,C正确;D.纤维素酶可以分解纤维素,所以检验产生透明圈的菌落可以判断微生物是否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 D正确。故选A。6. 解:A、通常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关系符合:细菌的数量放线菌的数量真菌的数量,A错误; B、测定土壤中细菌总数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即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B正确; C、平板倒置后,将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在37恒温培养24-48小时,C正确; D、确定对照组无菌后,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D正确 故选:A 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 (1)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原理:利用特定细菌计数板或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算一定容积的样品中微生物数量;方法:用计数板计数;缺点:不能区分死菌与活菌 (2)间接计数法(活菌计数法) 原理: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操作 a、设置重复组,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与准确性 b、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 计算公式: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cV)M,其中c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M代表稀释倍数 本题考查了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实验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掌握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明确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识记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关系7. 略8. 解:A、要筛选获得了只能降解利用苯酚的细菌菌株,图中培养目的菌株的选择培养基中应加入苯酚作为唯一碳源,A正确; B、如果要测定中的活细菌数量,常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B正确; C、若图中为对照实验,则其中应含除苯酚外的其他碳源,C正确; D、上菌落分布均匀,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获得的单菌落,D错误。 故选:D。1、分析题文:题目中所筛选的细菌“只能”降解苯酚,故可采用以苯酚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含除苯酚外其他碳源的培养基作为对照。 2、测定微生物数量的方法: 直接计数法:常用显微镜直接技术法,一般适用于纯培养悬浮液中各种单细胞菌体的计数。 间接计数法:常用稀释平板计数法,平板培养基上长出一个菌落就代表原待测样品中一个微生物个体。 3、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的一般步骤是: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培养和筛选菌株。本题结合图解,考查了微生物分离与纯化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结合题干信息判断图中各步骤实验目的,掌握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在实验中的运用。9. 略10. 【分析】本题考查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探究实验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实验的理解、掌握情况,熟记影响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因素是答对本题的关键。【解答】A.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最适温度时,温度是自变量,但温度梯度不能太大,A错误;B.实验因变量是污布的清洁程度,洗涤结束后应先用清水漂洗污布,再晾干比较,B正确;C.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无关变量有水量、衣物的质料与大小、洗衣粉的用量、浸泡与洗涤时间等,C正确;D.实验预期结果是某温度下洗涤后污布最干净,高于或低于这一温度洗涤后污布上污渍残留多,D正确。故选A。11. 【分析】本题考查果胶酶在果汁生成中的作用、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分解尿素的细菌的鉴定、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1、为提高酶的产量,降低酶生产的成本,可通过基因工程(基因突变)等技术手段对产酶微生物进行改造;降低生产成本可利用固定化酶等技术使酶能够重复利用。2、透析袋是利用半透膜制作的,半透膜可以让小分子可以自由进出,而大分子不能通过。3、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长,移动的速度慢,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不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短,移动的速度快。【解答】(1)榨取果汁的过程中,发现榨取的果汁非常浑浊,解决的方法是用果胶酶处理,该物质即果胶酶,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果酒发酵结束后,为方便后续使用,可将菌液转移到甘油中,与之充分混匀后,放在-20的冷冻箱中保存,此方法叫做甘油管藏。(2)对分离的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进行鉴定,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培养后如果PH升高,指示剂将变红,因为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使培养基碱性增强。(3)据图示可知,分子量大小为丙丁乙戊甲。血红蛋白溶液的粗分离采用的方法是透析,即将集的血红蛋白溶液放在透析袋中进行透析,去掉分子量较小的杂质,原理是小分子杂质可以通过透析袋进入缓冲液中,血红蛋白分子量较大,不能通过透析袋进入缓冲溶液将样品装入透析袋中透析12h,若分子乙保留在袋内,则分子丙和丁也保留在袋内,因其分子量大于乙。若用凝胶色谱柱分离样品中的蛋白质,分子量大的分子经过的路程短,故分子量大的蛋白质分子先洗脱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