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科学与酒文化作业论文-中国古代的典型酒器介绍——青铜器_第1页
酿酒科学与酒文化作业论文-中国古代的典型酒器介绍——青铜器_第2页
酿酒科学与酒文化作业论文-中国古代的典型酒器介绍——青铜器_第3页
酿酒科学与酒文化作业论文-中国古代的典型酒器介绍——青铜器_第4页
酿酒科学与酒文化作业论文-中国古代的典型酒器介绍——青铜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装 订 线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生命科学学院期末考试卷酿酒科学与酒文化 (课程论文等试卷样式)学号: 姓名: 李旭 班级: 16生科4 成绩:评语:(考试题目及要求)目录内容摘要.(2)一青铜器作为酒器起源与发展.(2)(一) 起源.(2)(二) 发展.(2)二青铜器酒器的分类与典型器物的鉴赏.(3)(一) 煮(温)酒器(3)(二) 盛酒器.(6)(三) 饮酒器.(11)(四) 贮酒器.(14)三青铜器酒器的存在价值和研究意义(15)参考文献.(16)1中国古代的典型酒器介绍青铜器学生:李旭 指导老师:孔维宝内容摘要:中国古代青铜器在我国历史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去,其历史价值、科学价值、研究价值都是很高的。中国青铜器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声誉,青铜器作为酒器也是把青铜器推崇到一个很高地位,其衍生出来的祭祀文化和酒文化折射了中国古代的繁荣和灿烂的文化。同时,就青铜器组合出现的时间先后来说,酒器应该是我国青铜器艺术发展中出现的第一个完整的造型系列。春秋以后,酒器复又转多,但主要是与壶与罍等盛酒器具,形制多变,而且随着工艺技术的进步,施以多种装饰技术,或施以多种立体鸟兽装饰,或错彩镂金,或雕镂刻画,极尽工艺之能事,争奇斗艳。从夏时酒器产生,到商代酒器的发展、创新、酒器一直是商周铜器群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各类器物的造型也有着不同的演变轨迹。关键词:青铜器 酒器 一青铜器作为酒器起源与发展(一) 起源青铜器是指红铜与锡、铅等化学元素的合金制品。从考古资料来看,铜器最早出现于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姜寨遗址中,但是此时是铜基合金。综合各种学说和考古资料来看,中国青铜器起源于我国史前时期,发展成熟并作为生产力的标志是在夏代二里头文化时期。其作为酒器应在夏时,例如,二里头遗址84VIM9出土了一件斝,二里头遗址II M1出土了一件盉。(二) 发展 青铜酒器出现在夏代,但是其真正盛行在商代,郑州商城二里岗遗址出土的青铜器中,空体容器占据主流,还出现许多前所未见的新品种,以酒器为中心青铜礼器组合建立起来了,并且考古发掘证实商代早期中酒器占青铜器的总数的70%,商代后期,酒器数量更多,种类更多,如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酒器中就形成了觥、爵、斝、尊、罍、卣、觚、觯、瓿等多达15类,体系完备。春秋时期,青铜酒器相对没落。 二青铜器酒器的分类与典型器物的鉴赏2(一) 煮(温)酒器 青铜器酒器中作为温酒的典型器物有斝和盉。 1、斝,是汉族古代用于温酒的小型容酒器,行裸礼时所用,或兼作温酒器。斝常常与爵和觚相伴出土,所以它一般和斝和觚一起使用,其造型上与爵相似,但无流、无尾,一般造型为两柱、圆口、腹多有圆形而平底的,三棱锥状足,有少数分档袋足斝和方形腹足斝。其出现在二里头文化中,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前期。盛行时期的斝其形体匀称,纹饰精美,造型成熟。依据器物整体形制的不同分为两大类:尊形斝和鬲形斝。尊形斝,其侈口长颈,束颈鼓腹的器身似尊,颈腹分界明显,平底或者凸圜底三尖锥状空足,腹一侧有宽扁状半环形鋬,双柱立于鋬相对的另一侧口沿上,柱钮呈菌状或者伞状,颈部多饰兽面纹、乳钉纹、弦纹、连珠纹等,腹外壁多饰以兽面纹、涡纹等,柱钮或饰以涡纹。鬲形斝,考古发现数量不多,但造型独特,侈口长颈,束腰鼓腹,分档袋足,尖锥足根,一侧有宽扁状半环形鋬,方形柱,伞状扭柱。图1 夏商周青铜斝的造型演变1-3.夏代 4.二里岗下二期 5、6.二里岗上二期 7.二里岗上二期8、9.殷墟二期 10、11.殷墟三期 12-14.西周早期3典型器物欣赏:图2 妇好方斝 商后期图3 涡纹斝 商前期 通高68.8cm 口长25.1cm 口宽24cm高30cm 口径19.5cm 重2.1kg1976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1974年出土于湖北黄坡盘龙城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2、盉。盉,三足类酒器中常见的器物,青铜盉自夏代出现,历商周以至战国,从未间断。其基本造型为硕腹,一侧斜生长管流状,一侧有鋬,三足或四足有盖,且多以链与鋬相连,造型变化多端。其纹饰多为乳钉纹,兽面纹,云雷纹,如1995年郑州白家庄出土的兽面纹盉。盉根据盉、足的变化,分为椭圆腹的三足盉、袋状三足封口盉、分裆四足盉、圈足盉、平底盉和方体盉六种形制。西周时期,盉的发展达到极盛,在商代造型的基础上,其造型更加丰富,主要表现在腹部的变化和其他局部的精巧设计方面。根据这些变化可分为圜底罐形腹的盉、鬲形盉、壶形盉、圈足盉,春秋时期,盉的造型地域特色更为浓厚,带提梁的圜腹蹄足盉较为流行。战国时期,流行春秋时期圜腹带提梁的盉,主要变化是流的造型丰富,有兽首形流。图4 商代青铜盉的主要造型1二里岗上一期 2-6.殷墟二期 7.殷墟三期 8.殷墟四期4图5 西周青铜盉的主要造型1-3.西周中期 4-6.西周晚期 图6 东周时期青铜盉的主要造型1-3.春秋早期 4.春秋中期 5-6.春秋晚期 7.战国早期 8-9.战国中晚期典型器物欣赏图7-盉西周晚期通高37.5cm 流至鋬长39.2cm1963年出土于陕西抚风齐家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5图8 雷纹卵形盉 商后期通高29.5cm 口径5.5cm 重2.3kg 1976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盛酒器。青铜器酒器中作盛酒的典型酒器主要是尊和壶以及方彝和卣。1、尊。尊,古代盛酒备斟的酒器之一,也是重要的礼器,设专职人员管理。周礼春官司尊彝显示尊有共名、专名之分。尊的造型与觚相似,由口、腹与圈足三部分组成,体积大于觚,总体造型壮美。尊根据其造型有折肩尊,大多在商代前期,基本造型为:大敞口,束颈、折肩、深鼓腹、圈足、口径与最大腹颈约略相当。纹饰上:颈部多饰弦纹、肩部饰3个高浮雕的牛首,肩、腹部分别饰带状兽面纹,圈足饰兽面纹或弦纹,并有“十”字形或圆形镂孔作装饰。商代后期极盛,以肩尊、觚形尊、方形尊和动物形尊为主要造型,肩尊和折肩尊显著变化特征是口径大于最大腹径,觚形尊、大喇叭口、无肩、深腹、下部微鼓似觚,纹饰有的弦纹,有的无纹。方形尊,器物外轮廓线多为刚劲的直线,局部为弧线,造型张弛有度,厚重有力,纹饰繁缛富丽,有兽面纹、带状纹、云雷纹,有兽首作饰,整体造型给人以庄严、神秘、恐怖之感,具商代礼器的典型特征。动物尊造型更为丰富多姿,充分展现商代高超的造型能力。尊自商代前期出现,流行与商代后期和西周前期,春秋时期基本退出历史舞台,战国时期寥寥无几。图9 商代青铜尊的主要造型1. 二里岗上一期 2-4.殷墟三期 5.殷墟二期 6-10.商代晚期图10 西周时期青铜尊的造型1-3、6、8.西周晚期 4、7、9-13.西周中期 5、14、15.西周晚期7图11 东周青铜尊的主要造型11、2.春秋早期 3-5.春秋晚期 6.战国早期典型器物欣赏:图12 象尊 图13 妇好鸮尊商后期 商后期高22.8cm 长26.5cm 重2.57kg 通高45.9cm1975年出土于湖南醴陵狮形山 1976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8 2、壶,仪醴中把壶明确为盛酒之器,同时在祭祀、礼仪、宴亨等场合具有重要的作用。铜壶的造型最早见于商代前期,盛行于商代后期到战国时期,战国晚期至秦汉时期有圆壶自铭为锺,方壶为钫。方圆之中又演化出更多造型,其变化主要在盖、耳、足的局不构造和装饰意匠方面。商代后期主要为扁圆形壶和方壶,纹饰繁缛,大显神秘庄重。西周后期,主要流行圆壶,有椭圆体壶和圜体贯耳壶,西周中晚期流行椭方壶和圜体垂腹壶,纹饰简繁得当,纹饰造型典雅而不失庄重。春秋时期,方体圆体壶造型更为丰富,主要表现在壶盖和足造型的多样性变化,盖的造型流行仰莲形盖,方体壶此时极盛,有莲鹤方壶,有鸟兽合体的,造型极为丰富,设计奇妙,技艺精湛,器形雄浑大气。战国时期应用为实用器。图14 商周青铜壶的造型演变1. 二里岗上期 2.商代中期 3、4.殷墟二期 5、6.西周早期 7、8.西周中期9、10.西周晚期 11、14.春秋中期 12、13、15.春秋晚期16、18、19战国中期17.战国早期93、方彝。方彝见于商代后期和西周早期,基本造型长方身,方圈足,盖与钮多作四阿式屋顶形,四隅多以扉棱为饰,盖与腹多为兽面纹。大致分为三类:直腹方彝、曲腹方彝和异形方彝。图15 商周青铜方彝的主要造型演变1、5.殷墟二期 2、4.西周早期 3.商代晚期4、卣。卣,商代时期专用于盛秬鬯所酿造的香味的酒。造型与壶接近,最突出的是颈部两侧有提梁,商代前期为圜体卣,商代后期,造型丰富,纹饰多样。图16 商周青铜卣的主要造型1二里岗上一期 2、3二里岗上偏晚 4、5、8.殷墟二期 6.殷墟三期7、9.商晚期 10、11、13、14.西周早期 12.西周中期10典型器物欣赏:图17 几夫壶图18 兽面纹卣西周中期商前期高59cm 口径16cm 腹深44cm 重16.7cm高31cm 口径7.8cm 重1.7kg1963年出土于陕西抚风齐家1974年出土于湖北黄坡盘龙城现藏陕西省博物馆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图19 兽面纹方彝图20 妇好偶方彝西周早期 商后期通高58cm 口长15.1cm 口宽12.5cm通高60cm 口长88.2cm 口宽17.5cm1980年北京房山出土 1976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现藏北京市文物研究所 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三)饮酒器 中国古代青铜器重要且影响力最大的饮酒器是爵,其次是觚。111、 爵。宋人吕大临在考古图中始定明为爵,青铜爵自夏代开始兴起,商代进入鼎盛期。西周前期减少,后期逐渐消失,其造型演变较为清晰。夏代爵以二里头文化遗址里出土的造型为主,一般流、尾较长,束腰平底,三足较短,纹饰极少,造型稚朴,优秀的作品较少,但值得注意的是出现了钉形双柱,是爵造型演变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的一个重要标志。商代的爵,器物造型比例处理更加细腻,整体造型比夏代匀称美观。这时期爵的一般造型为:长流尖尾、流尾上翘、逐渐向宽厚形发展,双扭柱或者单扭柱,多呈三角形,束腰鼓腹,平底或圜底,三棱锥状实足较高,器侧有扁平拱状鋬,腹部横断面为椭圆形。装饰上:器物颈腹部饰带状兽面纹、乳钉纹、网格纹、斜三角纹、带状兽面纹等。商代后期的爵在双柱方面更为规范,双柱更长,柱呈菌形或者伞形,极为规整,其次是腹部加长了器腹,增加容积,最后是装饰艺术更加成熟。西周早期,沿袭商代后期造型,器物纹饰精美,造型独特大方。图21 夏商周青铜爵的造型演变1-3.夏代 4-6.二里岗上一期 7.二里岗上二期 8、9、11.殷墟四期10.商晚期 12-14.西周早期、中期、晚期12典型器物欣赏:图22 管流爵图23 鸟纹爵商前期西周早期高15 口长8.2口宽5.8高22cm 宽17.3*8.1cm1974年出土于湖北黄坡盘龙城现藏故宫博物馆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2、 觚觚是最早的青铜饮酒器具,总体造型较为小巧轻便,合于其用途。觚根据腰部粗细分为粗体和细体觚,装饰粗体较为简单,细体繁缛富丽,多饰兽面纹。商代后期出现新的造型方体觚。西周时期,少量发现,造型单薄、纤弱。西周晚期基本消失。图24 夏商周青铜觚的造型演变1、2.夏代 3、4.二里岗上一期 5、6.殷墟二期 7.殷墟三期8.殷墟四期 9.西周早期13 (四)贮酒器。青铜器中主要的贮酒器是罍。其作为贮酒器的原因是因为敛口和盖的设计,使得酒不易挥发,深腹造型正合于贮藏的实用性。从考古发现看,罍在商代前期就出现了流行于商代后期和西周后期,沿用至战国。商代以前,发现不多,造型基本同折肩尊,唯有口小腹深,装饰也相似,主要纹饰有弦纹、兽面纹、勾连雷纹等,圈足有十字形或圆形镂孔。商代后期,造型趋于多样化,逐渐走向成熟,有圜和方两种形式,基本造型:直口微敛、肩部圜鼓,肩部有对称兽首半环耳,腹下附近底部有一兽形鼻钮,平底或者圈足,装饰繁简并用。根据足部变化分为圆体平底罍、圆体圈足罍、方体平底罍和方体圈足罍。西周时期,造型趋于精巧,主要造型为圆体类和方体罍,盖的形制多变,装饰繁简不一。春秋至战国时期,基本不见方体罍,均为圆体罍,造型有两个发展趋势:一部分走向精巧华丽,一部分走向实用。图25 商周青铜罍的造型演变1、2.二里岗上一期 3、4.殷墟二期 5.殷墟三期 6.殷墟四期147-9.西周早期 10、11.春秋晚期 12、13.战国早期 14.战国晚期典型器物欣赏:图26 战国兽耳罍图27 淊御史罍战国时期西周时期高30cm,口径23.5cm,腹围124cm,足径22.5cm,重9.6kg高:33.3cm,宽:36cm,重:9.9kg1933年在安徽省寿县楚王墓中出土现珍藏于安徽省博物馆。现藏故宫博物馆 三青铜器酒器的存在价值和研究意义青铜器是人类跨越了漫长的百万年的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的重要标志,特别是进入西周时期,经过早期近百年的经营,在宗法制度、礼乐制度的推崇下,青铜器的地位上升到很高地位,作为酒器是中国青铜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