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论新文化运动时期外国思想的引入——以《新青年》翻译文章研究为例.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6 8 33 根据 南开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收藏和利用管理办法 我校的博士 硕士学位获 得者均须向南开大学提交本人的学位论文纸质本及相应电子版 本人完全了解南开大学有关研究生学位论文收藏和利用的管理规定 南开大学拥有在 著作权法 规定范围内的学位论文使用权 即 1 学位获得者必须按规定提交学位论文 包 括纸质印刷本及电子版 学校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研究生学位论文 并编入 南开大学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 为教学和科研目的 学校可以将公开 的学位论文作为资料在图书馆等场所提供校内师生阅读 在校园网上提供论文目录检索 文 摘以及论文全文浏览 下载等免费信息服务 3 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 南开大学向教育部 指定单位提交公开的学位论文 4 学位论文作者授权学校向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和中国学 术期刊 光盘 电子出版社提交规定范围的学位论文及其电子版并收入相应学位论文数据库 通过其相关网站对外进行信息服务 同时本人保留在其他媒体发表论文的权利 非公开学位论文 保密期限内不向外提交和提供服务 解密后提交和服务同公开论文 论文电子版提交至校图书馆网站 h t t p 2 0 2 1 1 3 2 0 1 6 1 8 0 0 1 i n d e x h t m 本人承诺 本人的学位论文是在南开大学学习期间创作完成的作品 并已通过论文答辩 提交的学位论文电子版与纸质本论文的内容一致 如因不同造成不良后果由本人自负 本人同意遵守上述规定 本授权书签署一式两份 由研究生院和图书馆留存 作者暨授权人签字 2 0 年月 日 南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信息 论文题目 姓名学号答辩日期年月日 论文类别博士口 学历硕士口硕士专业学位口高校教师口同等学力硕士口 院 系 所专业 联系电话 E m a i l 通信地址 邮编 备注 是否批准为非公开论文 注 本授权书适用我校授予的所有博士 硕士的学位论文 由作者填写 一式两份 签字后交校图书 馆 非公开学位论文须附 南开大学研究生申请非公开学位论文审批表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 进行 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学位论文 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 已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 作品的内容 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 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 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日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新青年 是 五四 运动时期一本重要的杂志 在译介外国思想 推广 白话文 促进文学革命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近年来 国内外对 新青年 从历 史学 文学 政治学 思想史等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 但对直接传播外国思想 的翻译作品研究较少 本文以 新青年 杂志一到九卷中的翻译作品作为研究 对象 通过对 新青年 杂志的历史事件 主要译者和杂志的同人特性进行分 析 探讨 新青年 杂志的翻译作品与外国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关系 本文以 新青年 杂志的重大事件为分界线 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为前三卷 新青年 在这个阶段仍然使用文言文 翻译作品主要为西方国家的 思想学说和文学作品 此阶段以陈独秀的翻译作品最具代表性 主要是对欧美 启蒙思想进行译介 第二阶段是 五四 运动时期 这一时期的 新青年 关 注的内容更加丰富 在欧美国家之外 增加了波兰 印度 希腊等弱小民族的 作品 俄国文学作品也大量增加 其中周作入是主要译者 此阶段另一重要译 者为胡适 由他提倡的白话文运动 在陈独秀 刘半农 钱玄同等人的帮助下 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第三阶段的 新青年 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机关刊物 杂 志内容转向对马克思主义和苏联著作的介绍 本文通过研究 新青年 杂志中的翻译作品 旨在揭示翻译活动与外国思 想传播的关系 对 新青年 中传播的科学民主思想 实用主义 易卜生主义 马克思主义等进行了详细的梳理 对这些思想的起源 在中国的传播做了具体 的介绍 对这些思想与 新青年 译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并且选择陈独 秀 胡适 周作人三位重要译者进行个案研究 对他们的留学背景和人际关系 进行探讨 分析译者与所引入思想之间的具体关系 关键词 新青年 翻译陈独秀思想传播 A b s tr a c t A so n eo ft h em o s ti m p o r t a n tm a g a z i n ei nM a yF o u r t hP e r i o d N e wY o u t h p l a y e da ni n d i s p e n s a b l er o l ei ni n t r o d u c i n gf o r e i g nt h o u g h t s p r o m o t i n gv e r n a c u l a r a n da c c e l e r a t i n gL i t e r a t u r eR e v o l u t i o n F o rd e c a d e s s c h o l a r sa th o m ea n da b r o a d h a v em a d et h o r o u g hs t u d i e s o fN e wY o u t hf r o m h i s t o r i c a l l i t e r a r y p o l i t i c a l i d e o l o g i c a lp e r s p e c t i v e s H o w e v e r t r a n s l a t i o n si nN e wY o u t h t h ed i r e c tm e d i af o r s p r e a d i n gf o r e i g nt h o u g h t s h a v es c a r c e l yb e e ns t u d i e d T h e r e f o r e t h et r a n s l a t i o n si n a l lt h en i n ev o l u m e so f N e wY o u t ha r et h eo b j e c to ft h i ss t u d y T h r o u g h a n a l y z i n gt h e h i s t o r i c a le v e n t s k e yt r a n s l a t o r s t h ec o t e r i eo r g a n i z a t i o nr e l a t e dt oN e wY o u t h t h i s d i s s e r t a t i o na i m sa te x p l o r i n g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t r a n s l a t i o n si n N e wY o u t ha n d s p r e a d i n gf o r e i g nt h o u g h t s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m a j o re v e n t si nN e wY o u t h t h et r a n s l a t i o n sf a l li n t ot h r e e p h a s e s T h ef i r s tp h a s er e f e r st ot r a n s l a t i o n sf r o mt h ef i r s tv o l u m et ot h et h i r dv o l u m e C l a s s i c a lc h i n e s ew a ss t i l lu s e dt oi n t r o d u c ea n ds p r e a df o r e i g n t h o u g h t sa n dt h e o r i e s I nt h i s p h a s e 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w a st h em a i nt a r g e tf o rt r a n s l a t i n g T h em o s t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t r a n s l a t o rW a st h eC h i e fe d i t o rC h e nD u x i u T h es e c o n dp h a s ew a s M a yF o u r t hP e r i o d I nt h i sp h a s e t h es c o p eo ft r a n s l a t i o n sw a sg r e a t l ye x p a n d e d A p a r tf r o mE u r o p e a na n dA m e r i c a nt h o u g h t s l i t e r a t u r ef o r mm a r g i n a l i z e dn a t i o n s s u c ha sP o l a n d I n d i aa n dG r e e kw a st r a n s l a t e di nN e wY o u t ha sw e l l B e s i d e s g r e a t a m o u n to fw o r k sf r o mR u s s i aw e r et r a n s l a t e di nt h i sp h a s e Z h o uZ u o r e nw a s o n eo f t h em a i nt r a n s l a t o r s u n d e r t a k i n gt h e m a j o r i t yo ft r a n s l a t i o n sf r o mm a r g i n a l i z e d n a t i o n sa n dR u s s i a A n o t h e ri m p o r t a n tt r a n s l a t o rw a sH uS h i w h op l a y e dal e a d i n g r o l ei nV e r n a c u l a rM o v e m e n tw i t ht h e h e l po fC h e nD u x i u L i uB a n n o n g Q i a n X u a n t o n g I nt h et h i r dp h a s e N e wY o u t ht u r n e di n t oam a g a z i n ef o rC o m m u n i s tP a r t y w h i c hp u te m p h a s i so n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s o c i a l i s ma n d w o r k sf o r mS o v i e tU n i o n T h ed i s s e r t a t i o na i m e da te x p l o r i n g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t r a n s l a t i o n s i n N e wY o u t ha n d s p r e a do ff o r e i g nt h o u g h t s T r a n s l a t i o n sn o to n l ys e r v e da sac a t a l y s t I I A b s t r a c t o fv e r n a c u l a r b u ta l s oe x e r t e da p r o f o u n di n f l u e n c eo nc r i t i c i z i n gt r a d i t i o n a lt h o u g h t s e s p e c i a l l yi nt h es e c o n da n dt h i r dp h a s e s A sar e s u l to ft h ed i v e r g e n c eb e t w e e n t r a n s l a t o r sa n dc h a n g e si np o l i t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 g r e a ts h i f tt o o kp l a c ei l l N e wY o u t h a n dt h ec o t e r i ef i n a l l yc a m et oa ne n d K e yW o r d s N e wY o u t ht r a n s l a t i o n s C h e nD u x i ut h es p r e a do ft h o u g h t I I I 目录 目录 中文摘要 I A b s t r a c t 目录 I V 引言 1 0 1 研究动机 1 O 2 研究现状 1 0 3 研究方法 3 第一章 新青年 杂志发展的三个阶段 4 1 1 放眼观世界 思想启蒙阶段的 新青年 4 1 1 1 内容多元的翻译作品 5 1 1 2 文言形式的英汉对译 6 1 2 新文化运动的先锋 五四 运动前后的 新青年 7 1 2 1 新青年 译者群体的扩大 7 1 2 2 弱小民族文学 俄国文学的引入 9 1 3 宣传革命理念 中国共产党的机关刊物 1 l 第二章 新青年 译介的主要思想 1 3 2 1 德先生 与 赛先生 对民主科学精神的译介 1 3 2 1 1 对民主科学精神的介绍 1 3 2 1 2 五四 运动中的 德先生 与 赛先生 1 6 2 2 关注女性 对男女平等思想的译介 1 7 2 2 1 对西方女性的介绍 1 7 2 2 2 对俄国女性的关注 1 8 2 2 3 她 字的创造 通过翻译体现男女平等思想 1 9 2 3 易b 生主义 对现实主义戏剧的译介 2 0 2 4 实验主义 对杜威实用主义的译介 2 2 I V 目录 2 5 马克思主义 后期主要译介思想 2 4 2 5 1 早期对马克思主义的译介 2 4 2 5 2 五四 后期对马克思主义的译介 2 6 2 6 新青年 对其他思想的译介 2 9 2 6 1 新村主义 2 9 2 6 2 罗素思想 3 1 2 6 3 工读互助主义 3 2 第三章 新青年 杂志主要译者研究 3 4 3 1 陈独秀 对法国思想的译介 3 4 3 1 1 陈独秀简介 3 4 3 1 2 法国思想的译介 3 6 3 2 胡适 白话文运动 易卜生主义与实验主义 3 7 3 2 1 胡适简介 3 7 3 2 2 胡适对白话文的推动 3 8 3 2 3 胡适对政治的关注 3 9 3 3 周作人 对 人 的关注 4 0 3 3 1 周作人简介 4 0 3 3 2 周作人对 人 的关注 4 l 3 4 新青年 其他译者 4 3 第四章结语 4 8 参考书目 5 0 致谢 5 3 附录 5 4 附表1 新青年 翻译文章目录 5 4 附表2 俄罗斯研究 专栏目录 6 1 附录3 新青年 发行时间 6 2 个人简历 6 3 V 引言 0 1 研究动机 引言 选择 新青年 进行研究 因为它是 五四 时期最有影响力的媒体 也 因为 新青年 本身有很大的吸引力 许多文章在今天读起来仍不过时 在2 0 0 9 年完成本文也算作对 五四 运动九十周年的一种纪念 新青年 所传播的外国思想内容丰富 包括民主科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 男女平等思想 实用主义 新村主义等 这些思想的专门论述已经很多 但将 新青年 所引入外国思想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对象的文章很少 特别对 新青 年 杂志的翻译文章研究也比较少 本文希望对 新青年 翻译文章进行具体 研究 还原 新青年 传播外国思想的真实历史过程 新青年 的主要译者 如陈独秀 胡适 周作人 都有留日或留美的海 外学习经历 他们的教育背景与其引入的思想有着密切关系 如胡适因老师杜 威的关系 对实验主义进行了详细介绍 李大钊 周作人等留学日本 他们所 引进的思想与日本学者的研究密切相关 如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以日本 学者河上肇的研究为基础 针对 新青年 译者的特殊经历和个人性格 本文 希望通过对译者教育背景 人际关系的研究 分析译者与引入思想之间的具体 关系 O 2 研究现状 对 新青年 的评价与研究 早在其创办和发行期间即已开始 三十年代 郭湛波的 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 是论及 新青年 的最早著作之一 主要是 从 思想变迁史 的角度对 新青年 文本内容的进行大致梳理 1 新中国成立 后 新青年 开始作为重要学术课题研究 但主要集中于 新青年 杂志和马 1 董秋英 郭汉民 1 9 4 9 年以来的 研究述评 近代史研究 2 0 0 1 年第6 期 第2 1 8 2 4 5 页 引言 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关系 1 9 5 0 年出版的胡华的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 和 1 9 5 1 年出版的华岗的 五四运动史 是建国后最早涉及 新青年 研究并在学 术界产生较大影响的代表著作 对 新青年 进行最早的专门研究是李龙牧发 表于 新闻战线 1 9 5 8 年第1 和第2 期的 五四时期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 要刊物 新青年 此文对 新青年 的创刊背景 办刊宗旨 主要思想 内容 性质 编辑部组织之演变 历史功绩等方面做了详尽的介绍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三联书店出版的 五四时期期刊介绍 李新主编的 中 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 等论著主要集中对 新青年 的文学革命 马克 思主义传播及思想领域的阶级斗争等方面进行研究 但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特别在研究方法上 注重以阶级分析法评价 新青年 及其历史人物 提出的 建议普遍存在着单纯以阶级属性与阶级倾向论是非 褒贬 誉毁不公 及以偏 概全 简单否定的倾向 1 对 新青年 的主创人员陈独秀 胡适 因为政治 原因 缺乏客观的评价 改革开放以来 陈独秀 胡适不再被简单地看成是政治人物 在思想史 文学史和编辑出版等领域对 新青年 的研究有了很大突破 这一时期的主要 成果有 王京生的 再评价 张宝明的 现代性的流变 个人 社会与国家关系聚焦 方留的 宗旨之管见 朱志敏的 五 四民主观念研究 李龙牧的 五四时期思想史论 张宝明的 不谈政治 的 悖说 1 9 1 4 1 9 1 9 对陈独秀 五四 政治心态的求解 和孙玉石的 五四新文 化运动反孔思潮之平议 以 杂志为中心 这一时期不仅关注 新青 年 和马列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关系 还对 新青年 的创刊因素 同人性质 反孔思潮 妇女问题做了详尽的分析和考察 逐渐将 新青年 还原到真实的 历史中去 同时 在世界范围内对 新青年 的研究成果也被引入国内的学术研究 陈万雄的 五四新文化源流 对 五四 运动与晚清时期的文化关系进行了详 细分析 微拉 施瓦支的 中国的启蒙运动一知识分子与五四遗产 对 五四 时期的知识分子特性做了详细介绍 此外还有周策纵的 五四运动 现代中国 的思想革命 本杰明 史华兹编的 五四运动的回顾 格里德的 胡适中国 1 董秋英 郭汉民 1 9 4 9 年以来的 研究述评 近代史研究 2 0 0 1 年第6 期 第2 1 8 2 4 5 页 2 引言 的文艺复兴一中国革命中的自由主义 1 9 1 7 1 9 3 7 和杰罗姆B 格里德尔的 知 识分子与现代中国 1 除了专著之外 还有大量关于 新青年 的硕士 博士论 文 如北京大学李宪瑜的 杂志研究 武汉大学李永中的 探索现代 一 研究 和华中师范大学潘艳慧的 翻译与现代中国知识 分子的身份认同 综上所述 在已有的 新青年 研究中 主要从历史学 文学等角度对 新 青年 进行研究 将 新青年 杂志中译文作为一个整体的研究很少 对译文 和外国思想之间关系的研究不多 因此本文将从 新青年 杂志中的译文入手 从译文的选取 译者的教育背景 译者之间的人际关系等角度探讨 新青年 杂志与外国思想传播的关系 0 3 研究方法 对 新青年 杂志翻译文章的研究 首先是对 新青年 译文的界定 主 要分为三类 妇人观 2 摩诃末的家族 3 这类全文翻译的作品是第一类 近 世思想中之科学精神 4 这类节译文章是第二类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5 实验 主义 6 这类在翻译基础之上的作品 由于翻译部分的比例不易界定 不计入译 文统计数据 但仍在译文研究的范围之内 其次 在参考相关研究文章的基础之上 制定译文分类标准 新青年 译 文主要分为文学作品和外国学说两大类 文学作品按照国家分为西方文学 俄 国文学和日本文学 其中诗歌因为形式特殊单独列出 而外国学说分为西方学 说 马克思主义和科学说明文 本文的数据统计方法是以译文的特性为基础的 普通的文章算作一篇文章 通信 女子问题 俄罗斯研究 等栏目 由于 篇幅较短 周期不定 整个栏目算作一篇文章进行统计 1 潘艳慧 新青年 翻译与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 博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 0 0 6 2 陈独秀译 妇人观 青年杂志 一号 1 9 1 5 年9 月 3 周作人译 摩诃末的家族 新青年 第七卷二号 1 9 2 0 年1 月 4 刘叔雅译 近世思想中之科学精神 青年杂志 三号 1 9 1 5 年儿月 5 李大钊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新青年 第六卷五号 1 9 1 9 年5 月 6 胡适 实验主义 新青年 第六卷四号 t 9 1 5 年4 月 3 第一章 新青年 杂志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章 新青年 杂志发展的三个阶段 在以往研究中 对1 9 1 5 年9 月1 5 日创刊至1 9 2 2 年7 月九卷六号的 新青 年 杂志 有多种划分历史时期的方式 在张涛的 研究 1 中以第八 卷一号为分界线 按照 新青年 政治转向划分 以文言文与白话文划分看分 界线则是 新青年 杂志第四卷一号 从 新青年 杂志编辑部三次搬迁看 是以第二卷六号 1 9 1 7 年1 月 第七卷一号 1 9 1 9 年1 2 月 为分界线 从杂 志同人性质看 是以1 9 1 8 年1 月成立同人刊物为分界线 即第四卷一号 参照以上划分标准 根据翻译文体呈现出的特点以及译者的翻译动机将 新 青年 杂志分为三个历史阶段 1 9 1 5 年5 月至1 9 1 7 年8 月的一至三卷 其中第 一卷名为 青年杂志 到第二卷改名为 新青年 此阶段译文形式基本采用 文言文 内容涉及科学 西方学说 诗歌和西方文学等不同类型 可以看成是 新青年 杂志的思想启蒙阶段 从1 9 1 8 年1 月到1 9 2 0 年6 月的四至八卷 这正好是中国近代的 五四 运动 新青年 杂志在整个运动中发挥了巨大的 作用 高举民主和科学的两面大旗 大力推动白话文运动 新青年 杂志进入 了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 译文完全采用白话文 来源也更加广泛 除了欧美发 达国家 增加了爱尔兰 希腊 波兰 印度等弱小民族的文章 从1 9 2 0 年9 月 到1 9 2 6 年终刊 新青年 杂志在此期间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机关刊物 主要作 用是宣传社会主义 从一份宣传多元思想的刊物转变为主要宣传社会主义的刊 物 但这一阶段的 新青年 也没有排斥西方文学和西方学说 统计数据显示 周作人仍有大量翻译作品登在 新青年 的第八卷和第九卷 见附录1 1 1 放眼观世界 思想启蒙阶段的 新青年 吴廷俊在 中国新闻传播史稿 中明确指出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人物陈独 秀 胡适 鲁迅 李大钊 钱玄同 吴虞 刘半农 易白沙 周作人 傅斯年 1 张涛 研究 历史档案 1 9 9 3 年第l 期 第1 0 8 1 1 4 页 4 第一章 新青年 杂志发展的三个阶段 罗家伦等人所做的工作是严复 谭嗣同 梁启超等人工作的继续 1 事实上 新 青年 对外国文学和外国思想的翻译 不仅是对晚清时期的继承 更多的是创 新和探索 青年杂志 是 新青年 的前身 从1 9 1 5 年9 月1 5 日创刊至1 9 1 6 年2 月1 5 日发行了共一卷六号 自第二卷起更名为 新青年 青年杂志 共 收录文章9 3 篇 其中翻译作品2 3 篇 占总数的2 4 7 对于一本新创办的杂志 知名度不高 翻译稿件来源少 青年杂志 的翻译文章能接近四分之一的比例 是非常难得的 1 1 1 内容多元的翻译作品 青年杂志 中的译文按思想内容可分为三类 一类是对西方民主科学思 想的介绍 陈独秀在创刊号发表的 法兰西人与近代文明 一文中就指出推动 国家进步的三件法宝 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 者 厥有三事 一日人权说 一日生物进化论 一日社会主义 2 在介绍民主 科学精神方面 美国人之自由精神 和美国国歌 亚美利加 生动再现了欧 美国家对自由民主的不懈的追求 另一类是科学说明文 如 人生与科学 专栏收录了孟明翻译的 女性与 科学 青年与性欲 和 人口问题与科学 三篇文章 从医学的角度讲解通 常避而不谈的生理和生育问题 为正处在青春期的男生女生提出健康建议 并 指出最佳生育年龄 提倡晚婚晚育 选择这些译文 一方面为读者普及自然科 学知识 另一方面 关注青年身体健康 改变观念 坦然地探讨解决成长中的 问题 这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和精神 第三类是西方文学作品 主要有陈嘏翻译的 春潮 初恋 弗罗 连斯 薛琪英翻译的 意中人 刘半农对拜伦 泰戈尔等一系列的诗歌翻 译 这一阶段的翻译主要是文言文翻译 作品的影响力较小 但已经出现了一 些创新形式 如 意中人 就尝试了白话文的翻译方式 早期 新青年 译介的思想是多元的 在第一卷就已经出现对资本主义批 判的文章 如翻译伦敦自由旬报的 铁与血 在文章的最后提出 各国人民 1 吴廷俊 中国新闻传播史稿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1 9 9 9 年1 月第l 版 第1 4 3 页 2 陈独秀 法兰西人与近代文明 青年杂志 第一号 L 9 1 5 年9 月 5 第一章 新青年 杂志发展的三个阶段 将联合反对今之资本主义 与其法制之血制度 而终也于自由社会主义之基础 上 产生一种新社会文化焉 是殆可望之事者 1 此外 在文章开头或结尾处 添加译者的观点是 新青年 杂志译文的一大特色 一直延续到 新青年 杂 志的中后期 也表明 新青年 并不是对西方文化的全盘接受 而是基于自身 观点进行选择性翻译和介绍 1 1 2 文言形式的英汉对译 与同时代杂志相比 新青年 的另一特色是采用英汉对照的方式 以刘叔 雅节译的 佛兰克林自传 的描写片段为例 其中划线部分为后文要讨论的词 汇 予自孩提时即好读 初得之书即壅拯医著作也 书已敝 分装为 数小册 其后卖此以购查玺亟医之历史丛书 此书为笾闽尘奎 价甚廉 凡四五十册 予父略有藏书 大都神学之著作 予皆尝读之 然既决计不 为焦坦 而当此勤求知识有如饥渴之年竟无适当之书可读 2 新青年 杂志的前三卷中主要采用文言文 翻译文章受到一定的限制 正如上面所引用的 佛兰克林自传 片段 短短的一段话中 之 字出现了7 次 B u n y a n 被翻译为 班杨氏 小商贩贩卖的书 s m a l lc h a p m e n Sb o o k s 翻 译为 坊间小本 c l e r g y m a n 翻译为 僧侣 虽然文言译文更接近中国传统文 化 但容易产生误解 毕竟牧师 c l e r g y m a n 和僧侣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美国 小商贩贩卖的书和中国所说的 坊间小本 有所不同 采用文言的形势 更容 易让当时的中国读者理解 但不利的一面是削弱了对原著的真实表达 在早期 新青年 杂志中译文的主要目的是尽快介绍更多的西方学说和文学作品 所 以在最初的三卷中采用了传统的文言文 也容易被传统知识分子接受 从内容上看 新青年 就如同一本 教科书 一本教授社会科学和自然 科学知识的教科书 而这些文章围绕的核心都是 新青年 杂志的读者群一 青年人 早期的 新青年 杂志的内容的一个特点就是 杂 西方文学作品 诗歌 科普文章 各类西方学说都被陈独秀等翻译人员以文言文的形势直接引 1 作者不详 汝非译 铁与血 青年杂志 第四号 1 9 1 5 年1 2 月 原文刊载在 伦敦自由旬报 2 富兰克林 刘叔雅译 佛兰克林自传 青年杂志 第五号 1 9 1 6 年1 月 6 第一章 新青年 杂志发展的三个阶段 进 在较短的时间向中国的青年读者介绍了西方的文化和思想知识 L王螂一铅锄掰蚴删轴魄馘 一 炒 耋 离埘厶黼细h 峨k 幽耐 m 一锄缓孙1 硝敞嗍t o 蝴期阳罐锄 d 鞠敷渺岫鼬嘲撅k 越嘲k 蔽 勘磁轴德k 龋豫簪峨嘲Z 玉麟 捕鼬嘲南睇龇l 雠强稚勰 蠢X 磁她铒搦魄 格川l 矗缸粒妇莲 l 轴 鲞l b 嘲 蠢铺张蛾霸蠢 糟盔I 溶鬈 黟暗瓣 彻 嗽叼碡璇溉 纽 拗 删碟 i 搬蜥溉l e 眦魄嘲瞄西竣埘 誓忍麓天南 瓿等冀 智予专A 盘麓魏露哮罾露6 城麓镗一獭上糊予群 耀德麓偿骶燕争辘蕊藿 燃鲤缓瘁誓毙攀覆留 像敝舷罄麓薅落攀撬潴 笼锈琵擎纛鬓缎霸旗睃j 零飘魏予 霓遗有惩埘 勰襞斑藏篪 黪毯壤墟崩 图1 新青年 英汉对照作品 1 2 新文化运动的先锋 五四 运动前后的 新青年 1 2 1 新青年 译者群体的扩大 这一时期 新青年 杂志已由上海迁往北京 自第四卷第一号起 由陈独 秀一入主编改为同人刊物 由陈独秀 胡适 李大钊 钱玄同 高一涵 沈尹 默六人组成编辑部 轮流主持编辑工作 后扩大至陈独秀 胡适 李大钊 鲁 迅 钱玄同 刘半农 高一涵 周作人 沈尹默九人组成的编辑部 编辑人数 的增多扩大了 新青年 译者群体 所翻译的文章取材更加广泛 在 新青年 的第二卷一号上 陈独秀就发表通告 自第二卷起 欲益 加策励 勉副读者诸君属望 因更名为 新青年 且得当代名流之助 如温宗 尧 吴敬恒 张继 马君武 胡适 苏曼殊诸君 允许关于青年文字 皆由本 志发表 嗣后内容 当较前尤有精彩 此不独本志之私幸 亦读者诸君文字之 缘也 1 新青年 杂志的初期 编辑队伍主要是以陈独秀个人为中心 翻译 文章的译者基本都是陈独秀的好友和同乡 1 9 1 7 年1 月 担任北京大学校长的 蔡元培邀请陈独秀担任文科学长 刊物编辑部随他迁往北京 设在北河沿箭杆 胡同九号陈独秀家中 新青年 杂志的北上成为编辑队伍扩大的转折点 而北 1 陈独秀 通告 新青年 第二卷一号 1 9 1 6 年9 月 7 第一章 新青年 杂志发展的三个阶段 大师生从此也成为 新青年 杂志上最活跃的撰稿人 在发现人才上陈独秀非常努力的 如陈独秀本原本不认识胡适 经同乡汪 孟邹的介绍得知后 他立即要汪孟邹给远在美国的胡适写信 代他向胡适约稿 在汪孟邹的多次催促下 胡适才与陈独秀建立直接联系 此后 胡适也在陈独 秀的极力推荐下 被蔡元培校长聘为北京大学教授 先后进入北京大学的 新 青年 撰稿人 还有李大钊 钱玄同 高一涵 刘文典 沈尹默和鲁迅等 鲁 迅在 我怎样做起小说来 中回忆道 新青年 的编辑者 却一回一回的来 催 催几回 我就做一篇 这里我必得纪念陈独秀先生 他是催促我做小说最 着力的一个 1 图2 新青年 译者数目 自1 9 1 8 年1 月的第四卷第一号 陈独秀坚持主编轮替的办 F U N 度 从不干 涉轮替主编的编辑设想 编辑喜好 编辑个性 也从不感到 大权旁落 的失 落 更不图谋再设一个 总编辑 在长达近四年的新文化运动史上 也 丝毫 未存 有关陈独秀 家长制 式领导 一言堂 领导的指责 2 从图2 可以看出 新青年 杂志译者增长数目比较平稳 特别是第三 四卷加入 新青年 编 辑行列的周作人 刘半农 在 新青年 译者中发表了大量作品 是 新青年 1 鲁迅 我怎样做起小说来 鲁迅全集 第4 卷 人民文学出版社 2 0 0 5 年1 1 月 第1 0 1 一I i 0 页 2 陶虹 编辑群组合和期刊策划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报 2 0 0 7 年第6 期 第8 5 9 l 页 8 第一章 新青年 杂志发展的三个阶段 译者的核心力量 图3 译者翻译文章比例 在 轮流编辑 的指导思想下 编辑同人和北京进步知识分子集合起来 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 他们积极倡导白话文 抨击旧传统 或创作或译介 很 好地推动了各种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新青年 杂志的编辑 都从自身出发 大 量宣传自己感兴趣或是了解的思想 经常在 新青年 的一期杂志上能看到翻 译文章和评论文章的遥相呼应 1 2 2 弱小民族文学 俄国文学的引入 新青年 译文的内容除继续译介西方文学作品外 还有两个显著特点 一是重点译介弱小民族的文学作品 如周作人翻译丹麦安徒生的 卖火柴的小 女孩 波兰S t e f a nL e r o m s k i 的 诱惑 沈性仁翻译了挪威的B g o r n n s o n 的 新 闻记者 沈雁冰翻译爱尔兰葛雷古夫人的 海青赫佛 刘半农翻译 爱尔兰 爱国诗人 拜伦遗事 和泰戈尔的诗歌 还介绍了 十九世纪及其后的匈牙 利文学 等 二是大量翻译了俄国文学作品 如俄国作家安东 资赫克霍夫 A n t o n T s h e k h o v 的 可爱的人 库坡林 K u p r i n 的 快乐 安德烈耶夫 L A n d r e j e v 的 齿痛 使译介的范围更加广泛 弱小民族和苏俄文学作品 的译介 与之前的 强国 作品翻译有着不同 内容更加多元 翻译的侧重点 9 第一章 新青年 杂志发展的三个阶段 不再完全是发达的英美法德 新青年 杂志也将注意力转移到爱尔兰 波兰和 俄罗斯这些国家 图4 新青年 杂志前两阶段译文国别对比 新青年 的早期 由于编辑人力的有限 翻译的文章主要集中于编辑所 关注的几个国家 在前三期中最主要是英国 美国和法国的译文 另外有少量 的俄国和日本的文章 新青年 杂志所选择的外文主要局限在这五个国家之内 从表l 和图1 可以发现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差别 即 其他 国家文章译介 比例的上升 从第四卷到第七卷 增加了丹麦 挪威 波兰 印度 爱尔兰 苏格兰 希腊等国家 翻译文章所选国家范围的扩大 一方面是由于编辑队伍 的壮大 编辑们有更多的精力去关注更多的国家 而新加入 新青年 杂志的 编辑兴趣范围也在扩大 另一方面也是五四运动大背景下人们注意力的转变所 造成的 新青年 杂志关注的热点和当时的爱国运动相结合 摩诃末的家族 是周作人翻译的一篇关于俄国与土耳其战争的小说 整 个小说对战争进行了细致描写 小说主人公摩诃末是一个被俄军俘虏的土耳其 小士官 他对战争的厌恶 对国家当局绝望 对家人担心 这一切使他渴望从 战争中逃脱 却不幸被俄国人俘虏 对于 战争 这个话题 同样处于 被压 迫 地位的中国人深有同感 特别是五四运动时期的北洋政府一系列在政治上 的失败 使得国人有着强烈的 被压迫 的感觉 小说中对社会底层人的关注 对被压迫人群的细节描写也是 新青年 杂志前期所少有的 此类文学作品的 引入和当时中国的政治运动发展密切联系 也为社会主义思想传播的做好了前 期铺垫 1 0 第一章 新青年 杂志发展的三个阶段 这一时期发表译文最多的是周作人 他翻译的小说也大部分发表于这一时 期 特别在弱小民族作品的翻译中 周作人占据了重要位置 从表l 可知 在 第二阶段中 其他 国家作品共计2 3 篇 其中周作人翻译的就占1 0 篇 达到 了4 3 5 翻译俄国作品共计1 0 篇 其中周作人的翻译占8 篇 高达8 0 周 作人的译作涵盖了波兰 丹麦 挪威 希腊 俄罗斯等国家 此外他也是俄国 文学的主要译者 在周作人的译作中 对封建文化 封建礼教 封建道德以及 封建教育的猛烈的抨击 对弱小民族文章的翻译 对 弱者 的关注与周作人 后来提出的 人的文学 平民文学 写实的人生的文学 密切相关 这一 点将在第二章详细论述 表1 周作人在第二阶段的翻译作品 序号 文章国家篇幅 4 2 古诗今译希腊 4 4 3童子L i n 之奇迹 俄国 9 4 4 皇帝之公园俄国 8 5 2 不自然的淘汰瑞典 7 5 2 改革瑞典 4 5 3扬拉奴媪复仇的故事 希腊 3 5 3 扬尼斯老爹和他驴子的故事 希腊 4 5 4 酋长 波兰1 0 5 5 空大鼓俄国 1 2 6 1 卖火柴的女儿丹麦 6 6 1 铁圈俄国 7 6 2可爱的人 俄国 2 1 6 6沙漠间的三个梦 南非 7 7 1 齿痛俄国 9 7 2摩诃的家族 俄国 1 6 7 2诱惑波兰3 7 3 黄昏 波兰4 7 5 晚间的来客俄国 4 1 3 宣传革命理念 中国共产党的机关刊物 新青年 杂志第六卷五号的责任编辑是李大钊 他这期刊登了一系列介 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此后 新青年 杂志中关于马列主义的文章逐渐增多 第一章 新青年 杂志发展的三个阶段 同时编辑人员的组成也发生了变化 1 9 1 9 年6 月 陈独秀因为散发自拟的 北 京市民宣言 传单 被北洋政府逮捕 被营救出狱之后失去了北京大学的工作 便南下上海 新青年 杂志编辑部也因此迁往上海 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新青年 杂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机关刊物 对此 胡适 周作人等人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胡适批评 新青年 成为S o v i e tR u s s i a I 的 译本 不久 胡适筹办文学艺术类刊物 读书杂志 新青年 上虽然继续刊 发胡适 周作人等人的作品 但只是诗歌 小说 杂志中占主导位置是的马克 思主义的介绍和俄罗斯研究系列 甚至在第九卷一号 编辑室杂记 里 专门 列出醒目的文字 本社社员周作人先生近患肋膜炎 不能执笔 我们很希望他 早日痊愈 本志次期就能登出他底著作 2 这则通知在 新青年 上是绝无仅 有的 此后周作人在第九卷的译作仅有两篇 1 9 2 0 年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宣告成立 新青年 转变成了中共上海发 起组的机关刊物 由于 新青年 第八卷六号所排印的稿件全部被捕房没收 不得不改在广州出版 1 9 2 1 年7 月2 3 日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 新青年 从上 海迁往广州 此后 新青年 继续出版 到第九卷三号后一度停刊 到1 9 2 2 年 9 月九卷六号后停刊 新青年 于1 9 2 3 年6 月改为季刊 在广州出版 至1 9 2 4 年1 2 月止 新青年 共出4 期 后改为不定期刊 至1 9 2 6 年7 月第五号后停 刊 共出九期 在 五四 这个特殊历史背景下 随着 新青年 编辑部从北 京搬到上海 胡适 周作人在 新青年 上的影响逐渐减少 最后创办其他的 刊物 而 新青年 则增加了袁振英 沈雁冰等新的编辑 设立了 俄罗斯研 究 这类关注苏联的栏目 译介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相关文章 1 S o v i e tR m s i a 即 苏俄 周刊 是当时在纽约出版的宣传苏俄社会主义的政治刊物 新青年 后期大量 翻译该杂志的文章 2 编辑室杂记 新青年 第九卷一号 1 9 2 1 年5 月 1 2 第二章 新青年 译介的主要思想 第二章 新青年 译介的主要思想 新青年 杂志同人在整体上看 可以称之为 五四 时期的文化精英和 思想启蒙者 从他们在 新青年 杂志上的著作和译作可以看到当时中国知识 分子群体的特性 在前期的 新青年 中 德先生 和 赛先生 是杂志宣传 的主要思想 也是杂志同人的思想体现 但在这个 同一性 的大前提下 杂 志同人暗含着 个性 每一个 新青年 杂志编辑都有着不同的 身份 他 们翻译作品中引入的外国思想也各有不同 在此 本文将对 新青年 杂志所译介的思想进行梳理 按照 新青年 对相关思想译介的时间依次介绍 第一阶段的 新青年 重点译介民主科学精 神 此类译文在 新青年 前七卷中始终占着很高的比例 男女平等思想也是 新青年 自始至终的译介重点 从前期对西方男女平等思想的介绍 到后期 对苏联女性问题的关注 新青年 甚至刊登广告专门征集女性话题 并设置 女 子问题 栏目 第二阶段的 新青年 引入了易卜生主义 实验主义 新村主 义等思想 第四卷六号被称为 易卜生专号 发表了一系列易卜生戏剧 实验 主义则是结合胡适的老师杜威访华讲学 新青年 全文转载杜威在华的演讲 新村主义则由周作人积极推动 新青年 的第三阶段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 其 他思想逐渐减少 新青年 也转变为共产党的机关刊物 但这一阶段的 新青 年 中 其他思想的译介仍占据一定比例 特别是结合罗素来华讲学 新青年 刊登了大量关于罗素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的文章 主要译者为张崧年 2 1 德先生 与 赛先生 对民主科学精神的译介 2 1 1 对民主科学精神的介绍 民主思想最早可追述到古希腊时期 雅典民主 被看做现代西方民主思想 的源头 雅典民主 的特点是男性公民拥有参加公民大会 商定城邦重大事务 第二章 新青年 译介的主要思想 以及参加法庭陪审等权利 1 西方近代民主思想兴起是在法国大革命之后 对 民 主 一词最好的描述出自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 我们要使国家在上帝福佑下自 由的新生 要使这个民有 民治 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 2 西方民主因此被概 括为民有 民治和民享 民有指人民主权 民治即民众自己参加管理 民享则 揭示了政府运作的目是为人民谋福利 西方科学精神也源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阿基米德等人对科学的探索 至 近代日心说和牛顿力学体系的确立 科学呈现出新的视野和新的力量 以致在 数量上的进化变化好像几乎成为了一种在质上的变化 3 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 和科学精神都是在古希腊时期的基础之上 到近代科学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之后 逐步形成的 而我国则是从 五四 运动开始大量引进民主科学精神 其中高 举 德先生 和 赛先生 两面大旗的 新青年 发挥了重大作用 青年杂志 的创刊词 敬告青年 对 民主 和 科学 做了详细介绍 等一人也各有自主之权 绝无奴隶他人之权利 亦绝无以奴自处之义务奴隶 云者 古之昏弱对於强暴之横夺 而失其自由权利者之称也 自人权4 平等之说 兴 奴隶之名 非血气所忍受 世称近世欧洲历史为 解放历史 在陈独秀 看来民主与专制的最大区别就是 盖自认为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 一切操行 一切权利 一切信仰 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 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 s 敬 告青年 对 科学 也做了定义 科学者何 吾人对于事物之概念 综合客观 之现象 诉之主观之理性而不矛盾之谓也 想像者何 既超脱客观之现象 复 抛弃主观之理性 凭空构造 有假定而无实证 不可以人间已有之智灵 明其 理由 道其法则者也 在昔蒙昧之世 当今浅化之民 有想像而无科学 宗教 美文 皆想像时代之产物 6 在陈独秀看来 科学与想象的是相对的 是近代 欧洲发展的基础 是 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 的原因 新青年 前七卷中 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译介是翻译文章的主体 共计 1 程志敏 从亚里士多德 看雅典民主的诞生与发展 求是 学刊 2 0 0 8 年第3 期 第1 8 页 2 林肯 葛底斯堡演讲 著名政治演说精品 陕西旅游出版社 1 9 9 2 年 第5 2 页 3 美1 巴伯 科学与社会秩序 三联书店 1 9 9 1 第一版 第5 7 页 4 新青年 杂志早期将D e 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湖南怀化学院高层次人才招聘10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
- 2025福建泉州晋江国际机场招聘25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5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天安公交集团招聘2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5年长春市市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4号)(17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年4月重庆市万州区陈家坝街道办事处全日制公益性岗位招聘1人模拟试卷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国家卫生健康委机关服务局社会招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5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二批紧缺岗位招聘14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2025杭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部部门招聘4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5湖南衡阳珠晖法院招聘聘用制司法辅警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必刷)
- 2025年湖南永州市冷水滩区人民法院招聘9名聘用制审判辅助人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年水利资料员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1
- T-CAV 032-2025 T-CAS 1061-2025 生物制品临床研究术语
- 民办学校财务管理体系构建与制度汇编
- 助理医师题库及答案
- 食品关键控制点知识培训
- 中医肠道健康课件
- DZ/T 0275.1-2015岩矿鉴定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则及一般规定
- 纸箱委托加工合同协议书
- 竞选青协笔试题及答案
- 智能导购创业计划书模板
- 医院核心制度流程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