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导学案.doc_第1页
《归园田居》导学案.doc_第2页
《归园田居》导学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二语文组 30诗四首之归园田居其三导学案 编写人:喻春华 审核:初二语文组 编写时间:2015.11.29一、学习目标1.能准确流畅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歌,并能正确地默写这首诗歌;2.初步掌握古诗词五步学习法。二、学习重点难点 1.诵读并默写诗歌;2.本诗蕴含的意境和抒发的情感;3.诗人的“愿”具体是指什么愿。三、学法指导1.古诗词五步学习法: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赏名句;2.朗读法:在古诗词学习中,朗读要贯穿始终。通过朗读吟诵,感悟诗歌的意蕴美;通过美读想象,感受诗歌的画面美;通过品读回味,欣赏诗歌的语言美并理解诗人情感。四、知识链接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又字渊明,世称“靖 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 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东晋著名诗人,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公元405年秋,他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到任八十一天时,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栽赃陷害。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回柴桑归隐。此后直至他逝世的23年间,以耕读自娱,未再入仕。五、学习过程1.A级必做自由诵读诗歌,查阅工具书,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 锄 归。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2.A级必做自由朗读诗歌,结合意义给诗歌用/划分朗读节奏。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3.B级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陶渊明的田园躬耕生活。答: 他在南山下种豆,可是,田地里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稀疏疏。早晨,他到田里清除杂草。晚上,他扛着锄头,踏着月色回家。 狭窄的道路两旁草木丛生,傍晚的露水沾湿了他的衣服,他却毫不在意。 4.C级结合陶渊明的生活和经历,说说“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答: 表面上指享受田园劳作之乐,实际上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5.C级细细品读诗歌,说说这首诗歌的语言特色。答: 陶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平淡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和谐地统一起来。 六、课堂检测1.写诗人耕种辛勤的句子是“_晨兴理荒秽_ _ _,_带月荷锄归_ _ _。”2.抒发作者愿望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