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完善教学目标:掌握权利法案制定的背景、内容、意义;掌握英国内阁制的形成与影响;掌握英国三次议会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掌握两党制在 英国出现的背景及其演变。教学重点:权利法案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制度的确立;议会的改革和选举权的不断扩大。教学难点: 英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确立和完善的过程。导入新课:1688年的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光荣革命后,英国的政治形势是如何发展的呢?讲授新课:一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 背景:英国的光荣革命取得成功1)时间:1688年2)内容:詹姆斯二世的女儿玛丽及其丈夫荷兰执政威廉共同继承英国王位。继位条件是国王必须接受议会事先拟好的权利法案。2 标志:通过权利法案1)内容:(1)法律的权力高于国王的权力;(2)过去国王拥有的“搁置”法律的权力是非法的;(3)国王未经议会同意,无权征税;(4)在和平时期,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招募和维持常备军;(5)议会必须选举自由,议会议员拥有言论自由,议会应经常集会。2)影响: 1688年光荣革命后,国王权力的来源已不是上帝而是议会。在财政、军事、政治、外交各个方面,国王的权力都受到议会的限制。其中最关键的是,议会控制了财政权力。“国王靠议会生活”成为新制度的一个明显特征。3)意义:权利法案从法律上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是用法律形式对议会主权至上原则的认定。从此,英国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政体由君主专制变为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二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一)责任内阁制的确立1 内阁的含义:内阁原来是指国王召集亲信大臣商议国家机密的秘密小房间,后来指决议国家大事的最高行政班子。2 责任内阁制的确立过程1)首相制度的形成(1)时间:18世纪(2)“首相”的产生:18世纪,国王逐渐退出内阁,不再主持内阁会议,英国国王渐渐地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内阁会议转而由内阁中的财政大臣主持。主持会议的大臣渐渐获得了“首相”的称号。“首相”地位的演变:一开始,“首相”是一个带有污辱性的字眼,被认为是国王的“男仆”,提名首相的权力掌握在国王手中。直到20世纪初,“首相” 才正式成为令人尊敬的头衔。(3)第一任首相:1721年,沃波尔2)确立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制度(1)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即应辞职首相辞职:开创者:沃波尔 原因:沃波尔任首相20余年,后来因为失去议会的信任而辞职下台。政府集体辞职:原因:沃波尔的后一届首相与国王意见发生分歧,遂率领全体内阁成员辞职。(2)内阁失去议会多数信任时,可以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直接诉诸选民的裁决时间:1783年 皮特首相概况:国王任命皮特为首相,下院多数议员反对国王“把国家委托给一个小学生来管理”。皮特要求国王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结果获得议会支持。影响:内阁权力逐渐增强。3)国王权力的逐渐削弱表现: (1)国王不再有提名首相的权力;(2)有些内阁大臣还把向国王呈报公文的例行手续视为多余,索性免去了这一麻烦手续。时期:维多利亚女王时期4)维多利亚女王时期,让在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阁,该党的领袖就是理所当然的首相。5)责任内阁制的确立:19世纪中期思考:1在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确立过程中形成了哪些惯例?1)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即应辞职; 2)内阁失去议会多数信任时,可以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直接诉诸选民的裁决;3)内阁大臣还把向国王呈报公文的例行手续视为多余,索性免去了这一麻烦手续; 4)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阁2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有那些特点:1)国王统而不治;2)议会主权至上;3)内阁由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建,并对议会负责。(二)议会改革:选举权的逐步扩大1 1832年改革1)背景:(1)光荣革命后,议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但是土地贵族(托利党)操纵着议会议员的选举。表现:法律对候选人有高额财产资格限定(农村地区议员必须有年收入600英镑以上的地产,城市议员年收入必须在300英镑以上);(2)一些“衰败选区”仍有议员名额。(3)工业革命展开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根本动力:工业革命)(4)1830年,英国再次掀起改革运动高潮 原因:法国七月革命的冲击 参加者:资产阶级,工人 概况:改革呼声响彻全国。集会,游行此起彼伏,甚至发生暴动。根本原因:土地贵族的统治阻碍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2)内容:(1)降低了选民和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2)取消了一些衰败选区 (3)给予新兴的工业城镇代表名额。3)影响:(1)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入议会。(2)这是英国向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迈出的重要一步。2 1867年改革1)背景: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表现:(1)1832年后,工人阶级展开了争取选举权的宪章运动,遭失败;(2)19世纪60年代,资产阶级激进派和工会联合起来,再次掀起争取议会选举改革的群众运动;(3)1866年,争取议会改革的运动达到高潮。2)影响:(1)使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城市工人获得选举权。(2)给政治民主化提供了更大的动力。3 1884年改革1)背景:(1)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国内经济繁荣,普通人的生活水平提高。(2)英国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大大提高了整个人口素质。(3)工人获得选举权,给政治民主化提供了更大的动力。(4)议会中的两党为了争取选票,竞相进行改革。(5)1884年保守党领袖格莱斯顿提出了一个议会改革法案2)影响:(1)使农业工人获得了选举权。(2)英国基本实现了男性户主的选举权。(3)代议制民主在英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4 妇女取得选举权1)背景:在一战中,妇女参与生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使议会考虑赋予妇女选举权。2)概况:1918年,妇女取得选举权;1924年妇女选举权的年龄资格降到21岁,与男性相同。5议会改革的实质:政治民主化的日趋完善(三)两党制的演变1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议会中两党的产生:辉格党和托利党1)辉格党:(1)原意:苏格兰强盗(2)代表阶级:代表新贵族以及城市商人、金融家2)托利党:(1)原意:爱尔兰歹徒(2)代表阶级:土地贵族和国教僧侣,坚持王朝世系正统观念。2光荣革命后,辉格党和托利党先后垄断英国政治舞台,均长达半个多世纪。1) 光荣革命后的前半个世纪:辉格党执政原因:托利党支持斯图亚特王朝的后裔继承王位,几乎遭到毁灭性打击。2) 1760年乔治三世上台后:托利党执政原因:(1)乔治三世偏向保守的托利党(2)法国大革命的发生,使英国统治阶级普遍感到恐惧而趋向保守,托利党得以大行其道。3 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后的两党1)托利党改为保守党:(1)原因:1832年议会改革过程中,托利党一向信奉保守主义,墨守陈规,反对改革,因而得名。(2)代表阶层:代表贵族利益,同时争取其他阶层2)辉格党改为自由党:(1)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行车安全操作试题及答案
- 计划合约面试题及答案
- 内控管理试题及答案
- 水利安全b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杭州妇联面试题及答案
- 高等数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广西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北京电工知识实操培训班课件
- 2024医疗纠纷预防处理和法律法规培训试题及答案
- 手术室实习生出科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业务流程优化实施步骤指导手册
- 宗教事务条例解读课件
- 2025-2026学年接力版(2024)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 2025年发展对象考试题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及病历书写规范考核试题(附答案)
- 2025北京广播电视台校园招聘17人笔试备考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
- DB11T 1481-2024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规范
- MIR睿工业:2025年中国协作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
- 直销管理条例课件介绍
- 养老护理员职业道德培训
- 氧气安全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