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5讲 地球公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5讲 地球公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5讲 地球公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5讲 地球公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5讲 地球公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考纲 地球运动 公转 的地理意义 目标定位 1 识记地球公转的方向 轨道 速度和周期 2 理解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影响 3 在 二分二至光照图 上 会判读晨昏线 分析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和南北极地地区极昼极夜的状况 4 能进行昼夜长短的计算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第5讲地球公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1 方向 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俯视呈 方向旋转 2 轨道 近似正圆的椭圆 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 图中 一 地球的公转1 基本规律 a处于远日点位置 每年 月初经过 图中b处于 点位置 每年1月初经过 3 周期 1年 约为 4 速度 近日点较快 远日点 逆时针 7 近日 365日6时9分 较慢 1 黄赤交角 如右图 2 影响 引起太阳直射点在 之间往返运动 2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黄赤交角示意 回归线 南北 二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 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 夜越短 昼越长 最大值 极昼 南 短 夜越长 昼越 最小值 极昼 1 纬度变化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 2 季节变化 2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北回归线 南半球 南回归线 北半球 递减 1 形成原因 和 的季节变化 导致 随季节有规律的变化 3 四季更替和五带 昼夜长短 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辐射 白昼最长 太阳高度 3 4 5 最高 回归线 热带 在地球公转示意图中 除非有特殊说明 一般默认为地球公转为逆时针 地轴的上端为北 下端为南 近 远日点与冬 夏至日的区别时间上的区别 近日点为1月初 冬至日为12月22日左右 远日点为7月初 夏至日为6月22日左右 在公转轨道上的区别 近日点的位置较冬至日靠东 远日点位置较夏至日靠东 误区警示 一轴两面三角度 一轴 指地轴 两面 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 三角度 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为23 26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 34 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 三个基本不变 指地球在运动过程中 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 北极始终指向天空的北极星附近 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 约保持23 26 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 总是自西向东 巧学易记 昼夜现象 昼夜交替与昼夜长短的区别昼夜现象与地球为不透明的球体有关 昼夜交替的主要原因是地球自转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公转 它们都是地球运动的结果 误区警示 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区别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 叫做太阳高度角 简称太阳高度 如图甲所示 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 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如图乙所示 易错分析 黄赤交角的存在是导致地球运动产生地理意义的关键要素之一 对其理解掌握应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 明确几组数据间的关系 考点一黄赤交角的变化及其影响 图解考点 理解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 关键是弄清几组数据间的关系 如图 1 黄赤交角 回归线的度数 2 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 3 黄赤交角 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 明确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具体影响 地球公转及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了 的季节移动 其角度的大小 决定了 的移动范围 因此黄赤交角发生变化 直接导致了 的移动范围的变化 进而影响 和 的变化及其他变化 融会贯通 太阳直射点 太阳直射点 太阳直射点 昼夜长短 正午太阳高度 1 2013 山东实验中学诊断一 下图甲 乙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一分点和一至点 读图回答 1 2 题 对点演练 1 当地球公转到甲位置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时为春分日 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北移动b 此时为秋分日 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南移动c 此时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为90 d 此时黄赤交角变为0 2 地球由甲处公转到乙处过程中 太阳直射点移动过的纬度数为 a 等于23 26 b 小于23 26 c 大于23 26 d 等于46 34 解析第 1 题 由图示知地球公转到乙位置时北极圈及其以内为极夜 为北半球的冬至 根据地球绕日公转方向知甲位置时 北半球为秋分 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南移动 第 2 题 地球由甲处公转到乙处过程中 太阳直射点从赤道移至南回归线 移动过的纬度数为23 26 答案 1 b 2 a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同一时刻 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纬度差相等的两条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考点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图解考点 2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什么时间离直射点近 什么时间正午太阳高度就大 什么时间直射点向该地接近 什么时间该地太阳高度就增大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冬至日最小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夏至日最小 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 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并且若该地在北半球则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若该地位于南半球则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 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 此时日影最 当地的地方时是 时 2 确定房屋的朝向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 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 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正午太阳位于 房屋朝 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 正午太阳位于 房屋朝 融会贯通 短 12 南方 北方 北 南 3 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日影越 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日影越 且日影方向 如右图中各点旗杆日影长短及日影所在方向 图中是6月22日 经线和纬线的交点是直射点 4 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纬度差多少度 就差多少度 根据某地某日 二分二至日 正午太阳高度 可判断该地区纬度大小 短 长 背向太阳 正午太阳高度 5 判断山地自然带在南坡和北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情况下 由于向阳坡正午太阳高度大 获得太阳光热多 背阴坡得到太阳光热少 因此在相同高度 阳坡温度较高 阴坡温度较低 从而使同一自然带在阳坡的分布高度较高 在阴坡的分布高度较 低 2 图1为甲 乙 丙三地等高旗杆正午影长变化曲线和朝向示意图 图2为 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 1 2 题 对点演练 1 有关图1中甲 乙 丙三地地理现象的判断 正确的是 a 甲 乙两地有阳光直射现象b 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乙地c 自转线速度甲地 丙地 乙地d 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最小的是甲地 2 图2中四条曲线能够反映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是 a b c d 解析 1 甲地影子始终朝北 说明甲地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乙地影子既有朝北也有朝南 说明乙地在热带地区 丙地影子最小值为0且只有一天 说明丙地在回归线上 2 乙地影子既有朝北也有朝南 但朝北的时间较长 说明乙地位于北半球热带地区 夏半年 春分至秋分 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 答案 1 c 2 c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 哪个半球昼长夜短 且越向该半球高纬白昼时间越长 由此可见 太阳直射点所在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 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无关 如图所示 考点三昼夜长短的变化与日出日落方位 图解考点 昼夜长短状况规律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 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由此可见 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变化情况 与直射点位置无关 如下图 动态理解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日出 日落方位与日影朝向 1 在北半球春秋二分日 全球各地太阳从 升起 落下 因此日出时日影朝 日落时日影朝 2 北半球夏半年 太阳直射北半球 北半球各地昼 夜 南半球反之 北半球各地 极昼区域除外 太阳从 升起 落下 因而日出时日影朝向 日落时日影朝向 3 北半球冬半年 太阳直射南半球 北半球各地昼短于夜 南半球反之 北半球各地 极夜区域除外 太阳从 升起 落下 因而日出时日影朝向 日落时日影朝向 融会贯通 正东 正西 西 东 长于 东北方 西北方 西南 东南 东南方 西南方 西北 东北 3 2011 江苏地理3 4 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 北京时间 据此回答 1 2 题 对点演练 1 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 b c d 2 若 地为北京 则此时 a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b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c 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d 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 解析第 1 题 赤道上昼夜等长 日出 日落时间分别为6时 18时 距赤道越远 纬度越高 昼夜差越大 日出 日落时间距6时 18时差值越大 可判断出 地昼长时间与赤道昼长差别最大 纬度最高 其次是 地纬度最低 第 2 题 结合题干 北京的昼长大于12小时且在变长 说明直射点在北半球 且向北移 则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扩大 故a d项排除 此时地球公转位置逐渐接近远日点 公转速度变慢 故排除b项 故c对 答案 1 b 2 c 1 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昼 夜 长时数 昼 夜 弧度数 15 2 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 如下图所示 考点四与地球公转运动相关的计算问题 图解考点 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昼长时数 12 日出时间 2 日落时间 12 2夜长时数 日出时间 0 2 24 日落时间 2 3 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 夜长相等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 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 夜长 与南半球同纬度的夜长 昼长 相等 例如 40 n的昼长等于40 s的夜长 同一纬线的昼夜长短在一年中有两个日期相同 除二至日外 且这两个日期近似关于二至日对称 公式 h 90 两点纬度差 说明 两点 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 两点纬度差的计算遵循 同减异加 原则 即两点同在北 南 半球 则两点纬度 大数减小数 两点分属南北不同半球 则两点纬度相加 如图所示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当太阳直射b点 10 n 时 a点 40 n 正午太阳高度是 h 90 ab纬度差 90 40 10 60 c点 23 26 s 正午太阳高度是 h 90 bc纬度差 90 10 23 26 56 34 与正午太阳高度相关的其他计算 1 计算楼距 楼高 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 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 以我国为例 见下图 南楼高度为h 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 则最小楼间距l为 融会贯通 l hcoth 2 计算太阳能热水器的角度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 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 使太阳光与受热板成 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 如下图 直角 h 90 4 2012 山东文综 6 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 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 下图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 读图完成下题 对点演练 科考队出发日p地昼长为11小时 返回到p地时 p地当日的昼长约为 a 10小时b 11小时c 13小时d 14小时解析由题中 两个月的海上考察 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 可知 科考队出发日为2月21日 此时p地昼长为11小时 2月21日到3月21日相隔一个月 并且较3月21日昼夜平分时白昼短了1小时 4月21日距3月21日也相隔一个月 但太阳直射于北半球 其昼长较3月21日的昼长长了约1小时 故昼长应为13小时 选c项 答案c 1 等太阳高度线图是用等太阳高度线 由太阳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 反映某一时刻太阳高度在全球或部分区域的分布状况 实质上可以看作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 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 2 判读等太阳高度线图的主要内容 太阳直射点经度和纬度的判断 各地地方时的推算 各地太阳高度的推算和比较 昼夜长短的变化及与图示时间相关的地理现象等 1 等太阳高度线图的中心点为太阳直射点 2 一般来说 等太阳高度线图中最大的圆圈就是太阳高度为0 的等太阳高度线 即晨昏线 图中所示的半球全部为昼半球 太阳直射经线以东最大的半圆为昏线 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晨线 3 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技巧 3 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 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 纬度就相差多少度 在太阳直射的纬线上 赤道除外 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 4 当太阳直射赤道时 直射经线的最北点为北极 最南点为南极 太阳直射北 南 半球时 北 南 极点位于最北 南 点以南 北 北 南 极点与最北 南 点的距离为太阳直射的纬度度数乘以111km 图上没有南 北 极点 例 右图是 某地区经纬网及太阳高度等值线 a和b 示意图 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2 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 地球上出现极夜现象的范围是 3 图中等值线b的数值应为 1 图示时刻 太阳直射点位于 国家 境内 4 有关经线p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为10 wb 为60 wc 位于10 w以东d 位于10 w以西 5 下面能正确表示该日上海某中学操场上旗杆 旗杆立于o点 杆影端点移动轨迹和方向的是 审答流程 一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二 调动和运用知识解题答案 1 巴西 2 从20 s向南北两侧递减70 n及其以北地区 3 50 4 c 5 a 1 2012 安徽文综 31 下图为我省平原地区某中学的操场和行道树示意图 晴天8 00前后 东操场大部分被行道树的树荫覆盖 完成下题 下列日期中 阳光照射行道树产生的阴影在地面转动角度最大的是 a 5月1日b 6月1日c 7月1日d 8月1日解析阳光照射行道树产生的阴影在地面转动角度的大小取决于昼的长短 昼越长转动的角度越大四个选项比较7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最北 安徽昼最长 答案c a 菲律宾b 巴西c 新西兰d 英国解析7月为北半球的夏半年 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北半球昼长大于夜长 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因此位于北半球且纬度最高的英国白昼最长 答案d 2012 天津文综 7 第30届奥运会于2012年7月27日19点12分 零时区区时 在伦敦开幕 结合图文材料 完成第2题 2 伦敦奥运会开幕当天 下列国家中白昼最长的是 3 2012 浙江文综 11 地表点q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之间的纬度差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