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南极小客人》5课时教案.doc_第1页
2019-2020年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南极小客人》5课时教案.doc_第2页
2019-2020年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南极小客人》5课时教案.doc_第3页
2019-2020年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南极小客人》5课时教案.doc_第4页
2019-2020年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南极小客人》5课时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南极小客人5课时教案教材解读:本单元是在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万以内数及亿以内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整个小学阶段具有重要意义。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有:100以内数的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意义、数位的顺序和数的大小比较;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数的意义。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1、 选取的素材真实、新奇、有趣。1986年,北京六年级学生杨海兰和上海初中一年级学生吴弘代表全国少先队员登上南极长极站进行了实地考察。本单元素材以这一真实的事件为背景,创设了一系列在南极考察的情境,带领学生走进那神奇的南极世界,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2、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逐步建立数的概念。教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提供了数一数、摆一摆、估一估等认数、数数活动,使学生在经历大量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逐步抽象出数的概念。3、 重视估计意识的培养。估计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技能是发展数感的重要方面。本单元在教学数数的过程中,始终将估计与数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教学目标:1、 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2、 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及组成,会比较它们的大小。3、 借助100以内数的组成,能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4、 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进一步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前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培养数感。单元学与教建议1、 加强观察、注重操作,让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2、 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3、 注重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4、 重视发挥评价的作用5、 时间安排:6课时第一课时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内容:信息窗1教学目标:1、 认识100以内的数,能用不同的方法数到100。2、 认识数位百,知道从右边起,第二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3、 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4、 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重点难点:理解数位及计数单位教具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活动一(出示课本信息窗1)师:认识上面的动物吗?企鹅生活在哪儿?你了解南极吗?在我们南极考察站长城站来了两位小客人,他们都看到了什么?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抽生答二、活动二师:这节课我们就来数一数有多少只的问题,其他的问题放到问题口袋里师:请你先估一估,有多少只?师:谁估得正确?想知道准不准,要怎么办?师:打开书第二页,拿起铅笔数一数,看谁数得又对又快。学生活动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数了多少只?还有不同的数法吗?一只一只,两只两只,五只五只,十只十只师:你觉得哪种数法能数得又对又快?同桌说一说三、活动三师:数桌子上的小棒,用你喜欢的方法数板演10根10根地数师:100里面有几个十?,所以10个10是100,100里面有10个十。师:我们又学习了一个新的数位百位;从右面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四、活动四用自己的方法数贼鸥和海豹,用学具表示数出来的数交流,说明数了多少只?用什么方法数的?为什么这样表示?怎样摆最清楚?师摆数,学生说,怎么看出来的?师:在计数器上拨出23或者24,说说是怎么拨的五、活动五1、数学游戏:师说数,生用不同的方法数。如90,89,88,87,86,85, 90,80,70,60,50,40, 90,85,80,75,70,65, 90,91,92,93,94,95,2、根据圈出来的10个苹果,估一估一共有多少个?第二课时课题:自主练习教学内容:课本第67页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100以内数的认识,理解数的组成。2、复习数位个位、十位、百位及其计数单位。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教学重点难点:计数单位的理解教具准备:多媒体,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自主练习1师:请小朋友认真观察苹果图,先估一估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师: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师:跟小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全班交流师: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先估一估其他三种物体的数量,然后再数一数。集体交流。二、自主练习2师:老师说一个数,小朋友们接着往下数,你想怎么数就怎么数。师:说得真好,可以往前数,也可以往后数,可以一个一个数,2个2个数,5个5个数,也可以10个10个数。师:你说一个数,让小组的同学接着数。三、自主练习3师:请看第一幅图,每个盒子里有几枝?我们可以说是一个十,2盒就是2个十,外面有3枝,就是3个一,合起一共是多少枝?师:谁能上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填的?师:说得真好,你能把第二幅图填出来吗?四、自主练习4。师: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这道题要求我们干什么?师:自己连一连。师:跟同位的小朋友交流一下你的想法?集体订正。五、自主练习5师:请小朋友们看图,先估一估,再说一说学生自已试做,集体订正。六、自主练习6师: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请先看书上的图,谁能看懂图中说了什么意思?你会玩吗?跟同位的小朋友玩这个游戏。第三课时课题:100以内数的写法及比较教学内容:课本67页教学目标:1、 学会100以内数的写法2、 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3、 培养学生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数的比较教具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活动一师:在南极,小朋友们发现了许多动物,想数出它们的数量,并记录下来,让我们一起帮帮他们好吗?出示情境图。师:小朋友,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观察教材第12主题图)师:自己数一数三种动物的数量,并把你数的结果记录下来。师:小组说一说,要把你的数法在小组里跟小朋友交流一下。小组交流后,让学生汇报。师:你为什么这么写?生交流师总结: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二、活动二师:谁还能提出问题?师:这个问题问得好!天上的贼鸥多还是冰上的贼鸥多?你是怎样知道的?引导学生讨论回答。4个十比3个十大,所以47比32大。47比40大,32比40小,所以47比32大。抽生答。师:我们可以用“”“32 3247师:根据你数出来的数,你还可以写出其他的比较式吗?生自己写。集体交流三、活动三1、师:请看课本第8页自主练习1,写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并读一读。师:把这三个数比较大小,并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连结起来。2、师:自主练习2,想一想,填一填。师:认真观察填好的表,你能发现什么?四、活动四师:小朋友,今天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第四课时课题:自主练习教学内容:课本第89页教学目标:1、 巩固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熟练、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2、 巩固100以内数的比较。3、 会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合理判断。教具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 自主练习3师:请小朋友们先认真观察计数器,再填一填,比一比。生独立填写。集体交流二、 自主练习4师:你会算吗?试一试。生独立探索。集体交流。三、 自主练习5师:我们现在来一个小竞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生自己做集体订正。四、 自主练习6师: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小玲拍了40下,小亮拍的比小玲多得多,小芳拍的比小玲少一些,小亮可能拍多少下?小芳可能拍多少下?在你认为正确的答案下画“”生独立探索。师:你是怎么想的?谁愿意到前面来跟大家说说你的想法?学生交流。师总结。五、 聪明小屋师:一个数在70和90之间,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差2。这个数是多少?师:自己想一想,写一写。集体订正。六、 小结第五课时课题:我学会了吗教学内容:课本第10页教学目标:复习整理本单元所以知道,会数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读写100以内的数,会进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教学过程:活动一师:请小朋友们看课本第10页,图中都有哪些数?同位一起读一读。学生活动。师:图中一共有多少个数?自己数一数。学生活动。师:按数的顺序连一连,看看连成以后像什么?学生活动,师:同位两个同学任意圈出一个数,比一比,谁的大?学生活动师: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都圈出一个数,比一比,四个数哪一个最大?哪一个最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起来。活动二师:想一想,这个单元我们都学过哪些内容?师: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觉得自己又有哪些收获?师:在学习过程中你认为自己表现得怎样?哪些方面比较满意?哪些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与小伙伴的合作怎样?师: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全班交流。附送:2019-2020年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2课时课时表格式教学设计2019-2020年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2课时课时表格式教学设计 2、认识尺子,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3、初步学会用尺子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4、在估测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认真做事的习惯。教学重点:1、认识尺子,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2、初步学会用尺子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教 具:多媒体课件、直尺、师傅一拃的模型教学过程: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活动一:师:小朋友们好。你们昨天晚上看过动画片吗?老师昨天晚上也看过动画片了,猜一猜我看的动画片的题目是什么?告诉你们吧,老师看的动画片的题目是阿福的新衣,想看吗?来,我们一起来看。(放映动画阿福的新衣)动画内容:有一天,一位叫阿福的年轻人来到了一家缝衣店,“师傅,我要做一件上衣”。缝衣店的老师傅一边给他量衣服,一边告诉小徒弟:“身长一拃,两拃,三拃,身长三拃”,小徒弟在一旁认真地记录:“身长三拃,袖长”。衣服量好后,小徒弟就按照记录认认真真地做起衣服来“身长一拃、两拃、三拃”。两天后,阿福高高兴兴地来拿新衣服,穿上一看“啊,太小了!”,老师傅用手量了量新衣服,就埋怨起徒弟来:“告诉你身长三拃,你怎么做成了两拃?”小徒弟莫名其妙:“我,我是做成了三拃啊?这是怎么回事?”活动二:师:看了这个动画,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是啊,师傅量得是身长三拃,徒弟做得也是身长三拃,怎么会把衣服给做小了呢?小朋友们在小组里讨论讨论。师:是的,他们两个人的拃不一样长,量出的身长就不相同。小朋友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帮助小徒弟找出了原因,我替做衣服的小徒弟谢谢小朋友们。那想个什么办法使做出来的衣服不大也不小,正合身呢?能把你的想法再说具体点儿吗?(学生如果想不出来,老师可以提醒小朋友们联想一下量校服的阿姨所使用的工具尺子)小结:小朋友们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老师傅和小徒弟听了以后啊,一定会把阿福的新衣服做得不大不小正合身的。活动三:师:为了测量的准确和人们之间互相交流的方便,人们通常都用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小朋友们有尺子吗?来,仔细地观察一下,尺子上都有些什么?看谁观察得仔细,发现得多。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厘米的认识(齐读课题)厘米是长度单位,当我们测量比较短的物体如书、本、笔的长度时就用厘米做单位。再观察一下,尺子上还有什么?猜猜从哪到哪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活动四师:多有趣啊,尺子上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想不想知道老师傅的一拃有几厘米长?先来估计一下。师:到底哪个小朋友估计的更准确一点呢?还是用尺子来量一下吧!请小朋友们在小组里合作来量一量。(师发放学具师傅一拃的模型)(屏幕显示:师傅的一拃及 一把尺子 )教师总结测量的方法:小朋友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有道理。师傅的一拃确实是18厘米长,我们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一般都要把物体的一头对准尺子的0刻度,那么,另一头指向数字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师:知道了师傅的一拃有多长,我们再来看看徒弟的一拃有多长,好不好?屏幕显示:徒弟的一拃(与师傅的一拃对应)师:谁来估计一下,徒弟的一拃有几厘米长?师:哪个小朋友估计得最准确呢。请看师:想不想量一量你自己的一拃有多长?那就拿出尺子来仔细的量一量吧!(课件:判断正误)活动五:师:学习了这么长时间了,让我们来做个游戏轻松一下吧。老师发给小朋友们每人一根1厘米长的小棒,我们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找一找在你身上或者身边有哪些物体,它们的长度跟这根1厘米的小棒长度差不多,也是1厘米。师:其实生活当中还有很多东西,它们的长度是1厘米,只要小朋友们善于观察,就一定能找到。师:想不想再量一量别的物体的长度?师:你最想量什么?师:想量什么就量什么,量之前先估计一下有几厘米长。汇报测量结果。(略)全课总结: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厘米,并且学会了测量。还想不想继续来量?老师建议你们回到家里,选一些你喜欢的物品,先估计一下,再量一量它有多长,并记录下来,下节课和全班的小朋友交流,好不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观看动画生可能提出:为什么会把衣服做小了呢?学生在小组里认真地商量、讨论。然后集体交流。学生可能说:师傅的手和徒弟的手不一样大。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师傅的手大,一拃就长;徒弟的手小,一拃就短。师傅的拃比徒弟的长;徒弟的拃比师傅的短。学生可能回答:师傅来量,师傅来做徒弟来量,徒弟来做用尺子来量生各抒己见(略)教师总结,得出:同一个人来量,同一个人来做或者用尺子来量就不容易出错。学生手拿尺子,边观察边和小组里的伙伴交流,老师巡回到各小组里俯下身子听取学生的观察所得。学生可能发现:尺子上有数字,这些数字都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尺子上有许多长的、短的竖线条(刻度线)0的旁边有两个字母cm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认识:厘米 cm (板书) 学生看着尺子,交流各自的见解:01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1920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56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生可能估计19厘米、20厘米、30厘米教师对此不作评论,允许学生自由估测。小组合作测量,然后总结测量方法。到实物展台前交流各小组测量的方法和结果。学生可能估计:20厘米 15厘米 12厘米 17厘米教师对此不作评论,允许学生自由估计。生兴高采烈地测量之后,同桌交流自己的一拃有多长。学生在小组里边观察,边思考和议论,教师巡回,适时点拨。集体交流:学生可能会找到:和拇指甲盖差不多,和食指的宽度差不多,和学具袋里的小正方体的长度差不多,学生量,教师巡回指导测量有困难的学生。 通过动画,生动再现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能积极寻找出现问题的原因,主动思考,参与问题的讨论。在相互交流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尺子和长度单位“厘米”,在大量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关注全体,尽可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尊重学生的想法,给学生充分动手和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在测量比较中,自己感悟测量的方法。能明确测量物体长度的一般方法。进一步体会测量的方法通过游戏,使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给学生充分参与活动的机会,进一步加深对长度单位厘米的认识。第1课时教 学 设 计学生学习活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阿福又要去做衣服,他这次想做一件长袍,缝衣店的师徒俩吸取上一次的教训,不能再用来量,他们也买来了一把尺子,这次阿福做衣服肯定不会再出错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课件,师接着讲故事)师傅拿着再给阿福量身长,师傅说:是1米,徒弟说:是100厘米。师:看到这儿,你想提什么问题呢?学生交流。师:学了今天的内容,这些问题很快就会解决的。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1、认识米尺师:阿福的长袍到底做成1米,还是100厘米呢?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师傅用的那把尺子吧。(出示米尺)师:请用你的直尺来量一量它多长。学生测量米尺的长度。2、理解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我们用直尺测量这把尺子的长是100厘米,今天我们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