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复仇的反思_第1页
对复仇的反思_第2页
对复仇的反思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复仇的反思再谈铸剑在鲁迅先生的最后一本小说集故事新编中铸剑是比较特殊的一篇。鲁迅在1936年一封致增田涉的信中曾说到:“故事新编是根据传说改写的,没有什么趣味。”。然而在一个多月后同样是在致增田涉的信中又说:“故事新编中的铸剑,确是写得较为认真。”在致黎烈文信中也曾说:“故事新编真是塞责的东西,除铸剑外,都不免油滑。”因此,铸剑也曾引起研究者的很多注意,铸剑无疑写的是一个复仇的故事,但是以往论者的注意力较多地放在对小说中复仇精神的弘扬与鼓吹上,而如果按照以往的理解来读这篇小说,至少有两个问题还存在疑问:第一,在一开始优柔寡断的眉间尺在后来是怎样变得如此坚决?第二,在文中黑色人的形象为什么如此奇怪,难道他仅仅是一个普通的侠客吗?或者也可以说这些疑问是指引我们进一步理解这篇小说的线索。 确实,复仇的主题在鲁迅先生的各种作品中反复出现,比如野草中的复仇、复仇(其二)以及他去世前不久所写的女吊等,这些里面写到了鲁迅先生一贯所赞赏的复仇精神。而且,他曾经几次提到明末绍兴人王思任的那一句“会稽乃报仇雪耻之乡,非藏垢纳污之地!”,他承认“这对于我们绍兴人很有光彩,我也很喜欢听到”,他也曾告诫自己的亲人说:“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可见,鲁迅先生确实是主张复仇、崇尚复仇的。然而作为一位先驱者、思想启蒙家,他又不可能不对这种复仇精神有一些警惕与保留,因为他知道任何一件事情如果把它推到极端的话,就会出现相反的情形,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物极必反”。这也就是他说“对于群众,当鼓舞他们的感情的时候,还须竭力启发明白的理性”的原因。所以在铸剑中对复仇的书写会不会与以往有所不同呢?实际上,我认为虽然同样是写复仇,但是铸剑确实显示了鲁迅先生对复仇这一主题更深入的思考,即对复仇精神本身的反思与怀疑。铸剑的“故事”是“古已有之”,鲁迅先生曾经指出过它的出处,而在他自己所辑录的古小说钩沉中也收入了相传为魏晋时曹丕所著的列异传中对这个故事的记载。而与铸剑中故事的年代几乎同时还有一个伟大的复仇的故事:荆轲刺秦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悲壮慷慨。然而在这个故事中却根本没有荆轲刺秦王中的那种悲壮高歌、快意恩仇之感,读完全文,感觉不到一种伟大的复仇的快意,相反倒仿佛若有所失。这是为什么呢?实际上,小说的标题已经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值得注意的是,这篇小说最初于1927年4月、5月发表在莽原上,题为眉间尺,1932年在编入作者自选集时改为铸剑。这一变化值得我们关注,因为标题在一篇作品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一改动无疑是有原因的,前面是以眉间尺的名字为题,而后来却是以“铸剑”这一行为为题,从改动前后的对比来看,应该是为了突出“铸剑”这一行为或过程。然而在整篇作品中“铸剑”却并不是主要内容,只是在母亲对眉间尺的回忆中才出现了一部分;相反这是一个典型的复仇的故事,占据绝大部分篇幅的倒是复仇的过程,这二者之间的矛盾该如何弥合呢?我认为,这恰好启发我们:这里的“剑”不光指物质实体的剑,也就是干将所铸的雌雄双剑,它更指的是“精神之剑”即一种“复仇意志”,因而“铸剑”也就是“铸造”复仇意志。干将铸造了这两把剑,同时也就种下了复仇的种子。最后从表面上看起来是这两把剑毁灭了眉间尺、黑色人和王,而实际上毁灭他们的却是复仇的意志,是仇恨。人铸造了仇恨,然后又亲手用这种仇恨毁灭了自己。所以我认为,正是在这里,显示出作者的过人之处:在这篇小说里,他不仅宣扬了一种复仇精神,号召人们去行动;同时还对这种复仇与行动进行反思与置疑,因为这种对象性复仇在毁灭对象的同时也毁灭了自己,并且毁灭自己的不是对手,而正是自己的复仇意志,也就是仇恨本身,而复仇的意义却难以真正确立。当我们这样来理解的时候,上面的两个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这篇小说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即眉间尺、黑色人和王,其中眉间尺和王的形象由于是对立而生,比较容易理解,而黑色人的形象内涵则不十分明朗。最为主要的是,在列异传的记载中,关于黑色人没有任何描写,即使对他的行为的描写也是十分的简洁,然而在铸剑中,鲁迅先生对黑色人有好几处描写,非常丰富,并且是立体的。这种变化值得关注。这说明从原来的故事到现在的小说,作者已经注入了一些另外的东西,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著名作家残雪曾在一篇文章中认为,王与黑色人均是眉间尺的另一个自我,眉间尺的复仇是人对自己的复仇(因为所有的罪恶都是人所为,所以人只有向自己复仇,这是一种更高意义上的复仇),因为眉间尺的怯懦,所以必须有“另一个眉间尺”作为他的替代物而出现,来完成复仇的任务,这就是黑色人。但在我看来,这个黑色人是鲁迅抽象出来的一个人物形象,他不是任何人,他就是复仇本身,他就是千百次挥舞着刀剑扑向血肉之躯的复仇意志;如残雪所说,他的出现是推动故事继续下去的动力,因为眉间尺无法完成复仇的任务。这个黑色人双手坚强有力、意志坚定、目光如炬、残酷阴冷而又狂热饥渴。在作品中,黑色人的形象非常奇特。当眉间尺正陷在困境中时,“前面的人圈子动摇了,挤进一个黑色的人来,黑须黑眼睛,瘦得如铁”,黑显出他的阴冷黑暗,而黑与铁组合在一起则勾划出一个意志坚强如铁的人。他的“声音好像鸱号鸟”,眼光如“两点磷火”,又显得怪异、诡秘而又充满生气和某种渴望。这样一个人行踪诡秘、心性阴冷、手段干练,他翻越千山万水,紧紧盯住自己的目标,一找准时机,便将手中的利刃狠命一击!文中黑色人与眉间尺有几段对话,他说“我的心里完全没有你所谓的那些。我只不过要给你复仇”,即是说,所谓的同情、仁义道德对于他来说是不存在的,没有意义,他所知的只是复仇,他也只需要复仇,不管是为谁复仇,因为于他都是一样,都不过是复仇,就像杀手只是拿钱杀人一样,不问主顾与对象。他又说:“我一向认识你的父亲,也如一向认识你一样。但我要报仇,却并不为此。聪明的孩子,告诉你罢。你还不知道么,我怎么地善于复仇。你的就是我的;他也就是我。”这正是对上一段话的再明白不过的解释:“我认识你”也认识“你的父亲”,因为“你们”都是复仇者,而“我”正是复仇意志本身,因此“我”是最“善于复仇”的;所有人的复仇都是“我”的复仇,或者说都是通过“我”实施复仇。眉间尺的命运是悲剧性的,他一来到这个世界上便注定了要去为父亲复仇,而这个对象竟是世俗权力的最高掌握者“王”;更为要命的是,他自己却是一个犹豫不决、优柔寡断的人,这是通过文章一开头他对落水的老鼠既厌恶又怜悯的反复来体现的。这样一种性格显然是不利于复仇的,复仇需要的是铁与火、刀与剑,他这种略带文人气的性格无疑使母亲感到失望:“看来,你的父亲的仇是没有人报的了。”他惭愧了,于是决心要改,并且背上剑踏上了复仇之路。但是出发前一晚他的“翻来覆去,总想坐起来”表明他要想变得坚强、果断起来,决非易事,因此他的第一次行动的失败是决定了的。幸好黑色人救出了他:黑色人的出现使故事出现了转折。眉间尺的缺点在于复仇意志的不够坚定,他没有铁一般的意志,他要复仇就必须强化自己的意志,而鉴于他懦弱的性格,这需要一个外力来进行。黑色人即是这样一个外在的力量,他干练、坚强、有力,不费吹灰之力就把眉间尺从“干瘪脸少年”的手中解救出来,并且让他知道自己是多么的“善于复仇”。这里黑色人与眉间尺之间的对话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种精神的交流、一种意志力的灌注,所以最后黑色人以最极端的方式来考验他:以剑和自己的头来交换。“剑”是父仇的由来,“头”则是生命所系,两者都是不能随便放弃的,所以这对于眉间尺无疑是一次极端的意志力的挑战。最终他坚决地削下自己的头与剑一起交付给黑色人。这里眉间尺成功地把任务交给了另一个人,对他来说即相当于任务的完成,所以他是成功的;但是另一方面,黑色人说服了眉间尺,眉间尺自杀,即说明了复仇意志对复仇者的胜利,仇恨支配、控制了复仇者。复仇意志的急剧膨胀使得复仇意志本身成了“王”,成了主人,它不仅将向复仇的对象抽出寒气逼人的剑,还向复仇者自己擎起了利刃:复仇意志毁灭了两者,它似乎成了最后的胜利者。使命转移到了黑色人身上,复仇意志开始自己行动。现在金鼎已经摆起,多年盼望的日子终于来到。正是由于有了复仇意志的灌注,所以那眉间尺的头(他当然是代表了眉间尺)在王宫中才表演得如此坦然、自如,一点没有犹豫、不安之感,而一当王的头颅落入汤中,它便猛扑上去,“狠命地在他耳轮上咬了一口,”然后“两头即在水中死战。”这时的“眉间尺”已经变得既狠又准,简直是不顾一切!他沉浸在复仇的快感之中。这时黑色人的头也加入到复仇当中来,这时复仇意志达到了顶点,它想把复仇进行到底,把复仇的意志完全转化为行动,实现自己。于是三头相斗,直到最后都死去,沉入水底。王已经被杀死,连“头”也几乎被咬碎,眉间尺的复仇已经完成。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王妃与大臣们竟然把王与自己还有黑色人葬在一起:自己朝思暮想要毁灭的那个人竟然要与自己永远呆在一起!这是多么大的讽刺。眉间尺为了复仇,不惜让那残暴的“王君”复仇意志占有自己,把自己变成一个复仇的工具,引颈自刎,最后终于报了仇,然而却搭上了自己的性命。而更具悲剧意味的是这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