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龟山汉墓讲解词 各位来宾: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龟山汉墓参观。非常荣幸能够为各位做讲解服务,我是本次导游xxx。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座汉墓于1981年2月由当地的农民开山采石无意间发现,1993年7月正式对外开放。墓的主人是西汉第六代楚王襄王刘注与夫人。墓的总面积为700多平方米,容积达到2600多立方米,几乎掏空了整座山体,是目前徐州地区唯一能够确定墓葬主人身份的汉代楚王陵墓。1996年被国务院定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荣膺20世纪100项中国考古大发现之一。2005年被列入“十一五”期间保护单位100处国家重点大遗址保护专项。该墓工程浩大,设计巧妙,施工精细,被誉为“中华一绝,千古奇观”。现在让我们继续了解墓葬的主人-刘注。汉朝是古代徐州社会发展的兴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人才辈出,它总共有400多年的历史,分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总所周知,汉代的开国皇帝刘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由布衣登上皇帝宝座的人,徐州是他的故乡,公元前202年,由于刘邦初定天下,骨肉不多,所以大封同姓王,以此来巩固政权。为确保刘氏江山的稳固,高祖曾与诸大臣刑白马盟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攻击之”。他把自己的弟弟刘交封到徐州,管辖36城,封为楚王。这张图片为历代楚王的一个世系表。作为诸侯王,他是封国内的最高统治者,一般由皇帝封立,诸侯王薨,王位由王太子承嗣,若太子早卒,即有其他子或孙继立。墓主人刘注就是刘邦同父异母的弟弟刘交的重孙,刘注在位13年,时值汉武帝统治的鼎盛时期。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组照片是山体没有被挖掘之前的原貌,这座山犹如一只乌龟。头朝北,尾向南,故得名为龟山。今天我们参观的这座汉墓就在此山腹中。从下面的这组照片中,我们可以了解该墓发掘现场时的情景,这些巨大的条石是用于堵塞甬道的,每块塞石都重达6吨以上,主要是作为防盗之用。当时堵塞甬道的塞石,分上下两层,总共26块,把56米长的甬道从头到尾全部堵塞,接缝严密,连一枚硬币都难以塞进。经专家确定,汉墓的甬道在当时处于龟山的半山腰,并且从塞石的质地判断不是本山的石头,是从西南很远的地方运来。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汉代,古人用什么方法把这些庞然大物运输到此地,并塞在这狭小的甬道内的呢?这可以说是难解之谜了。另外每块塞石的所在位置都有它特殊的编号,这就是发掘南墓道的照片。大家可以看到在展厅中陈列着许多珍贵的文物,您首先看到的是一组鼎。说到鼎,它最初的作用只是作为炊具-相当于咱们现在的锅,后来才改为祭祀所用,成为身份的象征,史书记载天子可用9鼎,士大夫7鼎,诸侯王5鼎。旁边是一组药浴的实用器物,都是以青铜为主,这其中包括铜浴盆、铜臼、铜杵、铜量。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龟山汉墓的出土文物中的精品代表-鎏金铜熏,国家一级文物,曾出展四个国家。高22.3厘米,通体流金。所谓鎏金,是指在饰物的表面镀一层金,起到防腐的作用。造型和纹饰都十分精美,是罕见的工艺珍品。它上盖可以打开,里面盛放点燃的熏香,幽香四溢,让人心旷神怡。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个沙盘,由它我们可以想象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条件下,古人是怎样在这样一座大山腹内打凿出两天近乎平行的甬道的。而古人在修建墓葬的时候,又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对山体进行勘测的,我想这些问题就连我们现在的考古学家也难以得出精确地结论。因此这也成了龟山汉墓的一个未解之谜。通过这个沙盘,我们会看到整个墓的设计既科学又合理。它分别由南北两条墓道、两条甬道以及15间墓室构成。最为突出的部分可谓是它的两条精确地甬道,相对平行。这个时期的墓葬大部分建在山体内,主要是因为:一个是汉代的葬制,再者是因为古人认为,如果平地起坟的话,目标太明显,建在山体内,一方面象征基业永固、死后也要威风,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防水淹没、防盗的作用。我们来共同看一下徐州地区墓葬的分布图。我们这座城市比较特殊。四周都是山,而且有黄河流经,是山围水绕的地方,徐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说到汉朝,封在徐州的楚王就有13个,他们都是刘姓诸侯王,权利仅次于朝廷。依汉代葬制,地方诸侯王薨后应埋在其分封国内,徐州地区发现的汉代诸侯王均是凿山为墓,工程浩大,且神秘莫测。现在已经发现了8处。其他汉墓主人的身份有待进一步考证,唯一确定身份的就是龟山汉墓。确定身份的根据是什么呢?正是这方龟钮银印,它质地为白银,印纽上方是一直爬行的乌龟。它翘首远眺,憨态可掬。其背甲、腹甲刻有文饰,下腹镂空,眼鼻雕刻精致。下方用小篆刻了“刘注”二字,字体厚重含蓄,为研究汉代王侯印不可多得的实证。关于这个印章,还有一个有趣的来历,那是1982年的11月份,附近的一个农民在墓室里面捡到刘注的印章,挂在自己身上达4年之久,由于该农民不清楚它的特殊作用及其价值,其间还试图把上面的刘注二字磨掉,直到1985年文物普查时,才从他手中征集过来,为确定墓主人的身份提供了确凿的证据。早在1972年的时候,首先发现的是它的陪葬墓,只有20平方米,据推测墓葬的主人可能是刘注的姐妹或者是女儿,其出土珍贵的文物就多达720多组。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主墓没有被盗的话,陪葬品应该是无法估量的。由于龟山汉墓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汉代工匠巧夺天工的建筑技艺。因此,龟山汉墓参观记一文,于1999年入选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二册。2005年又入选国标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全国将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读到龟山汉墓参观记这篇课文,将有越来越多的学生了解龟山汉墓了解汉文化的博大精深。各位游客这边请,这边展柜里面是极具汉代特色的陶俑。其特点是:造型特别,色彩斑斓,可谓是栩栩如生,体积虽小,但比例准确,这也代表了汉代陶俑写意、简朴的成熟风格。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块塞石是南甬道上层的第一块石头,上面印有四十八个字,依次是:“帝百上石,楚古尸王 通于天述 葬棺椁 不布瓦鼎 盛器 令群臣以葬去服 毋今玉器 后世贤大夫 幸视此书 目此也心者悲之”。这48个字中,题首四字明显大于正文文字,用笔舒缓而意态凝重。这48字表现了书体由小篆向隶书演变的过程中的古拙,是中国书法自定义时代,西汉早期古隶之一,夜市古代碑刻考古的重要发现。这段刻铭,无论从书法艺术还是文字内容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字的大体意思是说:我虽身为一代的楚王,敢于向上天发誓,墓葬中没有放置任何金宝玉器和值钱的陪葬品,只放置了棺木和尸体,如果后人有幸看到这段文字,应该产生同情之心,所以没有必要再动我的墓穴了。我们考古工作者在龟山汉墓北侧的陪葬墓中,就出土了720多组珍贵文物,更何况这座主墓呢,也许正如人们常讲的那句话:此地无银三百两!现在大家看到的是龟山汉墓的第一个组成部分-墓道。它是一座夫妻合葬墓,因此它拥有南北两条墓道,而墓道又分为内墓道和外墓道两段,其特点是内墓道窄短,呈喇叭口状,而外墓道近似于长方形有比较宽大。在墓道的两侧还可以看到筑起的夯土墙。其主要用于封闭裸露在外的墓道,同时还起到保护墓葬的作用。考古专家清理墓道时发现,龟山汉墓的墓道有别于徐州其他的大型汉代墓葬,其墓道平整,宽阔,夯土层也建造的十分精细,因此众多专家推断认为龟山汉墓是徐州地区汉代墓葬发展的高峰时期。由于历史原因,龟山汉墓在1981年墓葬发掘时并没有被全部发掘出来,直至2005年我们对龟山汉墓进行了保护和展示二期工程,今天两条墓道才得以展现在我们各位面前。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就是南墓道。它全长22.1米,是当年运输楚王襄王刘注的棺椁进入墓葬的唯一通道。为了更好的保护历史文物,也为了更全面,更清晰的吧两千多年前古人留下的历史遗存展现给大家,在墓道保护工程中,我们用玻璃搭建的这个栈桥,就是想通过古代与现代两种建筑设计手法,向大家展示两千多年前的历史文明。在墓道的两侧,我们各位还可以看到两个方形的土堆,这就是我们刚刚讲到的夯土墙,也称封土。由于在汉代的龟山溪路,也就是现在的入口处,山势十分平缓,墓道将被裸露在外面,聪明的古人为了封闭墓道,保护墓葬的隐密,同时为了防止人为地破坏和自然地侵蚀,于是在这个部分修建了夯土墙。这段夯土墙的特点是:下厚上薄,顺着山势东高西低,长4.6米,宽3.3米,墙体较为坚硬,做工也十分精巧,总共分为十三层,每层都用碎石隔开,界限十分明显。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一部分是甬道,它高为1.78米、宽1.06米、长56米。甬道沿中轴线开凿,最大误差仅为5毫米,精度为万分之一。各位游客,可以从这条激光线来看,甬道与红线几乎绝对平行,是世界上打凿精度最高的甬道。在进入甬道后,各位游客可以用手触摸一下四壁,您会发现它十分的光滑圆润。这全部是当时工人打磨过的,而上面的夹角也呈直角。这样形状规则的塞石就能严严实实的封闭整个墓葬。走到这里,各位游客,还可以发现原来平滑的石壁上出现了块石形状。这是由于龟山是石灰岩山体,在打凿时出现了塌方,聪明的工匠们用规则的人条石镶嵌在上了。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十五间墓室的第一间,马厩。这间墓室面积为22.2平方米,中间的水池为饮马的水槽,石头是拴马桩。当时在此出土了两件文物,一件是陶盆用来作马的食槽,另一件是陶俑,象征着马夫。不过这间墓室最大的特色还在于它的墓室顶部。类似于草原上的蒙古包,使用四角攒尖顶,乍一看像是四块巨石拼砌而成,其实它是一个整体。在还未发明火药的汉代,全部依靠工匠手工雕凿。讲到这,有人要问,为什么要在墓里打造马厩?一个简单的马厩值得费那么多功夫吗?在汉代初年,经历了常年的战乱,社会经济十分困难,百业待兴,连皇帝也找不到四匹毛色一样的马。正可谓“天子不能具纯驷,将相乘牛车。”汉朝从高祖刘邦到“文景之治”都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力图发展经济。而马不仅仅是重要的军事、运输、生产工具,也成为贵族身份和权力的象征。所以养马业在汉朝倍受重视,出现在刘注的墓里也就不奇怪了。这里面的一间是楚王的车马室,也就等于我们今天的车库。中国古代陆地交通工具以马车为主,但在等级制度非常森严的封建社会,并不是每个人乘坐的马车都是一样的。皇帝、诸侯可以乘坐四到六匹马的车,并且车体宽大,车内可座可卧,还可以调节温度。而一般的官员、贵族就只能坐一批到两匹马的车,而车体和功能也大大的缩水了。刘注作为一代楚王是大权在手的诸侯王,所以车马室中摆放的正是四匹马的马车。在看过马厩里的四角攒尖顶后,您也许留意到了这间墓室的顶部,与前面的不同的是这间墓室使用了五坡顶。由于面积较大,为了防止塌方,工匠掏空四周时,在中间留下一根石柱,用来支撑墓室,我们称为擎天柱。像这种中心柱结构,虽然与敦煌石室的中心柱结构不同,但是就建筑研究的角度来看,至少在西汉初年墓室中就已经采用了这种结构了,对研究西汉的建筑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现在请各位随我来到对面的小车马室。这间车马室,面积5.91平方米,为四角攒尖顶。出土御手俑三件,陶马四件,都是面北而立,另外还有一些铁质车马器。其中陶马身高不过50厘米,却骨骼奇伟,神采飞扬,尤其对马头的刻画更是惟妙惟肖,符合真马的剖析比例,也突出了骏马的豪放个性,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这间小小的车马室,处于主葬墓的正前方,又在甬道的一侧,是不是很想这座地下宫殿的门房,或现在的工矿企业的传达室呢?走过幽长的甬道,我们来到的地方是歌舞器乐室,也就是今天的歌舞厅。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好歌乐舞,在汉朝更为盛行,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史书记载,赵飞燕“丰若有余,柔若无骨”、“纤细轻细,举止翩然”能作“掌上舞”,而被汉成帝封为皇后。汉朝的君主、王侯们十分懂得享受,希望自己在听天籁之音的同时又能品瑶池美酒。所以在歌舞厅的一边特意安排了一间厨房。就在这间厨房里,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的谷物,和碳化过的粮食,还有一些动物的骨骼和陶制的坛罐。中国的古人相信有神论,认为人死后灵魂是不灭的。死亡以后会到另一个世界来生活,所以厨房里的餐具,视频就是必不可少的了。既然是厨房,那么就应该有水井,所以设计者在外面打了一口精致的水井,正是这口水井不仅使我们更加钦佩汉代工匠高超的技艺,也使我们通过井里出土的水果核,(枣、桃、梅、杏、李)推算出刘注死亡的大概月份。这口水井因为是象征意义的,所以只有20厘米深,但里面的水却常年不干。水主要来源于山上的石裂隙,如果有一天里面的水满了,那么它就会通过旁边的排水槽排出墓外,经墙角的渗水井到达地下石裂隙。为了便于排水,每间墓室都凿有排水槽,槽深10厘米左右。整个排水系统由高到低,由东至西,经过专家测量知道,我们现在站立的地方比用道口高出527毫米,整个地势呈10/1000的自然坡度倾斜,这样有利于水的排出。整个结构的设计无比巧妙,叫人赞叹不已。这一间是武器库,武器库对于一个国家的军事是至关紧要的地方,楚王刘注也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当年对这一间武器库作了进一步的保护措施,我们看到门前的两块塞石,就是堵塞武器库所用的,这是不是和我们现在的防盗门的作用很相似呢?这间是十五间墓室中最小的一间-厕所。如果要想了解汉代的厕所,那我们就应该先了解一下厕所在汉代被重视的程度。厕所是人类文明的伴生物,自从有了人类,人们在解决果腹问题的同时,就面临着人的排泄物的场所-厕所的问题,应该说,厕所它有着古老的历史,但是由于考古资料的匮乏,这就给我们认识古代厕所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是在汉代开始出现的一些陶厕和带有厕所的陶屋冥器,以及在大型诸侯王墓中建造的十分考究的石质便溺器,却为我们认识了解汉代的厕所提供了最详实的资料,同时也说明了厕所在汉代已经成为重要的卫生设施并日趋完善。厕所作为汉代住宅建筑的一部分,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首先是它的结构合理,再者就是风格多样。许多厕所建造的非常讲究,诸如这间厕所的设计,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厕所制作精细,打磨光滑,全部由活动石板组装而成,“如厕时,蹲位有靠背可依,起立时,可握扶柱而起,便溺后,可用清水冲刷”像这种制作精细,设计合理的厕器在目前国内都实属罕见。在厕间南壁的石裂隙中发现两件陶钵,应为洗具,用来洗手。当前厕所也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这一间是前殿,是刘注用于理政朝拜饮宴宾客的一个房间,相当于古代建筑的中堂,是地下宫殿的核心部分,也是十五间墓室中最大的一间,面积达68.91平方米。就连中间的这根擎天柱也高达4米之多。由于作用重要,所以它所处的位置正好在南北的两条甬道的中轴线上,如此的测量技术就连专家也为之惊叹。西首这间墓室曾经清理出刘注封棺用的铁钉,还有八五年征缴的刘注的龟钮银印。因为古人一般印不离身,从而可以推断证实这间墓室就是刘注的棺室。而这间墓室也是十五间中打凿的最精细的一间。可能各位已经看到这间墓室的西北角有着一个阴影,仔细看上去像一个古人长袍峨冠,手拿着一卷书,头微仰,面向东而立。西墙挂的照片是汉刘邦剧组在龟山汉墓拍摄外景时扮演刘邦的演员刘文治依照阴影的形象而留下的。阴影的出现可以说给龟山汉墓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为什么会出现阴影?为什么阴影又出现在棺室?难道是两千年多年的楚王显灵?还是高明的工匠使用巧饰这种物理现象的手段来惊吓盗墓者,从而保护楚王的遗体?直到今天这仍然是龟山汉墓千古之谜,还有待专家进一步考察研究。可能各位来宾早已想到一个问题,就是按照当时的葬制,讲究的是前朝后寝,所谓的前朝旧事我们刚看到的前殿。因为龟山汉墓坐东朝西所以后寝的位置应该在东首,更何况中国人一直以东为首。那么刘注的棺室为什么又由东首转移到这一间呢?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一同去看一下刘注的原棺室。按照习俗这一间是刘注的棺室,可使走到这里,大家都会不由的抬头往上看,因为墓室顶部出现一条很大很深的石裂隙。裂隙边缘还有打凿过的痕迹,从而说明裂隙的形成早在2000多年前,是山体的自然断裂层而不是打凿时出现的塌方现象。有了这个石裂隙不仅使墓室看起来不美观,而且雨季时渗水现象十分严重。这样不利于刘注尸体的保存,只好把棺木由这一间移到了西首,在发掘龟山汉墓的时候在这间墓室出土了大量的瓦片。据专家考证,当时这间房间里有仿地面木质结构的房子,时间一长,木头腐烂。当初之所以选着这一件作为棺室不仅仅是因为它位于中轴线上,位于东首,而且它正对准龟山海拔的最高点,由这儿到顶峰的垂直距离为33米,表现出刘注在死去后也想至高无上的愿望。也许这才是他想选择这一间作为棺室的真正原因吧。但天公不作美,没有随他的心愿。到此刘注的第10间墓室我们已经参观完了,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道门被称为壶门。壶门从字面意思来解释,是通向帝王宫殿的通道口。这也是连接刘注与夫人的通道,符合汉代葬制讲究的夫妻同墓不同穴,遵循灵魂合葬。也就是说生前夫妻两个人分别打造各自的墓葬,只有夫妻两个人都下葬以后,才能把中间的过道打通。这种葬法延续了下来,现在苏北地区就因为水浅地薄不能营建大型的陵墓,所以夫妻合葬时,只好在两人的棺木之间搭上一条木板,俗称“仙人过仙桥”。我们在发掘清理时根据夫妻二人墓穴中清理的古钱币考证出刘注比其夫人早下葬三年,也就是说,各位看到的过道时刘注下葬三年以后由北面进行贯通的,这在当时被称为“开门寻夫”。但是细心的你也许能发现,与整个打凿精细的墓葬相比,壶门是十分的不规则。并且我们在夫人墓葬中发现,壶门右面在打凿时留下了阶梯型的样子。这难道是出现了误差?但是墓葬的整体打凿是如此的精密,又怎么会在打通两米厚的时候出现误差呢!而就算有了误差,那工匠在没有打通的时候又怎么知道出现了误差?难道这是汉代的葬制的一种风俗?还是有别的原因?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也由此成了一个迷。走过壶门之后,我们来到了刘注夫人的歌舞厅,您会发现这间墓室的顶部结构与刘注墓室的截然不同。它是拱形的并且上面还留有一些突出的小石包,很多人用现代人的观点推测是不是现在歌舞厅里点缀的彩灯、射灯等灯光设施呢?但两千多年前并没有电,又哪来的灯呢?考古学家是这样推断的:在汉朝,人们对于宇宙的知识的了解甚少,片面的认为天圆地方,如果我们站在平面的地球上抬头仰望天体,那么它就是拱形的,那么如果我们把那拱形的屋顶看成是天空的话,那屋顶的小石包是不是天空闪烁的星星呢?在中国还有这么一种说法:地上有一个人,天上就有一颗星,地上死了一个人,天上也会陨落一颗星。而刘注夫妇撒手人寰之后,就特意在墓室中留下两颗正在划过天空的流星。您看经过两千多年这么漫长的岁月,这两颗流星至今也没有陨落到地面上。这一间是刘注夫人宴饮宾客的前殿。虽然作用与刘注的前殿相类似,但它的高度、宽度、长度、远不如刘注那间,而且打凿的也十分粗糙。这充分说明一点,就是两千多年前,男尊女卑就已经成为事实。这一间是夫人的后寝,也就是棺室。同样没有发现她的棺木和骨骸。当时推测这一间是夫人的棺室的根据是当时在这里出土了大量的陶制的冥钱,与现在所讲的纸钱相类似。同时出土有一些五籽莲也就是女性用的一种化妆盒,从这一点来判断是女性的墓葬,而能与刘注合葬的女性是谁呢?当然只有他的夫人。但是推测为夫人棺室的依据主要的一点是:请各位留意一下棺木周围的志面,在棺木正前方,40厘米距墙20厘米处有一道凹槽,这种凹槽的四周都有形成的一种凹坑,凹坑的作用是为了稳固棺木。而汉代对棺木的制造是十分考究的,高官贵族的棺木一般使用汉白玉,而根据地上的凹槽可以推算刘注夫人的棺木并不是十分奢华的。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所以夫人的墓室也开凿了一间厨房,一口水井。不过这间墓室最具有特色的是墓室东西两壁有一堆堆成的凹槽。考古学家通过考证后,认为可能起到两种象征作用。第一,这儿是厨房,那么着来年各个凹槽是不是很像现在厨房中所设的壁橱、碗橱。还有一种说法,您想刘注有十间墓室,但他夫人呢?只有五间,也许是想向两边继续打凿,再打凿出两间来,也就是打造到这种程度时,刘注的夫人已经奄奄一息,等待下葬了,并且在这间墓室还有一口没有找到水源的水井。所以工匠就只好草草收了工,留下凹槽,表现出这是两件没有完工的墓室。龟山汉墓是凿山为室,穿山为藏,在当时既无炸药又无开山机械,穿山作业又无法施展密集的情况下,这巨大的方石只能靠少数人用铁凿一点一点开凿出来,无论是墓道、甬道还是每个墓室,始除开凿只能是一至二人进行,随着墓室的扩大才能增至数人,于是根据上述昼夜不停地打凿,这样也要耗时十来年的时间,而刘注在位只有13年的时间,也就是公元前128-公元前116年。在西汉时期最流行厚葬言“汉氏之法,人君在位,三分天下贡献,以一分入山陵”由此可见在这13年中他要耗费多大的人力财力物力来打凿这座地宫,所以龟山汉墓不仅是当时封建贵族奢侈的一个见证,同时它也凝聚了汉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心血和汗水。参观到这里,您可能最感兴趣的就是浩大的地下宫殿为何只残留很少的陪葬品呢?这座地下宫殿有没有被盗?如果被盗,那么盗墓者又是从哪儿进入墓穴呢?这条北甬道是运送刘注王后棺木的一个通道,当棺木进入棺室后,这条甬道就应该像南甬道一样由两层塞石将其严严实实堵塞。但当我们在81年首次发掘龟山汉墓时,这条甬道只用了一层塞石进行堵塞。那么通过这种现象,给我们第一个假想就是这座墓葬已经被盗过了。我们可以想象如此大型的陵墓在它修建时不可能做到密不透风,也肯定会有许多陪葬的金宝玉器。而大量的陪葬品对于盗墓者来说又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因此像这种大型的墓葬最终都是十墓九空。盗掘墓葬历来也是禁而延绵不绝的。说到这,可能大家会问“知道什么时候被盗的吗?”当年在考古发掘中,考古工作者曾在北墓道发现了两件晚于墓葬的器物,一件是王莽时期的“货泉”,另一件是具有南北朝时期特点的青瓷碟,说明刘注夫妇墓早在王莽时期和魏晋南北朝时两次被盗。通过挖掘的无间我们知道了这座墓葬被盗的时期。但又是什么人盗的墓呢?那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一般像帝王将相的墓葬都是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又加上墓葬的墓道、甬道里又放置上加工规整的大型巨石。龟山汉墓用双层单列的巨型塞石进行封堵的,如此的防范其结果也是难逃一劫。由此可以说明盗掘挖墓之人,他们必须要有充足的盗墓时间,相应的技术手段及人员,这样才具备挖掘此墓的条件,由此专家推断此墓应该为官盗。这就是龟山汉墓的北甬道,与南甬道几乎一样。两条甬道相距19米,但两条甬道的平行夹角仅有20秒,误差仅为1/16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经济学考研备考心得分享
- 降低化学工业排放标准方案
- 企业员工激励方案调研
- 工作总结:计划执行与目标实现
- 仪表工业故障诊断预案
- 年终总结:别具一格风采独特
- 2025浙江丽水缙云县壶镇中学招聘代课教师4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分析初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
- 2025云南丽江宁蒗彝族自治县应急管理局面向社会招聘公益性岗位1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合奇县面向社会招聘社区工作者13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Unit1Developingideaslittlewhitelies课件-高中英语外研版必修第三册
- 培训反馈意见表
-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与负债管理
- 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中国银行业协会
- 电力系统分析孙淑琴案例吉玲power程序实验指导书
-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5)
- 根管治疗--ppt课件
- 《毛诗大序》原文及注解
-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记录表
- 桌牌桌签模板正反桌牌会议室三字两字桌牌word版
- 工作餐费用报销审批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