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浅论项羽的英雄柔情与性格缺陷_第1页
【课外阅读】浅论项羽的英雄柔情与性格缺陷_第2页
【课外阅读】浅论项羽的英雄柔情与性格缺陷_第3页
【课外阅读】浅论项羽的英雄柔情与性格缺陷_第4页
【课外阅读】浅论项羽的英雄柔情与性格缺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外阅读】浅论项羽的英雄柔情与性格缺陷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项羽(前232前202)姓项,名籍,字羽,古代中国著名将领及政治人物,汉族,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市)人,秦末时被楚怀王芈心(或称熊心)封为鲁公,在前207年的决定性战役巨鹿之战中统率楚军大破秦军,秦亡后自封“西楚霸王”,统治黄河及长江下游的梁楚九郡,后在楚汉战争中为汉高祖刘邦所败,在乌江(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项羽的勇武天下无敌(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他是中国数千年来最为勇猛的将领,然而,作为英年早逝的盖世英雄,他集英雄胆气、一腔柔情、政治短视、刚愎自用、残暴不仁等性格缺陷于一体,或许是映像了那个时代社会的一个侧面,是非功过只能经历史的长河中荡涤,方显其历史与现实价值。一身英雄胆气,满腔似水柔情当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渡浙江时,项梁和项籍一块儿去观看。籍曰:“彼可取而代也。”一位以一国之力战胜其它六国,最后一统天下的人。项羽却将他贬得一文不值,自命不凡的说可以取而代之。足以可见,他小时就志有高远。一身胆气。在韩信打败楚军,杀了龙且后,彭越又返回了梁地,断绝了梁军的粮食。这对于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楚军亦可说是致命的一击。此时的楚军已经奄奄一息了。项羽也已经察觉到形势的严峻。所以才对大司马曹咎等说:“谨守成皋,则汉欲挑战,请勿与战,毋令得东而已。我十五日必诛彭城,定梁地,复以将军。”正如项羽所料,“汉果数挑楚军战”。项羽是何等的机智,早已料到汉军会来挑战,遂让曹咎等“勿与战”。“勿与战”是多么精明的决策啊!只可惜他的大司马太冲动了,只知道发怒却不谨记项羽的叮嘱。于是,楚军再一次被打败了。这不得不让远在睢阳的项王往回赶。“项王至,汉军畏楚,尽走险阻”,刚打了胜仗的汉军应该是锋芒毕露、骄勇善战的,然而一见到项王来了,他们就“尽走险阻”。可见项王有多么勇猛。谈到巨鹿之战便会想到项羽,因为巨鹿之战的胜利与项羽的个人努力是分不开的。在战争前夕,楚国面临是否救赵的问题,项羽用自己敏锐的目光和判断力,审时度势,毅然斩杀小人宋义,第一次真正统率全军。当时楚国元气大伤虽稍有恢复,但与秦军主力相比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了。项羽正是看穿这一点,才采取了“破釜甑,烧庐舍”这种极端的做法,表明士卒必须一心奋战无一还心。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振奋那落入低潮的士气,因为项羽知道士气是一个军队战斗的灵魂,军队失去士气犹如一个人失去思想和斗志,只有振奋士气,才能给比楚军强大的秦军致命一击。在项羽制定的作战方针指导下,楚军大破秦军,威振全国,令诸侯军无不个个揣恐。项羽在巨鹿之战中表现出的大将风范是不言而喻的。其一,项羽看穿秦军不以小小楚军为患的骄傲心态,利用秦军此弱点给予其重重一击。其二,了解振奋士气的重要性,采取有效,令楚军无不以一当十,大败秦军。其三,项羽的骁勇善战也是清晰可见的。楚将士都个个以一当十,更何况统率全军的大将项羽呢?况且项羽身长八尺余,力能扛鼎,勇猛善战早已威震楚国,名闻诸侯。试想象项羽骑着名雅,奔驰在刀光剑影的战场上,如入无人之境,手中的兵器任其翻耍,不一会儿就横尸数百。此外,在战后项羽召见诸侯将时,诸侯将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这也从一个侧面烘托出项羽的勇猛。项羽正是凭借自己的勇猛与智慧被载入史册,流传千古。在垓下之战中,项羽被迫一路到了乌江。乃欲渡乌江,亭长棹船待,谓项王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与心乎?”本来已有一个机会可以东山再起,可他却断然拒之,面对死亡,他毫不在意,却只是莞尔一笑,这一笑,是苦笑,是无奈的笑,还是大义凛然的笑,我们无从知晓。面对和自己征战数次的爱马,或许早已产生了感情,他不忍心爱马被杀,将他赠与亭长。那份纯朴、真挚、重义深情不得不令人折服。项羽终于死了,他是站着死的。在他一生多次的征战中,他那威武高大的形象,已鲜明的展现在我们面前,然而他对虞姬的那一份用情之深,那一份矢志不渝的爱情更表现出了他那英雄魅力的一面。当夜深人静,汉军在四面楚歌时,这时的项羽心乱了,思飞了。饮帐中,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当面对如此窘境,他心里最牵挂的反而是他的爱妃虞姬。他想让虞姬离开他,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以免被他拖累,遇到什么不测。“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或许这才是他们此时此刻此景最真实的写照。自古以来,英雄难过美人关,后宫佳丽三千,可是项羽,堂堂一个霸王,却始终一心一意地拥有着自己的唯一,珍惜着自己的唯一,他不想让自己的唯一受到一点儿伤害,哪怕只是一丝一毫也不可以。或许在他的眼中,虞姬应该是一块无暇的碧玉,不能有一点儿瑕疵。可想而知,当他说出让虞姬离开他的时候,他心里的苦,他心里的痛,他心里的恨,这种感觉恐怕不亚于杀了他。项羽歌数阙,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他流泪了,“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一个堂堂的西楚霸王,征战沙场,豪迈万千,气拔山河,却在此时落泪了。或许这是悔恨的泪水,恨自己的无能,连自己心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或许这是感动的泪水,知道自己深情的付出换来了爱妃的浓情厚意。他们知道彼此都不能没有对方,他们的生命早已融为一体。“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自满自得,目光短浅,缺乏政治见识项羽本纪原文写道:“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为何不成?因为他性情浮躁,无法静心钻研到底,所以有后来的“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从项羽本纪中可知他自幼学习识字,但都是半途而废,只略知一二,却不往深处研究,他从小这粗疏的性格,凡事急于求成,他可知道,他后来的不善于用人,他的缺乏政治头脑,这些让他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事,如果他学书成,学剑成,竟学兵法,他还会中张良的反间计而失去唯一谋士范增吗?他还会缺乏统一思想看不见历史“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发展轨迹而妄想永远保持四分五裂的局面?他不会。缺乏政治见识方面,我在此仅举两例:一是错杀义帝,使自己陷于政治上的被动。译项羽本记:项氏世世为楚将,义帝者何人?乃项羽的叔叔项梁反秦立的一个精神旗帜,后又被尊为帝。而项王灭秦后先使人“徙义帝长沙郴县”。后因趣义帝行,其群臣稍稍叛之而“阴令衡山王、临江王击杀之江中”。这也就是说项羽把义帝这只大旗帜砍倒了,不要了。可项羽没有想过立义帝容易,杀义帝之后可就麻烦了。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忠君思想浓厚,所以中国古代有许多“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历史事件。项羽现在明目张胆把义帝给干掉了,这在别人怎么看哪?别人不就都以为项羽杀义帝而想自立。这一举措不仅使楚人寒心。还给天下人一个这样的印象。项羽这人不忠不义。既然是这样一个不忠不义之人,又怎么能主事天下呢?同时,这还给了刘邦一个绝好的反击机会。项羽本记中写刘邦闻义帝死有这样一段:“新城三老董公遮说汉王以义帝死故。汉王闻之,袒而大哭。遂为义帝发丧,临三日。发使者告诸侯日。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关内兵,收之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这段话中,刘邦作秀的演技可真是高啊,他不仅“袒而大哭”,还亲“临三日”。然后他又召告天下要为义帝报仇,这不仅让刘邦收买了楚人之心,还向天下表明我刘邦忠孝仁义。人民总是喜欢忠仁之君而恶残暴弃义之主。这样刘邦在仁义这方面可就占上风了。同时呢,项羽杀义帝他还忽略了一点,他项羽最大的对手应该是刘邦,能和他共争天下的恐怕也只有刘邦,今项羽杀义帝,可以说他项羽认为义帝是他称帝的障碍,以这个理杀了他。可他忘了这也是日后想要称帝的刘邦要做的事情,项羽呢,为刘邦扫除了日后称帝的障碍。项羽杀义帝之后,不仅未能如他所愿,反而致使天下大乱,诸侯皆叛之。此时的项羽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是我认为项羽缺乏政治见识的第一个方面。第二:“乃分天下,立诸将为侯王番君将梅锅功多,故封十万户侯。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史记?项羽本纪。这是项羽灭秦后,分封天下的一段文字。从中,我们不难看出,项羽在分封过程中,名义上说是按功授封,可是事实并非如此,项羽把好的地盘全都分封给了自己手下的亲信,而把贫穷、人烟稀少之地分封给诸候。这就使人明显感觉不公,这样也难以服众,导致诸侯叛乱连连。这是我认为项羽缺乏政治见识的第二个方面。性格上刚愎自用,残暴不仁,崇尚武力,不施仁义有项羽本纪可鉴。反秦初期,“项梁前使项羽别改襄城,襄城坚守不下。已拔,皆坑之。”“项梁使沛公及项羽别攻城阳,屠之。”钜鹿一战,秦军二十万士卒投降,然而项羽使这二十万人居前,西行入关。“到新安。诸侯吏卒异时故徭使屯戍过秦中,秦吏卒遇之多无状,及秦军降诸侯,诸侯使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折辱吏卒。秦吏卒多窃言曰:“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言而属东,秦心尽诛吾父母妻子。”诸侯将微闻其计,以若项羽。项羽乃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知,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慰翳入秦。于是楚军夜击阮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于是”,这是多么轻松的两个字啊,可它却决定了二十万人的生与死,一夜之间,二十万个家庭的怨恨,项羽他背得起吗?这还不够“项羽遂西,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屠烧咸阳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之后,又坑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令齐人相聚叛之。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所望,然恐,不敢不服尔。”这是项羽进入咸阳之后干的一件事,一句“所过无不残破”道出了项羽的残暴不仁、仁义不施。本来一片繁华的咸阳城被他项羽弄的残破不堪,人民怨声载道。致使“秦人大失所望。”这与他的对手刘邦简直南辕北辙。刘邦进入咸阳后与民约法三章,致使“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而刘邦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秦人益喜,唯恐刘邦不为秦王。这里我们把刘邦与项羽比较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刚愎自用,残暴不仁、仁义不施的项羽大肆屠杀掠夺,导致“秦人恐,不敢不服尔。”另一个就是作秀演戏天才刘邦大施仁义,分文不取,尽量收买人心。唐朝名臣魏征曾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过:“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财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人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是憔人。载舟覆舟可宜深慎。”一语道出了以武力,严刑峻法只能使人暂时外表顺服,然其心所恨日深。项羽的所做皆失秦人之心。不会用人,心无城府,屡入骗局的浊眼之人史记项羽本纪一开头写项羽见秦始皇出行说了这么一句话:“彼可取而代也。”意思是说我可以取代他。我们想,当时秦国法律严苛,说这种大逆不道的话是要冒很大风险的,而项羽心中有什么就说什么,根本不想后果,说他毫无城府此一例也。第二例在鸿门宴可见。刘邦在鸿门宴之前听说项羽要杀他,他一急,没法了,谁叫自己实力弱呢?第二天他来到项羽处问项羽为何:“听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我们听项羽是怎么回答的,项目说:“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这是一句多么愚蠢的话啊。曹无伤是项羽安插在刘邦身边的间谍,现在项羽一句话就要了这个为他项羽卖命的间谍。自己经不住刘邦一句话问,就自己自绝敌人内应。我想这以后还会有几人敢为他项羽卖命。刘邦曾说过:“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从刘邦这句话中就可以直接得知项羽是不知用人的。范增七十多岁,主动前去投靠项家,而且他好奇招妙计,曾多为项家提供奇计,可只有第一条立熊心为楚怀王被项梁所采纳,而以后的那些计谋都没有被项羽采纳,如鸿门宴上杀刘邦,鼓城之战后要求项羽以强击弱一举击败刘邦,这些奇计居然都没有被采纳。而最终也因此被刘邦给一举歼灭。而且刘邦采用陈平一个小小的反间计,就让项羽彻底对范增失去了信任。从而使范增离开了项羽,也由使项羽的事业也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而恰恰相反的一个例子是,项羽的季父项伯多次欺骗他而他却还蒙在鼓里,鸿门宴前,项伯就前去为刘邦通风报信;宴会上,又多次阻挠项庄杀刘邦;楚汉对峙时,又阻挠项羽烹杀刘太公这种种迹象,项羽却一丁点都没有发现,还任用其季父,项伯可算是刘邦开国的大功臣了。因此,刘邦还与他约为婚姻。这一十足的叛徒、汉奸,他多次害得项羽损失惨重,而项伯对他的话还言听计从。对忠臣不信,对乱臣重用,这是一件多么荒唐的事情啊!韩信同样也指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