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春日偶成李政涛博士的现场评课春日偶成李政涛博士的现场评课 2011年03月15日首先,感谢胡局长、蒋主任、张校长、包括吴老师为我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这样一个机会跟在座的各位老师进行交流。今天听了黄老师执教的这堂课,作为一个听课者、一个旁观者,从这堂课上,我至少看到了这么几个方面的内涵。 第一,我看到的是一堂语文课。语文课的浓郁的气息扑面而来。 第二,我在这堂课上,看到了中国诗歌之美。诗歌美,在这堂课上体现出来。 第三,我看到了王老师她身上所体现的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学素养以及她强烈的在课堂教学当中的转型意识。转型,这个非常重要。她的教学目标里一开始就提出“打破原有的古诗教学的模式”,以新基础教育的理念实现语文教学在她的具体的一堂课中的转型。 第四个看到了我们这个会场比较浓郁的研讨氛围。之所以说“浓郁”,是因为大家畅所欲言,抢着发言,争着发言;之所以“浓郁”前加个比较,为什么?因为大部分老师的发言,可能是我们初级阶段的这样状态:讲好话、讲优点,问题几乎是避而不谈,只有谈老师讲了几点,大部分都避而不谈。这不是我们新基础教育研讨追求的真实的内涵。当然,我相信大家找出黄老师的亮点是真诚的,是真心的,但是我也希望大家能够坦诚地把你发现的问题点出来,这才是真正的研讨。什么叫互动?互相研讨,互动是以差异为前提的,如果是同一个声音,那不是互动。这就是我从到目前为止的教学和研讨当中,所看到的几个方面的内涵。 我觉得还是很兴奋的,也很欣喜。好!我们回到今天这样一堂课。刚才我提的几个问题主要是针对我们这个主题,以专题来带动教学设计,带动上课、听课、评课。好!那么对于我们新基础教育的教学来说,今天我可能说得要稍微多一些,因为吴老师把话语权交给了我,我要充分利用这个资源。一般来说,我们评一堂课是从三个方面来评价的。第一个看你的教学设计,第二个看你的教学步骤,第三个听你的教学反思。这三点是一个整体,割开是不行,我们要有整体意识。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是整体结构。好!我们就从这三个角度来说一说黄老师这堂课。第一看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从新基础教育的角度,我们这边的成果来看,要求是什么?要具体、清晰、有层次。这具体呀,主要落实在哪里呢?就是你这堂课它特有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有层次,比如说:像这样的古诗的教学,你希望学生达到什么目标呢?至少有这样几个层次。至少第一个叫做读通,不要结结巴巴的。第二个叫作读懂,不仅要读懂,还要读懂它的含义。第三个叫读美,把美读出来,品出来,悟出来。第四个要读活,要活。我很高兴看到黄老师这教学设计里面有这样一句话,这样一个目标: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的脑中活起来。一个好的语文教学、语文课,就是要把是死的知识活化,活起来。那么第五个呢,在这堂课上体现的目标,我们用一个词来概括:移,迁移的“移”。所以看他第三个目标:由此及彼,不局限一节课、一本书拓展。这个层次就比较清晰,但是从问题的角度来看,这三个目标既具体又不具体。说它具体,这是专门针对古诗的教学来谈的;说它不具体,我觉得用一句话来概括啊,这是适合所有古诗的教学目标,而不是今天这首春日偶成的教学目标。还不够具体,那么怎么具体?我们后面来看这个问题。 好,这是教学目标的具体性。第二方面就是我们再追问黄老师几个问题,就是你制定这样的教学目标的依据在哪里?从这个教学设计上来看没有充分的体现出来,从黄老师刚刚的回答中呢?我认为也没有完全的体现出来。 我们在请老师分析教学设计的依据时是两种依据。 第一个教材依据。教材分析依据。 比如说这古诗,古诗是凝聚了中国人的多少年来的生命体验,包括它的审美体验 ,情感体验,精华啊!此外它的特点有老师提到,好象是叶老师提到它的留白,也包括它的单音节,它的韵律等等。这是古诗的特点。让我们来看一看它的独特的育人价值在哪里?这是我们新基础教育中语文教学中看重的,教材分析不是就教材而来看教材,而是要点透你教的这首诗你教的这篇文章它独特的育人价值在哪?可以从知识上情感上,审美上等等去分析。有了教材分析的依据,我们的教学手段,教学策略就有针对性了。比如一般来说古诗的教学强调两点: 第一就是要触景生情,诗歌无非是,诗意,诗境,诗韵,诗美等等,先要入境带着孩子们入境,带着孩子们进入到这个诗营造的语境情境,自然的生发情情感来,在这点上呢?黄老师做的很不错的。 第二点是尽可能的还原作者写这首诗的过程,或者背景。因为古诗它的时代离我们孩子还是很远,通过还原这个过程让孩子贴近诗歌,这点上我们黄老师也做了,做的也不错。在前面介绍程颢这个过程稍显简单,但是也达到了这个目的。通过这个教材的文本的特点的分析来确定到底怎么教? 第二个依据是学生的状态。这里我要多说几句。在这点无论是王老师还是大家在说课评课上是一个缺失,是个缺失。怎么样来分析学生的状态。按照我们的常规要求做到这样几点:第一要分析学生已经有什么。比如说学习春日偶成,要分析学生在学习这样一首诗前已经了解哪些?其实在学习之前他已经了解到哪些与此相近的古诗或是散文。还包括,学生在学习古诗,他的兴趣点在哪里?他的成长需要在哪儿。第二点分析呢?学生在学习这个内容上还缺什么?在思维方式、思维结构上,语言表达上还缺什么,包括学习习惯上还缺什么?你这个班学生在学习这首诗的时候他可能会遭遇到的难点、障碍点,这很重要。因为我们一再强调这一点。教学设计要了解。难点找到了,障碍点找到了,学生的生长点就找到了。 什么是一堂好课呢?第一点就是扎实,什么是扎实呢?说一大白话就是让学生在进课堂的时候和出课堂的时候是不一样的。怎么不一样呢?话扯得远一点,有一次加拿大的学者到上海来听课,听一堂语文课,这也是一位教学老专家。听完课后,他一言不发,不做任何评价。到了机场,翻译对专家说,你千里迢迢来中国一趟,总不能一言不发就走了。这老外沉默了一会儿就说了一句话,这堂课学生没有必要上。学生在课堂上说得很流利很流畅。任何的困难,任何的障碍在上课之前学生都已经掌握了,都已经会了。上课的过程就是在课堂上呈现而已。但是他的难点呢?障碍点呢?在哪里呢?没有了,而有效的课堂是发现学生的难点,障碍点,把它变成学生的生长点和发展点。这才是一堂有效的课。 这是关于学生状态的第二点,那么第三点呢?我们说了,有什么,缺什么。啊,通过了解他的有什么,缺什么,来希望他发展什么。啊,好,这是对学生的分析。那么,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一堂课能把教材分析、学生分析如此地去研究,那你的课就有的放矢。好,这是关于教材的依据。 落实到这堂课春日偶成,这首诗的诗眼在什么地方呢?这个“偶”,学生的讨论很有意思,这个“偶”聚焦在他很忙,很累。突然散散步就写了一首诗,偶是什么?偶然,是自然。好的艺术品是自然而然生成的,不是强求的,没有人工的痕迹。第二个诗眼呢,是个“乐”字,这一点呢,我们黄老师点拨地很好,惟独缺一个诗眼。我觉得她未充分地发掘“闲”。闲,清闲,闲适。好的诗歌、散文作品是作者在闲适的心境中写出来的,作者写的时候有闲适的心境。品味的时候,也要有一种闲适,清闲的心境。这堂课没有显示出来,所以孩子们读的时候比较急,比较快。闲是慢的,这才是闲。有暖融融,春日那种暖洋洋,闲适的状态,不是急匆匆的。所以“偶、乐、闲”是这首诗的诗眼。好,这是关于设计我谈的几点,再进入第二个问题。 关于教学设计我谈这么几点。下面我们进入第二个问题,教学的过程。 教学过程呢,下面我们就尝试回答主持人孙老师提出的关于“长程两段”的问题。就结构意识,体现了某个老师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的结构性思维,这个结构包括很多方面,就教学内容的结构而言,是两个方面的结构,一个是把这首诗置于整个单元之中考察,这首诗独特在哪里。第二个结构是内结构,即这首诗内在的结构。主题上的结构是方法的结构,教的方法、学的方法。下来是教学策略的结构,老师该对学生提出什么样的具体的要求,对学生提出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分别针对什么样的思维方式,什么样的学习能力。还有个结构是评价的结构,你该怎么去评价学生,学生之间该怎样相互评价,比如像我们今天这堂课,老师让学生相互之间评价,等等。这个结构的含义是非常重要的。有这个结构化的意识,也就能够体现整体意识,好,这是基本的过程。第二点呢,要涉及到资源生成的问题,我觉得总体来说吧,在这堂课上黄老师体现出了他比较好的生成意识和能力,但是有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化和反思。比如说,在教学中遇到这么一个学生发言了,在字词句上有什么特点和问题,黄老师马上表扬了,这点很好。大家马上读一读,把这个资源利用了,但是觉得还不够,后面还有两句啊,我们可以让学生照着他的样子,继续寻找一些问题和亮点,所有人的亮点,而不要浪费了。第三点,黄老师说,我们的教学不能只有深度,还要有广度。但我们的问题在哪里,你的拓展不是脱离了前面教学的拓展。没有根基是不行的,第二点深度的意思就是,后面学生很有兴趣地把他收集的诗句给展现了,念给大家,绝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展现他的诗句都是念和背,是把他预先主准备好的东西在课堂上呈现,那我们就要问个问题了,你学到春日偶成之后,听到这么多同学的发言,经过老师的点拨之后,你再回过头来看你收集的诗句,你有什么启发?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这就是把今天课堂学到的东西和你收集到的内容打通了,有了联结,有了比较,这就叫做深度的发展,而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呈现而已。好,这是第二点教学过程,但这个问题还是很多,我这里还不能一一去阐述。 第三个问题有关于教学反思。我认为黄老师的教学反思在一定程度上对自我的问题的把握还是比较准确的,但是呢,从“新基础教育”的要求来看,还是有距离。尤其是咱们参加“新基础”时间并不是太长,所以我们需要有些反思的基本的要求。我不知道咱们以往的教学反思都有些什么样的要求,所以说我们的要求。到了“新基础教育”阶段,拐杖就要抛掉了,现在这个阶段还是需要提要求的。反思要在时候怎么去反思?从哪个层面去反思? 第一点,今天课上我的教学目标实现了没有?这很重要啊。目标实现了,我这样一个根据学生实际状况来确定的教学目标上下来我反思到底高估了学生,还是低估了学生?刚才,显然,黄老师确实是低估了学生。 第二点,既然是刚刚进入“新基础”,就要反思这堂课作为是一堂“新基础教育”的研讨课,这堂课的“新基础教育”的味道是怎么体现的?换句话说,它是怎么具体地体现了“新基础教育”的理念和观点?更重要的还在于我是怎么把这样的理念具体地化到了我今天的这堂课的?是怎么转化的?是转化,而不是照搬,去喊口号。 第三,这堂课我充分地利用和挖掘了学生身上的哪些资源?资源的生成产生于资源的利用。哪些资源我利用了,哪些资源我浪费了,为什么?包括叶老师在看很多老师拿着绿皮书,学生有几大资源?有初始性资源,也叫基础性资源,有互动性资源、原始性资源、研究性资源等等等等。利用了没有?抓到了没有? 第四,这堂课我为学生提出了哪些问题?这问题提得价值何在?这是关注老师的问题设计。 第五就是这堂课我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背后的症结在哪里?这个就是俗话说的“捉虫”。 好,最后一点,这很重要,这是什么?根据我上这堂课的情况和问题,我以后再上课,我要采取什么样的具体的策略和方法,这是重建的一个步骤,所以反思不是为反思而反思,是为重建而反思。 这六个方面的反思,可能比较完整地概括了我们在这一阶段该从哪些方面去做自我诊断。 最后呢,要来说说刚才谈老师提到的这个问题。叶老师有一个观念我非常地赞成,她说每一个做辛勤教育的老师都会经历三个阶段,什么阶段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城市照明电力安装与改造合同
- 2025版汽车租赁合同范本(含环保)
- 2025版生猪养殖环境监测与保护合同
- 2025年文化旅游区招商引资合作协议范本
- 2025版水渠工程劳务派遣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年绿色装修贷款服务合同样本
- 2025年度能源行业财务顾问合同-成本分析与优化
- 2025年度高端全屋定制家具设计施工合同范本
- 2025茶楼承包合同范本:含茶楼环保设施建设协议
- 2025版禽类产品电商平台合作合同
- 2025年高级考评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试题(附答案)
-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册
- 国自然申请攻略
- 锂电池pack生产线可行性报告
- 中蜂饲养管理与常见病防治
- 2025年度砂石料生产加工与设备租赁合同3篇
- 2024年05月辽宁中国工商银行辽宁分行校园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供应商准入培训
- DME糖尿病黄斑水肿
- DB1305∕T 45-2022 小麦品种冀麦325节水高产栽培技术规程(邢台市)
- 《中国传统文化课件》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