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方案(.doc_第1页
沉降观测方案(.doc_第2页
沉降观测方案(.doc_第3页
沉降观测方案(.doc_第4页
沉降观测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曹妃甸港区翻车机房区土建和安装工程 唐山港曹妃甸港区煤码头三期工程翻车机房区土建和安装工程沉降观测方案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中铁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曹妃甸煤三期工程项目经理部目 录1、工程概况.31.1、工程名称31.2、工程地点31.3、工程规模31.4、建设单位41.5、设计单位41.6、监理单位41.7、施工单位42、监测目的43、监测依据44、沉降观测实施方案54.1 沉降观测的级别及水准观测技术要求54.2 监测点布置及观测周期54.3 测量采用仪器及设备64.4 建筑物沉降稳定标准64.5 监测工作注意事项64.6 监测人员组成65、监测结果及信息反馈76、安全措施71、工程概况1.1、工程名称唐山港曹妃甸港区煤码头三期工程翻车机房区土建和安装工程项目1.2、工程地点唐山港曹妃甸港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唐山市南部沿海。2008年10月,河北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曹妃甸新区,现管辖“两区一县一城”,即曹妃甸工业区、南堡经济开发区、唐海县和曹妃甸新城,曹妃甸港区即位于曹妃甸工业区范围内。曹妃甸西距天津港38n mile;东北距京唐港33n mile,距秦皇岛港92n mile。其地理坐标为:北纬3855N,东经11830E。曹妃甸甸头原为渤海湾西北侧海域中的一条状沙岛,沙岛高潮时面积约4k,低潮时约20k,沙岛与大陆岸线之间是大片浅没海滩。经过近年来的大规模开发建设,曹妃甸港区已初具规模。本工程位于曹妃甸港区一港池西岸线,在建的煤炭作业区内。1.3、工程规模拟建的唐山港曹妃甸港区三期翻车机房土建工程包含翻车机房区地基处理工程、道路及场地铺面工程、翻车机坑及廊道地下构筑物、翻车机房主体结构、铁路及路基工程、房建工程、给排水系统、供电照明系统、暖通空调系统及绿化工程。翻车机房区总面积约7.0万平方米,采用插打塑料排水板及强夯碾压的处理方式;道路及场地铺面总面积约3.6万平方米,翻车机房区道路及场地铺面采用联锁块铺面结构形式,断面:80mm厚C50联锁块、50mm厚中粗砂垫层、320mm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翻车机房地下构筑物的围护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连续墙方案。地连墙由54片组成,内径68m,壁厚1.3m,顶标高3.0m,底标高约-27.6m。廊道地下构筑物围护结构采用两条地下连续墙方案,围护结构与廊道主体分离。顶标高为3.0m,底标高为-31.0m或-27.0m,壁厚1.0m,单条长约145m。翻车机房主体结构分三层分别为顶板、漏斗层和底板。廊道地下构筑物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箱涵结构,双孔箱涵和单孔箱涵的内孔尺寸分别为4.8m2.8m和4.7m2.8m。为减小沉降,翻车机房底板下和廊道箱涵底板下范围内采用旋喷桩对土体进行地基加固处理,旋喷固结体直径900mm,旋喷桩中心1.8m。 房建工程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为7790;翻车机罩棚采用门式架轻钢结构,仅在4个脚柱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1.4、建设单位 河北华电曹妃甸储运有限公司1.5、设计单位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1.6、监理单位 北京水规院京华工程管理有限公司1.7、施工单位中铁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2、监测目的翻车机房支护结构地下连续墙导墙从施工开始到竣工,以及地连墙成槽后很长一段时间,沉降变形是不可避免的。变形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属正常现象,但一旦超过某一限度,就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因此,为了解施工期间建筑物的沉降变化情况,须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测量其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为翻车机房区支护主体结构施工期间的安全运行提供依据。3、监测依据本项目监测依据及技术标准如下: 设计图纸;(翻车机房廊道地连墙平面图)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 8-2007);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4、沉降观测实施方案4.1 沉降观测的级别及水准观测技术要求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和要求,并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 8-2007)建筑变形测量精度级别的选定原则,确定本工程沉降建筑二级沉降观测的精度指标:观测点测站高差中0.5mm。 往返较差 、附和或环线闭合差,n表示测站数; 前后视距 :50m; 前后视距差 :2.0m; 前后视距累积差:3.0m; 视线高度:0.3m; 水准仪精度:不低于DS05级别。4.2 监测点布置及观测周期4.2.1 水准基点布置基准点布置:结合本测区实际情况,为便于变形测量作业以及基准点间的相互校核,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 8-2007)的具体要求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且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位置布置4个水准基点。基准点检核:基准点要定期进行复测检核,复测周期根据点位的稳定情况确定,在施工过程中宜12月复测一次,点位稳定后每季度或半年复测一次。4.2.2 沉降观测点布置沉降观测点布置原则:(1)参照设计图纸;(2)圆形地连墙导墙内外两侧;(3)廊道祁连强导墙内外两侧;(4)煤二期东侧围墙。观测点布置:(1)圆形地连墙沉降观测点共布设12组、每组两点、每30度一组(2)廊道地连墙导墙沉降观测点东西两侧共布设10组、每组两点。每30m一组(3)煤二期东侧围墙共布设沉降观测点6点(详见翻车机房区导墙沉降位移平面布置图)。4.2.3 观测方式采用二等水准观测方式: 水准基点控制测量、首次沉降观测采用往返测或单程双测站; 其他各次沉降观测采用单程观测。4.2.4观测周期初次观测:在导墙施工结束并拆除模板后,埋设沉降观测标,并进行初次观测。其次观测:每10天作为一个观测周期,并做好相应的观测记录4.3 测量采用仪器及设备本次测量采用仪器设备为:苏光DSZ2自动安平水准仪配测微器、尺垫及其它相应配套工具。以上测量仪器均经计量检定部门检定合格,并在有效使用期内。4.4 建筑物沉降稳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 8-2007)中指出建筑沉降变形的稳定标准应由沉降量时间关系曲线判定。当最后100d的沉降速率小于0.010.04mm/d,可认为建筑物已经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确定。4.5 监测工作注意事项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按规范要求监测并进行自检,做到记录清晰、齐全,计算准确无误。检查员应及时对测量成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审核员负责报告的审核,把好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并在监测工作过程中注意以下事项: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尽可能做到观测镜位、操作程序一致。观测时应尽可能选择晴朗天气时进行观测。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施测中前后视必须采用同一水准尺,观测时水准尺应与地面垂直,不得歪斜。尽可能由固定人员观测,减少人为误差。在同一测站上观测各观测点时,当读完所有观测点的读数后应回测后视点,两次同一后视点的读数差不得超过1mm。应保证观测数据的真实性,并保留原始观测数据,以备查核。 按国家有关测量规范的要求进行观测。观测过程中,操作人员要相互配合,工作协调一致,做到步步有校核。4.6 监测人员组成根据我公司的实际情况,决定对该工程实行项目负责制。项目总工代表本公司履行沉降观测任务,下设测量员、记录员、扶尺员、资料员、检查员等,分别履行有关的工作,详细分工如下:项目总工:代表本公司履行沉降观测任务,督促检查各项工作。 测量员:负责每次观测前检查仪器及铟钢水准标尺进行检查校正并形成记录,正确架设仪器及行走路线进行观测。记录员:负责准确记录测量数据并及时进行数据处理,以校核观测的准确性。 资料员:负责及时整理观测资料,发现观测数据有异常情况马上通知测量员及检查员,并对事件及时做出处理。检查员:负责对测量员、记录员、资料员的工作进行检查督促。5、监测结果及信息反馈1、施工监测过程中的信息反馈每次观测完毕后计算,如果沉降量发生比较大时马上向项目总工书面通报观测成果,分析施工时安全可靠性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及时提出建议、报警和应急措施,为信息化施工提供依据。2、监测成果提交每次观测完毕后,及时向项目总工通报观测成果,并及时提交本次测量数据,整个监测数据及图表结果均由计算机处理后提出。观测工作全部结束后,编写观测报告,并包括基准点分布图、沉降观测点分布图、沉降观测成果表、时间沉降量(T-S)曲线图、等沉降曲线。6、安全措施本监测项目采取安全措施如下: 坚持“安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