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编写.ppt_第1页
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编写.ppt_第2页
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编写.ppt_第3页
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编写.ppt_第4页
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编写.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编写知识 更高的标准能激发企业找到创新的手段 美国著名战略学家波特 近期食品安全事故与食品安全标准的关联 认识食品安全企业标准标准的制定程序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一 认识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食品安全法 2009年6月1日 实施之前 食品标准从层级上分为 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地方标准 企业标准 食品安全法 实施后 调整为 食品安全标准 第三章食品安全标准 食品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 除食品安全标准外 不得制定其他的食品强制性标准 1 食品安全法 实施前后的食品安全标准整体变化 一 认识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层级的变化第二十二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现行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食品卫生标准 食品质量标准和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的标准予以整合 统一公布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第二十四条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 可以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法律的补充说明 本法规定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公布前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现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食品卫生标准 食品质量标准和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生产经营食品 一 认识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层级的变化第二十五条企业生产的食品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 应当制定企业标准 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 国家鼓励食品生产企业制定严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 企业标准应当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在本企业内部适用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变化 食品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地方标准 企业标准 食品国家标准 地方标准 企业标准 一 认识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层级的变化第二十五条企业生产的食品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 应当制定企业标准 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 国家鼓励食品生产企业制定严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 企业标准应当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在本企业内部适用 食品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地方标准 企业标准 食品国家标准 地方标准 企业标准 一 认识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层级的变化第二十五条对食品安全企业标准说明了3个问题 1 没有国标或地方标准的 应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 不能无标生产 2 国家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标或地标的企业标准 国家鼓励企业高标生产 3 企业标准在本企业内部适用 应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备案 规制企业标准 一 认识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由此可见 食品安全企业标准是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制定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1 企业生产的食品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 应当制定企业标准 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 2 国家鼓励食品生产企业制定严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 一 认识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2 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相关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中的相关规定 第三章食品安全标准 一 认识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中的相关规定 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 应当制定企业标准 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 国家鼓励制定严于国家 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 一 认识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办法 中的相关规定 第二条食品生产企业制定下列企业标准 应当在组织生产之前向省 自治区 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 下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备案 一 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 二 严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 一 认识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一 认识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再看企业标准的定义 企业标准是企业依据一定的条件和程序 自行制定 实施的标准 是对企业范围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 管理要求和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 是企业组织生产和经营活动的依据 由上可以得知 1 食品企业标准是事实标准 2 食品企业标准是内控标准 3 食品企业标准是贸易标准 4 食品企业标准是安全标准 一 认识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3 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的制定 1 应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 法规和方针 政策制定食品标准是一项技术复杂 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关系到国家 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有些食品标准的内容涉及到国家法律 法规和强制性标准 必须严格贯彻执行 例如标准化法 产品质量法 食品安全法等 一 认识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3 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的制定 2 技术先进制定食品标准时要认真研究食品的特性和要求 食品标准中规定的技术内容应当力求反映当前科学技术的先进成果和生产过程中的先进经验 做到高标准严要求 提高食品标准的水平 从而提高我国的食品安全系数 使之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 一 认识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3 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的制定 3 科学合理技术先进不等于高不可攀 任何先进产品的生产 都受着经济条件的制约 企业的最终目的是要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因而 要充分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 把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统一起来 通过全面的技术经济分析和论证 进行全面考虑和均衡 寻求最佳方案 一 认识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3 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的制定 4 安全可靠食品安全标准直接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 必须从严制定 只有加强对标准制定过程的监督 才会让所制定的食品安全标准更为纯粹 才能保障标准符合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食品标准应该把保障食品安全放在第一位 食品安全的标准就如同一把衡量食品安全的标尺 也是维护食品安全的一把尚方宝剑 是对食品加工 销售企业的有效约束 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所在 一 认识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3 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的制定 5 内容协调 统一协调 统一是标准化的重要特征 要实现食品的标准化 不但要求食品标准自身必须统一 还要和与其相关的各种标准 基础标准 原材料标准 卫生标准 食品添加剂标准 试验方法标准 包装标准等等 相互协调 企业制定的食品标准只有做到和相关的各级 各类标准协调统一 才能保证食品在生产 流通和使用各个环节之间步调一致 一 认识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3 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的制定 6 格式和表述规范化食品标准的编写必须规范 做到技术内容的叙述正确无误 逻辑严谨 文字表达准确简明 不能模棱两可 使人产生误解 标准的结构要合理 内容的编排要层次分明 食品标准的编写顺序 编排格式 章条划分 图表 公式 计量单位和各种注释等都要符合GB T1 1 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一 认识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4 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二十条食品安全标准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 食品 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 农药残留 兽药残留 重金属 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 二 食品添加剂的品种 使用范围 用量 三 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 四 对与食品安全 营养有关的标签 标识 说明书的要求 五 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 六 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 七 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 八 其他需要制定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 制定标准的全过程是一个十分严谨的过程 要圆满完成标准的制定工作 必须严格遵守标准的制定程序 1 编制计划2 调查研究和试验验证3 起草标准草案 标准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 4 征求意见 二 标准的制定程序 5 编写标准草案 送审稿 6 标准草案 送审稿 的审查7 编制标准草案 报批稿 8 批准 发布9 备案10 复审 二 标准的制定程序 第一节编写标准需掌握的基础标准第二节标准的结构第三节资料性要素的编写第四节规范性一般要素第五节规范性技术要素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GB T1标准化工作导则GB T1 1 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1 编写标准需掌握的基础标准 GB T20000 1 2002活动的通用词汇GB T20000 2 2009的规则GB T20000 3 2003GB T20000 4 2003全的内容GB T20000 5 2004及环境的内容GB T20000 6 2006为规范GB T20000 7 2006的论证和制定 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 标准化和相关标准化工作指南第2部分 采用国际标准标准化工作指南第3部分 引用文件标准化工作指南第4部分 标准中涉及安标准化工作指南第5部分 产品标准中涉标准化工作指南第6部分 标准化良好行标准化工作指南第7部分 管理体系标准 编写标准需掌握的基础标准 GB T20000标准化工作指南 GB T20001 1 2001标准编写规则第1部分 术语GB T20001 2 2001标准编写规则第2部分 符号GB T20001 3 2001标准编写规则第3部分 信息分类编码GB T20001 4 2001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 化学分析方法 编写标准需掌握的基础标准 GB T20002 1 2008标准中特定内容的起草第1部分 儿童安全GB T20002 2 2008标准中特定内容的起草第2部分 老年人和残疾人的需求 GB T20001标准编写规则 GB T20002标准中特定内容的起草 食品卫生标准 GB2714 2003酱腌菜卫生标准GB2715 2003粮食卫生标准GB2726 2005熟肉制品卫生标准GB2758 2005发酵酒卫生标准GB2761 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2 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3 2005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5749 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14880 1994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GB14882 1994食品中放射性物质限制浓度标准GB16321 2003乳酸菌饮料卫生标准GB28260 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阿维菌素等85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NY1500系列标准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编写标准需掌握的基础标准 食品添加剂标准 GB2760 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14880 1994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GB14880 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 实施日期 2013 01 01 编写标准需掌握的基础标准 标签 标识标准 GB7718 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13432 2004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GB28050 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190 2009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 T191 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编写标准需掌握的基础标准 其他标准 GB14881 1994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 T6543 2008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GB9680 1988食品容器漆酚涂料卫生标准GB9683 1988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 可查询标准信息网 编写标准需掌握的基础标准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2 标准的结构 按照内容划分按照层次划分 按照内容划分要素 资料性要素和规范性要素封面目次资料性概述要素前言资料性要素引言资料性附录资料性补充要素参考文献索引标准的要素名称规范性一般要素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要素术语和定义符号和缩略语规范性技术要素要求 规范性附录 按照内容划分要素 必备要素和可选要素封面前言必备要素名称标准的要素范围可选要素除上述四个要素之外的其他所有要素 2 助动词 按照内容划分 条款 助动词 2 助 动 词 按照内容划分 条款 助动词 五种助动词的比较目次应自动生成 表示一种要求 只有自动生成目次 才认为符合标准目次宜自动生成 表示一种建议 目次最好自动生成目次可自动生成 表示一种允许 标准许可自动生成目次目次能自动生成 陈述一种事实 一种客观的能力 目次能够自动生成目次可能自动生成 表达一种可能性 目次有可能被自动生成 22 条文 是条款的文字表述形式 也是表述条款内容时最常使用的形式 注和脚注 是条款的辅助表述形式 通过较广泛的解释性或说明性文字 对条款的理解和使用提供帮助 示例 是条款的另一种辅助表述形式 通过现实或模拟的具体例子 帮助文件使用者尽快地掌握条款的内容 图 是条款的一种特殊表述形式 可以说它是条款内容的一种 变形 表 也是条款的一种特殊表述形式 可以说它是条款内容的另一种 变形 条款内容的表述形式 按照内容划分 按照层次划分 次 章 按照层次划分 章是标准内容划分的基本单元 是标准或部分中划分出的第一层次 章的编号应从 范围 一章使用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编写 编号一直连续到附录之前 每一章都应有标题 标题位于编号之后 并与其后的条文分行 条 按照层次划分 条是对章的细分 凡是章以下有编号的层次均称为 条 条可分到第五层次 条的编号 使用阿拉伯数字加下脚点的形式条的标题每个第一层次的条最好设置标题 某一章或一条中 其下一个层次上的各条有无标题应统一 对于无标题的条 如果需要强调各条所涉及的主题 可将无标题首句中的关键术语或短语标为黑体 通过突出显示的方式引起对相关主题的注意 条的划分原则 1 内容明显不同 2 具有被引用的可能性 3 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条 4 无标题条不应再分条 按照层次划分 条 按照层次划分条 示例5 2 3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5 2 3 1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5 2 3 2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悬置条 无标题 无标题条不应再分条 按照层次划分 段 段是对章或条的细分 段没有编号 这是区别段与条的明显标志 在标准中要尽量避免出现 悬置段 以防止引用时产生混淆 段 按照层次划分 5标记 不正确 5标记 正 确 悬置段 5 1总则 5 1 5 2 6试验报告 5 2 5 3 6试验报告 不正确 正确 28 按照层次划分 列项 作用 1 作用 列项是 段 中的一个子层次 它可以在章或条中的任意段里出现 采用列项的作用 突出并列的各项能够使列项中各项表述的内容更加醒目 同时也更加突出了列项中各项的并列关系 强调各项的先后顺序通过对列项中的各项进行编号可以强调并列各项的先后顺序 29 按照层次划分 列项 形式 2 形式 引语 句子 句子的前半部分 冒号被引出的各项 并列 前列项符号 或编号 后分号 或句号 注 意 的 问 题 5 按照层次划分 列项 注意的问题 编写列项时容易出现的问题 引语不应省略所列各项应为并列关系 条或段不应表述成列项的形式引语引导的内容与列项中的内容应相符引语与列项的内容不应相互重复列项中不应再分段 作 用 1 按照层次划分 附录 作用 附录是标准层次的表现形式之一 分为 规范性附录 和 资料性附录 标准中使用附录的原因 合理安排标准的整体结构 突出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 为方便标准使用 为更好理解标准 给出详细的示例 提供资料性的信息 采用国际标准时 为了给出与国际标准的详细技术差异 附录的提及标准中的任何一个附录都应在正文或前言中明确提及 也就是说 条文中没有提及的附录就没有存在的理由 应该删去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封面目次前言引言参考文献 3 资料性要素的编写 是标准的必备要素 每项标准均应有封面 包含内容分上 中 下三部分 中部内容包括标准的名称 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下部内容包括标准的发布及实施日期 发布部门或单位 封面格式和内容应按GB T1 1 2009的有关规定 增加 标准征求意见稿和送审稿的封面显著位置应给出征集标准是否涉及专利的信息 标示了 标准编号 位置的尺寸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3 资料性要素的编写封面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3 资料性要素的编写封面 目次是可选要素作用 方便标准的使用者尽快查到所要翻阅的标准内容 使标准的使用者了解标准结构的全貌 在标准的起草阶段 目次类似提纲 可以起到指导标准编写的作用 并不是每个标准都需要目次 内容长 结构复杂 页数多时 可以按标准基本划分单元的先后次序编写目次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3 资料性要素的编写目次 目次可包含的内容及先后顺序如下 前言 引言 章的编号 标题 条的编号 标题 需要给出条时才列出 并且只能列出带有标题的条 附录编号 附录性质 即 规范性附录 或 资料性附录 在圆括号中给出 和标题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3 资料性要素的编写目次 附录章 条的编号 标题 需要给出附录的章时 才列出 并且只能列出带有标题的条 参考文献 索引 图的编号 图题 需要时才列出 并且只能列出带有图题的图 表的编号 表题 需要时才列出 并且只能列出带有表题的表 对目次中显示的标准中不同层次的要素规定了退格要求 目次不应列出 术语和定义 一章中的术语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3 资料性要素的编写目次 是必备要素 是标准的重要内容 位置 在封面之后 首页之前 目的 提供信息 便于标准的使用者了解制定和实施方面的基本情况 前言应视情况依次给出下列内容 1 标准结构的说明只有系列标准和分部分的标准才涉及 2 依据的起草规则按照GB T1 1的规定编制的标准 应包含该项内容 在表述该项内容时应提及GB T1 1 本部分按照GB T1 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3 资料性要素的编写前言 内容及表述 3 代替的全部或部分其它文件的说明说明与先前标准或其他文件的关系指出是代替还是废除其先前标准给出被代替或废除的标准 含修改单 或其文件的编号和名称 加书名号 代替或废除多个文件应一一给出编号和名称4 与国际文件 国外文件关系的说明以国外文件为基础形成的我国标准 可在前言陈述与应文件的关系 与国际文件存在着一致性程度 等同 修改或非等效 对应关系的标准 应按照GB T20000 2的规定陈述与对应国际文件的关系 示例摘自GB19010 2009前言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3 资料性要素的编写前言 内容及表述 5 有关专利的说明专利信息的征集 在封面上写入在提交反馈意见时 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尚未识别出涉及专利凡可能涉及专利的标准 如果尚未识别出涉及专利 则应在前言中用如下典型表述 在前言中写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3 资料性要素的编写前言 内容及表述 已经识别出专利在引言中写入本文件的发布机构提请注意 声明符合文件时 可能涉及到 条 与 内容 相关的专利的使用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对于该专利的真实性 有效性和范围无任何立场 该专利持有人已向本文件的以布机构保证 他愿意同任何申请人在合理且无岐视的条款和条件下 就专利许可进行谈判 该专利持有人的声明已在本文件发布机构备案 相关信息可以通过以下联系方式获得 专利持有人姓名 地址 请注意除上述专利外 本文件的某些内容仍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3 资料性要素的编写前言 内容及表述 6 标准的提出信息 可省略 或归口信息7 标准的起草单位和主要起草人8 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示例GB T1 1 2009前言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3 资料性要素的编写前言 内容及表述 食品安全企业标准Q XXX0001S 2012前言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严格按照GB T1 1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的要求进行编写 本标准代替Q 标准名称 若为初制 此行无 本标准由 公司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有效期限3年 到期复审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3 资料性要素的编写前言 示例 前言中不应给出要求前言中不应包含 范围 一章的内容前言中不应规定配合使用的文件前言中不应阐述编制标准的意义或介绍标准的技术内容前言中不应介绍标准的立项情况或编制过程前言中只准许编写 规定的内容 不再分为 特定部分 和 基本部分 删除了说明附录性质的规定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3 资料性要素的编写前言 注意事项 70 引言 内容 引言中可给出下列信息 促使编制该标准的原因 有关标准技术内容的特殊信息或说明 如果标准内容涉及专利 则应在引言中给出有关专利的说明 引言中不应包含要求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3 资料性要素的编写引言 引言不应编号如果引言的内容需要分条时 仅对条编号条的编号为0 1 0 2等条可选择设标题和不设标题引言中的图 表 公式 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编号 正文中相关内容的编号与引言中的编号连续 引言中不应给出要求引言中不应包含 范围 一章的内容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3 资料性要素的编写引言 编号 参考文献文献清单中每个参考文献前应给出序号的规定 列出国际 国外文献无须给出中文译名的规定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3 资料性要素的编写参考文献 38 标准名称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4 规范性一般要素 食品安全标准名称构成标准名称由食品名称 或食品类别名称 和规定的技术特征两部分构成 用食品名称作为标准名称 如 白胡椒 小麦粉 碳酸饮料等 用食品名称 或类别名称 和卫生标准作为标准名称 如味精卫生标准 糖果卫生标准 用食品名称 或食品类别名称 和技术条件 或通用技术条件 作为标准名称 如炒青绿茶技术条件 饮料通用技术条件等 用食品名称和技术特征作为标准名称 如软饮料的分类 粮食中二溴乙烷残留量及检验方法 肉与肉制品灰分测定等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4 规范性一般要素食品安全标准名称 食品安全标准名称应名副其实 能够反映食品真实属性 食品安全标准名称必须反映产品本身固有的性质 特性 使消费者一看到名称就联想到产品的本质 在使用 奇特名称 如一滴香 强力宝等 商标名称 创新名称 日清香脆片 薯片味 薄脆饼干 牌号名称 等标准名称时 必须同时使用表明产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 可以在食品名称前或食品名称后附加相应的词或短语来解释产品的真实属性 物理状态或制作方法 如 干燥的 浓缩的 复原的 熏制的 油炸的 粉末的 粒状的等 示例 浓缩果汁 熏制鱼肉制品 油炸鱼排等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4 规范性一般要素食品安全标准名称编写要点 范围的特点是 短小精悍 具有完整 规范和简洁的特点 标准中的条款只有在 范围 所界定的界限内才适用 范围包含两各方面内容 即 有什么 和 干什么用 有什么 涉及内容标准的主要内容作出提要式的说明 界定标准化对象涉及的各个方面 有什么用 适用界限阐述标准本身有什么用 而不是描写标准所涉及的标准化对象有什么用 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的范围中应写明食品名称及其所涉及的各个方面 包括术语和定义 分类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 标签 包装 运输 贮藏 全部原辅料 含食品添加剂 主要工艺步骤 包括灭菌工艺 等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4 规范性一般要素范围 不应是标准名称的简单重复示例 GB T15091 1994 食品工业基本术语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工业常用的基本术语 应该为 本标准界定了食品工业一般术语 产品术语 工艺术语 质量术语 营养术语和卫生术语的定义 不宜陈述编制标准的目的 应在引言中阐述示例 GB1350 2009范围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4 规范性一般要素范围 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范围 编写的参考形式 本标准规定了 的术语和定义 此项可无 分类 此项可无 技术要求 食品添加剂 若不添加此项可无 营养强化剂 若不添加此项可无 生产加工过程卫生要求 检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 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是以 为主要原料 添加 辅料和 食品添加剂 经配料 过筛 混匀 制粒 干燥 压片 包装等主要工艺加工制成的 产品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4 规范性一般要素范围 引用原因涉及其他专业领域避免标准间的不协调避免标准篇幅过大避免抄录错误编写目的是在起草标准时一种科学 简便的方法 通过在标准中引用其他有关标准 文件 把有关标准中的技术内容纳入到所制定的标准中 构成标准的一部分 可以避免重复叙述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4 规范性一般要素规范性引用文件 首选被引用的文件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或国际标准 ISO IEC发布的国际文件 可以被引用的文件不宜被引用的文件内部文件仅作为提供信息的参考文件标准中资料性引用的文件 包括 标准条文中提及的文件 标准条文中的注 图注 表注中提及的文件 标准中资料性附录提及的文件 标准中的示例所使用或提及的文件 在 术语和定义 一章中标示术语所出自的标准 其他被抄录的文件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4 规范性一般要素规范性引用文件 注日期引用下列情况需要注日期 提及了标准内容的具体编号 不能确定是否能够接受所引文件将来的所有变化 不注日期引用以下两种情况引用文件可不注日期 规范性引用时 可接受所引文件将来的所有变化 资料性引用时 不提及被引用文件中的具体章或条 附录 图或表的编号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4 规范性一般要素规范性引用文件 引用的方式 特定内容的引用指明所引用内容的具体章 条 附录 图 表的编号 没有指明所引内容的具体编号 但仍然指向所引文件中的特定内容 全文引用引用另一文件的全部内容 即所引文件中的全部内容都适用于引用它的标准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4 规范性一般要素规范性引用文件 4 规范性一般要素规范性引用文件 引用的方式 62 提及与标准本身有关的内容 本标准 GB TXXXX的本部分 按第3章的要求 符合附录C的规定 引用其他文件注日期引用不注日期引用引用标准的所有部分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4 规范性一般要素规范性引用文件 具体表述 条文中引用标准的表达方式 应符合GBXXXX的规定 示例 6 1 4放射物质限量应符合GB14882 1994的规定 按GBXXXX规定的方法测定 示例 5 6砷按GB T5009 11 2003规定的方法测定 试验 抽样 检验 方法见GBXXXX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4 规范性一般要素规范性引用文件 具体表述 62 摘抄形式的引用 一般不重复抄录需引用的具体内容 在特殊情况下 如果由于标准的需要 或者为了方便 认为有必要重复有关内容时 则可重复抄录一些文件中的内容 但应准确地标明其来源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4 规范性一般要素规范性引用文件 具体表述 部分之间的引用能保证一项标准不同部分中相应改变同步进行 可不注日期 因此 一项标准内不同部分之间的引用 引用时指明了所引用内容的具体编号 注日期引用整个部分 或引用时未指明所引用内容的具体编号 并且可接受所引内容将来的所有改变 不注日期引用整个部分 或引用时未指明所引用内容的具体编号 部分之间相应改变能够同步进行 不注日期引用时指明了所引用内容的具体编号 部分之间相应改变能够同步进行 不注日期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4 规范性一般要素规范性引用文件 具体表述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4 规范性一般要素规范性引用文件 引导语 65 在一览表中如何列出有关文件 列出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列出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列出一项标准的所有部分不注日期引用一项标准的所有部分GB T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所有部分 注日期引用一项标准的所有部分NY1500 1 1 1500 30 4 2007农产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列出其它文件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4 规范性一般要素规范性引用文件 65 一览表中引用文件的排列顺序 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地方标准 适用于地方标准的编写 国内有关文件 ISO标准 IEC标准 ISO或IEC有关文件 其他国际标准以及其他国际有关文件 国家 ISO IEC标准按标准顺序号排列 行业标准 其他国际标准先按标准代号的拉丁字母顺序排列 再按标准顺序号排列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4 规范性一般要素规范性引用文件 排列顺序 引用的正确性做好资料收集检索工作时刻关注所引文件的版本变化起草标准时原则上不允许引用另一文件的早期版本标准发布后需要留意注日期引用文件的最新版本变化规范性引用文件的规范性不要列入标准起草过程中依据或参考的文件不要列入标准中资料性引用的文件不要列入不能公开得到的文件不要列入尚未发布的标准或尚未出版的文件按规定 除国家标准可以引用行业标准是个特例之外 都是只能引用上级标准或同级标准 不能引用下一级标准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4 规范性一般要素注意事项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T5009 3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T5009 5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GB T5009 7 2003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GB T5009 8 2003食品中蔗糖的测定GB5413 3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脂肪的测定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14880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GB19640麦片类卫生标准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4 规范性一般要素示例 QB T2762 2006复合麦片 通常包括术语和定义 分类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生产加工过程卫生要求 检验规则 标志 标签 包装 运输 贮藏 规范性附录 要求 之后的技术要素内容转变为GB T20001 5标准编写规则第5部分 产品标准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5 规范性技术要素 术语和定义是可选要素 在标准的编制规程中 没有对术语提出质问或疑义 说明条款中的术语是一看就懂或众所周知的 则不需要 术语和定义 这一章 如果相反则需要 术语和定义 一章 如 术语和定义 复杂则制定单独的标准或标准的一部分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5 规范性技术要素术语和定义 非术语标准中需定义术语的选择 1 理解不一致的术语 2 多次使用的术语 3 尚无定义或需要改写已有定义的术语 3 标准的范围所覆盖领域中的术语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5 规范性技术要素术语和定义 引 导 语 1 表述形式引导语只有标准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时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除了标准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外 其他文件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也适用时 如 在一项分部分的标准中 第1部分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几个或所有部分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为了便于使用 以下重复列出了 中的一些术语和定义 只有其他文件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 而本标准中没有界定术语和定义时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为了便于使用 以下重复列出了 中的一些术语和定义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5 规范性技术要素术语和定义 3术语和定义3 1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5 规范性技术要素术语和定义 是可选要素 要不要编写产品分类 依产品标准需要与否而定 产品分类通常包括两部分内容 产品分类的原则与分类结果 产品分类后的表示方法 可以采用字母或数字符号表示具体产品类别 也可以采用文字叙述方法表示 加工食品的分类原则 一般可按原料 工艺 成分 形态 用途 包装形式进行分类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5 规范性技术要素产品分类 示例1 4产品分类巧克力的产品类别按巧克力的成分划分为黑巧克力 牛奶巧克力 白巧克力 4 1巧克力4 1 1黑巧克力 呈棕褐色或棕黑色 具有可可苦味的巧克力 4 1 2牛奶巧克力 添加乳制品 呈棕色或浅棕色 具有可可和 乳香风味的巧克力 4 1 3白巧克力 不添加非脂可可物质的巧克力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5 规范性技术要素产品分类 示例2 3产品分类奶油的产品类别按奶油含水量划分为奶油 无水奶油 3 1奶油 经发酵或不发酵的稀奶油为原料 加工制成的固态产品 3 2无水奶油 以熔融奶油或稀奶油 经发酵或不发酵 为原料 经加工制成的水分含量较低的固态产品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5 规范性技术要素产品分类 当产品类别有不同的质量要求时 应该在技术要求中做出规定 如GB T19343 2003 巧克力及巧克力制品 标准中分为黑巧克力 牛奶巧克力 白巧克力 各自的成分不一样 在技术要求中分别做出了规定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5 规范性技术要素产品分类 是必备要素 是对产品质量指标作出的规定 是构成产品标准的重要核心部分 通常应包括 原料和辅料要求 外观和感观特性要求 理化要求 微生物要求 净含量及允许短缺量 生产加工过程卫生要求等内容 依据实际情况还应包括保健功能 功效成分指标 食品添加剂等内容 表述方式 一种是用文字叙述 一种是用表格表示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5 规范性技术要素技术要求 着重介绍技术要求内容 原料和辅料要求外观和感观特性要求理化要求微生物要求等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5 规范性技术要素技术要求 规定原辅料要求 目的是为了保证最终产品安全 使品质指标达到要求 有现行国家 行业 地方标准的可直接引用 没有现行标准的 可规定基本要求 也可以附录的形式做出某种原料 辅料 如崩解剂 填充剂 着色剂 防腐剂 矫味剂 胶囊囊材 包衣材料等 的规定 食品添加剂也列入原辅料要求中 应添加GB2760中列明且有对应国家标准的食品添加剂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5 规范性技术要素技术要求 原料和辅料 示例1 Q XXX0001S 2012巧克力及巧克力制品4原料和辅料4 1鲜牛乳 应符合GB T6914的规定 4 2乳糖 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4 3可可酱 应符合SB T10211的规定 4 4大豆卵磷脂 丙酮不溶物不低于62 无异味 无杂质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5 规范性技术要素技术要求 原料和辅料 原料 形成保健食品的功效成分和配方的初始物料 辅料 生产保健食品所用的赋形剂和附加剂 保健食品原料应当对人体健康安全无害 限制使用的物质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准许使用量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5 规范性技术要素技术要求 保健食品原料和辅料 食物成分 中国食物成分表 食物新资源和新资源食品 已经卫生部批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名单物品 GB2760 营养强化剂卫生标准名单物品 GB14880 既是食品又是药品名单 51号文87种 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 51号文114种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5 规范性技术要素技术要求 可用于保健食品原料 示例2 Q XXX0001S 2012保健食品本草蒜素液3技术要求3 1原辅料3 1 1大蒜应符合SB T10348的规定 3 1 2生产用水应符合GB5749的规定 3 1 3藏红花应符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的规定 3 1 4沙棘应符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的规定 3 1 5食用乙醇应符合GB10343的规定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5 规范性技术要素技术要求 保健食品原料和辅料 标题为 感官指标 一般包括色泽 滋味与气味 形状 杂质等 原则 规定要尽可能具体 对缺陷的规定要尽可能清晰 做不出规定 不要勉强 示例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5 规范性技术要素外观和感官指标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5 规范性技术要素外观和感官指标 示例 GB16869 2005鲜 冻禽产品 标题为 理化指标 包括 物理指标 密度 固形物含量等 化学成分 水分 灰分 蛋白质等 重金属 铅 砷 汞 等项目的限量农药残留 兽药残留限量生物毒素限量表述方式 表格 文字叙述 示例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5 规范性技术要素理化指标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5 规范性技术要素理化指标 示例 GB T23587 2009粉条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5 规范性技术要素保健食品理化指标 GB16740 保健 功能 食品通用标准 表1铅 砷 汞的限量 不同剂型 原料及工艺的理化项目要求 不同剂型 原料及工艺的理化项目要求 对某些原料的纯度检验 所列功能应与申报功能一致 功效成份 标志性成分是保健食品主要质量标准 根据产品的配方 生产工艺 保健功能不同来选择 若能明确与产品保健功能有关的成分 以功效成分标示 否则以代表产品特性的标志性成分标示 尽量减少以一大类物质的混合体代表功效成分或标志性成分 不宜选用存在安全性问题的物质 营养素补充剂中的维生素 矿物质均以功效成分标示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5 规范性技术要素保健食品功效成分或标志性成分的确定 常用保健食品原料的功效成分 标志性成分 常用保健食品原料的功效成分 标志性成分 常用保健食品原料的功效成分 标志性成分 主要包括 菌落总数 大肠菌群 霉菌 酵母菌 致病菌 沙门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志贺氏菌 菌落总数 霉菌 酵母的单位均以cfu g 固体 或cfu mL 液体 标示 大肠菌群的单位以MPN 100g 固体 或MPN 100mL 液体 标示 检测方法GB4789系列标准GB T23784 2009食品微生物指标制定和应用的原则卫生部2009年第16号公告为规范食品中大肠菌群指标的检测工作 现公告如下 现行食品标准中规定的大肠菌群指标以 MPN 100克或MPN 100毫升 为单位的 适用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 GB T4789 3 2003 进行检测 以 MPN 克或MPN 毫升 CFU 克或CFU 毫升 为单位的 适用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GB T4789 3 2008 进行检测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5 规范性技术要素微生物指标 示例 GB10133 2005水产调味品卫生标准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5 规范性技术要素微生物指标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5 规范性技术要素保健食品微生物指标 规范性引用文件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5 第75号令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要求 应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规定 试验方法 按JJF1070规定的方法进行 保健食品的净含量允许负偏差执行GB16740 保健 功能 食品通用标准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5 规范性技术要素净含量 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 不添加此项可无 质量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规定 食品添加剂 营养强化剂的品种和使用量应符合GB2760 GB14880及卫生部关于食品添加剂 营养强化剂公告的规定 示例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5 规范性技术要素食品添加剂 标准中的要求指的是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技术性要求 所有的理化指标必须是可证实的 即能够检测出数据的 如牛奶有利于人体增高的性能 这个要求在短时间内是证实不了的 按照可证实性原则 这样的性能特性是不应列入标准中的 在标准中规定的每一项要求 都应规定相应的试验方法 要求中所规定的指标尽可能 量化 可量化的特性应给出极限值或可选值 对于健康和安全的要求 标准中应明确规定其特性值 不允许采用数据待定的做法 产品标准中所规定的各项质量指标应不低于相应国家 行业 地方标准的规定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5 规范性技术要素编写要点 试验方法应包括 感官要求 功效成分或标志性成分 理化指标 微生物指标 净含量及允许负偏差等项目的检测方法 所列方法均应属于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规范或国家有关部门正式公布的测定方法 一般一项要求对应一个试验方法 制定标准时先确定技术要求 再确定试验方法 引用现成的试验方法标准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5 规范性技术要素试验方法 编写试验方法的基本要求 原则上对标准中每项技术要求均规定相应的试验方法 有时一项技术要求存在多个适用的试验方法 原则上在标准中只需要列出一个试验方法 在标准中需要列出几个试方法时 应分别指明其相应的用途并需要指明仲裁用的试验方法 如果已有现行的试验方法标准时 不要再重复编写试验方法 4 写试验方法时 不要写上指定的仪器仪表 应把仪器规格 量程 精度等写出 讳忌使用 用专用测量仪器测量 等语句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5 规范性技术要素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或质量评定程序 为可选要素 在食品安全企业标准中 反应合格评定的内容 是通过标题为 质量评定程序 或 检验规则 的要素来体现的 并独立成章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5 规范性技术要素检验规则 检验规则须完整 应包括原 辅料入库检验 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 组批 抽样方法 判定规则等项目 型式检验项目应包括质量标准技术要求规定的全部项目 并且型式检验不得有原辅料发生改变 生产工艺发生改变等影响产品质量及食用安全的内容 出厂检验项目可参照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审查指南 来确定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5 规范性技术要素检验规则 检验批由各种方式组成 如 以同一班次一天的生产量为一个检验批 以客户的一张定单的量作为一个检验批 检验批应由同一型号 同一批次的产品的组成 或者是由基本相同的材料 工艺 设备等条件下制造出来的几个生产批组成 这些生产批生产的时间不得超过10天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5 规范性技术要素检验规则 判定规则与复验规则1 判定规则对每一类检验均应规定判定规则 即判定产品为合格或不合格的条件 2 复验规则根据行业特点及需要 可以对不合格批再次提交检验并规定复验规则 如 允许复验的项目 复验的条件 复验的次数以及复验结果的综合判定等内容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5 规范性技术要素检验规则 概述 标志 标签和包装在贸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许多内容都纳入各国的技术法规 需要强制执行 标志 标签和包装是可选要素 标志一般包括产品标志和包装标志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5 规范性技术要素标志 标签 包装和贮存 标志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标识标注规定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5 规范性技术要素标志 标签 包装和贮存 标签 保健食品标识规定 GB16740保健 功能 食品通用标准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婴幼儿 特定人群主辅食品 GB13432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GB T191 普通食品 GB T191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GB2805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三 标准编写方法及要点 5 规范性技术要素标志 标签 包装和贮存 提示 国发 2012 20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 中第三条 加大食品安全监督力度 规定 依法查处食品和保健食品虚假宣传以及在商标 包装和标签标识等方面的违法行为 实例一 中国质量新闻网消息青岛市质量技术监督局8月6日公布2012年二季度糕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 本次共抽查了70家企业的152批糕点产品 39家企业未抽到样品 经检验 实物质量合格率为97 37 本次依据GB T20977 2007 糕点通则 GB T20981 2007 面包 GB T21118 2007 小麦粉馒头 SB T10329 2000 裱花蛋糕 SB T10377 2004 粽子 GB2760 2007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2762 2005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7099 2003 糕点面包卫生标准 GB7718 2011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备案有效的企业标准对感官 水分 酸度 比容 环己基氨基磺酸钠 甜蜜素 溴酸钾 pH 干燥失重 粗脂肪 总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