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密 封 线 一 填空题 15 分 每空 0 5 分 一 填空题 15 分 每空 0 5 分 1 工序是指一个 或一组 工人在 一个 工作地点对一个 或同时对几个 工件 所 连续 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2 主轴回转误差可以分解为纯径向跳动 纯 轴向 窜动和纯 角度摆动 的三种 基本形式 3 一批零件加工尺寸符合正态分布时 常值系统误差影响分布曲线的 位置 随机 误差影响分布曲线的 形状 4 刀具切削部分中切屑流过的表面被称为 前刀面 与工件上过渡表面相对应的表 面为 主后刀面 与工件已加工表面相对应的表面被称为 副后刀面 5 精基准的选择原则是 基准统一 原则 基准重合 原则 自为基准 原则 和 互为基准 原则 6 形成工件表面发生线的方法有 轨迹法 成形法 相切法 和 展成法 四种 7 积屑瘤通常发生在切削速度 不高 切削加工时间长和 被加工工件的材料为 塑性 的切削加工条件下 它的形成具有使实际 前 角增大 表面粗糙度值增大 和影响 刀具耐用度 等特点 8 切屑的类型有 带状切屑 挤裂切屑 单元切屑 和 崩碎切屑 四种 9 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有 试切 法 调整法 和 定尺寸刀具 法等四种 10 机械加工时 由机车 夹具 刀具和工件组成的系统称为 工艺 系统 影响该 系统受力变形的主要因素是 系统刚度 二 名词解释 20 分 每小题各 4 分 名词解释 20 分 每小题各 4 分 1 切削平面 答 通过切削刃上选定点 与主切削刃相切 且垂直于基面的平面 2 分组选配 答 按经济加工精度加工零件 然后将加工后的零件按尺寸大小分组 将对应组零件 装配 以达到装配精度要求的装配方法 3 残余应力 答 外部载荷去除后仍残存在工件内部的应力 4 误差复映 答 由于工艺系统受力变形 加工后使毛坯误差部分反映在工件上的这种现象被称为 误差复映 5 加工误差 答 零件经机械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 尺寸 形状 位置 值与理想零件的理想值 之间的偏离值 三 单项选择题 在备选的答案中选择一个是正确的 将标号填写在括号 内 每小题 1 分 共 10 分 单项选择题 在备选的答案中选择一个是正确的 将标号填写在括号 内 每小题 1 分 共 10 分 1 箱体零件常使用 B 作为统一的定位精基准 A 一面一孔 B 一面两孔 C 两面一孔 D 两面两孔 2 经济加工精度是指采用某种加工方法 C A 所能达到的最高精度 B 所能达到的平均精度 C 在正常条件下所能保 证的精度 D 在最不利条件下所能保证的精度 3 铜合金 7 级精度外圆表面的加工路线常采用 B A 粗车 半精车 B 粗车 半精车 精车 C 粗车 半精车 粗磨 D 粗车 半精车 粗磨 精磨 院 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注意 答题不能超过密封线 本套试卷共注意 答题不能超过密封线 本套试卷共 3 页 此页是第页 此页是第 1 页 页 密 封 线 4 在基面内测量的刀具角度有 C A 前角 B 后角 C 主偏角 D 刃倾角 5 超硬刀具材料有 D 院 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Y X A 工具钢 B 高速钢 C 硬质合金 D 立方氮化硼 CBN Z 6 车削加工塑像材料时 大部分切削热 D A 传给工件 B 传给刀具 C 传给机床和夹具 D 被切屑带走 答案 答案 7 直线尺寸链采用概率计算法时 若各组成环均接近正态分布 则封闭环的公差 等于 D A 各组成环中公差最大值 B 各组成环中公差最小值 C 各组成环 公差之和 D 各组成环公差平方和的平方根 8 在车床上以两顶尖定位车削光轴 加工后发现工件出现腰鼓形的形状误差 其 可能的主要原因是 A A 工件刚度不足 B 前后顶尖刚度不足 C 车床纵向导轨与主轴回 转轴线不平行 D 刀具受热变形 9 切削用量中 对切削力影响最大的是 B A 切削速度 B 被吃刀量 C 进给量 D 切削宽度 10 过定位是指 D A 工件实际定位点数多于要求的定位点数 B 工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表 面参与定位 C 使用了辅助支承 D 工件的某些自由度被定位元件重复限制 四 分析题 每小题 10 分 共 20 分 四 分析题 每小题 10 分 共 20 分 1 试分析下图所示车阶梯轴小外圆及台阶端面时的定位方案中 各定位元 件限制的自由度 判断有无欠定位或过定位 对不合理的定位方案提出改进 意见 三爪卡盘限制X Y 2 个自由度 2 分 前后顶尖限制X Y Z X Y 5 个自由度 5 分 X Y 2 个自由度被重复限制 属过定位 1 分 去 掉三爪卡盘 改为拨盘 鸡心卡拨动 2 分 2 在下图所示的连杆上钻通孔 D 时 需要保证 1 小头孔对端面 A 的垂 直度公差 2 小头孔对不加工外圆壁厚的均匀性 试分析 1 工序尺寸的工序基 准 2 需要限制的第一类自由度 答案 答案 1 工序尺寸的工序基准 端面 A 及小头孔外圆 4 分 2 需限制的第一类自由度 沿 X Y 的移动自由度和绕 X Y 的转动自由度 6 分 注意 答题不能超过密封线 本套试卷共注意 答题不能超过密封线 本套试卷共 3 页 此页是第页 此页是第 2 页 页 密 封 线 2 加工一批工件的外圆 图样要求尺寸为 30 0 07mm 加工后测得本工序按正态 分布 有 8 不合格品 且其中一半为可修复不合格品 试指出导致该工序产生不合格 品的误差类型 并计算该工序的工序能力 10 分 五 计算题 共 35 分 五 计算题 共 35 分 1 下图所示 a 为一轴套零件 尺寸和已加工好 b c 为 钻孔加工时的两种定位方案的简图 试计算这两种定位方案下 A1 和 A2 的工序尺寸 及偏差 用极值法计算 15 分 院 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mm 1 mm8 0 05 0 c 38 0 0 解 解 1 根据题意可知 导致该工序产生不合格品的误差类型为随机误差 因为工 件加工后测得的尺寸按正态分布 说明无随机误差或随机误差对工序加工精度的影响 很小 工件加工后的废品中 可修复和不可修复废品相同 说明分散范围中心与公差 带中心重合 故 无常值系统误差 4 分 2 根据工序能力为 Cp T 6 z x 合格率为 92 且分散范围中心 与公差带中心重合 故有 F z 0 46 查表可得 z 1 8 2 分 a b A2A1 10 0 1 8 0 0 05 38 0 0 1 由题意可知 x 0 07 故可得 0 039 2 分 由此可得 Cp 0 14 6 0 5 0 467 0 67 为四级 工序能力很差 必须加以改进 2 分 Z F Z Z F Z Z F Z 0 20 0 0793 1 20 0 3849 1 60 0 4452 0 30 0 1179 1 30 0 4032 1 70 0 4554 解 解 0 40 0 1554 1 40 0 4192 1 80 0 4641 0 50 0 1915 1 50 0 4332 1 90 0 4713 01 010 1 DW 1 图 b 基准重合 定位误差 A 0 05 0 8 0 05 0 8 0 05 0 8 05 0 1 02 18 A mm 5 分 3 如下图所示零件 外圆及端面均已加工 外圆直径 D 50 0 1 mm 现加工槽 B 时 要求保证位置尺寸 L 和 H 所采用的定位方案如图所示 计算在加工尺寸 H 时的定位 误差 10 分 2 图 c 由于基准不重合 故建立 A2工序尺寸解算所需的尺寸链 5 分 A2 10 0 1 和构成一个尺寸链 其中尺寸 10 0 1 是封闭环 尺寸 A2 和是组成环 且 A2为增环 为减环 由直线尺寸链极值法基本尺寸计算公式计算尺寸及偏差 5 分 10 A2 8 A2 18mm 由直线尺寸链极值算法偏差计算公式 0 1 ESA2 0 05 ESA2 0 05mm 0 1 EIA2 0 EIA2 0 1mm 故 mm 解 1 对加工尺寸 H 而言 因采用外圆表面定位 与工序基准不重合 故有基准 不重合误差而无基准位置误差 4 分 2 根据定位情况的定位误差计算公式为 1 2 sin 1 2 d wjbjDW T mmTd02 0 1 02 0 2 DW 0 6 分 注意 答题不能超过密封线 本套试卷共注意 答题不能超过密封线 本套试卷共 3 页 此页是第页 此页是第 3 页 页 密 封 线 一 一 填空题 15 分 每空 0 5 分 填空题 15 分 每空 0 5 分 1 确定零件机械加工顺序的基本原则是 先基准后其他 先面后孔 先主后次 和 先粗后精 2 时间定额由 基本 时间 辅助 时间 布置工作地时间 休息和生理需要时间 以及准备终结时间组成 3 加工原理误差是指采用了近似的 刀具轮廓 或近似的 成形运动 进行加工 所产生的误差 4 刀具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角度有 前 角和 后 角 在基面内测量的角度有 主偏 角和 副偏 角 在切削平面内测量的角度有 刃倾 角 5 工艺系统内部热源主要来自 切削 热 和 摩擦 热 6 以 工序 基准作为定位基准称为基准重合原则 以同一精基准面定位加工大多数 全部 其他表面称为 基准统一 原则 7 刀具使用寿命 刀具耐用度 是指刀具从开始切削直至达到 磨钝标准 为止所 使用的 切削加工 时间 8 常用的装配方式有 互换 法 选择 法 修配 法和 调整 法 四大类 9 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有 试切 法 调整法 和 定尺寸刀具 法等四种 10 夹具按其使用范围可分为 通用 夹具 专用 夹具 通用可调整夹具或 成 组夹具 组合 夹具和随行夹具 二 名词解释 20 分 每小题各 5 分 名词解释 20 分 每小题各 5 分 1 定位误差 由于工件定位不准确所造成的加工误差 它包括基准不重合和基准位置误差两项 2 加工经济精度 在正常加工条件下 使用符合质量标准的设备和工艺装备 标准技术等级的工人 不延长加工时间 的一种能保证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方法 3 系统误差 当连续加工一批零件时 加工误差的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或有规律变化的误差 4 工艺过程 生产过程中 直接改变对象的形状 尺寸 相对位置和性质 使其成为成品或半 成品的过程 三 多项选择题 在备选的 4 个答案中有 2 4 个是正确的 将其全部选 出并将标号填写在括号内 多填或少填均不得分 每小题 2 分 共 10 分 多项选择题 在备选的 4 个答案中有 2 4 个是正确的 将其全部选 出并将标号填写在括号内 多填或少填均不得分 每小题 2 分 共 10 分 1 与切削加工相比 特种加工的特点是 A B C 作为统一的定位精基准 A 对工具和工件的强度 硬度和刚度均无严格要求 B 工件受力变形和热变 形小 C 一般不会产生加工硬化现象 D 材料去除率高 2 采用工序集中原则的优点是 A B D A 易于保证加工面之间的位置精度 B 便于管理 C 可以降低对工人技术 水平的要求 D 可以减少装夹时间 3 零件加工表面粗糙度对零件的 A B C D 有重要影响 A 耐磨性 B 耐腐蚀性 C 抗疲劳强度 D 配合性质 4 目前在切削加工中最常用的刀具材料是 B C 等 A 碳素工具钢 B 高速钢 C 硬质合金 D 金刚石 5 从分布图中可以估计出 A B D A 加工过程是否存在常值系统误差 B 工序能力大小 C 加工误差 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D 不合格品 院 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注意 答题不能超过密封线 本套试卷共注意 答题不能超过密封线 本套试卷共 2 页 此页是第页 此页是第 1 页 页 密 封 线 四 判断题 正确的划 错误的划 将答案写在括号内 每 小题 1 分 共 10 分 四 判断题 正确的划 错误的划 将答案写在括号内 每 小题 1 分 共 10 分 1 切削用量三要素中对切削力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切削深度 2 过定位指工件实际被限制的自由度数多于工件加工所必须限制的自由度数 院 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3 误差复映系数与工艺系统刚度成反比 4 精加工时通常采用负切削刃 5 用未加工表面作为定位基准 称为粗基准 6 工件材料越软 可加工性越好 7 采用试切法直接保证零件尺寸时 会产生基准不重合误差 8 零件表面粗糙度值越低 摩擦阻力减小 其耐磨性越好 9 机床部件实际刚度大于按实体估计的刚度 10 后角的作用是为了减小后刀面与工件之间的摩擦 五 分析题 每小题 10 分 共 20 分 五 分析题 每小题 10 分 共 20 分 1 试分析下图所示车外圆 保证外圆与内孔同轴时的定位方案中 各定位 元件限制的自由度 判断有无欠定位或过定位 对不合理的定位方案提出改 进意见 10 分 答 圆柱面限制X Y X Y 4 个自由度 4 分 端面限制Z X Y 3 个自由 度 3 分 X Y 2 个自由度被重复限制 属过定位 2 分 在端面处加球面垫圈 1 分 Y X Z 2 试分析下图所示的两种加工情况 加工后工件表面会产生何种形状误差 假设工 件的刚度很大 且车床床头刚度大于尾座刚度 10 分 答案 a 在径向切削力的作用下 尾顶尖处的位移量大于前顶尖处的位移量 加 工后工件外圆表面成锥形 右端直径大于左端直径 5 分 b 在轴向切削力的作用下 工件受到扭矩的作用会产生顺时针方向的偏转 若刀具刚度很大 加工后端面会产生中凹 5 分 六 计算题 共 25 分 六 计算题 共 25 分 1 如下图所示为车床尾座套筒装配图 各组成零件的尺寸注在图上 试用完全互换法计算装配 后螺母在顶尖套筒内的轴向窜动量 10 分 0 0 1 3 57 0 0 1 60 0 0 1 注意 答题不能超过密封线 本套试卷共注意 答题不能超过密封线 本套试卷共 页 此页是第页 此页是第 页 页 密 封 线 院 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解 1 建立如右图所示的尺寸链 4 分 570 0 1 A0 30 0 1 2 计算 6 分 600 0 1 A0 60 57 3 0 ESA0 0 1 0 1 0 1 0 3 EIA0 0 0 0 0 故 顶尖套筒内的轴向窜动量为 0 3mm 2 加工一批小轴 其直径尺寸要求为 加工后尺寸接近正态分布 测量 计算得一批工件直径尺寸的算术平均值 mm 0 035 0 18 mmx975 17 mm01 0 均方根差 试计算 不合格品率 并分析不合格品产生的可能原因 15分 Z F Z Z F Z Z F Z 0 50 0 1915 2 00 0 4772 3 40 0 49966 1 00 0 3413 2 50 0 4938 4 00 0 499968 1 50 0 4332 3 00 0 49865 4 50 0 499997 解 解 1 根据题意可得 Z1 18 17 795 0 01 2 5 3 分分 Z2 17 795 17 965 0 01 1 3 分 分 查表可知 合格率 F1 F2 0 4938 0 3413 0 8351 2分 废品率 1 0 8351 0 1649 2分 2 原因分析 由于常值系统的出现 公差带中心与分散范围中心不重合 和随机误差过大 分散范围超过公差范围 导致废品产生 5分 注意 答题不能超过密封线 本套试卷共注意 答题不能超过密封线 本套试卷共 3 页 此页是第页 此页是第 3 页 页 密 封 线 院 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 一 填空题 17 分 每空 0 5 分 填空题 17 分 每空 0 5 分 1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主要分为工序 安装 工位 工步 和走刀等工 作内容 2 产品的生产类型即生产规模 它可分为 单件生产 成批生产 和 大量生产 三种基本类型 3 汽车零件常用的毛坯制造方法有 铸造 冲压 锻造 粉末冶金 焊接 和塑料成型等 4 刀具切削部分中切屑流过的表面被称为 前刀面 与工件上过渡表面相对应的表 面为 主后刀面 与工件已加工表面相对应的表面被称为 副后刀面 5 精基准的选择原则是 基准统一 原则 基准重合 原则 自为基准 原则 和 互为基准 原则 6 零件加工尺寸精度的获得的方法有 试切法 定尺寸刀具法 调整法 和自动 控制法四种 7 零件的机械加工精度包括了 尺寸精度 形状精度 和 位置精度 三种类型 8 基准按其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工艺基准和 设计基准 两大类 其中的工艺基准还 可再分为 工序基准 对刀基准 装配基准 测量基准和 定位基准 多种 9 尺寸链由组成环和 封闭环 构成 而组成环又可分为 增环 和 减环 两种 10 保证装配精度的工艺方法有 互换 装配法 选择 装配法 调整 装配 法和 修配 装配法 11 根据装配过程内容的不同 可以将装配过程分为合件装配 组件装 部件 装 和 总装配 二 名词解释 20 分 每小题各 5 分 名词解释 20 分 每小题各 5 分 1 一道工序 答 指一个 或一组 工人在一台设备 或一个工作地点 对一个 或同时对几个 零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加工过程 2 分组选配 答 按经济加工精度加工零件 然后将加工后的零件按尺寸大小分组 将对应组零件 装配 以达到装配精度要求的装配方法 3 加工原理误差 答 由于采用近似的加工方法 近似的刀具轮廓 近似的传动比加工时产生的加工误 差 4 加工精度 答 零件经机械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 尺寸 形状 位置 值与理想零件的理想值 的接近程度 三 单项选择题 在备选的答案中选择一个是正确的 将标号填写在括号 内 每小题 1 分 共 8 分 单项选择题 在备选的答案中选择一个是正确的 将标号填写在括号 内 每小题 1 分 共 8 分 1 汽车的箱体类零件常使用 C 作为统一的定位精基准 A 一面一孔 B 一面两孔 C 两面一孔 D 两面两孔 2 经济加工精度是指采用某种加工方法 C A 所能达到的最高精度 B 所能达到的平均精度 C 在正常条件下所能保 证的精度 D 在最不利条件下所能保证的精度 3 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刀具角度有 B A 主偏角 B 后角 C 副偏角 D 刃倾角 注意 答题不能超过密封线 本套试卷共注意 答题不能超过密封线 本套试卷共 3 页 此页是第页 此页是第 1 页 页 密 封 线 院 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4 直线尺寸链采用概率计算法时 若各组成环均接近正态分布 则封闭环的公差 等于 D A 各组成环中公差最大值 B 各组成环中公差最小值 C 各组成环 公差之和 D 各组成环公差平方和的平方根 5 在车床上以两顶尖定位车削光轴 加工后发现工件出现腰鼓形的形状误差 其 可能的主要原因是 A 答 由于工件在轴向偏值切削力的作用下受到扭矩的作用 因此会产生顺时针方 向的偏转 5 分 因此 在刀具刚度很大的情况下使工件加工后端面产生中凹的平 面度误差 5 分 2 加工汽车钢板弹簧吊耳时 采用下图所示定位方案 分析机床夹具定位元件 所能限制的自由度 备注 2 为圆柱销 14 为削边销 15 为工件 10 分 A 工件刚度不足 B 前后顶尖刚度不足 C 车床纵向导轨与主轴回 转轴线不平行 D 刀具受热变形 6 切削用量中 对切削力影响最大的是 B A 切削速度 B 被吃刀量 C 进给量 D 切削宽度 7 过定位是指 D A 工件实际定位点数多于要求的定位点数 B 工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表 面参与定位 C 使用了辅助支承 D 工件的某些自由度被定位元件重复限制 8 一个短 V 形块与工件的外圆柱表面接触 可以限制工件的 C A 4 个自由度 B 一个自由度 C 两个自由度 D 三个自由度 答案 答案 四 分析题 每小题 10 分 共 20 分 四 分析题 每小题 10 分 共 20 分 1 两圆销 2 插入圆孔中 分别限制了该工件沿 Z Y 轴的两个移动自由度和 两个转动自由度 6 分 1 试分析下图所示加工情况 加工后工件表面会产生何种形状误差 假设工件的刚 度很大 且车床床头刚度大于尾座刚度 2 右边圆销的端面与工件内壁接触 限制了该工件沿 X 轴的一个移动自由度 2 分 3 削边销 14 插入工件孔中 限制了该工件绕 X 轴的一个转动自由度 2 分 故 工件的六个自由度被完全限制 注意 答题不能超过密封线 本套试卷共注意 答题不能超过密封线 本套试卷共 3 页 此页是第页 此页是第 2 页 页 密 封 线 2 加工一批工件的外圆 图样要求尺寸为 30 0 07mm 加工后测得本工序按正态 分布 有 8 不合格品 且其中一半为可修复不合格品 试指出导致该工序产生不合格 品的误差类型 并计算该工序的工序能力 10 分 五 计算题 共 35 分 五 计算题 共 35 分 1 在如下图 a 所示的圆柱体上钻 8mm 轴向孔 试分析 b 图所示定位方案的 定位误差 并计算出径向方向的定位误差值 15 分 院 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解 解 1 根据题意可知 导致该工序产生不合格品的误差类型为随机误差 因为工 件加工后测得的尺寸按正态分布 说明无随机误差或随机误差对工序加工精度的影响 很小 工件加工后的废品中 可修复和不可修复废品相同 说明分散范围中心与公差 带中心重合 故 无常值系统误差 4 分 2 根据工序能力为 Cp T 6 z x 合格率为 92 且分散范围中心 与公差带中心重合 故有 F z 0 42 查表可得 z 1 4 2 分 由题意可知 x 0 07 故可得 0 05 2 分 由此可得 Cp 0 14 6 0 5 0 467 0 67 为四级 工序能力很差 必须加以改进 2 分 Z F Z Z F Z Z F Z 0 20 0 0793 1 20 0 3849 2 20 0 4861 0 30 0 1179 1 30 0 4032 2 30 0 4893 0 40 0 1554 1 40 0 4192 2 40 0 4918 0 50 0 1915 1 50 0 4332 2 50 0 4938 3 如下图所示零件 尺寸 10 0 36不便测量 改测尺寸A2 试确定A2的大小和公差 10 分 解 解 1 分析 1 定位误差包括两部分 即 j b 和 j w 故首先需对该工件的工序基准进行 分析 2 分 2 该工件加工 8 孔在径向方向和轴向方向的工序基准分别为 40 外圆中心 和顶面 4 分 2 计算 由于径向方向上以 40 外圆中心为定位基准 因此 在径方向 j b 0 2 分 但由于工件定位基面尺寸为 有制造误差 故使工件与 V 形块接触时 将在最大和最小尺寸之间变动 从而产生基准位置误差 2 分 mm 0 025 0 40 故 该定位方案在径向方向的定位误差为 0176 0 45 025 sin2 0 sin2 0 D wjbjwd T 0 5 分 0 1701 50 A 0 360 10 A2 0 1701 50 A 0 360 10 0 1701 50 A 0 360 10 0 1701 50 A 0 360 10 A2 0 19 20 40A 解 1 建立如图所示的尺寸链 由于尺寸 A1 A2是测量直接得到的 是组成环 A0是间接保证的 是封闭环 且 A1为增环 A2为减环 4 分 2 计算尺寸链可得到 6 分 基本尺寸和上下偏差计算正确各分别得 2 分 注意 答题不能超过密封线 本套试卷共注意 答题不能超过密封线 本套试卷共 3 页 此页是第页 此页是第 3 页 页 密 封 线 一 一 填空题 15 分 每空 0 5 分 填空题 15 分 每空 0 5 分 1 工序是指一个 或一组 工人在 一个 工作地点对一个 或同时对几个 工件 所 连续 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2 主轴回转误差可以分解为纯径向跳动 纯 轴向 窜动和纯 角度摆动 的三种 基本形式 3 一批零件加工尺寸符合正态分布时 常值系统误差影响分布曲线的 位置 随机 误差影响分布曲线的 形状 4 刀具切削部分中切屑流过的表面被称为 前刀面 与工件上过渡表面相对应的表 面为 主后刀面 与工件已加工表面相对应的表面被称为 副后刀面 5 精基准的选择原则是 基准统一 原则 基准重合 原则 自为基准 原则 和 互为基准 原则 6 形成工件表面发生线的方法有 轨迹法 成形法 相切法 和 展成法 四种 7 积屑瘤通常发生在切削速度 不高 切削加工时间长和 被加工工件的材料为 塑性 的切削加工条件下 它的形成具有使实际 前 角增大 表面粗糙度值增大 和影响 刀具耐用度 等特点 8 切屑的类型有 带状切屑 挤裂切屑 单元切屑 和 崩碎切屑 四种 9 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有 试切 法 调整法 和 定尺寸刀具 法等四种 10 夹具按其使用范围可分为 通用 夹具 专用 夹具 通用可调整夹具或 成 组夹具 组合 夹具和随行夹具 二 名词解释 20 分 每小题各 5 分 名词解释 20 分 每小题各 5 分 1 工艺过程 答 生产过程中 直接改变对象的形状 尺寸 相对位置和性质 使其成为成品或半 成品的过程 2 分组选配 答 按经济加工精度加工零件 然后将加工后的零件按尺寸大小分组 将对应组零件 装配 以达到装配精度要求的装配方法 3 切削平面 答 通过切削刃上选定点 与主切削刃相切 且垂直于基面的平面 4 系统误差 答 连续加工一批工件时 其误差的大小不变或有规律的发生变化时的加工误差 三 多项选择题 在备选的 4 个答案中有 2 4 个是正确的 将其全部选 出并将标号填写在括号内 多填或少填均不得分 每小题 2 分 共 10 分 多项选择题 在备选的 4 个答案中有 2 4 个是正确的 将其全部选 出并将标号填写在括号内 多填或少填均不得分 每小题 2 分 共 10 分 1 与切削加工相比 特种加工的特点是 A B C 作为统一的定位精基准 A 对工具和工件的强度 硬度和刚度均无严格要求 B 工件受力变形和热变 形小 C 一般不会产生加工硬化现象 D 材料去除率高 2 采用工序集中原则的优点是 A B D A 易于保证加工面之间的位置精度 B 便于管理 C 可以降低对工人技术 水平的要求 D 可以减少装夹时间 院 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注意 答题不能超过密封线 本套试卷共注意 答题不能超过密封线 本套试卷共 3 页 此页是第页 此页是第 1 页 页 密 封 线 院 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3 零件加工表面粗糙度对零件的 A B C D 有重要影响 A 耐磨性 B 耐腐蚀性 C 抗疲劳强度 D 配合性质 2 在下图所示的连杆上钻通孔 D 时 需要保证 1 小头孔对端面 A 的垂 直度公差 2 小头孔对不加工外圆壁厚的均匀性 试分析 1 工序尺寸的工序基 准 2 需要限制的第一类自由度 10 分 4 目前在切削加工中最常用的刀具材料是 B C 等 A 碳素工具钢 B 高速钢 C 硬质合金 D 金刚石 Y Z 5 从分布图中可以估计出 A B D A 加工过程是否存在常值系统误差 B 工序能力大小 C 加工误差 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D 不合格品 X 四 分析题 每小题 10 分 共 20 分 四 分析题 每小题 10 分 共 20 分 1 试分析下图所示加工情况 加工后工件表面会产生何种形状误差 假设工件的刚 度很大 且车床床头刚度大于尾座刚度 10 分 答案 1 工序尺寸的工序基准 端面 A 及小头孔外圆 4 分 2 需限制的第一类自由度 沿 X Y 的移动自由度 保证小头孔对不加工外圆 壁厚的均匀性 和绕 X Y 的转动自由度 保证小头孔对端面 A 的垂直度公差 6 分 答 由于工件主要受到径向切削力的作用 加上车床床头刚度大于尾座刚度 导 致尾顶尖处的位移量大于前顶尖处的位移量 5 分 因此 加工后工件外圆表面成 锥形 右端直径大于左端直径 5 分 注意 答题不能超过密封线 本套试卷共注意 答题不能超过密封线 本套试卷共 3 页 此页是第页 此页是第 2 页 页 密 封 线 五 计算题 共 35 分 五 计算题 共 35 分 1 在如下图 a 所示的圆柱体上钻 8mm 轴向孔 试分析 b 图所示定位方案的 定位误差 并计算出轴向方向的定位误差值 10 分 院 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2 加工一批小轴 其直径尺寸要求为 加工后尺寸接近正态分布 测 量计算得一批工件直径尺寸的算术平均值 mm 0 035 0 18 mm975 17 mm01 0 x 均方根差 试 计算不合格品率 并分析不合格品产生的可能原因 15分 Z F Z Z F Z Z F Z 0 50 0 1915 2 00 0 4772 3 40 0 49966 1 00 0 3413 2 50 0 4938 4 00 0 499968 1 50 0 4332 3 00 0 49865 4 50 0 499997 解 1 根据题意可得 Z1 18 17 975 0 01 2 5 3 分分 Z2 17 975 17 965 0 01 1 3 分 分 查表可知 合格率 F1 F2 0 4938 0 3413 0 8351 2分 废品率 1 0 8351 0 1649 2分 2 原因分析 由于常值系统的出现 公差带中心与分散范围中心不重合 和随机误差过大 分散范围超过公差范围 导致废品产生 5分 3 如下图所示为车床尾座套筒装配图 各组成零件的尺寸注在图上 试用完全互换 法计算装配后螺母在顶尖套筒内的轴向窜动量 10分 解 解 1 分析 1 定位误差包括两部分 即 j b 和 j w 故首先需对该工件的工序基准进行 分析 2 分 2 该工件加工 8 孔在径向方向和轴向方向的工序基准分别为 40 外圆中心 和顶面 2 分 2 计算 由于轴向方向以下底面为定位基准 而工序基准则为顶面 因此 在轴向方向 的 j b 0 2 分 但由于重力使工件定位面与定位件的接触良好 故无基准位置 误差 2 分 根据基准不重合误差等于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两基准之间联系尺寸的公差 故 该定位方案在轴向方向的定位误差为 mm24 00 Th wjbjwd 2 分 57 0 0 1 3 0 0 1 60 0 0 1 解 1 建立如右图所示的尺寸链 4分 57 0 1 A0 2 计算 6分 60 0 1 A0 60 57 3 0 ESA0 0 1 0 1 0 1 0 3 EIA0 0 0 0 0 故 顶尖套筒内的轴向窜动量为0 3mm 注意 答题不能超过密封线 本套试卷共注意 答题不能超过密封线 本套试卷共 3 页 此页是第页 此页是第 3 页 页 密 封 线 9 切屑的类型有 带状切屑 挤裂切屑 单元切屑 和 崩碎切屑 四种 10 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有 试切 法 调整法 和 定尺寸刀具 自动控制 法 等四种 二 名词解释 20 分 每小题各 4 分 名词解释 20 分 每小题各 4 分 1 刀具耐用度 答 刃磨后的刀具自开始切削直到磨损量达到磨钝标准为止的切削时间为刀具耐用 度 2 原理误差 答 由于采用近似的成形运动或刀刃形状从而导致工件加工后出现加工误差的这种原 始误差被称为原理误差 3 残余应力 答 外部载荷去除后仍残存在工件内部的应力 4 互换装配法 答 装配尺寸链中各组成环的零件按图纸规定的公差要求加工 装配时不需经过任何的选择 修 配和调整 装配的产品就能达到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 5 粗基准 答 用毛坯上未经机械加工的表面作为定位用的定位基准 三 判断题 每判断正确得 0 5 分 共 5 分 判断题 每判断正确得 0 5 分 共 5 分 1 基准不重合误差发生在用试切法获得加工尺寸时 2 箱体孔系粗加工后 应待工件充分冷却后再进行精加工 以消除工件粗加工所带 来的热变形影响 3 若工件某重要表面要求加工余量均匀时 则应选该表面作为粗基准 4 对刚性差的薄壁类零件加时 无论生产批量大小 应尽量采用工序分散的原则考 虑其加工工艺过程 5 每个工序的加工余量选定后便是一个常量 不受前后工序加工误差的影响 6 车削细长轴时 车一刀后 应将后顶尖松夹一次 再车下一刀 7 往复运动部件的冲击引起的振动 是强迫振动的振源之一 8 产生积屑瘤的条件之一是在高速切削加工时 9 材料费用属于工艺成本中的不变费用一项 10 装配尺寸链属于设计尺寸链 一 一 填空题 20 分 每填对一空 0 5 分 填空题 20 分 每填对一空 0 5 分 1 金属切削加工是利用刀具从工件表面上切去一层多余的金属 从而使工件达到规 定的 几何形状 尺寸精度 和 表面质量 的机械加工方法 2 进给运动与主运动相比较 具有 速度较低 消耗的功率较小 运动可由 一个 或 多个 组成 它可以是 连续 的运动 也可以是 间断 的运动 3 刀具切削部分中切屑流过的表面被称为 前刀面 与工件上过渡表面相对应的表 面为 主后刀面 与工件已加工表面相对应的表面被称为 副后刀面 4 车刀的标注角度主要有 前角 后角 主偏角 副偏角 和 刃倾角 五 个 5 尺寸链的特征为 关联性 和 封闭性 尺寸链中各个尺寸都被称作为环 根据各尺寸环的性质又将其分为 封闭 环和 组成 环两大类 6 形成工件表面发生线的方法有 轨迹法 成形法 相切法 和 展成法 四种 7 机床传动链的两个末端件的转角或移动量之间有严格传动比要求的传动链为 内 联系传动链 否则为 外联系传动链 8 积屑瘤通常发生在切削速度 不高 切削加工时间 长 和 被加工工件的材料为 塑性 的切削加工条件下 它的形成具有使实际 前 角增大 使 表面粗糙度 值 增大和影响 刀具耐用度 等特点 院 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注意 答题不能超过密封线 本套试卷共注意 答题不能超过密封线 本套试卷共 2 页 此页是第页 此页是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设备租赁合同样板加LOGO的模版
- 人工智能在法律伦理中的适用性-洞察及研究
- 2025【各行各业合同协议模板】电脑销售代理协议书
- 2025汽车买卖合同附加协议书
- 冷链物流行业标准-洞察及研究
- 供应链安全测试与验证实践-洞察及研究
- 设备试机流程及协议范本
- 公司员工离职协议书9篇
- 产品经销代理协议合同书
- 青春期的学业压力和挑战
- 出资比例的协议合同
- GB/T 10345-2022白酒分析方法
- GB/T 19418-2003钢的弧焊接头缺陷质量分级指南
- 四川省参保单位职工社会保险费欠费补缴申报表
- GA 622-2013消防特勤队(站)装备配备标准
- 《C++语言基础》全套课件(完整版)
- 240农业政策学-张广胜课件
- 垄断经典案例课件
- HSK标准教程5下-课件-L2
- 《你看起来很好吃》剧本
- 毕业设计论文-计算机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