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国以来重大科学成就教学设计本课时编写:马鞍山二中郑蒲港分校 吴惠子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我国建国以来的科技发展状况: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计算机与生物技术的发展。建议教师在讲授时,引导学生对两个问题进行探究活动新中国科技事业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及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起了什么作用?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二战后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使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发展的世界背景有个大体的了解。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新中国在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生物技术及计算机领域的重大科技成就;(2)分析并理解新中国能够取得这些科技成就的原因;(3)探究科技进步对我国的影响;【过程与方法目标】事先布置学生搜集与本节有关的素材,包括图片、文字、表格或音像资料,设计展板。引导学生在罗列和认识新中国科技成就的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振兴中国科技事业等问题展开讨论,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多种想法,及时给予评价。【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精神和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树立为报效祖国而奋发学习的志向。2.尊重科学,尊重知识,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国自主创新的科技要领先世界的价值观念。3.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人生理想。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教学难点】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述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故事【设计意图】通过对于人物的介绍导入本课,降低难度,引起学生兴趣。二、讲授新课(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空探究一:一穷二白的现实,是什么给了中国领导人极大的魄力去研制原子弹?材料1: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一颗原子弹。1949年8月29日,苏联爆炸成功第一颗原子弹。1984年和1985年初,报纸刊登着两则新闻:“一批解密文件表明,1953年美国曾想利用核武器攻击中国的援朝部队”“1954年,美、英等国考虑用核武器进攻中国。”刚刚建立的新中国就面临着日益增长的核威胁。 材料2: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毛泽东原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打破美苏等国的核技术垄断,加强中国的国防力量探究二:中国研究核武器,是不是打算与美国决一死战?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天,新华社播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明确指出: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争的威胁。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和地区使用核武器。探究三:核技术的研究与我们普通百姓的生活有无关联?利用核技术造福人类,为国民提供电力,也为国家的能源结构调整发挥积极的作用。【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我国核能的发展历程,并通过三个探究问题,使学生明白我国发展核能的原因、目的和影响。载人航天工程探究四:太空遐想美国纽约时报发表评论:“中国的航天计划激发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中国展示了强大的航天技术能力。”西班牙世界报评论说:“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信。探究五:载人航天工程的意义(1)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3)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步入发达国家行列,成为世界上具有强大科技竞争力的国家【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我国载人航天的发展历程,并通过三个探究问题,使学生明白我国发展核能的原因、目的和影响。(2)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探究六:杂交水稻研究的意义材料一:据统计,从1976年-1987这十年间,中国的杂交水稻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这对于七八十年代还在为温饱而挣扎的农民来说,简直就是救命粮。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提高了粮食产量材料二:袁隆平将杂交水稻技术推广到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解决了世界粮食问题。2004年,世界粮食基金会将本年度世界粮食奖授予袁隆平,该奖项是世界农业研究工作方面的最高荣誉。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材料三: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是一次技术上的革命,袁隆平突破了经典遗传理论的禁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革命性突破,不仅种植面积广,而且增产增收创收益,有助于缓解日益增加的人口与有限土地之间的矛盾。第二次绿色革命,缓解了人口与土地矛盾【设计意图】通过介绍袁隆平的科学成就,让学生知晓杂交水稻的研究意义。(3) 计算机与生物技术的发展1、 计算机的发展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了人类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定名为“银河I号”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新一期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于2016年11月14日公布,所有核心部件均由中国自主制造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蝉联冠军。统计数据显示,已有100多个大型应用在“神威太湖之光”系统上运行,涉及气候气象、海洋、航空航天、生物、材料、生命科学等19个领域。神威”一分钟计算能力,相当70亿人用计算器不间断算32年!2、 生物技术的发展1965年,中国首次实现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2007年,第一个完整中国人基因组图谱(又称“炎黄一号”)完成绘制,这项里程碑式的科学成果,对于中国乃至亚洲人的DNA、隐形疾病基因、流行病预测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为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作出了贡献。【设计意图】通过对我国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介绍让学生知晓中国计算机与生物技术发展现状。本课小结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本课要旨】,掌握核心内容。同时,告诉学生本课所学的这些内容虽然只是新中国科技成就的一部分,但却是最重要的部分,正如2006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所说的“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陆相成油理论与应用、高性能计算机等为标志的一大批重大科技成就,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振奋了我们的民族精神”。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目前已经大大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许多领域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同时,也应该让学生了解,我国科技在某些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的差距,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增强学生的使命感,激发学生为祖国振兴发愤读书的志向。【设计意图】通过思考题回顾本课知识,同时与之前所学进行对比和联系,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教学反思:新课程改革要求要转变教学方式,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教学设计就是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设计而成的,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点可取的地方:1、重新整合教材内容,用表格的形式展现,且由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填写,能迅速突破重点。2、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既能深化课堂教学,突破难点,又能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应该是历史教学的本质所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陶艺非遗项目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 养老护理员护理文书方向书写规范与范例
- 展会新媒体运营指南
-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项目考核方案
- 医学检验技术中的多项目联合检测计划
- 碳汇项目核证中的风险评估与控制
- 母婴护理实践操作技能培训计划
- 企业级视角下的精密焊接全面解析工作流程
- 人文角度下的死亡文化探讨
- 幼儿园寒假责任安全通知书
- GB/T 5296.5-2025消费品使用说明第5部分:玩具
- 私人交易采购合同范本
- 空调清洗维保合同范本
- 2025-2026学年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测试题及答案解析(第1-4单元)
- 老年医学科老年人尿失禁护理要点
- 2026年米、面制品及食用油批发市场调研报告
- 高校英语B级考试真题及答案
- 《机械制图》期末考试题库388题(含答案)
- 产品设计开发流程记录
- 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相关信息登记表
- 最新液化气站风险分级及隐患治理体系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