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德.doc_第1页
都德.doc_第2页
都德.doc_第3页
都德.doc_第4页
都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都德都德,一般指阿尔丰斯都德(1840年-1897年)。阿尔丰斯都德 (外文名:Alphonse Daudet),也被称为阿尔封斯都德,是法国19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1840年5月13日生于普罗旺斯。都德家世贫穷,因为母亲酷爱读书所以自幼展现出了过人的聪慧。1857年开始文学创作。代表作品有散文和故事集磨坊书简,长篇小说小东西,短篇小说集月曜日故事集,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等。于1897年12月15日卒于巴黎,葬入巴黎拉雪兹公墓。中文名阿尔丰斯都德 别名阿尔封斯都德 出生地普罗旺斯 逝世日期1897年12月15日 代表作品小东西、达拉斯贡城的达达兰、柏林之围、最后一课 外文名Alphonse Daudet国籍法国出生日期1840年5月13日职业小说家性别男2 人物简介 都德 Alphonse Daudet (18401897) 法国小说家。生于尼姆城一破落商人家庭,生活贫困。曾任学校监学(类似辅导员)。17岁时带着诗作女恋人(1858)到巴黎,侧身转投文学界。1866年以发表散文和故事集磨坊书简成名。高尼叶师傅的秘密描述塔拉斯孔城开设面粉工厂后使当地磨坊的风车都停顿下来,但高尼叶师傅磨坊的风车却照旧运转不休,原来他用生石灰冒充麦子磨成粉。他的苦心却博得了居民的同情。磨坊书简 发表两年后, 都德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东西出版。这是一部半自传性的作品,以轻淡的风格叙述了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感受。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都德应征入伍。战争生活给他提供了新的创作题材。1873年他发表了著名短篇小说集月曜日故事集,其中大多是反映普法战争时期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绪。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最后一课被译成世界各国文字,常被选为中、小学生的语文教材,中国也有译文。普法战争以后,都德创作了长篇小说塔拉斯孔城的达达兰(18721890)、小弟弗罗蒙与长兄黎斯雷(1874)、雅克(1876)、富豪(1877),努马卢梅斯当(1881)、萨福(1884)、不朽者(1888)等。都德在塔拉斯孔城的达达兰中塑造了一个自吹自擂的庸人的典型形象,小说以漫画的手法讽刺资产阶级中某些人虚张声势的“英雄主义”。雅克叙述一个贫苦男孩的生活经历和奋斗过程, 与 小东西类似。在富豪中,作者写一个暴发户到巴黎后遭到破产以至身亡的故事,淋漓尽致地勾画了第二帝国时期丑恶的的社会风尚。努马卢梅斯当写的是一个善于钻营的政客如何爬到部长的高位,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资产阶级政客的典型形象。不朽者主要是讽刺最高科学机构法兰西学院,书中的主人公只是一个平庸的学究,他毕生努力奋斗,终于混进了法兰西学院,成了被称为“不朽者”的院士,但他的论著却被发现是假科学。萨福写一个浪漫女子萨福的庸俗的爱情故事,曾受到法国马克思主义批评家拉法法格的批判。 都德是位多产作家,除著有大量小说外,1888年还发表了一个作家的回忆和巴黎的三十年两部回忆录。他的剧本阿莱城的姑娘(1872)曾由法国音乐家谱成歌剧。3 人物生平 个人生活他出生于法国南方尼姆城一个破落的丝绸商人家庭,迫于穷困,十五岁起在小学里担任监学(类似自修课辅导员),独自谋生。都德的父亲是个商人,母亲对于文学有特殊的爱好,酷爱读书,不善于料理生活。都德自幼聪颖过人。他很小的时候就练习写诗,而且注意观察生活。在里昂中学读书时,他经常到书店博览群书,涉猎广泛,扩大了知识视野。1855年,父亲破产,家道中落,他被迫辍学自谋生路。他15岁就到阿雷小学校任自习辅导员。两年之后,由于哥哥的帮助,到了巴黎,在贫困的境遇中开始了文学创作生活。文学创作1857年他17岁时带着诗作女恋人(1858)到巴黎,开始文艺创作,1866年散文和故事集磨坊书札的出版给他带来小说家的声誉。磨坊书札发表两年后,都德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东西(1868)出版。小东西半自传式地记叙了作者青少年时期因家道中落,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的经历,以俏皮和幽默的笔调描绘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这部小说是都德的代表作,它集中表现了作者的艺术风格,不带恶意的讽刺和含蓄的感伤,也就是所谓含泪的微笑。因此,都德有法国的狄更斯之称。后来曾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爱国主义的短篇。1873年他发表了著名短篇小说集月曜日故事集,其中大多数是以这次战争为背景的。其中的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是而享有极高的声誉,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最后一课描写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普鲁士的阿尔萨斯省中的一所乡村小学,向祖国语言告别的最后一堂法语课,通过一个童稚无知的小学生的自叙,生动地表现了法国人民遭受异国统治的痛苦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作品题材虽小,但精心剪裁,记叙详略得当,主题开掘得很深。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描写得细腻动人。教师韩麦尔先生作为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栩栩如生。小说以普鲁士战胜法国后强行兼并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事件为背景,通过一个小学生在上最后一堂法文课时的所见所闻与内心感受,深刻地表现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都德的短篇具有委婉、曲折、富于暗示性的独特风格。1878年、1896年又先后发表了故事选与冬天故事。后被选入初二语文课本第一课。但是同时,最后一课有明显偏袒法国之嫌,在17世纪,阿尔萨斯长期属于神圣罗马帝国,并且说德语,法国是通过三十年战争中的侵略性行为掠夺来的,普鲁士只是在收复失地,而不是侵略,这些在历史文献上是公认的。本文中却大肆美化法国的侵略行径,掩盖了历史事实,歪曲了普鲁士的形象。普法战争以后是都德长篇小说的多产时期,共创作了十二部长篇小说,其中较为著名的有讽刺资产阶级庸人的达拉斯贡的戴达伦(1872),揭露资产阶级家庭生活腐朽的小弟罗蒙与长兄黎斯雷(1874),以及刻划巧于钻营的资产阶级政客形象的努马卢梅斯当(1881)、萨芙(方妮)(1884)、不朽者(1888)等。都德在达拉斯贡城的达达兰中塑造了一个自吹自擂的庸人的典型形象,小说以漫画的手法讽刺资产阶级中某些人虚张声势的英雄主义。雅克叙述一个贫苦男孩的生活经历和奋斗过程,与小东西类似。萨福写一个浪漫女子萨福的庸俗的爱情故事,曾受到法国马克思主义批评家拉法法格的批判。都德是位多产作家,除著有大量小说外,他的剧本阿莱城的姑娘(1872)曾由法国音乐家谱成歌剧。他一生共写了十三部长篇、一个剧本和四个短篇集。长篇中较著名的除小东西外,还有讽刺资产阶级庸人的达拉斯贡的戴达伦(1872)和揭露资产阶级生活的小弟弗罗蒙与长见黎斯雷(1874)。都德赞同左拉的自然主义创作论,但并不是无动于衷地描写现实。他的近百篇短篇小说,每篇一般两三千字,文笔简洁生动,题材丰富多彩,构思新颖巧妙,风格素雅清淡。都德在文学理论上,对左拉的许多自然主义的创作观点表示赞同。但是,他在创作实践中,却并不是像科学家那样,在实验室里纯客观地记录人类的活动和无动于衷地描写社会现实。正像他在小东西里所说的那样,我的故事只是借用拉封丹的寓言,再把我自己的经历加进去罢了。都德的作品都加进了自己的经历,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他的欢乐、忧郁、愤怒和眼泪。他对当时法国资本主义腐朽没落的世态人情,作了幽默的嘲讽和温和的批判,作品的基本倾向是进步的。他的创作倾向,总的说来,是对资本主义现实进行批判的。不过他的社会视野不够宽广,批判不够深刻,揭露的锋芒往往限于社会世态和人情习俗,而对资本主义制度下遭到不幸的普通人的同情则又近乎悲天悯人。他往往以自己熟悉的小人物为描写对象,以亲切的略带幽默的眼光观察他们。他的观察细致入微,善于从生活中挖掘某些有独特意味的东西,又以平易自然的风格加以表现,并把自己的感情深深注入字里行间。因此,他的作品往往带有一种柔和的诗意和动人的魅力。4最后一课法国作家 阿尔封斯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在1912年被首次翻译介绍到中国,从此,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它被长期选入我国的中学语文教材,超越了不同时期、不同意识形态的阻隔,成为在中国家喻户晓、最具群众基础的法国文学名篇之一,它甚至可以作为都德的代名词,作为“爱国主义”的符号,融入近代中国人百年的情感之中!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读者,通过最后一课,了解到“法语是世界上最美丽、最清晰、最严谨的语言”,懂得了“当一个民族沦为奴隶时,只要它好好地保存着自己的语言,就好像掌握了打开监狱的钥匙”。5 内容简介 最后一课描写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普鲁士的阿尔萨斯省一所乡村小学,向祖国语言告别的最后一堂法语 课,通过一个童稚无知的小学生的自叙和对他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法国人民遭受异国统治的痛苦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作品题材虽小,但精心剪裁,记叙详略得当,主题开掘得很深。教师韩麦尔先生作为一个普通的老师和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他的形象栩栩如生。本文被译成世界各国文字,常被选为中、小学生的语文教材,中国也有译文。 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刚结束的第二年(1873),以沦陷了的法国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描写了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1871年,阿尔萨斯有人口150万。其中也的确夹杂着说法语的5万人口。法国战败后,那5万人后来多数迁移到了法国。6 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普法战争时期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阿尔萨斯、洛林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失去的国土与语言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7 字词诧异:(ch,y)觉得意外和奇怪懊悔:(o,hu)对自身的某某行为感到悔恨哽咽:(gng,y)因极度悲愤,声音颤抖,哭不能痛快的出声,声气阻塞宛转:(wn,zhun)形容声音圆转柔和征发:(zhng,f)政府向人民征调人力或财物 郝叟: (ho su) 郝:姓氏 叟:老头、年老的男人闹喧: (xun no) 喧哗热闹磨损 (m sn) 机器或别的物体因为摩擦或使用而造成的损耗祈祷: q,do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惨白 (cn bai) 形容面容苍白,没有力气8 有关资料普法战争(郭华榕)普法战争是1870年7月19日1871年5月10日法国同普鲁士王国之间的一场重大战争。普法矛盾由来已久,19世纪60年代两国关系恶化。法国企图阻碍德意志统一,称霸欧洲。普鲁士王国企图打败法国以便统一德意志,争霸欧洲。英国、俄国则不愿法国过分强大,国际环境有利于普鲁士王国。1868年西班牙爆发革命,西班牙临时政府建议德意志霍亨索伦王族的利奥波德亲王即西班牙王位。法国提出异议,普鲁士国王让步。1870年7月13日法国要求普鲁士国王做出永久不让霍亨索伦家族继承西班牙王位的保证,普鲁士国王同意,并电告普鲁士王国首相俾斯麦。而俾斯麦蓄意挑起战争,篡改了国王电文并公之于众,使法国蒙受耻辱。西班牙王位问题成为战争导火线。7月19日法国向普鲁士宣战。法军屡败。9月1日色当决战,2日拿破仑三世和麦克马洪元帅率军投降。4日巴黎发生革命,推翻第二帝国,宣布共和,成立以特罗胥将军为首的国防政府。战争初期,德意志人民为实现民族统一而战。后期发生转折,普鲁士王国从自卫转入侵略战争。普鲁士军队占领法国东北部,烧杀抢掠,矛头指向巴黎。9月4日成立的特罗胥国防政府未作积极抵抗。19日普军包围巴黎。巴黎人民开始组织国民自卫军。10月27日巴赞元帅率军在梅斯投降。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宣布成立德意志帝国,即德意志皇帝位。28日法德签订停战协定,规定法国投降,解除正规军武装,召开国民议会批准条约草案等,但巴黎国民自卫军继续保持武装,要求抗击德军。3月1日法国议会批准条约草案。3月18日巴黎发生无产阶级革命,凡尔赛政府调集军队与德军配合封锁巴黎。5月10日法德正式签订法兰克福条约,战争结束。条约条件苛刻:割让阿尔萨斯省和洛林省之大部给德国;法国赔偿50亿法郎,在赔款付清之前,德军留驻巴黎及法国北部诸省,占领军费由法国负担。普法战争改变了欧洲政治军事格局。法国受到削弱,国际地位下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