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音韵知识.doc_第1页
古今音韵知识.doc_第2页
古今音韵知识.doc_第3页
古今音韵知识.doc_第4页
古今音韵知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音韵知识一、什么是上古音:音韵学古音学“古音”是指先秦两汉(公元二世纪以前)的语音。“古音”就是对“今音”来说的。这是传统的提法。其实,在我们今天看来,“古音”应该叫做“上古音”。因此,研究先秦两汉的音韵的学问古音学,也就应该叫做上古音。“古音学”是根据韵书以前的韵文和形声字等材料去考证上古时期汉语语音系统的。今音学所谓“今音”主要是指隋唐时代(公元六世纪至十世纪)的语音。“今音”应该叫做“中古音”,“今音学”以切韵系韵书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韵书中的反切,研究中古和近古时期的汉语语音系统。等韵学“等韵学”,着重分析汉字字音的结构,即声韵调的配合关系,阐述汉语发音的原理和方法,因此属于普通语音学范围,近似现代语音学,但它是用传统方法进行研究的。在等韵学的研究中常采用韵图的形式进行分析说明。韵镜二、为什么要了解一点上古音:1.不懂古音就不懂“通假”2.不懂古音,不能准确掌握上古的联绵字: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於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以归耳(庄子秋水)邯郸叠韵联绵字 其实:邯,谈部;郸,元部。非叠韵匍匐叠韵联绵字 其实:匍,鱼部;匐,职部。非叠韵(并母并母)双声3.学习古音有利于深入认识一些词汇系统,以便更好地掌握这些词汇、词义:词意义(内容) 形式(声音)字(书写符号形式的形式) 抛开语音,很难深入系统地掌握词的意义俟zi待d等tng微、非逑、仇靡、无直、特、但3.掌握上古音,有助于深切地认识古代诗歌、韵文的艺术成就。三、 预备知识1.元音2.辅音发音部位:双唇音 唇齿音 舌尖前音 舌尖中音 舌尖后音 zhchsh 舌面音 舌根音 ng 发音方法: 塞音 擦音 塞擦音 鼻音 边音 带音 不带音 zhchsh3.声母古gu 代dai 汉han 语yuy零声母:阿哀ai 欧ou 牙ya 音yin 挖wa 翁weng清、浊4.韵母声母 韵母 头 腹 尾关 an于 yu古 音 yi 5.韵、韵母、韵部 注意,在介绍韵母的时候,我们用了“韵部”这个概念。“韵部”和“韵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那么,这两者的区别在那里呢 1个韵 ninunn 1个韵 ninunn1个韵 ninunn1个韵 ninunn 韵母 韵母 韵母 韵母韵不计介音; 韵母不计声调; 韵部不计介音、不计声调。 二、为什么要了解一点上古音:1.不懂古音就不懂“通假”2.不懂古音,不能准确掌握上古的联绵字: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於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以归耳(庄子秋水)邯郸叠韵联绵字 其实:邯,谈部;郸,元部。非叠韵匍匐叠韵联绵字 其实:匍,鱼部;匐,职部。非叠韵(并母并母)双声3.学习古音有利于深入认识一些词汇系统,以便更好地掌握这些词汇、词义:词意义(内容) 形式(声音)字(书写符号形式的形式) 抛开语音,很难深入系统地掌握词的意义俟zi待d等tng微、非逑、仇靡、无直、特、但3.掌握上古音,有助于深切地认识古代诗歌、韵文的艺术成就。四、上古的韵部研究的材料1.诗经的入韵字 先秦时期没有韵书,更不可能有其他经过整理的语音材料,那么首先方便利用的就是当时的韵文。先秦时期规模最大的韵文就是诗经了。2.上古的其他韵文3.谐声字谐声是“六书”中的一种。谐声字又叫做形声字。这种字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表示意义范畴,另一部分表示声音: 汉字中这一类占大多数。据推测,古人创造谐声字时,一般是取音同或音近的已有汉字作为新字的声符,也有人把这种声符称作“谐声偏旁”。“江”和“工”、“河”和“可”的关系就是谐声关系。凡是用“工”字做声符的一系列的字,如“工、江、肛、攻、贡、功、虹、缸、红、项、控、恐、巩、鸿”等等就构成谐声系统。 通过对上古汉字谐声系统的研究,也可以整理出这个时期的韵部。研究的方法 1.考诗韵 众所周知,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全书305篇,大部分是人民口头的创作,代表了三千年前周朝时代的语言。因为诗歌是供歌唱的,所以每一篇诗都有韵。诗韵一般在一句的末了,所以诗人用韵的字就叫“韵脚”。每一篇或每一章诗里至少有两个“韵脚”是互相押韵的。互相押韵的字必须是韵母相同或者相近的。比如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华”和“家”是韵脚,今天我们读起来还是押韵的。如果我们能够把诗经里所有的韵脚加以分析归纳,就可以大致了解上古韵母系统的情况。当然,诗经用韵是很复杂的,而且由于几千年来字音起了变化,许多本来押韵的字,现在读起来已经不押韵了。比如小雅雨无正最后一章的两句:谓尔迁于王都,曰予未有室家。韵脚是“都”和“家”,按照现代普通话的读音,“都”这个字的韵母是“u”,“家”这个字韵母是“ia”,显然是不押韵了。 但是在诗经时代它们的韵母应该是相同或者相近的。因为在诗经里,“家”字不但同“都”字押韵,而且还跟“帑、图、乎”(小雅棠棣末章)“徒”(大雅緜第五章)“作、莫、故、居”(小雅采微第一章)等字押韵,可见完全不是偶然的。这些押韵的现象,对照距诗经时代更近的广韵,可以了解得更清楚。同理,我们可以推知,“家”字既和“华”字“都“字押韵,那么“华”字和“都”字也应该是可以押韵的,甚至和“华”“都”等字押韵的别的字也应该可以和“家”字同韵。可以用下面的形式来表示: 家都帑图乎徒作莫故居 家华 又如: 古音学家们认真考查了诗经的用韵,从广韵上推上古音,把这些互相押韵的字一个一个地找出来,归纳在一起,断定它们在上古同属一个韵部。并用其中一个字作为韵部的代表字。这样,一个大致的上古韵部系统就呈现出来了。2.考谐声字 谐声字的起源是非常早的。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了好多谐声字,可见它比诗经时代还要早得多。所以谐声字是研究上古音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材料。既然这些谐声字是从同一个声符得声的,那么,在造字时代,这些字的读音可能是相同或相近的(后代读音不同,是由于字音已经发生了变化)。古韵学家们在研究上古音的时候就充分利用了这种宝贵的材料,并且得出了“同谐声者必同部”的结论。 比如诗经豳风东山第三章:鹳(食鱼鸟)鸣于垤(小土山)妇叹于室洒扫穹(屋)窒我征聿至韵脚是“垤、室、窒、至”,而它们又都是从“至”得声,可见它们同属一个韵部是无疑的了。 那么在诗经中未入韵的从“至”得声的字可能还有: 致、侄、蛭、厔、轾、桎、荎(chi2)、咥(die2)、郅、耋均属质部。再如:从“己”得声的“杞、纪、忌、起”等属之部;从“且”得声的“祖、苴、沮、阻、组、助”等都属鱼部。可见,汉字的谐声系统和先秦韵部是一致的。因此,古音学家很早就利用谐声系统来研究先秦韵部。吴棫、陈第、顾炎武等人都曾注意到这方面的材料。而段玉裁是第一个系统地运用谐声字来考证古韵的学者,他说:“同谐声者必同部。”这一论断基本上是可信的。 但是,谐声字产生的时代比诗经时代要早,甲骨文里已有了谐声字。因此,考证先秦韵部就不能机械地搬用“同谐声者必同部”的原则,而应以诗经用韵为标准。如卫风竹竿第三章以“左”、“磋”、“傩”押韵,其中“傩”子从“难”得声,但它在诗经时代已不同“难”字一起归入元部,而和“左”“磋”等字归于歌部了,也就是说“滩”的读音已经变了。李方桂在上古音研究中说:“拿研究谐声字所得到的结果与研究诗经用韵的结果互相印证,这一件很重要的贡献。这两方面的研究是根据两种不同的材料,用不同的方法所得到的结果,能相合,能互相印证,这使我们对韵部的分类更可相信。”上面,我们只是从“韵部”的角度把上古的韵字归了类;至于这个韵部在当时的实际读音如何,他们就没有进一步去考证了。古音拟测的工作,是现代的学者才开始的。上古汉语的韵部古音学家们根据诗经押韵和谐声系统,把后代韵书里的韵类重新安排一番,就得出了先秦古韵的韵部。从顾炎武到黄侃,古韵的分部越来越细致,越来越精密。顾炎武分古韵为十部,江永分为十三部,戴震分为九类廿五部,段玉裁分为十七部,孔广森分为十八部,江有诰、王念孙各分为廿一部(内容不尽相同),章炳麟分为廿三部(晚年改为二十二部),黄侃分为廿八部。各家都有所贡献,再加上现代学者的研究,先秦古韵分部的结论基本上是可以相信的。下面是王力先生汉语史稿关于先秦汉语韵部的意见 :先秦韵11类29部(至战国增冬部达30部)补充解释几个音韵学术语阴阳入三韵阴声韵:无韵尾或收元音尾的开音节韵,也称“阴声”。阳声韵:收鼻韵尾的韵,也称“阳声”。入声韵:发音较短促,收塞音尾的音节。入声作为调类,常和“平上去”相对(这里应该说是“入声调”) 。但由于它的韵尾的特点,也跟“阴声阳声”相对。注意这两者的区别。 利用方音辨阴阳入三声 辨阳声韵:古阳声韵发展至今,各地方音虽然有了变化,但仍然是鼻韵尾。 辨入声韵:明确什么是调值、调类? 调名:给不同调类所起的名称。 为方便了解古今语音的对应关系,各地方言一律按广韵原所属的调类取名。这样便出现同名同值,同名异值的,甚至异名同值的现象。中古平上去入四调发展变化至今的情况如以下二表: 平上去三调古今对照表 例字妈麻马骂广韵平上去普通话阴平55阳平35上214去51今桂柳话阴平44阳平213上53去35今普通话与桂柳话的阳平、上声、去声字同调名却不同调值;阴平是同调名近调值;而普通话的阳平与桂柳话的去声则是不同调名而同一调值。注意:桂柳话的阳平字现在是念213调,与普通话上声的调值相近。 入声字古今对照表 例字发八屋叔白敌得服谷铁法笔木特月室广韵入声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今桂柳话阳平 中古的入声,发展到现代的普通话和桂柳话,各处走了两条不同的路。把普通话与桂柳话拿来对比,便可辨别出大约四分之三的古入声字,即:桂柳话中的阳平字(念降升调),普通话不念阳平调值的,大多是中古的入声字。比如表中的“发八屋叔古铁法笔木特月室”等字,两类音系的调值不同,它们就是古入声字。 辨阴声韵:认清了是否阳声韵、入声韵,余下阴声韵就办了。属阳声、入声,自然就不是阴声;不属阳声、入声,只能属阴声。五、上古的声母关于上古声母研究的重要结论“古无轻唇音”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五、潛研堂文集卷十五 异文:伏羲即庖羲;士鲂即士彭;附娄即部娄;汶山即岷山;望诸即孟诸;负尾即陪尾;苾芬即馥芬;方羊即旁羊;封域即邦域。上古唇音合一,本也可说“古无重唇音”,但依现代方言来看,闽粤吴等处,轻唇仍多读重唇,这一重要痕迹令我们倾向于假定古无轻唇音。 fb古读:妃读如配;负读如背;凤读如鹏;纷读如豳;茀读如孛。fb现代方音、民族语言:柳州话:束缚(bo);辅导员、杜甫(pu);窑埠(bu)常州话:防止、埠头(码头)、孵小鸡、抚头(摸头)、闻一闻、望一望壮语:肥肉(nobei)fb36字母上古27纽“古无舌上音”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五、潛研堂文集卷十五 古读:钱大昕,古音竹读如笃;直读如特;裯读如祷。 zh、chd、t形声字:寺侍持等特待;寿筹祷涛焘;周稠绸调蜩雕彫。 zh、chd、t现代方音:粤语:秩序(diet) zh、chd、t36字母上古27纽“娘日归泥”说章炳麟,音韵研究载章氏丛书的国故论衡及文始中。形声字:孃釀瓤攘壤嚷;糯懦儒蠕;乃奶仍扔 nr 声训:释名男,任也。 nr 方音:柳州话:瓤 nr常州话:日头、让位、倒瓤壮语:猪肉nomou nr36字母上古27纽“照系二等归精系” 黄侃什么是“系”?传统上人们把三十六字母中,同一发音部位的一组声母称作一“系”以这组字母领头的一个作为代表取名。比如:“帮滂并明”称“帮系”。那么“照系”便是指“照穿床审禅”这五个声母。什么是“等”?究其实,“等”是对韵母结构的一种分析。等韵学家把广韵的韵归纳为四个等。其分法如下,举平声包括上去入声。一等韵:歌模泰咍灰豪侯魂痕寒桓冬唐登覃谈三等韵:戈东二等韵:佳皆夬肴臻删山江耕咸衔二、三等韵。麻庚三等韵:鱼虞支脂之微祭废宵尤幽真谆文欣元仙锺阳清蒸侵盐严凡四等韵:齐萧先青添那么“等”指的是什么呢?清朝人江永说:“一等洪大,二等次大,三、四皆细,而四尤细”。四等的区别就在于声音的洪细。拿现代的音理来分析,舌位较低较后的元音听起来响亮一些,就是洪音;舌位较高较前的元音听起来低沉一些,就是细音。分等的标准主要是韵母主元音的高低或前后。一等的元音偏低偏后,二、三、四等依次偏高偏前。请看下面的元音舌位图:前中后高低前低后低试以效摄的四个韵为例:“等”指的是韵母的洪细,声母发音本没有什么洪细的分别。可是等韵学也谈声母的“等”,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1.因为有些声母只能跟特定“等”的韵配合,比如,照穿床审只能跟二、三等韵相拼,所以它们被认为只具备二等和三等。2.因为韵图制作上不科学。于是声母也就有了“等”。我们说某声母的几等,也就是指能跟该声母相拼的几等韵的字。比如:照系二等有“总、嵷(song3)、肿、枞(cong1)、幒(zhong1)”等字,三等有“送、种、緃、從”等字,我们说的照系二等字指的就是“总、嵷、肿、枞、幒”等字,照系三等字指的就是“送、种、緃、從”等字。康熙字典卷首等韵切音指南同理,晓母有一等的“烘、唝(hong3)”字,还有三等的“胸、汹”字。那么我们说晓母一等字,就是指“烘唝”等字,晓母三等字就是指“胸汹”等字。 现在回到黄侃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