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曲沃中学校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单元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1页
山西省曲沃中学校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单元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2页
山西省曲沃中学校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单元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3页
山西省曲沃中学校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单元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4页
山西省曲沃中学校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单元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课程标准 1 新思想的萌发 魏源与 海国图志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2 维新思想 严复 康有为 梁启超学习西方 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3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4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近现代中国志士仁人向西方学习线索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中体西用 洋务运动 技术 渐进的过程 君主立宪 发展资 维新变法 制度 民主与科学 新文化运动 思想 马克思主义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建立中共 结合国情 指导革命 师夷长技 无 技术 民主共和 辛亥革命 制度 近现代中国志士仁人向西方学习过程 思考一 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有何异同点 相同 都代表地主阶级利益 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不同 洋务派侧重于对内镇压农民起义 林则徐 魏源侧重于对外抵御列强侵略 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等实践活动 林则徐 魏源实践较少 一 从 师夷长技 到维新变法 思考二 洋务派与维新派异同点 同 1 都主张学习西方 2 都为了国家的强大 3 他们自强的目的都不能实现 异 1 阶级立场不同 根本 2 学习西方的内容不同 所要实现的政治目的不同 3 对外国侵略的态度不同 1 开创仿造西方炮车先河的著名人物是 a 林则徐b 曾国藩c 李鸿章d 左宗棠2 19世纪四 五十年代新思想的基本特征之一是a 讲究训诂考据b 提倡 经世致用 c 主张重新认识世界d 力主变革 祖宗之法 a b c d a c 3 冯桂芬在 校邠庐抗议 中提出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 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下列人物中 其主张与冯桂芬的观点相似的是a 龚自珍b 洪仁玕c 李鸿章d 严复4 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的形成是在a 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后b 洋务运动开始之时c 洋务运动开展过程中d 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 c c 5 据学者研究 甲午战争之前的三百年中 日本翻译中国书籍有129种之多 但是之后的十几年中 日本翻译中国书籍仅有16种 而做过翻译日本书籍却达到了958种 其中多数为政治 法律类书籍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必须进口日本图书b 日本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制造政治舆论c 日本的文化交流政策由开放转向封闭d 中国知识分子主张通过日本学习西方 d 6 光绪二十四年 1898 五月 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从 中体西用 的角度论述了科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这表明他 a 在戊戌变法初期思想趋于保守b 认同洋务派的 中体西用 思想c 在教育改革方面与洋务派观点一致d 所说的 体 和 用 与洋务派不同 d 7 晚清有御史上奏称 近日人心浮动 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 若准各省纷纷立会 恐会匪闻风而起 其患不可胜言 这个奏折针对的是a 太平军b 洋务派c 维新派d 义和团8 梁启超认为 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 现效极少 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 下列关于维新变法运动的评价 与此说吻合的是a 揭开中国近代化的序幕b 开辟向西方学习的强国御侮之路c 中国近代首次思想解放潮流d 改变了中国的政体 c c 9 严复在 辟韩 一文中说 秦以来之为君 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 国谁窃 转相窃之于民而己 从当时的历史时期来看 严复的这一言论反映了 a 严复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b 严复的中体西用观点c 维新派的民权意识d 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主张10 清朝末年 曾有诗云 西夷制器虽奇巧 半是中华旧制来 这种观点反映了 a 中华文化影响深远b 西方善于学习东方文化c 清末士大夫盲目自大d 西学中源 证据充分 c c 11 杂文月刊 曾刊登过一篇名为 中国简史 的文章 其中有 林则徐说 我销 洪秀全说 我反 康有为说 我变 孙中山说 看我的 对文中所说的四者认识正确的是a 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b 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c 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d 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12 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 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 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 最为确切的是 a 推翻清朝统治 发展资本主义b 争取民族独立 反抗外来侵略c 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清除外国侵略势力d 争取民族独立 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c d 1 同 都是本国一次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2 异 a 法国启蒙运动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而中国新文化运动只是借西方文化反对中国封建制度 对中西文明存在着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倾向 b 法国启蒙运动有群众基础 而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与群众相脱离 c 启蒙运动召唤出法国大革命 而新文化运动召唤出五四运动 比较 新文化运动与法国启蒙运动的异同 二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 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大事件 下列关于两者共同点的描述 错误的是a 都是近代中国的早期思想解放运动b 都是提倡民权和西学c 都始于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d 都是抨击封建思想文化2 新文化运动时期 教育家蔡元培提倡 兼容并包 的宗旨是a 推动体育 智育 美育 德育均衡发展b 鼓励各种学术观点在大学里自由发展c 打破地域界限聘任人才d 提倡学科之间的综合 c b 3 在新文化运动中 首先提出 民主 与 科学 口号的是 abcd4 2005上海 陈独秀因有人指责 新青年 而发表了 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为 democracyandscience 辩护 这里的 democracyandscience指a 科学与技术b 民主与共和c 自由与平等d 民主与科学 b d 5 1920年 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 规定从当年秋季起 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 改用白话国语 这表明当时文学革命 a 取得了重大突破d 被全社会所认同c 推动了政治改革d 取得了彻底成功 6 中国近代史上 先进知识分子不断向西方学习 探索救国真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魏源是近代中国 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 孙中山借鉴英国 光荣革命 的经验提出了三民主义c 中体西用 论者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d 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a d 7 陈独秀在 青年杂志 创刊号上宣称 批评时政 非其旨也 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a 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b 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c 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d 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 8 胡适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说 25年来 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 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时代 一是 时务报 一是 新民丛报 一是 新青年 胡适所说的 三个时代 是a 辛亥革命 护法运动 新文化动b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护国运动c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动d 戊戌变法 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 b c 9 民国时期的著名记者黄远生说 盖在昔月 仅有制造或政法制度之争者 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 事实上 中国近代有些事件兼有制度之争和思想之争 它们是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a b c d 10 东方杂志 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 一年以来 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云涌了 报章杂志的上面 东也是研究马克斯 思 主义 西也是讨论布尔希 什 维克主义 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的理论 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的历史 蓬蓬勃勃 一唱百和 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 仿佛有 雄鸡一鸣天下晓 的情景 文中所说的 一年 最有可能是在a 1915年b 1917年c 1920年d 1924年 c c 11 文明之所以进 其原因不一端 而思想自由 其总因也 欧洲之所以有今日 皆由十四五世纪时 古学复兴 脱教会之樊篱 一洗思想界之奴性 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 我中国学界之光明 人物之伟大 莫盛于战国 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 呜呼 居今日诸学日新 思潮横溢之时代 而犹以保教为尊孔子 斯亦不可以已乎 梁启超 保教非所以尊孔论 1902年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梁启超文中的欧洲 古学复兴 指的是什么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2 战国的 思想自由 状况在秦汉 宋明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秦始皇焚书坑儒 思想高度专制 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思想大一统 宋明理学盛行 进一步禁锢了思想 3 梁启超所说的 今日诸学日新 思潮横溢 有何具体表现 西学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更多人向国外寻求救国真理 不同的政治主张涌现并展开争论 4 欧洲的十四五世纪 中国的战国时期 梁启超所处的这个时代 有什么共同之处 社会处于变革时期 都有新的经济因素 新的阶级 新的思潮出现 思想文化十分活跃 诞生了一大批思想家 3 史学界认为 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 主要是指 a 反对尊孔复古b 继续反封建c 主张民主共和d 向西方学习4 新文化运动中 陈独秀等先进分子强调科学与民主并重 在政治上实行 a 民主共和国b 君主立宪制c 苏维埃体制d 人民民主制5 新文化运动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儒家传统道德 这主要是由于 a 当时北洋军阀政府推崇儒家思想b 儒家思想严重阻碍民主思想的传播c 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d 儒家思想以孔子的学说为核心 b a c 6 毛泽东在评价新文化运动时说 他们们对于现状 对于历史 对于外国事物 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 所谓坏的就是绝对的坏 好的就是绝对的好 一切都好 这段话指出运动的缺陷是 a 一味崇拜西方文化抹煞传统文化b 脱离了当时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c 倡导资产阶级民主否定马克思主义d 没有走上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a 8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后说 孔子之说 亘古常新 如布帛菽粟不可离 其根本目的在于a 压制民主科学思想b 恢复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c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d 为复辟帝制作舆论准备9 胡适认为 文明不是笼统造成的 是一点一滴的造成的 进化不是一个晚上笼统进化的 是一点一滴的进化的 这一思想实质上反映了a 多研究些问题 少研究些主义b 提倡民主与科学c 反对马克思主义传播d 宣传马克思主义 d c 10 陈独秀说 吾国之维新也 复古也 共和也 帝制也 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 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 熟视而无所动心 为此 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a 进行革命斗争 反对独裁专制b 建立革命政党 发动工农群众c 发动启蒙运动 解放民众思想d 提倡学术自由 普及白话文章11 洋务思潮 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历史发展的主流 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 最为确切的是a 推翻清朝统治 发展资本主义b 争取民族独立 反对外来侵略c 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清除外国势力d 争取民族独立 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c d 12 晚清一位人士曾大声疾呼 何以立国 曰富 何以制夷 曰强 何以致富 曰在治人 人不自治 治之以法 对材料中 治之以法 的最恰当解释是a 推翻君主政体b 废除不平等条约c 改革科举制度d 变革政治制度13 陈独秀曾说 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 存其一必废其一 故其提倡孔教必排共和 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这里 必排孔教 其实质是反a 儒家传统道德b 儒家思想文化c 孔子思想学说d 封建专制制度 d d 14 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指出 中国人从 师夷长技以制夷 开始 进而 中体西用 进而自由平等博爱 进而民主和科学 与材料所说相关的历史人物有 魏源 洪仁玕 李鸿章 孙中山 陈独秀a b c d 15 新文化运动时期 新派诗人刘大白的 卖布谣 这样写道 土布粗 洋布细 洋布便宜 财主欢喜 土布没人要 饿倒哥哥嫂嫂 这反映了 中国自然经济的彻底瓦解 作者提倡用国货 五四前后 知识分子对现实的强烈关注 作者反对西方机器生产a b c d b b 16 英国史学家韦尔斯说 19世纪以前的两千多年 很少有中国人对于他们自己的文明一般优越于世界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