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人类寻求自我救赎之路.doc_第1页
《寓言》:人类寻求自我救赎之路.doc_第2页
《寓言》:人类寻求自我救赎之路.doc_第3页
《寓言》:人类寻求自我救赎之路.doc_第4页
《寓言》:人类寻求自我救赎之路.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寓言:人类寻求自我救赎之路2010年12月第26卷第4期田涪学疏学括(哲社版)JournalofSichuanInternationalStudiesUniversityDec.,2010V01.26No.4寓言:人类寻求自我救赎之路康杰(中国矿业大学外文学院,江苏徐州221008)提要:寓言是福克纳后期创作的一部小说,该作品表达了福克纳对人的信念和对人性的关怀,是一部人道主义的杰作,是对现代西方文明的腐朽和现代入寻求自我救赎的寓言式展示.小说中的耶稣式人物Corporal为了和平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然而他的牺牲并未使世人获得救赎.其他三位主要人物面对邪恶的战争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他们所做出的不同选择分别体现了人在战争中的困顿和无奈,人性在战争中的失落和扭曲以及人类维护自身价值和尊严的勇气和顽强意志.福克纳创作寓言这部作品的目的不是为了赞美或是谴责人类,也不是对人类做出最终的评判,他想强调的是人类可以通过与邪恶抗争而不断进步,这种进步的希望可以帮助人们实现自我救赎.关键词:福克纳;寓言;基督教人道主义;自我救赎中图分类号:1074.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87(2010)04008305AFable:TheWaVOfManSPursuitforSelf-SalvationKANGJieAbstract:AFableisoneofFaulknerSlaterworks.ThenovelisanoutstandinghumanisticworkinwhichFaulknerex-presseshisfaithinmanandhisconcernforhumanity.ThenovelisafableofthecorruptionofmodemwesterncivilizationandmodernpeopleSpursuitforself-salvation.TheChristlikefigureCorporalsacrificeshislifeforpeace,buthissacrificedoesnothelppeopleachievesalvation.TheotherthreemaincharactersinthenoveltakedifferentattitudestowardstheevilWar.Theirchoicesreflectmansplightandhelplessnessinthewar.thelossanddistortionofhumanityinthewarandmanscourageandstrongwilltokeephisself-valueanddignity.InAFable,FaulknerSintentionisnottoapproveofortocondemnpeople.Heisnotconcernedwithmakingonefinaljudgmentofthehumanrace.Hewantstoemphasizethatmaniscapableofimprovementinfightingagainstevil.Andthehopeofimprovementhelpspeopleachieveself-salvation.Keywords:Faulkner;AFable;Christianhumanism;self-salvation一,引言寓言是福克纳创作生涯后期的一部作品,福克纳本人认为这部小说是他创作的”伟大的作品”.他于1943年开始构思这部小说,经过”反复重写,斟酌每一个字”,直到1953年才完成,整整花了十年的时间,是他创作时间最长的一部小说.寓言出版于1954年8月,该小说的出版立即引发了美国文学界的热评.有些评论家赞同福克纳本人的观点,如DelmoreSchwartz认为寓言是”一部杰作,是福克纳独特的天才之作”J.甚至有两位一贯对福克纳持最严厉批评态度的评论家也一反常态,对寓言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一位是GranvilleHicks,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他曾经强烈指责福克纳过于悲观,批评他总是沉溺于描写”无谓的苦难与无意义的灾难”;而对于寓言这部小说,他宣称这是”一部描写帮助人类存活下来并蓬勃发展的那些品质的小说”,人们应当给予它”最高形式的赞美”.另一位是MaxwellGeismar,他曾在自己1942年出版的一本着作中指责福克纳是”一个法西斯主义者和精神病患者”6J;对于寓言他却大加赞美,认为这是”迄今为止,福克纳在过去十年里所创作的最好的小说”.然而,持批评观点的评论家却认为寓言是福克纳晚年时期的昏聩之作.在JamesAswell看来,寓言是一个令人难以理解,自命不凡的骗局,是一个文学囤内的江湖骗子或者是一个疯子的作品”.纽约时报评论家OrvillePrescott认为寓言是”枯燥乏味,拐弯抹角,让人昏昏欲睡的”一部作品,”从这部呆滞的,毫无生气的小说中无法获得任何有趣的阅读体验”E9.RobertPennWarren认为寓言是”一个巨大的失败,是一部哕嗦乏味,令人厌烦的作品”_1.负面评论对于福克纳来说并不新鲜,在他早期的创作生涯中,他的天A-思想经常被人误读和误解.像喧哗与骚动,八月之光,下去,摩西,圣殿,押沙龙!押沙龙!这些小说在出版83四Jll,t,语学院学报(哲社版)2010年第4期之初都曾遭到文学评论家的冷落和贬损,但是如今这些小说都成为举世公认的杰作.尽管评论家们对寓言褒贬不一,这部小说于1955年分别获得普利策奖和国家图书奖.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美国文学评论家认为福克纳是一位”描写现代社会人类生存困境的编年史作家”1ll4,”代表西方人道主义价值观念主流思想的伟大先驱小说家”“.关于寓言这部小说的正面评论也越来越多,KeenButterworth说这是一部”乐观的小说,它让我们相信人类可以获得救赎,人类可以带着尊严与荣耀来反抗自身的命运”_1.DaytonKohler说寓言是”在一个充满怀疑的世界中具有坚定信念的一部小说”.我国的”福学”研究主要集中于福克纳中期创作的作品,而对福克纳后期作品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深人和全面.诚然,福克纳后期创作成就相比于中期稍稍逊色,但缺了这部分的研究,显然x,l福克纳研究是不完整,不系统的.对于寓言这部作品,国内尚无中译本,只有少数研究者提到过这部小说.我国着名”福学”专家肖明翰和潘小松分别在他们的专着威廉?福克纳研究和福克纳全传,中提到过寓言,大致介绍了该小说的创作过程及故事梗概,但是并没有细致地分析和深入地论述.肖明翰说:”尽管福克纳在这部小说上呕心沥血,花了10年时间,而且获得了这些重要文学奖,但这不是一部很成功的/1,说,更不是他竭力想写成的他的代表作.”143潘小松认为”这是一部以反战为主题的小说,它所体现的思想是:人类是不朽的;艺术家的任务就是帮助人类提高斗志”u.笔者认为,从表面上看,寓言是一部反战小说,但在更深的层次上,福克纳是通过战争来表达对人类生存状态的认真思考和深刻反省,可以说寓言是一部人道主义的杰作,是X,l现代西方文明的腐朽和现代人寻求自我救赎的寓言式展示.二,福克纳的基督教人道主义思想伟大作家的思想几乎总是复杂而多元的,这不仅因为他们观察敏锐,思想深刻,而且还因为造就这些作家的生活现实本身往往如此,社会的复杂性必然反映到那些天生敏感的作家们的思想中.福克纳生活和创作的时期正是美国南方经历深刻的历史性变革的时期,他的思想也必然打下这一复杂历史时期的烙印.尽管福克纳的思想受多方面的影响,但是对他的作品进行深人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其思想核心明显是人道主义思想.1955年,当福克纳访问日本时,一位记者坚持要他说出他属于什么流派,福克纳回答道:”我想84说,并且我希望,我惟一属于的,我愿意属于的流派是人道主义流派.”【1695在运用人道主义分析文学作品时,我们不能忽略作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这是因为作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作者如何看待人,社会和历史,决定作者如何理解人道主义,也就是说,作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促成不同的人道主义.福克纳),A/b就受到基督教文化的影响,所以他的人道主义带有很明显的基督教特征.他曾在弗吉尼亚大学的演讲中谈到,基督教文化是像他这样”一个南方农村小孩的背景我在其中长大,我不知不觉地将它消化吸收.它就在我身上.这与我究竟x,-j其相信多少毫无关系它就在我身上”【17186.福克纳小说中运用最多的原型人物是耶稣基督,他常以作品中人物的经历和言行来影射基督,从而以象征隐喻的方式表现作品的主题.尽管福克纳的小说中有许多与基督教相关的内容与影射,但他从未把宣扬基督教教义作为自己的创作目的,他并不是一个基督教作家.福克纳曾经解释过为什么在他的作品中大量地使用基督教的故事和传说:”我只是采用了一个古老的故事,在我们西方文化中,这个故事已经被证明是一个好的故事,一个能够被人们理解和相信的故事,目的是告诉大家一些我想要告诉你们的事情.”“他想要告诉我们的就是x,l-人的信念和x,1人性的关怀,关于他的创作目的,他一再强调是”写人”:”我主要是对人感兴趣,x,-J与他自己,与他周围的人,与他所处的时代和地方,与他的环境处在矛盾冲突之中的人感兴趣.”【17站在这一立场上写作,福克纳小说中有关基督教的典故和传说,是用来为塑造人物,为表现人同自已和同社会的矛盾冲突服务的.他说:”对我来说,人是第一位的,(宗教的)象征意义是第二位的.”JJ”确切地说,福克纳的人道主义是一种基督教人道主义,其思想的核心表现为对人的肯定,强调人的尊严,强调人发展自身和完善自身的能力,相信人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改善自己及其所处的环境.在他的作品中频频出现的耶稣式人物以及基督教的教义典故则是他手中的工具,一种判断的标准和进行道德探索的参照系.三,耶稣二次降临:成功的神启.失败的救赎在福克纳的作品中,最直接,最明显地使用耶稣故事的就是寓言,这本小说的名字本身就已暗示了作品所具有的神话色彩和象征意义.寓言的故事背景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地点是西部战线的凡尔登地区.在1918年5月下旬的一个星期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哲社版)2010年第4期一,法军中的一个团发生了兵变,他们公然拒绝执行上级下达的向德军进攻的命令.同时,德军士兵也停止向盟军进攻,于是,曾经激烈厮杀的战场一时沉寂下来.这引起了盟军统帅们的震惊,他们不能容许战争脱离自己的操纵与掌控,于是下令把该团士兵带到盟军总部所在地,将以叛逆罪判处他们死刑.在他们中间,有一个神秘人物名叫Corporal,他是一个下士班长,是他率领他的12名追随者在战线两边的下级军官和士兵中传播和平与反战思想,发起了这次兵变.Corpora成功地把敌x,-j双方的士兵团结在一起,反对战争,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缔造了暂时的和平.尽管他牺牲后战争还在继续,但是他的反对战争,爱好和平的思想以及勇于为正义事业献身的精神对人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开始对战争进行反思,面对邪恶的战争,小说中几个主要人物的态度各异,做出了不同的选择.Corporal的生平和耶稣惊人地相似,他是个私生子(圣母玛利亚也是婚前受孕),其生父是盟军的最高统帅oldGeneral.他同耶稣一样,于圣诞节那天出生在一个牲口棚里.他对士兵们有着不可理解的神秘影响力;而他的门徒不多不少刚好12个.背叛他的”犹大”得到不多不少正好30枚银币,忠实追随他的两个妇女正好名叫玛利亚和玛莎.同耶稣一样,他也是同两个盗窃犯一道被处死,死时也正好33岁.小说叙述的时间是5月的一个星期,这无疑是在影射耶稣的”受难星期”,他和他的门徒们也享用了”最后的晚餐”.他也是在星期三被捕,星期五被处死,并在星期天”复活”(即一阵炮火之后他的尸体同耶稣的尸体一样从坟墓中神秘地消失了).另外,正如撒旦在沙漠中三次引诱耶稣一样,OldGeneral(作为战争机器的代表,他是魔鬼的象征)也曾用自由,权力和生命三次引诱他放弃自己的和平事业.整个故事仿佛是耶稣生平的重演,令人难以置信,不可思议.很明显,这已不仅仅是影射了,而是福克纳在有意识地表现耶稣的”第二次降临”以及他将遭受的命运.福克纳在谈到寓言时曾经说过:”如果耶稣在19141915年再度降临的话,他就会再一次被钉死在十字架上.”ll从寓言的创作手法上我们不难看出,福克纳以宗教典故进行隐喻与影射,让Corporal的行为与命运同耶稣和基督教联系到了一起,使这个故事具有了更为广袤的寓意,也使作品的表现力变得更为深刻.福克纳不仅仅是针对一战而言,而是对西方文明的腐朽,人类道德的堕落和对真正的基督精神的背叛的辛辣讽刺.有些评论家认为寓言是一部关于基督教教义的小说,它的主人公就是Corporal,如KeenButterworth就认为”这部小说的道德中心存在于Corporal的这个人物身上”_1”.笔者并不认为Corporal就是寓言的主人公,一方面,从福克纳的创作思想来看,他在作品中使用基督教典故都是为写人,为表现人同自己和同社会的矛盾冲突,x,l-人作道德评判和对社会进行探索这样的艺术目的服务的,这一点笔者在前面已有论述,此处不再赘述.另一方面,从Corporal在小说中的出场时间及其言行来看,他更多的时间是在幕后,而不是在台前.寓言共有35个主要场景,Corporal出现在其中8个场景中.在这8个场景里,大部分的时间里他只是一个观察者,而不是一个参与者.第一个场景在小说的第17页,Corporal以囚犯的身份首次出现在我们面前.fld,说的226页,我们才再次见到他,在第二个场景里,他注视着整个城市,可是我们仍然没有听到他开口说话,然后,他再次从我们的视线里消失.在275页,他又重新出现.在第三个场景中,当一位英国上校用英语和他讲话时,Corporal转向OldGeneral,用法语说道:”对不起,我只懂法语.”1276这是Corporal在小说中第一次说话,也是这一个场景里惟一的一句话.从334367页包含了Corporal参与的四个场景:最后的晚餐,和OldGeneral的谈话,和两个盗窃犯的谈话,和牧师的谈话.Corporal最后出现的一个场景是从384385页,也就是他受难的场景.在以上几个场景里,Corporal尽管参与了和其他人物的谈话,但是他的话语是极其的少.Corporal所占篇幅不足小说的十分之一,他的英勇壮举(即劝说交战双方的士兵放下武器)在小说开始之前就已经完成.基于以上原因,Corporal不应该是小说的主人公.Corporal这个人物的作用在于给人类带来神启,帮助人类”认识自己”,为人类提供”一个在他的能力与愿望之内的道德规范与标准”,”一个无与伦比的受难与牺牲的榜样和希望之光”_J7I.Corporal身上具有太多的神性,他更像一个神,而不像一个人.福克纳是想通过Corporal这个人物来表现现代社会中耶稣的二次降临,但是寓言中的Corporal和圣经中的耶稣又是不同的.耶稣的受难是值得的,他使世人获得救赎,而Corporal的牺牲是徒劳的,战争并没有真正结束,人类继续生活在邪恶腐朽的世界中.福克纳塑造的Corporal这个耶稣形象不禁使那些把希望寄托在救世主身上的人们刹时惊醒,真正的耶稣已不复存在,即使他真的再次出现,他也没有能力使人类获得救赎.福克纳试图通过这种方式使人们清醒过来,不要再把救赎的希望放在耶稣身上.既然现代耶稣已经无力拯救世界了,那么人类获得救赎的希望在哪85四311,1-语学院学报(哲社版)2010年第4期里呢?四,抗争还是妥协:邪恶面前人类所做的不同选择Corporal的思想和行为对小说中的其他人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些人物虽然在战争中的命运各不相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面对邪恶的战争,他们必须做出各自的选择,这些普通人才是作品中真正的主人公.福克纳在一次采访中谈到寓言的创作,他说:”小说中有三位人物分别代表了人类面对邪恶时表现出来的三种态度.他们生活在腐朽的社会中,第一个人物拒绝接受邪恶的存在,进而否定自我,最后走向自我毁灭;第二个人物接受邪恶的存在,与之同流合污;第三个人物认识到邪恶的存在并与之抗争,毫不妥协.”这三个人物分别是Levine,QuartermasterGeneral和Runner0Levine是一位英军飞行员,一个天真烂漫的热血青年,还未满l9岁.在他年幼时他父亲就去世了,他是守寡母亲的独生子.他把国家当作自己的父亲,他认为自己是”由政府培养长大的”.他随身携带着出征前国王颁发给他的荣誉证书,上面写着”我们对值得信赖的和深受爱戴的Levine充满信任和信心”_1.政府灌输给他的是军国主义思想,他被政府训练成为一个杀人机器,他认为自己惟一的使命就是驾驶战机去击落敌机.他热爱国家,并忠于国家,为了国家的利益,他可以不惜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在他看来,战争是获得荣耀的机会,爱国主义就是他的宗教,为国牺牲犹如宗教仪式上的献祭.”在他的脑海里,他的整个身心,时时刻刻都萦绕着那些英雄的名字:Ball,McCudeen,Mannock,Bishop,Barker,RhysDavies,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名字是:英格兰.”_】9_他的最大理想就是希望自己的名字能够被写进”英雄榜”.Levine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对自己以及自己所处的社会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当他意识到自己被国家所利用,被国家所出卖的时候,他明白了自己以前所追求的那种荣耀是空洞的,没有任何意义的,他对国家的忠诚只是一种愚忠而已.他意识到,政府附加在战争上的各种价值尺度和外在意义只不过是战争的理由和借口罢了.他清晰地看到战争的本质:战争其实什么也不是,只是杀戮.只有少数占据统治地位的将军们期待战争,他们想的是如何取得胜利,获得荣耀;为使战争延续下去,他们不惜亲手屠杀自己的士兵.当Levine的梦想破灭时,他无法接受这一事实,最后采取自杀的方式走向了自我毁灭.Levine是一个悲剧人物,他的悲剧是人类86精神世界幻灭的悲剧.Levine是一个懦夫,虽然在战场上他有为国献身的勇气,但是当他意识到他生活在一个充满邪恶的社会中时,他却没有勇气去面对邪恶,无力与之抗争.自杀是Levine对邪恶世界做出的一种消极无奈的抗争,他宁愿从尘世销声匿迹,也不愿与邪恶妥协生存.QuartermasterGeneral是小说中年龄最大的人物,年近七旬,他比最高统帅OldGeneral还大五岁.他的父亲是卡昂的一个医生,他的曾祖父是一个在巴黎学习艺术的学生,为了法国的革命事业而献身.QuartermasterGeneral22岁时满怀理想来到巴黎,他想像自己的曾祖父那样成为一名艺术家,”但是为了法国的需要,他放弃了自己的梦想,选择了在陆军军官学校学习”191254.在这里,他遇见了当时只有17岁的OldGeneral.第一次见到OldGeneral时,QuartermasterGeneral就从他的脸上看到了“命运的希望,那是重建法国的荣耀与命运的希望”_J.从此以后,QuartermasterGeneral就对OldGeneral顶礼膜拜,他的心中有一种救世主情节,他不相信人类自身的能力,他只相信OldGeneral这样的”英雄人物”的能力,他把OldGeneral当作是救世主.他不像Levine那样一心想要获得荣耀,他只想见证他心目中的英雄获得荣耀.然而事实上OldGeneral却是撒旦的代表,福克纳曾说:”老将军是撒旦.”ll7为了使战争继续,OldGeneral竟然和德军将领串通,一起来屠杀拒绝执行进攻命令的双方士兵.QuartermasterGeneral是一个懦弱的人,当他认识到自己一直信仰崇拜的OldGeneral竟是一位恶魔似的人物时,他并没有反抗,还是一味地顺从和忍让,接受了OldGeneral让他去屠杀自己士兵的命令.QuartermasterGeneral在小说里的一段话很好地表现了他对待邪恶的态度,他说:”一个人只能做他能力范围内的事情,而不能做他想要去做的事情,因为他命中注定没有这种能力当我面临在想做和能做之间做出选择时,我发现我充满了恐惧.”l9J正是这种恐惧使他丧失了良知,认识到邪恶的存在却因为懦弱而不敢与之抗争,从而放弃了做人的责任,选择了苟且偷生,甚至同流合污.Runner是寓言中的核心人物,他是一个态度积极,充满活力的年轻人.他说话的声音”刚劲有力”91,他的手势给人一种”势不可挡与固若金汤”191431的感觉.Runner身上体现了人类向善的本性,证实了福克纳在各种场合无数次表达的对人的信念:”人有能力使自己变得更好,这正是人类能够不朽的原因.”lt7185但Runner并不是一开始就具有正义感和认识邪恶的能力,他经历了一个成长的过程.战争之初,Runner有着和Levine一样的梦想,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哲社版)2010年第4期认为自己所参加的是一场正义的战争;同时,他也和QuartermasterGeneral一样,被邪恶势力蒙蔽了双眼.战场上他奋勇杀敌,战功卓着,很快被提升为中尉军官.然而被晋升五个月后,他却主动提出辞去军官的职务,成为了一名普通的通信兵.他做出这一决定是因为战场上的经历让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的疯狂,杀戮的残酷和人性的沦丧,让他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和为之奋斗的理想只不过是披着伪善外衣的谎言.这是Runner成长的第一步,之后,他听说了Corporal领导发动兵变的事.Corporal的思想和行为对Runner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给Runner带来了启迪,指引了方向.Runner对战争有了更深的认识:战争是茶毒人类灵魂的邪恶力量,战争不会给人带来荣耀,只会让人失去理性;战争把文明所倡导的个人价值,个人美德全部摧毁,士兵只是命令的附属品,他们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杀死对手;所有的战争,无论正义或邪恶,最终都难免是生命的角逐,在你死我活的生命角斗中,战争其实没有胜者,只要是以死亡,杀戮为目的的任何行为,结果注定是悲剧性的.于是Runner选择了与邪恶势力抗争到底的道路,虽然他知道前路漫漫,充满坎坷,但为了正义与和平,他是那么地”永不懈怠”,”不屈不挠”Ll.他将Corporal的精神传承下来,最后成功地发起了第二次兵变.盟军和德军的将军们串通起来,残酷地屠杀了这些拒绝战争的士兵.这些士兵虽然被杀害了,但是他们在Runner的倡导下,主动放下杀人的武器,敢于向邪恶的战争说不,用生命的代价体现了人类的善良与正义.代表正义力量的Runner被炸成重度残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在小说的结尾部分,Runner出现在老将军的葬礼上,他对着老将军的棺材说道:”我不会死,永远不会!”_l9_他为了正义与和平而勇于同邪恶势力抗争的精神本身就是人类不朽的体现,他深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通过描写Levine,QuartermasterGeneral和Run-ner在邪恶面前做出的不同选择,福克纳揭示了他们各自的内心冲突,体现了人在战争中的困顿和无奈,人性在战争中的失落和扭曲以及人类维护自身价值和尊严的勇气和顽强意志,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不同侧面.这些人物在一定意义上是全人类的象征,他们的弱点与缺点是普通人身上存在的弱点与缺点,他们内心的冲突和所处的困境也是全人类普遍的生存状态.福克纳认为,人性中善和恶的冲突是永恒的,正是人类内心的这种冲突最值得作家去写,去表现,去探索.他在诺贝尔受奖演说中说:“惟有内心冲突才能孕育出佳作,因为只有内心冲突才值得写,才值得为之付出痛苦和劳累.”201119五,结语在寓言中,福克纳采用独具匠心的基督教原型模式,以理性的目光注入了自己对人与上帝,人与战争,人与社会,人与历史,人与人,人与自己等各种关系的思考,使作品形成一种巨大的张力,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内涵,使作品的主题具有了多重指涉性.福克纳由于受到基督教文化的影响,认同原罪说,他认为人性包含天生的缺陷,人具有恶的倾向和能力,但是,人的灵魂仍然向往着善,总想变得好一点.因此,福克纳相信,人性尽管遭到原罪的玷污,但人类完全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不断地完善自己,获得自我救赎,在现代的精神荒原上重建人类生存的绿洲.他说:”如果有一个关于人类心灵的真理,那就是人类心灵对自己的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追求,使自己变得好一点.”福克纳创作寓言这部作品的目的不是为了赞美或是谴责人类,也不是对人类做出最终的评判,他想强调的是人类可以通过与邪恶抗争而不断进步,这种进步的希望可以帮助人们实现自我救赎.福克纳不是一个悲观的作家,他从来没有对人失去信心,寓言表达了福克纳坚定不移的信念:”我相信人类不仅生存下去,他还能蓬勃发展.人类是不朽的.”20_参考文献:1MalcolmCowley.TheFaulknerCowleyFile:LettersandMemories,19441962M.NewYork:TheVikingPress,1966:90.2JosephBlotner,ed.SelectedLettersofWilliamFaulknerM.NewYork:RandomHouse,1977:188.3DonaldA.DikeandDavidH_Zucker.eds.”FaulkhersAFable,”SelectedEssaysofDelmoreSchwartzM.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70:304.4GranvilleHicks.TheGreatTradition:AnInterpretationofAmericanLiteraturesincetheCivilWarM.NewYork:TheMacmillanCompany,1933:265.5GranvilleHicks.FaulknerSFableisPowerfuf,HeroicN.NewYorkPost.19540801.6MaxwellGeismar.WritersinCrisis:TheAmericanNovelBetweenTwoWarsM.Boston:TheHoughtonMifflinCompany,1942:21.7MaxwellGeismar.Fau/knerPensParableon1918FalseArmisticeN.PhiladelphiaEveningBulletin,195404一O1.8JamesAswel1.FaulknerSFableMassiveHoax.Seenas“MonstrousAbsurdity”N.TheHoustonChronicle,195408一O8.(下转第96页)87四il1.%语学院学报(哲社版)2010年第4期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研究专辑),2008.13刘玉梅,刘玉红.论莱辛第五个孩子的空间意义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14洛奇.小说的艺术M.卢丽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15王钟陵.俄国形式主义研究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6宋秋芬.论陌生化手法在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运用J.今日科苑,2008(4).17王丽丽.寓言和符号:莱辛对人类后现代状况的诠释J.当代外国文学,2008(4).18王丽丽.后现代普罗米修斯的悲剧解读莱辛的小说本,在人间J.英美文学研究丛论,2008(1).19王先霈,胡亚敏.文学批评原理(第二版)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20王晓君.多丽丝菜辛的追寻J.石家庄:河北大学学报,2010(5).21肖庆华.都市空间与文学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