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P1-11)第一课、俄国十月革命(P2-6)1.二月革命:背景:(见课本第2页)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1).时间:1917年3月,(俄历二月)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果: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二月革命后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主要政权)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1、 十月革命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时间:1917年11月(俄历十月) 地点:彼得格勒参与者(主力):工人、革命士兵。 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性质: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任务: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结果: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俄国的诞生。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与巩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革命措施(巩固新政权的措施):见课本第3页)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迁都: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巩固:1917年至1920年,苏 俄 经过三年艰苦的国内战争,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爆发,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2、 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第二课、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P7-11) 1、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及启示: 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列宁的探索: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内容或特点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效果:促进了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启示: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2、苏联的建立: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最早是乌、俄、白、外高加索后增加到15个)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苏联的工业化:19281933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加强。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一方面,它在帝国主义包围和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使苏联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国防实力也大大加强,为以后苏联打败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打下了基础。因此,它在一定历史阶段对苏联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这一模式也存在严重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因此,从长远看,它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P14-29)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P14-19)1、巴黎和会及凡尔赛体系的形成:(1)巴黎和会 时间:1919年1月-6月操纵者:参会三巨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美国总统威尔逊(识图P14三巨头)目的: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作出安排。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识图P15签署凡尔赛和约和右图性质: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一次分赃会议。对中国的影响: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反帝国的五四运动,中国政府代表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2)凡尔 赛体 系 的 确立:1919年1920年,战 胜 的 协 约 国 集 团 同 德 国、奥 地 利、土 耳 其、保加利亚等战败国分别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与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作用: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2、华盛顿会议及其华盛顿体系的建立:(1) 华盛顿会议:1919-1922年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主导国:美、英、日 的:协调帝国主义国家(特别是美.日)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九国公约及其对中国的影响:1922年,参加华盛顿会议的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这个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这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华盛顿体系的确立: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一系列的条约,这些条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作用: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3、一战后的国际新格局: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了一战后的国际新格局。4、如何认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可能持久?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结果。由于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掠夺,加剧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由于分赃不均,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也进一步加剧;此外,战胜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掠夺,也激化了被殖民人民与殖民者之间的矛盾。因此,这一体系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它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第4课、经济大危机及罗斯福新政(P20-23) 1、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19241929年。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时期:时间:19291933年,导火线: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票暴跌。国家:1929年由美国开始,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特点:涉及的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特别大。2、危机的影响:广大人民深受其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就业工人工资大幅度下降,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危机。各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的统治出现严重危机。3、 罗斯福新政: 时间:1933年。 目的: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措施: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农业方面让农民缩减大批耕地,屠宰牲畜,由政府给与补贴、大力兴建公共工程等。影响: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能力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罗斯福新政主要新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特点)或(罗斯福新政新在哪里?)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P25-29) 1、德国纳粹政权的建立: (1)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势力壮大。纳粹党所进行的欺骗性宣传活动,赢得了很多中下层人民的信任。统治阶级和大垄断资本家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支持。 (2)建立过程:1933年希特勒上台,集总统、总理大权一身,自称国家元首(德国法西斯化的标志和世界大战在欧洲策源地形成的标标志)(3) 措施: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和迫害共产党和进步人士。解散工会和其它一切政党。加强思想控制,焚毁大量书籍。大肆迫害犹太人。2、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 时间:1922年,标志: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3、日本法西斯的建立:(1)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使日本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2)过程: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侵华,霸占中国东北。1936年受军部 控 制的 内阁 上台,标志二战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1937年7月7日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3)影响: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标志着世界大战在亚洲策源地的形成。4、美德两国摆脱危机的不同方式、原因及其影响: 不同方式: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摆脱了危机,保留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德国则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企图通过对外侵略扩张摆脱危机。原因:德 国 有军 国 主 义 传 统,美国有民主传统;美国 经 济 实 力 雄 厚,承 受 力 强,可用改革的办法来摆脱危机,德国是一战战败国,经济基础薄弱,资产阶级急于用侵略扩张这种极端办法来摆脱危机。罗斯福和希特勒个人的作用。 影响:美国经济恢复,阶级矛盾缓和,保留了民主制度,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德国则走上了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成为了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和主要发动者,给自身和世界人民带来了灾难。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 慕尼黑阴谋:背景: 德国吞并奥地利, 又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时间:1938年9月参加者:希特勒(德国)、墨索里尼(意大利)、张伯伦(英国)、达拉第(法国)。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绥靖政策:(内容)西方大国希望以牺牲弱国利益,来安抚侵略者,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影响)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绥靖政策的影响极其恶劣,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实质:以牺牲弱国利益,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2扩大: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二战扩大。3进一步扩大: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军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7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1,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华盛顿会议:原因: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法西斯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雅尔塔会议:目的: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时间人物: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的雅尔塔召开会议。(内容):会议决定打败德国以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同时,还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影响作战。(影响)对协调盟国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以及建立联合国起了积极作用。2, 最后的胜利二战的转折点: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德国投降:1945年4月,苏联军队对柏林发起了总攻。希特勒自杀身亡。1945年5月8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结束。日本投降:(1)原因:中国等並洲各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展开了猛烈的进攻。 美军于1945年8月上旬,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入原子弹。 苏联也对日宣战,岀兵中国东北和朝鲜。(2)时间: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性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的发展进程。启示:我们一定要反对战争,维护和平。对世界格局影响:改变了世界格局,形成了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第8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繁荣原因: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科技改进生产技术;政府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发展尤其迅速,呈现一片繁荣景象。20世纪70年代以后,受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油价,引发经济危机,经济地位下降。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政府调整经济政策,经济好转。但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20世纪90年代,美国大力发展科技与教育,进入新经济时代;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启示: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带动经济发展。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管理。第9课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一、 欧洲的联合背景: 西欧国家间联合日益密切.欧洲共同体(欧共体):20世纪60年代成立。作用: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性质:西欧经济合作组织。欧洲联盟(欧盟):1993年, 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 简称欧盟。特征:使用单一的货币欧元; 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源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 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自由地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作用: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欧盟成为世界 上最大的经济体。二、日本的崛起主要原因:(1)二战后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政策;(2)美国的扶持; (3)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4)引进最新的科技成果, 发展教育和科技。概况:20世纪5070年代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成为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表现:在钢铁、汽车、船舶、电器等都名列世界前列。)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发展速度减缓;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 日本实行“科技立国”政策,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影响: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开始膨胀。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启示:要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 大胆创新。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最大一、 赫鲁晓夫改革背景: 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担任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主要内容:赫鲁晓夫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结果:(1)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2)进入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实岀。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评价: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二、苏联的解体背景: (1)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2)80年代后期,戈尔巴乔夫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到政治方面。戈尔巴乔夫改革:(表现):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后转到政治方面,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 (评价):改革没有成效,引起人们思想上的混乱,社会危机加剧。 (影响);改革失败成为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苏联解体:导火线:八一九事件(1991年8月19日戈尔巴乔夫失权,叶利钦控制全局) 标志:1991年底“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标志着苏联解体。第11课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1. 匈牙利的改革:(匈牙利的改革较为突出)背景: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走了不少弯路。领导人:卡达尔。内容:政治上,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等;经济上,降低积累率,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等。影响;使匈牙利的政治经济形势逐步稳定。2. 东欧剧变原因:(1)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根本原因);(2)经济困难引发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3)苏联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表现: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合并为一。性质:是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启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第12课 亚非拉的奋起一、 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印度:第二世界大战后,印度的民族独立运动出现了高潮。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实行印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6048-2025电动土方机械噪声测试方法
- 电子级醋酸纯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锌熔铸烟气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防汛知识培训和普及课件
- 中药材种植订购协议
- 借款担保合同范本
- 氯气中毒肺保护策略-洞察及研究
- 北京公寓出租合同范文2篇
- 洗砂车间承包经营合同协议书范本标准版6篇
- 防台风应急避险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山西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真题库(带答案)
- 《住房租赁条例》培训解读课件
- 2025年度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基础地基旋挖钻孔灌注桩专业分包合同
- 北京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基于多因素分析与案例研究
- 2025版医疗纠纷委托代理行政复议委托书
- 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循证实践指南-公示稿
- 北师大版(2024)新教材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3.1 捐书
- 2025年秋季第一学期开学典礼校长致辞:在历史的坐标上接好时代的接力棒(1945→2025→未来:我们的责任接力)
- 意识形态学习辅导课件
- 店面目标管理培训课件
- 2.6戊戌变法课件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