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iscoH3C交换机配置与管理完全手册.txt时尚,就是让年薪八千的人看上去像年薪十万。我们总是要求男人有孩子一样的眼神,父亲一样的能力。一分钟就可以遇见一个人,一小时喜欢上一个人,一天爱上一个人,但需要花尽一生的时间去忘记一个人。基本信息书名:Cisco/H3C交换机配置与管理完全手册作者:王达? 编者:杨学明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ISBN:9787508466309页码:920 页版次:第1版装帧:平装开本:16出版日:2009年07月中文:原价:108.00元产品标识:asinB002MAR8EM-内容简介Cisco/H3C交换机配置与管理完全手册是目前国内图书市场中唯一一本如此全面、系统地单独介绍国内外两大主流网络设备品牌Cisco和H3C的交换机各主要功能配置与管理方法的配置手册工具图书。全书分为21章,主要介绍Cisco和H3C交换机的CLI使用方法、二层/三层接口配置与管理、交换机堆叠/集群配置与管理、端口镜像(在Cisco交换机中称为SPAN和RSPAN)、VLAN配置与管理、ACL配置与管理、路由配置,以及Cisco交换机中的IOS文件系统、配置文件和映象软件复制、上传、下载更新和管理方法,VTP/MST配置与管理方法,IOS和CatOS系统交换机恢复方法。全书中所涉及的每一条命令几乎都有详细的解释和应用示例,对于像交换机堆叠、集群、二层/三层接口配置、VLAN、STP、MST、ACL、配置文件和映象软件恢复等主要功能更是有许多各方面的综合应用示例介绍。Cisco/H3C交换机配置与管理完全手册采用用户手册编写方式,综合比较两大品牌的主要功能配置方法,目的就是让广大读者从思路上全面、系统地掌握交换机各主要功能的配置与管理方法。Cisco/H3C交换机配置与管理完全手册既是目前自学读者系统、全面、深入学习Cisco和H3C两大主流品牌交换机配置与管理方法的首选工具图书,又是目前各大高校和培训机构选择真正全面、系统地介绍两大主流品牌交换机各主要功能配置与管理教材图书的唯一、最佳选择。-作者简介王达,享誉国内的顶尖网络实战专家,国内最佳IT图书原创作者,”网管师”认证教材唯一指定作者,网管员必读系列图书作者。个人所获荣誉:2004年度华储网“最佳lT图书作者”称号,2005年度华储网“最佳IT图书作者”称号,2006年度第二书店“输出荣誉奖”,2006年度电子工业出版社易飞思公司“最佳贡献奖”,2007年度电子工业出版社“优秀作译者”称号,2008年度51CTO、互动出版网等单位联合颁发的“IT图书最佳原创作者奖”。著作所获荣誉:虚拟专用网(VPN)精解、网管员必读网络基础和网管员必读网络应用获2004年度华储网“读者最喜爱的IT图书”称号。网管员必读服务器与数据存储、网管员必读超级网管经验谈和网管员必读网络管理获2005年度华储网“读者最喜爱的IT图书”称号。网管员必读系列图书在2006年第13届国际图书博览会上获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国际合作出版促进委员会等多家单位联合颁发的“2005年度输出版优秀图书奖”(是获得此奖的唯一的IT技术图书)网管员必读超级网管经验谈获由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等单位联合颁发的“2006年度全行业优秀畅销品种奖”。网管员必读系列丛书获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度“最佳品牌奖”。网管员必读超级网管经验谈(第2版)获互动出版网“我最喜爱的技术图书”称号。网络工程师必读网络工程基础获2007年度“读者最喜爱的技术图书”称号。网管第一课计算机与网络安全获互动出版网2008年度安全类图书销售排行第7名。-目录前言.第一篇 Cisco Catalyst交换机配置与管理第1章 Catalyst交换机的CLI访问和使用1.1 使用基于CLI的设置程序配置交换机1.1.1 交换机的连接1.1.2 配置仿真终端软件1.1.3 交换机的初始化配置1.2 使用IOS系统的CLI1.2.1 理解IOS命令模式1.2.2 理解IOS帮助系统1.2.3 理解缩写命令1.2.4 理解命令的no和default选项1.2.5 理解CLI错误消息1.2.6 使用配置日志1.2.7 使用IOS命令历史1.2.8 使用IOS编辑特征1.3 访问IOS系统CLI1.3.1 配置Telnet访问IOS系统CLI的密码1.3.2 访问IOS系统CLI1.4 使用CatOS系统CLI1.4.1 CatOS系统CLI概述1.4.2 访问CatOS系统CLI1.4.3 使用CatOS CLI1.4.4 指定模块. 端口. VLAN和MAC地址1.4.5 使用CatOS系统CLI命令帮助第2章 Cisco Catalyst交换机IOS文件系统管理2.1 Catalyst交换机网络操作系统2.1.1 Catalyst交换机网络操作系统概述2.1.2 CatOS与IOS基本特性比较2.1.3 Cisco IOS系统简介2.2 Cisco IOS文件系统2.2.1 显示可用的文件系统2.2.2 设置默认文件系统2.2.3 显示文件系统中的文件信息2.2.4 改变当前工作目录2.2.5 创建和删除目录2.2.6 复制文件2.2.7 删除文件2.2.8 创建. 显示和提取文件2.3 Cisco IOS配置文件2.3.1 IOS配置文件概述2.3.2 创建和使用配置文件指南2.3.3 通过使用文本编辑器创建配置文件2.3.4 通过使用TFTP复制配置文件2.3.5 通过使用FTP复制配置文件2.3.6 使用RCP复制配置文件2.3.7 清除配置信息2.3.8 替换和回滚配置2.4 Cisco IOS映象2.4.1 映象在交换机中的位置2.4.2 在服务器或者Cisco网站上的映象文件格式2.4.3 使用TFTP复制映象文件2.4.4 使用FTP复制映象文件2.4.5 使用RCP复制映象文件2.4.6 从一个交换机堆叠成员中复制映象文件到另一个成员中2.4.7 软件映象重载计划2.5 恢复IOS Catalyst 4500/4000系列交换机2.5.1 正常工作模式2.5.2 从ROMmon模式恢复连续启动的交换机2.5.3 从ROMmon模式恢复中断或者丢失映象的交换机2.6 从启动失败中恢复CatOS交换机2.6.1 恢复Catalyst 4500/4000/2948G/2980G/4912G交换机2.6.2 恢复带有Supervisor Engine I/II/IIG/IIIG的Catalyst 5500/5000和 Catalyst 2926交换机第3章 Catalyst交换机基础配置3.1 Cisco交换机的启动配置3.1.1 理解交换机的启动过程3.1.2 分配交换机信息3.1.3 理解基于DHCP的自动配置3.2 配置基于DHCP的自动配置3.2.1 配置DHCP服务器概述3.2.2 配置DHCP数据库代理或禁止冲突日志3.2.3 配置DHCP地址池3.2.4 排除地址3.2.5 配置手动绑定3.2.6 配置TFTP服务器3.2.7 配置DNS服务器3.2.8 配置中继设备3.2.9 获取配置文件3.3 配置DHCP自动配置和映象更新功能3.3.1 配置DHCP自动配置(仅适用于配置文件下载)3.3.2 配置DHCP自动映象更新(适用于配置文件和映象下载)3.3.3 配置客户端交换机3.4 交换机基本参数配置3.4.1 使用配置模式来配置交换机3.4.2 校验运行配置设置3.4.3 保存运行配置设置到启动配置文件中3.4.4 查看NVRAM中的启动配置3.4.5 配置默认网关3.4.6 配置静态路由3.5 配置特权命令的访问3.5.1 设置或者改变静态使能(Enable)密码3.5.2 使用使能密码和使能加密命令3.5.3 设置或者改变特权密码3.5.4 加密密码3.5.5 配置多个特权级别3.6 IOS和CatOS交换机系统信息配置比较3.7 Catalyst交换机管理IP地址配置3.7.1 管理接口类型3.7.2 Catalyst 4500/4000/5500/5000/6500/6000管理接口基础3.7.3 在运行CatOS系统的Catalyst 4500/4000/5500/5000/6500/6000 交换机上配置sc0接口3.7.4 在运行CatOS系统的Catalyst 4500/4000/5500/5000/6500/6000 交换机上配置sl0接口3.7.5 配置运行CatOS的Catalyst 4500/4000交换机me1管理以太网接口3.7.6 为运行IOS软件的Catalyst 4500/4000系列交换机配置管理接口3.7.7 为运行IOS软件的Catalyst 6500/600交换机配置管理接口3.7.8 为二层固定配置交换机配置管理接口3.7.9 为Catalyst 3550/3750系列交换机配置管理接口3.8 编辑IOS系统交换机的启动配置第4章 Catalyst交换机二层接口配置与管理4.1 了解Cisco交换机的接口类型4.1.1 以太网接口(Ethernet Interface)4.1.2 交换端口(Switch Port)4.1.3 路由端口(Routed Port)4.1.4 交换机虚拟接口SVI4.1.5 连接接口(Connecting Interface)4.1.6 Uplink端口(Uplink Port)4.1.7 以太网管理端口(Ethernet Management Port)4.1.8 以太网通道端口组(EtherChannel Port Groups)4.1.9 PoE端口(Power over Ethernet Ports)4.2 使用接口配置模式4.2.1 接口类型和标识4.2.2 配置接口的流程4.2.3 配置接口范围4.2.4 配置和使用接口范围宏4.3 配置IOS Catalyst交换机二层接口4.3.1 理解二层以太网交换4.3.2 默认二层以太网接口属性4.3.3 配置二层以太网接口为访问端口4.3.4 配置以太网接口为二层中继端口4.3.5 设置接口速率和双工模式4.3.6 配置IEEE 802.3x流量控制4.3.7 配置接口Auto-MDIX自动识别4.3.8 配置PoE端口的电源管理模式4.3.9 配置端口防反跳计时器4.3.10 为接口添加描述4.3.11 监控和维护接口4.3.12 配置接口链路状态和中继状态事件4.4 配置CDP4.4.1 CDP概述4.4.3 配置CDP4.4.4 监控和维护CDP4.5 配置LLDP和LLDP-MED协议4.5.1 理解LLDP和LLDP-MED协议4.5.2 配置LLDP和LLDP-MED协议4.5.3 监控和维护LLDP和LLDP-MED第5章 Catalyst交换机三层接口配置与管理5.1 配置Cisco Catalyst交换机三层接口5.1.1 理解三层接口5.1.2 三层接口的基本配置5.1.3 配置SVI自动状态排除5.1.4 配置三层接口IP MTU5.1.5 配置三层接口计数器5.2 以太网通道基础5.2.1 以太网通道概述5.2.2 端口通道接口5.2.3 端口聚合协议(PAgP)5.2.4 链路聚合控制协议(LACP)5.2.5 负载均衡和转发方法5.3 配置以太网通道5.3.1 默认的以太网通道配置5.3.2 以太网通道配置指南5.3.3 配置二层以太网通道5.3.4 配置三层以太网通道5.3.5 配置以太网通道负载均衡5.3.6 从以太网通道中删除接口5.3.7 删除以太网通道5.4 配置SNMP5.4.1 理解SNMP5.4.2 Catalyst交换机上的SNMP默认配置5.4.3 SNMP配置指南5.4.4 禁用SNMP代理5.4.5 配置公共字符串5.4.6 SNMP组和用户5.4.7 配置SNMP通知5.4.8 通过SNMP使用TFTP服务器5.4.9 SNMP配置示例5.4.10 显示SNMP状态5.5 配置IP单播路由5.5.1 理解IP路由5.5.2 IP路由接口和基本配置步骤5.5.3 配置IP地址5.5.4 配置地址解析5.5.5 在禁用IP路由时的路由辅助5.5.6 配置广播包处理5.5.7 启用IP单播路由5.6 配置RIP5.6.1 配置基本RIP参数5.6.2 配置RIP身份认证5.6.3 RIP路由汇总配置5.6.4 RIP的其他配置5.7 配置OSPF5.7.1 OSPF概述5.7.2 启用OSPF5.7.3 配置OSPF接口参数5.7.4 配置OSPF区域参数5.7.5 配置OSPF NSSA5.7.6 在OSPF区域中配置路由汇总5.7.7 创建OSPF虚拟链接5.7.8 产生默认路由第6章 Cisco交换机堆叠配置与管理6.1 理解Cisco交换机堆叠6.1.1 Cisco交换机堆叠概述6.1.2 Cisco交换机StackWise堆叠技术简介6.1.3 Cisco交换机堆叠管理概述6.1.4 Cisco交换机堆叠成员6.1.5 堆叠主选举和再选举6.1.6 交换机堆叠桥接ID和路由器MAC地址6.1.7 堆叠成员号6.1.8 堆叠成员优先值6.1.9 交换机堆叠的离线配置6.1.10 硬件兼容和交换机堆叠中的SDM模式6.1.11 交换机堆叠软件兼容建议6.1.12 理解自动更新和自动建议6.1.13 交换机堆叠配置文件6.2 配置交换机堆叠6.2.1 Cisco Catalyst交换机堆叠配置情形6.2.2 默认交换机堆叠配置6.2.3 启用固定MAC地址6.2.4 分配堆叠成员信息6.3 交换机堆叠管理6.3.1 通过IP地址连接交换机堆叠6.3.2 通过SSH会话连接交换机堆叠6.3.3 通过控制台端口或者以太网管理端口连接交换机堆叠6.3.4 连接到指定的堆叠成员6.3.5 访问指定堆叠成员的CLI6.3.6 显示交换机堆叠信息第7章 Catalyst交换机集群配置与管理7.1 Cisco交换机集群7.1.1 理解Cisco交换机集群7.1.2 Cisco交换机集群命令和备份命令交换机特征7.1.3 候选交换机和集群成员交换机特征7.2 交换机集群规划7.2.1 集群候选和成员的自动发现7.2.2 HSRP和备用集群命令交换机7.2.3 交换机集群的IP地址7.2.4 交换机集群的主机名7.2.5 交换机集群的密码7.2.6 交换机集群的SNMP公共字符串7.2.7 交换机集群和交换机堆叠的比较7.3 Cisco交换机集群创建基础7.3.1 命令交换机特性7.3.2 候选交换机和成员交换机特性7.4 创建Cisco交换机集群7.4.1 启用命令交换机7.4.2 自动发现集群候选交换机7.4.3 通过CLI创建交换机集群7.4.4 添加. 删除成员交换机7.4.5 查看交换机不能加入集群的原因7.4.6 使用CLI添加成员到集群中7.4.7 使用CLI删除集群成员7.5 构建冗余的交换机集群7.5.1 恢复不带HSRP的命令交换机7.5.2 配置集群备用组7.5.3 使用CLI创建一个备用组7.5.4 使用CLI添加成员交换机到备用组7.5.5 使用CLI从备用组中删除交换机7.5.6 使用CLI从网络中删除备用组7.6 管理交换机集群7.6.1 访问CMS7.6.2 配置集群的初始设置7.6.3 保存配置改变7.6.4 显示集群交换机清单7.6.5 显示链接信息7.6.6 改变管理VLAN7.6.7 监控和配置端口7.6.8 显示VLAN成员7.6.9 更新集群中的交换机软件7.6.10 使用CLI管理交换机集群7.6.11 使用SNMP管理交换机集群7.7 交换机集群配置示例7.7.1 用集群管理程序创建集群7.7.2 向集群添加成员7.8 集群调试(debug)和查看(show)命令7.8.1 show命令7.8.2 debug命令输出7.9 恢复失效的命令交换机7.9.1 用集群成员替代失效的命令交换机7.9.2 用其他交换机替代失效的命令交换机第8章 Catalyst交换机VLAN/VMPS配置与管理8.1 理解VLAN8.1.1 VLAN概述8.1.2 VLAN的划分方式8.1.3 VLAN范围8.1.4 VLAN端口成员模式8.2 普通范围以太网VLAN配置8.2.1 默认VLAN配置8.2.2 普通范围以太网VLAN配置指南8.2.3 IOS系统的两种VLAN配置模式8.2.4 保存VLAN配置8.2.5 创建或编辑普通范围以太网VLAN8.2.6 指派静态访问端口到VLAN中8.3 配置扩展范围VLAN8.3.1 扩展范围VLAN配置指南8.3.2 创建和编辑扩展范围VLAN8.3.3 使用IOS系统内部VLAN ID创建扩展范围VLAN8.3.4 VLAN信息查看8.4 理解PVLAN(私有VLAN)8.4.1 PVLAN域8.4.2 理解PVLAN的端口和VLAN8.4.3 PVLAN端口隔离8.4.4 PVLAN的IP地址架构8.4.5 跨越多个交换机的PVLAN8.4.6 PVLAN与其他功能的联系8.5 PVLAN配置8.5.1 主VLAN和从VLAN配置指南8.5.2 PVLAN端口配置指南8.5.3 配置PVLAN功能时对其他功能的约束8.5.4 创建PVLAN8.5.5 IOS系统主. 从VLAN的关联配置8.5.6 配置IOS系统从VLAN到主VLAN 的三层VLAN接口镜像8.5.7 配置一个二层接口作为PVLAN主机端口8.5.8 配置二层接口作为PVLAN混杂端口8.5.9 IOS系统交换机PVLAN的监控8.5.10 CatOS系统交换机PVLAN的管理8.6 理解VMPS及配置8.6.1 VMPS概述8.6.2 VMPS服务器的安全模式8.6.3 违规的VMPS客户机请求8.6.4 VMPS配置指南8.6.5 配置VMPS数据库8.6.6 配置VMPS服务器8.6.7 配置VMPS客户机8.6.8 再次确认VLAN成员8.6.9 配置再次确认时间间隔8.6.10 配置重试时间间隔8.6.11 改变再次确认时间间隔8.6.12 改变重试次数8.6.13 管理和监控VMPS8.6.14 基于MAC地址的VLAN配置示例第9章 Catalyst交换机VTP配置与管理9.1 VTP基础9.1.1 VLAN中继概述9.1.2 ISL和802.1Q帧格式9.1.3 中继模式配置命令9.1.4 VTP概述9.1.5 VTP工作模式9.1.6 VTP域9.1.7 VTP通告和VTP消息9.1.8 VTP版本9.1.9 VTP修剪9.2 IOS系统交换机以太网接口中继配置9.2.1 配置中继端口9.2.2 定义中继端口的VLAN许可列表9.2.3 改变许可修剪列表9.2.4 为未打标记的通信配置本地VLAN9.3 CatOS系统交换机以太网端口中继配置9.3.1 配置802.1Q中继9.3.2 在中继端口上定义许可的VLAN9.3.3 禁止中继端口9.3.4 在中继链路上禁止VLAN 19.3.5 通过千兆以太网通道配置802.1Q中继示例9.3.6 通过并行中继实现VLAN负载共享9.3.7 802.1Q非协商中继配置示例9.4 IOS系统交换机VTP配置9.4.1 VTP配置基础9.4.2 VTP的两种配置模式9.4.3 VTP全局参数配置9.4.4 配置VTP服务器9.4.5 配置VTP客户机9.4.6 设置成VTP透明模式(禁用VTP)9.4.7 向VTP域中添加VTP客户机9.4.8 监控VTP9.5 CatOS系统交换机VTP配置.9.5.1 配置VTP 1和VTP 29.5.2 VTP 3基础9.5.3 启用VTP 39.5.4 改变VTP 3模式9.5.5 配置VTP 3密码9.5.6 配置VTP 3接管9.5.7 基于每端口禁止VTP9.5.8 VTP 3的Show命令第10章 Catalyst交换机VLAN桥接与路由配置10.1 Fallback桥接配置10.1.1 Fallback桥接概述10.1.2 默认Fallback桥接配置10.1.3 创建桥接组10.1.4 调整生成树参数10.1.5 调整BPDU间隔10.1.6 监控和维护Fallback桥接10.2 VLAN间路由及配置10.2.1 理解VLAN间路由10.2.2 配置VTP和VLAN10.2.3 基本路由器配置10.2.4 在RSM上配置VLAN间路由10.2.5 在RSFC上配置VLAN间路由10.2.6 在外部Cisco路由器上配置IP VLAN间路由10.2.7 在Catalyst 8510 CSR交换机式路由器上配置VLAN间路由10.3 VLAN间路由配置示例10.3.1 使用RSM模块配置VLAN间路由示例10.3.2 使用RSFC配置VLAN间路由示例10.3.3 使用外部Cisco 7505路由器配置VLAN间路由10.3.4 利用外部Catalyst 8510 CSR交换机配置VLAN间路由第11章 Catalyst交换机STP和 MST基础11.1 理解STP11.1.1 STP的由来11.1.2 STP的基本功能和工作原理11.1.3 STP运作规则和角色选举11.1.4 理解网桥ID11.1.5 理解STP BPDU(网桥协议数据单元)11.1.6 理解根网桥选举11.1.7 生成树拓扑结构生成原理11.2 STP端口状态11.2.1 STP端口状态概述11.2.2 阻塞状态11.2.3 侦听状态11.2.4 学习状态11.2.5 转发状态11.2.6 禁用状态11.2.7 STP工作原理解析示例11.3 STP的增强特性11.3.1 PortFast(端口快速)11.3.2 UplinkFast(级联快速)11.3.3 BackboneFast(骨干快速)11.3.4 BPDU Guard(BPDU保护)11.3.5 Root Guard(根保护)11.3.6 Loop Guard(环路保护)11.4 理解IEEE 802.1w RSTP11.4.1 RSTP概述11.4.2 RSTP端口角色和拓扑结构11.4.3 RSTP的快速收敛原理11.4.4 RSTP端口角色同步原理11.4.5 RSTP BPDU格式和处理方式11.4.6 RSTP拓扑结构修改原理11.4.7 PVST. PVST+. Rapid-PVST和Rapid-PVST+11.5 理解MST11.5.1 MST概述11.5.2 MST区域(MST Region)11.5.3 IST. CST和CIST11.5.4 MST跃点数11.5.5 单向链路失败检测11.5.6 与IEEE 802.1D STP的互操作性第12章 Catalyst交换机STP/MST配置与管理12.1 IOS Catalyst交换机的STP配置12.1.1 默认STP配置12.1.2 启用STP12.1.3 启用扩展系统ID12.1.4 配置根网桥12.1.5 配置从根网桥12.1.6 配置STP端口优先权12.1.7 配置STP端口开销12.1.8 配置VLAN网桥优先级值12.1.9 配置hello时间12.1.10 为VLAN配置转发延时12.1.11 为VLAN配置最长生存时间12.1.12 启用Rapid-PVST12.1.13 指定链接类型12.2 为IOS Catalyst交换机负载共享配置中继端口示例12.2.1 使用STP端口优先权进行负载共享示例12.2.2 使用STP路径开销共享负载示例12.3 CatOS Catalyst交换机的STP配置12.3.1 配置主根交换机12.3.2 配置从根交换机12.3.3 配置根交换机加速收敛12.3.4 使用根保护阻止交换机成为根交换机12.3.5 显示生成树BPDU统计信息12.4 IOS系统Catalyst交换机的MST配置12.4.1 默认的IOS系统MST配置12.4.2 IOS系统MST配置指南和约束12.4.3 指定MST区域配置和启用MST12.4.4 配置MST根网桥12.4.5 配置从根网桥配置12.4.6 配置端口优先级12.4.7 配置路径开销12.4.8 交换机网桥优先级配置12.4.9 Hello时间配置12.4.10 转发延时配置12.4.11 最大生存时间配置12.4.12 最大跃点数配置12.4.13 链接类型指定12.4.14 显示MST配置和状态12.4 CatOS系统Catalyst交换机的MST配置12.4.1 启用MST12.4.2 配置MST网桥ID优先级12.4.3 配置MST端口开销12.4.4 配置MST端口优先级12.4.5 配置MST端口实例开销12.4.6 配置MST端口实例优先级12.4.7 映射/取消映射VLAN到MST实例12.5 STP配置示例12.6 配置PortFast. BPDU Guard. BPDU Filter和UplinkFast12.6.1 启用根保护12.6.2 配置PortFast12.6.3 配置PortFast BPDU保护12.6.4 配置PortFast BPDU过滤12.6.5 配置UplinkFast12.6.6 配置BackboneFast12.6.7 配置环路保护(Loop Guard)第13章 Cisco Catalyst交换机SPAN/RSPAN配置13.1 SPAN概述13.1.1 SPAN监控原理13.1.2 SPAN术语13.1.3 SPAN和RSPAN关键特性13.1.4 本地SPAN和远程SPAN概述13.1.5 本地SPAN和RSPAN会话13.1.6 监控通信13.2 Catalyst Express 500中的SPAN配置13.3 Catalyst 2900XL/3500XL交换机的SPAN配置13.3.1 Catalyst 2900XL/3500XL交换机SPAN配置概述13.3.2 配置示例13.4 Catalyst 8500交换机的SPAN配置13.5 CatOS系统系列交换机上的SPAN配置13.5.1 本地SPAN配置13.5.2 在中继端口上执行本地SPAN13.5.3 创建多个并发本地SPAN会话13.5.4 远程SPAN配置13.5.5 功能汇总和13.6 低端IOS系统交换机上的SPAN配置13.6.1 Catalyst 2940/2950/2955交换机的SPAN配置13.6.2 Catalyst 2950/2955交换机的RSPAN配置13.6.3 Catalyst 2970交换机的SPAN配置13.6.4 Catalyst 2970交换机的RSPAN配置13.6.5 Catalyst 2960交换机的SPAN配置13.6.6 Catalyst 3550交换机的SPAN配置13.6.7 Catalyst 3550交换机的RSPAN配置13.7 IOS系统Catalyst 4500/4000/6500/6000系列交换机上的SPAN配置13.7.1 IOS系统Catalyst 4500/4000系列交换机的SPAN配置13.7.2 IOS系统Catalyst 4500/4000系列交换机的RSPAN配置13.7.3 IOS系统Catalyst 6500/6000系列交换机本地SPAN和RSPAN配置第14章 Catalyst交换机ACL配置与管理14.1 Cisco ACL基础14.1.1 ACL概述14.1.2 为什么需要配置ACL14.1.3 什么时候配置ACL14.1.4 ACL在软件和硬件中的支持14.1.5 Catalyst交换机对ACL的支持14.2 Cisco ACL配置原则和经验14.3 基于列表号的Cisco标准IP ACL及配置14.3.1 基于列表号的Cisco标准IP ACL语法14.3.2 基于列表号的Cisco标准IP ACL配置示例14.4 基于列表号的Cisco扩展IP ACL及配置14.4.1 基于列表号的Cisco扩展IP ACL语法格式14.4.2 基于列表号的Cisco扩展IP ACL配置示例14.5 基于名称的Cisco ACL及配置14.5.1 Cisco基于名称的ACL的语法格式14.5.2 基于名称的IP ACL的配置步骤14.5.3 基于名称的扩展MAC ACL的配置步骤14.5.4 应用基于名称的ACL到二层接口或端口通道上14.5.5 Cisco基于名称的ACL配置示例14.6 Cisco基于时间的ACL及配置14.6.1 Cisco基于时间的ACL语法格式14.6.2 Cisco基于时间的ACL配置示例14.7 Cisco VACL及配置14.7.1 VACL简介14.7.2 创建或修改VACL14.7.3 删除VACL14.7.4 应用VACL到VLAN中14.7.5 检验VACL配置14.7.6 显示和清除VACL统计14.7.7 Cisco交换机VLAN映射的创建或删除配置14.7.8 Cisco交换机的VLAN映射应用14.8 Cisco基于端口的ACL14.8.1 Cisco基于端口的ACL配置步骤14.8.2 创建PACL14.8.3 应用ACL到二层接口上14.8.4 使用与VLAN映射和RACL结合的PACL14.9 IP ACL配置综合示例14.10 Cisco IP ACL的注释功能第二篇 H3C交换机配置第15章 H3C交换机配置基础15.1 H3C以太网交换机CLI15.1.1 H3C以太网交换机CLI级别和用户级别15.1.2 设置命令级别15.1.3 切换用户级别的方法与配置示例15.2 H3C以太网交换机命令行视图15.3 H3C以太网交换机CLI命令特性15.3.1 CLI在线帮助15.3.2 CLI显示特性15.3.3 历史命令记录功能15.3.4 命令行错误信息15.3.5 命令行编辑功能15.4 H3C以太网交换机的登录基础15.4.1 交换机登录用户界面15.4.2 交换机用户界面编号15.5 H3C交换机通过Console端口进行的本地登录15.5.1 通过Console端口进行本地登录简介15.5.2 Console端口登录方式的属性配置15.5.3 认证方式为None时Console端口登录方式的配置15.5.4 认证方式为Password时Console端口登录方式的配置15.5.5 认证方式为Scheme时Console端口登录方式的配置15.6 H3C以太网交换机通过Telnet进行登录15.6.1 Telnet登录方式的通用属性配置15.6.2 不同认证方式下Telnet登录方式 的配置15.6.3 认证方式为None时Telnet登录方式 的配置15.6.4 认证方式为Password时Telnet登录 方式的配置15.6.5 认证方式为Scheme时Telnet登录方式的配置15.7 H3C以太网交换机Telnet配置环境搭建15.7.1 通过终端Telnet到以太网交换机15.7.2 通过以太网交换机Telnet到以太网交换机15.8 通过Web网管登录15.8.1 Web配置环境搭建15.8.2 Web登录方式基本管理第16章 H3C交换机接口配置与管理16.1 H3C交换机以太网端口配置16.1.1 Combo口配置16.1.2 以太网端口基本配置16.1.3 配置以太网端口的流量控制功能16.1.4 端口流量16.1.5 配置以太网端口环回测试功能16.1.6 配置以太网端口进行环回监测16.1.7 配置端口组16.1.8 配置以太网端口统计信息的时间间隔16.1.9 配置允许长帧通过以太网端口16.1.10 检测以太网端口的连接电缆16.1.11 将某些端口的配置拷贝到其他端口16.2 H3C交换机的以太网端口显示和维护16.3 H3C以太网交换机的端口隔离配置16.3.1 配置端口隔离16.3.2 端口隔离配置显示16.3.3 端口隔离典型配置综合示例16.4 H3C以太网交换机的端口汇聚16.4.1 LACP协议简介16.4.2 端口汇聚的分类16.4.3 H3C以太网交换机的端口汇聚组16.4.4 配置手工汇聚组16.4.5 配置静态LACP汇聚组16.4.6 配置动态LACP汇聚组16.4.7 端口汇聚配置显示和调试16.4.8 端口汇聚配置示例16.5 H3C交换机的端口绑定配置16.5.1 端口绑定配置16.5.2 端口绑定配置显示16.5.3 端口绑定配置示例16.6 H3C以太网交换机的镜像配置16.6.1 端口镜像简介16.6.2 本地端口镜像配置16.6.3 远程端口镜像配置16.7 H3C以太网交换机MAC地址转发表管理16.7.1 交换机的MAC地址学习16.7.2 MAC地址表项的分类与特点16.7.3 MAC地址转发表管理配置16.7.4 MAC地址转发表管理典型配置举例16.8 IP地址配置16.8.1 手动配置接口的IP地址16.8.2 IP地址配置举例16.8.3 IP地址的显示和维护第17章 H3C交换机连接配置与管理17.1 H3C IRF技术与配置17.1.1 IRF简介17.1.2 IRF的工作原理17.1.3 IRF自动堆叠17.1.4 IRF的技术优势17.1.5 Fabric端口对端检测特性17.2 IRF Fabric配置17.2.1 配置交换机的Fabric端口17.2.2 配置交换机的Unit ID17.2.3 配置交换机的Unit Name17.2.4 配置IRF Fabric的Fabric Name17.2.5 配置交换机的IRF自动堆叠功能17.2.6 IRF Fabric配置显示和维护17.2.7 IRF Fabric配置示例17.3 H3C以太网交换机的集群配置与管理17.3.1 H3C以太网交换机集群管理简介17.3.2 HGMP V2协议简介17.3.3 交换机在集群中的角色17.3.4 启用全局系统和端口NDP配置17.3.5 配置NDP参数17.3.6 启用全局系统和端口NTDP17.3.7 配置NTDP参数17.3.8 启用集群功能配置17.3.9 H3C交换机集群参数配置17.3.10 H3C交换机集群内外交互配置17.3.11 集群管理网管接口配置17.3.12 成员交换机访问集群FTP/TFTP服务器的配置17.3.13 H3C交换机集群内的操作17.3.14 H3C交换机集群管理显示和维护17.3.15 H3C交换机集群管理配置示例第18章 H3C交换机VLAN配置与管理18.1 H3C交换机VLAN配置基础18.1.1 VLAN的创建. 标识和显示配置18.1.2 配置VLAN接口基本属性18.1.3 H3C以太网交换机的VLAN显示和维护18.2 H3C交换机基于端口的VLAN配置18.2.1 基于端口的VLAN简介18.2.2 把Access端口添加到VLAN中18.2.3 把Trunk端口添加到VLAN中18.2.4 把Hybrid端口添加到VLAN中18.2.5 配置端口的默认VLAN18.2.6 基于端口VLAN的配置示例18.3 H3C交换机基于协议的VLAN配置18.3.1 H3C交换机基于协议的VLAN简介18.3.2 基于协议的VLAN配置18.3.3 基于协议VLAN的配置示例18.4 H3C交换机基于IP子网的VLAN配置18.5 H3C交换机基于MAC地址的VLAN配置18.5.1 基于MAC地址VLAN的实现机制18.5.2 基于MAC地址VLAN的配置18.6 Isolate-user-vlan及配置18.6.1 Isolate-user-vlan简介18.6.2 Isolate-user-vlan配置同步18.6.3 Isolate-user-vlan的MAC地址同步18.6.4 配置Isolate-user-vlan18.6.5 Isolate-user-vlan典型配置举例18.7 GVRP VLAN的配置与应用18.7.1 GARP协议结构18.7.2 GARP消息属性和报文结构18.7.3 GVRP功能配置18.7.4 配置GARP定时器18.7.5 GVRP显示和维护18.7.6 GVRP典型配置示例第19章 H3C交换机ACL配置与管理19.1 H3C以太网交换机上的ACL基础19.1.1 H3C以太网交换机上的ACL分类和命名规则19.1.2 ACL的规则匹配顺序19.1.3 ACL步长和生效时间段19.1.4 IPv4 ACL对分片报文的处理19.2 H3C以太网交换机上的ACL配置19.2.1 配置时间段19.2.2 基本ACL配置19.2.3 高级ACL配置19.2.4 二层ACL配置19.2.5 用户自定义ACL配置19.3 在端口上应用ACL19.4 在VLAN上应用ACL19.5 ACL复制19.6 ACL显示和维护19.7 ACL典型配置示例19.7.1 S7500系列交换机的基本ACL典型配置示例19.7.2 S7500系列交换机的高级ACL配置示例19.7.3 S7500系列交换机的二层ACL配置示例19.7.4 S7500系列交换机的用户自定义ACL配置示例19.7.5 S3600&S5510系列交换机的用户自定义ACL配置第20章 H3C交换机静态路由配置20.1 IP路由和静态路由基础20.1.1 路由表20.1.2 静态路由概述20.2 H3C S3610&S5510系列交换机的静态路由配置20.2.1 静态路由配置20.2.2 静态路由显示和维护20.2.3 静态路由典型配置示例20.3 H3C S5600系列交换机的静态路由配置20.3.1 配置静态路由20.3.2 静态路由显示和维护20.3.3 静态路由典型配置示例20.4 H3C S7500系列交换机的静态路由配置20.4.1 配置静态路由20.4.2 路由表显示20.4.3 静态路由典型配置示例20.5 H3C S7500E系列交换机的静态路由配置20.5.1 配置静态路由20.5.2 静态路由显示和维护20.5.3 静态路由典型配置示例第21章 H3C交换机动态路由配置21.1 动态路由协议21.1.1 动态路由协议概述21.1.2 RIP协议概述21.1.3 OSPF协议概述21.1.4 OSPF的网络类型21.1.5 OSPF协议的基本路由计算原理21.1.6 DR. BDR和OSPF报文类型21.2 H3C S3610和S5510系列交换机的RIP配置21.2.1 S3610&S5510系列交换机RIP的 基本功能配置21.2.2 配置RIP路由特性21.2.3 调整和优化RIP网络21.2.4 S3610&S5510系列交换机的RIP 显示和维护21.2.5 S3610&S5510系列交换机的典型 RIP配置示例21.3 H3C S5600和S7500系列交换机的RIP配置21.3.1 配置R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网红电商进口电商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物联网智能鞋柜个性化定制服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及装置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农作物高性能材料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管理信息考试题及答案
- 今天中考试题及答案
- 营销定位考试题及答案
-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计划
- 电子产品评审会标准流程
- 2025年秋季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计划
- 2025-2030年中国医药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建议研究报告
- 《四川省房屋建筑工程消防验收现场评定技术标准》宣贯课件
- 中间人垫付合同协议书
- 2025年图书情报专业考研试题及答案
- 系统规划与管理师教程(重点+版)
- 与法相伴 健康成长-法治教育第一课班会
- T-CACM 1256-2019 中医整脊科临床诊疗指南 腰椎间盘突出症
- 2024年农业经理人考试题库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政治)真题答案及解析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 农贸综合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管理学基础(第三版) 课件 徐洪灿 第1-5章 管理概述-组织与组织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