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中考物理 考点聚焦 第一讲 声现象课件.ppt_第1页
甘肃省中考物理 考点聚焦 第一讲 声现象课件.ppt_第2页
甘肃省中考物理 考点聚焦 第一讲 声现象课件.ppt_第3页
甘肃省中考物理 考点聚焦 第一讲 声现象课件.ppt_第4页
甘肃省中考物理 考点聚焦 第一讲 声现象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 物理 第一讲声现象 1 声源 振动 的物体叫做声源 或发声体 固体 液体 气体都可以作声源 2 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一切发声物体都在 停止 发声也停止 但原来发出的声音不会立即消失 3 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 物理学中将这种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 固体 液体 气体都可作传声的 不能传声 声音在介质中是以 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振动 振动 振动 介质 介质 真空 声波 发声 5 反射与回声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柔软多孔的物质会被 遇到较大障碍物会被 回来而形成回声 人耳能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为 s以上 低于 s时 回声可以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测距 测海深 吸收 反射 0 1 0 1 4 声速 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快慢不同 一般来说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 液体次之 气体最 另外 声速还跟 有关 在15 时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快 慢 速度 340m s 6 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 的物理量 物理学中把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其国际主单位是 符号 7 音调 指声音的 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的 8 响度 指声音的 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 有关 还跟发声体的 有关 9 音色 也叫音质或音品 它与发声体本身的特征有关 不同的发声体 发出声音的 不同 音调和响度相同 音色不同的声音 其振动的波形不同 快慢 赫兹 hz 高低 频率 大小 振幅 远近 音色 音调 响度 音色是声音的三种特性 响度大的声音 音调不一定高 音调高的声音 响度不一定大 音色与音调 响度无关 它是我们分辨不同发声体的依据 10 超声和次声 人们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 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 hz hz 超出这个范围 人无法感知 但有些动物却能感知到 如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是15hz 50000hz 大象能感受到自然界许多变化发生的次声波 次声波 超声波 20 20000 11 噪声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 噪声是指发声体做 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看 凡是妨碍人们 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都是噪声 乐音与噪声的区别是 12 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人们用 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 其符号 为保证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声音不能超过 为保护听力 声音不能超过 13 噪声的控制 从三个方面入手 即防止噪声的 阻断它的 防止它进入 无规则振动 正常工作 学习和休息 分贝 db 70db db 产生 传播 人耳 乐音是有规则的振动 噪声是无规则的振动 1 2014 联考 声音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 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 结石 说明声波具有 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 水面激起了水花 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2 2013 天水 通常情况下 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由于物体 而发出的 声波的频率范围很宽 但正常人的耳朵只能听到20 20000hz的声音 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之为 减弱噪声有三个环节 公路两旁安装隔音墙 植树属于在 减弱噪声 能量 振动 振动 超声波 传播过程中 3 2014 天水 中国好声音 比赛现场 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琴声是通过 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 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 目的是为了在 减弱噪声 4 2014 庆阳 2014年5月25日 甘肃庆阳环县选手熊有堂在央视 星光大道 节目中荣获周冠军 他的 高音 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里的 高 是指 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振幅 音调 空气 声源处 a d 5 2015 联考 下列关于声音说法正确的是 a 成语 声如洪钟 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色b 声音传播的速度一定是340m sc 闻其声而知其人 主要是根据响度来判断的d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 音叉发声的音调是相同的6 2015 天水 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雨滴落在地面上会发出声音 说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b 未见其人 先闻其声 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c 市区内 禁鸣喇叭 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 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 是因为超声波比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快 b c 7 2015 兰州 关于声现象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小西湖立交桥上安装的隔音墙 是在声音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b 接听电话时根据音色分辨对方c 声音的频率越高 传播速度越快d 水面舰艇可以通过超声波探测海洋的深度和礁石8 2014 兰州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 在不同物质中声速均为340m sc 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音色相同d 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d c 9 2014 天水 关于声现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物体在震动 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 真空也能传声c 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 说明超声波能传播能量d 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 目的是为了减弱噪声 例1 2015 成都 如图所示 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 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 这说明 a 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b 超声波具有能量c 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响度会变大d 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小 解析 正在发声的音叉是否振动 不易观察 把它放到水里后 能够激起水花 看到水花溅起 就能说明音叉在运动 这里应用了转换法 把不易观察到的现象转换成可明显观察到的现象 故选a 答案 a 变式题1 手拨动琴弦 发出悦耳的声音 发声的物体是 a 手指b 琴弦c 弦柱d 空气 b 例2 2015 鄂州 中国好声音 是一档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 也是深受观众欢迎和喜爱的唱歌类娱乐节目 在节目中常常听到导师们说 某某某 你的声音有很强的辨识度 我很喜欢 这里所说的 辨识度 主要是指选手唱歌时声音的 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以上说法均正确 解析 因为每个人的发声声带结构都不相同 因此会发出不同音色的声音 辨别熟人的声音 辨别乐器的声音靠的都是音色 这里所说的 辨识度 主要是指选手唱歌时声音的音色 故选c 答案 c 变式题2 我们中的小男生 成长时声音逐渐改变了 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 声带振动变快b 声带振动变慢c 声带振幅变小d 声带振幅变大 b 例3 2015 泉州 下列防治噪声的事例中 属于从产生环节进行防治的是 a 临街房子的窗户装上双层玻璃b 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c 城市高架桥道路两旁建隔音墙d 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有耳罩 解析 a 临街房子的窗户装上双层玻璃 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不符合题意 b 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属于在噪声的产生环节处减弱噪声 符合题意 c 高架桥道路两旁建隔音墙 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不符合题意 d 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带有耳罩 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答案 b d 变式题3 2015 威海 近年 全国各地掀起跳广场舞的热潮 广场舞有益身心健康 但也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 为避免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 下列措施合理有效的是 a 调节音响的音量 使声音的音调不要太高b 居民关闭门窗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 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以阻断噪声的传播d 晚八点半以后停止跳广场舞 以防止噪声的产生 一 方法技巧声现象实验中几种实验方法1 理想实验法 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瓶中的空气 听到的铃声逐渐变小 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这里用到了已有的事实推知在极限情况下的结果 物理上称为理想实验法 2 转换法 音叉的振动很微小 不容易观察 采用乒乓球放大了音叉的振动 物理上称为转换法或放大法 3 控制变量法 用桌子边缘的直尺 探究影响音调和响度的因素 使用了控制变量法 例4 2015 德州 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 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b 甲 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c 乙 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d 丙 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 相同时间内 甲和乙振动的频率和幅度相同 所以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是甲和乙 a正确 甲 丙的振动的频率不同 故音调不同 没有指明是同一种乐器 故音色不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