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曼居士讲《老子》第八十一章.doc_第1页
叶曼居士讲《老子》第八十一章.doc_第2页
叶曼居士讲《老子》第八十一章.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叶曼居士讲老子第八十一章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注:实在质也。本在朴也。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非常不赞成多言,话越少说越好,言多必失,话说多了一定有失言的地方。他是不得已为了要把“道”说明,才写了五千多一点的文字。全书开头一章是“道可道,非常道”,以言语开头;到最后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还是拿言语来做终结。 什么叫信?信是实实在在,一点所谓花言巧语都没有。说得漂漂亮亮的话,常常就没有实质。像老子五千字,后来的人要用一万个字来注解他一个字。二千几百家注老子,就注这五千字。可见每一个字的内涵多么丰富。言之能够实用的能够用的都不是废话,这就叫“信”。 真正的信言,每一句都是踏踏实实的。有些人说其话来长篇大论滔滔不绝,听得时候觉得天花乱坠妙不可言。但回头想想,这里头哪一句话值得注意?讲得舌灿莲花,听的人却受用不了,这样的话是不能叫“信”的。所以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 美言是用非常好的技巧、非常美丽的词句说出来,一个常常说这样和悦讨好的话的人,是不太有仁心的。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和天理又顺人情的,这个就叫善。所以真正的善言不辩论,没有什么可辩论的,一句话说出来就是这句话。这句话没有辩的必要。假设说必须要强迫让人家依着你的话,一定得用很多不必要的话。 我们说佛法,佛法绝不敲锣打鼓地让你来听。你们愿意听就来,不愿意听你们就走,不强人所难。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不到他用心思考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想说而口里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他也是强调少说。假设我们只是会辩论,以辩才无碍来自居的话,这也不是真正说法之道。所以当公都子问:“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的时候,孟子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孟子走到哪都跟人辩论,为什么?不辩不明。他不是以辩来说服人,也不是用语言来胜人。是别人太胡缠了,所以他就要辩。但是不是以辩来说服人,也不是用语言来胜人。 又好比说谣言是非这些东西,不要分辨,因为许多事情是越描越黑。所以“无辩止谤”,你不辩论诽谤就停止了,争论也就没有了。辩是争之端。所以真正的善者不辩,凡是辩者就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注:极在一也。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我们一定要博,为的是怎么?这个也涉猎一点,那个也涉猎一点,炫耀自己的知识多丰富。真知“道”,一以贯之。老子说我不出户,我也不从窗户往外看,完全能够知道天下的事情。所以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就这一个。孟子也说“夫道一而已矣”。佛家也说“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明白这些,就明白“极在一也”的意思是“最要紧的、最高明的就在这个一”。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注:无私自有,唯善是与,任物而已。物所尊也。物所归也。动常生成之也。顺天之利不相伤也。 “圣人不积”。注解说,“无私自有”,圣人没有私心,不把它据为己有。“唯善是与”,凡是应该做的、好的。才去做。“与”是“参与”的意思。“任物而已”,心跟镜子一样,你来就来。所以说圣人就抱着这一个“一”。你喜欢好听的话,非常好辩论,又好博,为的什么?为的是炫耀,炫耀我知道得多。以为这样,就比人高一层,其实这对于自己没有益处。 所以子贡问孔子,请你拿一个字送给我终身受用。孔子说是这“恕”。就是要将人心比己心。所以能够这样的话,这才是真正的脚踏实地。 你们知道佛的堂弟阿南吧,他在佛经上是个非常有名的人物。他是博闻强记第一。他跟佛是师兄弟,释伽牟尼老老实实在那修,而阿南是这也问问,那也问问,什么都要问,什么都想知道。所以他能博文强记,而释迦牟尼却能得道。结果阿南侍候佛侍候了二十五年。阿南就想多闻,这也是我们的毛病。我们就想多知道,知道得越多越好,做不做得到,那是另外一件事情。我们为什么要知道这么多,为的只不过是炫耀,表示我知道的多,我有学问,我聪明。 其实博闻强记对于修行并没有多大益处,不过我们现在是在吸收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是我们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是精华。所以能够把这五千字能够体会了,融会贯通了,然后用在自己的身上,用在待人处世上,将受用无穷。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我们越是为别人,我们自己越有;我们人家越多,自己就越多。比如同情心、学问、知识、爱都是这样的。你越给人家,你自己拥有就越多。凡是真正最聪明的人是最帮助别人的人,这些大圣先贤都不自私,自私自利的人最后自己吃亏。 比如“教学相长”就是这样的道理。我给大家在这里讲课,虽然要准备要讲授,比较忙碌辛苦,可是我自己受益非常之多。因为我讲课的话,首先自己要深入地学习。学习的过程就会不断有新发现。真的可以称得上受益匪浅。所以说 “既以为人己愈有”,你给别人,你自己反而拥有更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注解说“动常生成之也”。天之德,生生不已,所以天之大德曰生。天的最大的德就是生,“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天完全默默的在那做,“天何言哉”,天说过一句话吗?一句话都没说过。但是“四时行焉,万物生焉”,但是春夏秋冬就在那轮回,然后万物生起来了。所谓“天有好生之德”,没有存利万物之心,却一切都是为了有利于万物。到秋天冬天,树木都凋零了,动物冬眠,好像杀气很重,其实这是除旧布新。只有新陈代谢,有旧的死去,才能够生生不已。 圣人虽然不能像天一样可以养我们,生我们,育我们,但是他们参天地之造化,虽然做了很多的事情,却“为而不争”,如同天一样。为功而不居、不言。老子在全书结尾的时候,再次勉励大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能够这么样的话,为道不在多言,儒家、佛家、道家没有一个让我们多说话的。整个的五千字从“道可道”到“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你把它连起来,一篇文章,前后呼应的。你看有一个废字吗?没有,每一个字都是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