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散向峰头望故乡欲采O花不自由_第1页
【课外阅读】散向峰头望故乡欲采O花不自由_第2页
【课外阅读】散向峰头望故乡欲采O花不自由_第3页
【课外阅读】散向峰头望故乡欲采O花不自由_第4页
【课外阅读】散向峰头望故乡欲采O花不自由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外阅读】散向峰头望故乡,欲采蘋花不自由柳宗元诗中写道:“破额山前碧水流,骚人遥驻木兰舟。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对于这首堪称唐七绝压卷之作的作品,历代名家多有诠释。大家多认为柳宗元之“不自由”是有言外之意的,然而对诗人缘何感到“不自由”,“不自由”的言外之意何在,前哲时贤则有不同的解释。沈德潜唐诗别裁卷二十:“欲采蘋花相赠,尚牵制不能自由,何以为情乎?言外有欲以忠心献之于君而未由意。与上萧翰林书同意,而词特微婉。” 黄生唐诗摘抄:“言己为职事所系,不得自由,特托采蘋寓兴,言欲涉潇湘采蘋,而不得往,此意空与湘水俱深也。离骚以香草比君子,此盖祖之。王闿运湘绮楼说诗卷一:“柳子厚云: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责己恕人,庶可以怨。” 刘逸生唐诗小札:“春风指曹侍御寄给自己的诗。欲采蘋花不自由白苹是一种水草。这句点出题中的酬字。意思是说,您寄来这样美好的诗篇,照理应该用同样美好的来酬答。可惜我职务拘身,想采摘香草送您也办不到,实在抱歉。假如再深挖一层,也许还有这个意思:远谪南州,心情不好,所以也写不出好诗来。” 唐诗鉴赏辞典:“春风和暖,潇湘两岸,芳草丛生,蘋花盛开,朋友们能够于此时相见,该有多好!然而却办不到啊!无限相思而不能相见,就想到采蘋花以赠故人。然而。不要说相见没有自由,就是欲采蘋花相赠,也没有自由啊!” 柳宗元诗文赏析集:“它的言外之意是不是欲以忠心献之于君而未由,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但它有言外之意却是不成问题的。最明显的言外之意是:连采蘋花都不自由,还能有别的什么自由呢?又为什么没有自由呢?结合作者被贬谪的原因、经过和被贬以后继续遭受诽谤、打击、动辄得咎的处境,不是可以想到许多东西吗?”“诉说不自由,就是渴望有自由。” 杨军“欲采苹花不自由”解析:“曹侍御不远千里由京师来到柳州象县,不是为了游览破额山前碧玉般的江水,很可能是前往柳州公干。曹之于柳,作为监察官对州刺史,曹侍御不能不照章办事;作为京都旧友,他对柳宗元又不能不有所表示。他选择了两全其美的办法:在将抵柳州治所的象县抛锚驻舟,并以诗代柬,向柳州刺史致意。在柳诗中,骚人遥驻木兰舟是关键之句,值得仔细玩味。曹的驻舟象县,以诗代柬致柳宗元,既有过境告扰,对地主表示敬意之义;也有显示身份,告以大驾将临之义。按常规,当侍御过境时地方官宜恭敬以待,做出避马的姿态;而侍御则显出威严不可侵犯的神情。曹侍御破了这个常规,驻舟象县的举动,表达了对柳刺史的敬意;而实质上,仍然维护了避马的规矩。这种不寻常的礼节自然让柳宗元由衷感激,遥驻二字包含了多少深情!春风无限潇湘意一句,似承似转。承上补足对曹侍御驻舟象县的感激;启下引出欲采苹花不自由,表达出不能尽东道之谊的遗憾。至于不自由的原因,正与曹之遥驻木兰舟相同,心照不宣。这也使题目中的酬字有了着落。不难看出,柳宗元的这首绝句,实际是唐诗中侍御题材两个基本典故避驰、秋霜的巧用:客人反其道而行之,主人反其意而用之,避马变成驻舟,秋霜化为春风,以故为新,不落俗套,因而别开生面,受到读者喜爱。而就题旨言,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仍未超出侍御题材的基本范围。把欲采苹花不自由解释为因柳宗元遭贬处境所致,似非题中应有之义。” 诸家阐释,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探讨了柳宗元“不自由”的原因,赋予“采蘋”不同的内涵。这对于了解柳宗元的心境,理解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一诗的主旨,大有裨益。但如果做更深入地探讨,上述阐释中还有一些地方值得商榷。其一,柳宗元在柳州,官为刺史,“有土有民”,他积极推行教化,得以再次实践自己的“美政”主张。柳宗元在柳州虽然有很多苦恼和烦闷,但是跟永州时期是不一样的,用永州,特别是永州前期的诗人心境来观照这首诗,不能够准确地描述诗人的主旨;而且也不是所有作品都要表现他的苦恼和烦闷的。其二,“采蘋”这一活动在唐代及其以前,很少赋予做诗的象征意义,且因为心情不好,写不出诗来,也与情理不合。其三,曹侍御的“侍御”一衔很难坐实。在唐代京官职衔很是泛滥,很多外官都带有京官职衔。柳宗元的父亲“迁殿中侍御史,为鄂岳沔都团练判官”,实际上便是以外官鄂岳沔都团练判官带殿中侍御史的京官职衔。后来,柳宗元的父亲“登朝为真”,方才入京任职,真正为殿中侍御史。可见,这种职衔属于有名无实的虚职。用“避骢”、“秋霜”等典故借指曹侍御可以,但要坐实曹、柳二人因“侍御”的头衔而带来朋友相见“不自由”,还需要其他更有力的证据。笔者以为,从蘋花意象入手,或可准确把握柳宗元“不自由”之所在,准确理解柳宗元诗的主旨。蘋,亦作宾,蘋科,多年生水生蘋类植物,李时珍本草纲目对其描述甚为详细,其草八蘋曰:“蘋乃四叶菜也。叶浮水面,根连水底。其茎细于莕,其叶大如指顶,面青背紫,有细纹,颇似马蹄决明之叶,四叶合成,中折十字。夏秋开小白花,故称白蘋。其叶攒簇如萍,故尔雅谓大者为蘋也。”作为文学意象的蘋最早出现在诗经中。诗经召南中有采蘋篇,此时的蘋是作为祭品出现的。此后,蘋也被赋予了洁净之质,用来表达对先贤高士的追慕与崇敬,抒发浓烈的怀古之情。楚辞中也多次出现了蘋意象,但往往是作为香草美人的隐喻出现的,具有强烈的比德象征意义。汉代时,蘋意象在文人的笔下并不常见,受体裁的限制,诗歌当中更是少见,它主要出现在汉赋当中,成为一种博物炫耀的产物。魏晋南北朝时期,蘋意象开始受到较多的关注,出现的机率也渐渐多起来,并且蘋作为报春的植物意象出现,诗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其春晖的属性,融进伤春悲秋的母题当中。如陆机短歌行:“时无重至,华不再扬。蘋以春晖,兰以秋芳。”谢灵运登上戍石鼓山:“白芷竞新苕,绿蘋齐初叶。”萧子显燕歌行:“风光迟舞出青蘋。兰条翠鸟鸣发春。”沈约悲哉行:“时嘤起稚叶,蕙气动初蘋。”与此同时,蘋意象的江南属性也开始逐渐确立起来。如江淹咏美人春游“江南二月春,东风转绿蘋。”诗中,蘋意象成为江南春色的象征。而这个时期出现的柳恽的江南曲更是确立了蘋意象的江南属性,使蘋意象烙上了潇湘的印痕。到唐代时,随着诗词创作的繁荣,蘋意象也进入了其审美发展的重要阶段,成为江南风物的典型象征。刘希夷江南曲八首:“君为陇西客,妾遇江南春。朝游含灵果,夕采弄风蘋。”“果气时不歇,蘋花日自新。以此江南物,持赠陇西人。”殷尧藩楚江怀古:“骚灵不可见,楚些竟谁闻。欲采蘋花去,沧州隔暮云。”孙光宪竹枝:“门前春水白蘋花,岸上无人小艇斜。”在这些作品中,蘋意象都是作为“江南”的象征而存在的。在唐代,随着蘋意象江南属性的典型化,蘋意象也被赋予了江南故乡的含义。刘沧下第后怀故居:“几到青门未立名,芳时多负故乡情。雨余秦苑绿芜合,春尽灞原白发生。每见山泉长属意,终期身事在归耕。蘋花覆水曲谿暮,独坐钓舟歌月明。”殷尧藩忆家二首:“新霁飏林初,蘋花贴岸舒。故乡今夜月,犹得照孤庐。树拥溪边阁,山浮雨后岚。白头归未得,梦里望江南。”沈韬文游西湖:“,菰米蘋花似故乡。不是不归归未得,好风明月一思量。”诗中,蘋意象不仅仅是江南的代表,更是江南故乡的象征。再看“骚人遥驻木兰舟”一句。由于史料的阙如以及诗歌提供信息的不明确,这位曹氏侍御史的具体情况并不多,包括他因公干还是其他事由过象县等都不甚明了。因此,柳宗元诗题中称“曹侍御”是缘于朋友间的敬称,抑或缘于对有司的尊称,都无法给出具体答案。然而,细绎诗意,对曹侍御其人,或多或少是能有一些了解的。诗中,柳宗元用“骚人遥驻木兰舟”来刻画曹侍御其人。“骚人”,显然是来自于屈原及其离骚,一般指失意的文人。李白古风曾谓:“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木兰舟”的意象,也具有浓郁的屈原精神和楚地色彩。离骚中,屈原多次提到木兰,如“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木兰作为屈原香草美人体系中的一个而被后人广泛接受。在唐代,木兰的意象频频出现在诗人的笔下,而且多与船辑等相连。马戴楚江怀古:“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云中君不降,竟夕自悲秋。”齐己怀洞庭:“忆过巴陵岁,无人问去留。中宵满湖月,独自在僧楼。渔父真闲唱,灵均是谩愁。今来欲长往,谁借木兰舟。”齐己送人往长沙:“荆门归路指湖南,千里风帆兴可谙。好听鹧鸪啼雨处,木兰舟晚泊春潭。”许浑酬杜侍御:“花时曾省杜陵游,闻下书帷不举头。因过石城先访戴,欲朝金阙暂依刘。征帆夜转鸬鹚穴,骋骑春辞鹳雀楼。正把新诗望南浦,棹歌应是木兰舟。”在这些诗句中,木兰及木兰舟,一方面是高雅君子人格的象征,另一方面也往往被赋予楚地色彩。柳宗元用“骚人遥驻木兰舟”来刻画曹侍御,再与“春风无限潇湘意”一句联系起来,则香草美人的象征意义和江南楚地的文化色彩兼而有之。从中也许可以得出一种判断,曹侍御或为潇湘之人,或为久居潇湘之人。因为行役诸般原因而奔波在外的人,总是不经意间思念着自己的故乡。对故乡的思念也是唐诗,乃至中国诗歌、中国文学的永恒主题之一。具体到柳宗元的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一诗,如果把蘋花意象理解为故乡的象征,把曹侍御判断为潇湘之人或久居潇湘之人,则诗意豁然贯通。曹侍御乘舟而来,途经象县,看到了破额山前碧水环绕,忍不住驻舟而望,并赋诗送给朋友柳宗元,抒发自己此时的感想。柳宗元回赠此诗,申明了曹侍御缘何“遥驻”。“破额山前碧水流”,象县的风光犹如潇湘,让曹侍御不由自主地“遥驻木兰舟”,睹物而思乡。“春风无限潇湘意”是说此时潇湘之滨春风吹拂,春意盎然,一片大好春光。蘋花是江南的象征,是潇湘的代表,是故乡的牵挂。“欲采蘋花不自由”则是说想要回到潇湘之滨,采撷几许蘋花,共赏一番春色,然而人在江湖,身负王命,不得不在无限春光中告别故乡。宋代著名文学家王安石泊船瓜州诗中说“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达对江南故乡的思念之情。其诗意、其句式与柳宗元的“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何其相似。洪迎华刘柳诗歌明前传播接受史研究曾指出,王安石是宋代诗人中最早在诗歌创作上学习柳宗元的大家,其学习柳宗元主要是学习柳宗元诗歌的用字和用词、句式和句法、修辞手法、创作技巧、取材、立意等。王安石泊船瓜州学习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一诗的立意、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