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浪漫主义时.ppt_第1页
第八章浪漫主义时.ppt_第2页
第八章浪漫主义时.ppt_第3页
第八章浪漫主义时.ppt_第4页
第八章浪漫主义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讲浪漫主义时代 一 浪漫主义与启蒙主义之别德国浪漫主义英国浪漫主义四法国浪漫主义 一 浪漫主义与启蒙主义之别 浪漫主义 这一术语 是由 浪漫的 Romantic 罗曼蒂克 这个形容词演化而成的 而 浪漫的 这个形容词又是从法国的 罗曼司 Romance 即 传奇 或 小说 转化过来的 含有贬义 到十八世纪 这个词语才逐渐转变为肯定性的褒义词 它被用来评价作品 并获得 宜人的忧郁 这样一种附加的含义 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开始于18世纪末 它是法国大革命催生的社会思潮的产物 大革命所倡导的 自由 平等 博爱 的思想推动了个性解放和情感抒发的要求 对个人独立和自由的强调 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思想 理论策源地在德国 但在文学上成就最高的却是英 法两国 1848年以后 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基本结束 但是浪漫主义思潮却一直持续到今天 浪漫主义的定义和特征 一直有争论 波德莱尔 1821 1867 浪漫主义既不是随兴的取材 也不是强调完全的精确 而是位于两者的中间点 随着感觉而走 许多学者将浪漫主义视为是对启蒙运动的反思 法国革命胜利后所确立的资产阶级专政和资本主义社会秩序 宣告了启蒙运动理想的破灭 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 由 理性的胜利 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恩格斯 席卷欧洲的浪漫主义运动 正是当时社会各阶层对法国革命的后果以及启蒙思想家提出的 理性王国 普遍感到失望的一种反映 浪漫主义和启蒙主义分别包含着两种相互对立的精神气质 塔那斯 西方心灵的激情 1991 作如下概括 第一 前者将世界视为 统一的有机体 支配其间的是一种神秘的灵感 后者则认为世界是可分析 可预测的 支配着世界秩序的是启蒙的理性 第二 前者认为人的基本价值在于想象 意志 情感的深度 艺术的创造力和自我表现 而后者强调的是人的理性 以及理解和利用自然规律的能力 第三 对前者来说 自然是 精神的容器 对后者来说 自然是观察 认识甚至控制的对象 因此 前者注重关于 性质 的认识 追求认识过程的暗示性 后者则倾向于 定量 的分析 追求认识结果的明晰性 浪漫主义独特的精神 成就了它 内省 的特征 其探究 无限 也就是探究人类心灵的非理性方面 如梦幻 爱欲 恐惧 冲动 无意识 自相矛盾等等 二德国浪漫主义德国浪漫美学自诞生之日起就有自己独特的气质 主要关注和把握三个主题 一 人生与诗的合一论 人生应是诗意的人生 而不应是庸俗的散文化 二 精神生活应以人的本真情感为出发点 智性是否能保证人的判断正确是大可怀疑的 人应以自己的灵性作为感受外界的根据 以直觉和信仰为判断的依据 三 追求人与整个大自然的神秘的契合交感 反对技术文明带来的人与自然的分离和对抗 而在这三个主题下面 更有一个隐藏的根本的主题 有限的 夜露销残一般的个体生命如何寻得自身的生存价值和意义 如何超逾有限与无限的对立去把握着超时间的永恒的美的瞬间 刘小枫 我们漫无边际地四处追寻无限的东西 然而我们总是只找到物 诺瓦利斯 1772 1801 弗里德里希 封 哈登贝克 笔名 诺瓦利斯 意思是 开垦新大陆的人 同时代人 荷尔德林 费希特 黑格尔 施莱格尔 席勒 歌德 贝多芬 拿破仑 未完成长篇小说 亨利希 封 奥弗特丁根 书中以蓝花作为浪漫主义的憧憬的象征 德国早期浪漫派的重要诗人 施莱格尔兄弟创办杂志 雅典娜神殿 邀请他与施莱尔马赫合作 他的一些言论也典型地代表了早期浪漫派对于文学的普遍看法 这一诗句来自诗人的真实经历 1795年 23岁的诺瓦利斯爱上一个13岁的女孩苏菲 两年以后苏菲去世了 诺瓦利斯非常绝望 因为他发现爱情并没有让他追寻到无限 只是使他看到 一个 物 的毁灭 如果想超越 总是只找到物 的事实 达到生命的绝对意义 就必须征服 死亡 所代表的 有限性 诺瓦利斯由此而寄希望于 超越时间 存在于时间之外的绝对欢乐 这就是无条件 无限 的生命 其方式在于 在与时间相处时 我们必须做的便是对无限的自我意识 代表作 夜颂 夜之颂歌 1800 就是为未婚妻苏菲写的 表现了对死者的悼念 追求 永恒之夜的奇妙王国 从奥古斯丁开始 基督教神学就认为永恒 绝对只存在于有限的生命之外 但是诺瓦利斯则认为 个体 即有限的物 是通向无限的媒介 所以要在 只找到物 之中追寻 无限 就是诺瓦利斯所说的 世界的浪漫化 世界必须被浪漫化 对普通事物给予崇高的感觉 对日常生活给予神秘 对已知给予未知的尊严 对有限给予无限的外观 在这种意义上 世界被浪漫化了 把普遍的东西赋予更高的意义 使落俗套的东西披上神圣的外衣 使熟知的东西恢复未知的尊严 使有限的东西重归于无限 这就是浪漫化 这也就是说 要以超验的原则来设定世界 不能以这个世界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 而应从另一个世界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 以诗意的感觉来把握世界 而不是以功利主义的 世俗的感觉来把握世界 为了从有限中体验无限 诺瓦利斯还特别提出了一些耸人听闻的途径 比如 酒 鸦片 性 死亡 名言 哲学原就是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去寻找家园 三英国浪漫主义 一 华兹华斯 1770 1850 湖畔派诗人 柯尔律治 骚塞 中成就最高者 在1798年与柯尔律治共同出版 抒情歌谣集 标志著浪漫主义新诗的诞生 以后 曾为1800年的第二版和1815年的新版分别撰写了序言 被誉为浪漫主义诗歌的宣言 也是其诗论的主要内容 抒情歌谣集 序言 的主要观点1 诗歌的题材 微贱的田园生活 其理由 1 在这种生活里 人们心中主要的热情找着了更好的土壤 能够达到成熟境地 少受一些拘束 2 我们的各种基本情感共同存在于一种更单纯的状态之下 因此能让我们更确切地对它们加以思考 更有力地把它们表达出来 3 田园生活中的各种习俗 是从人们 各种基本情感 中萌芽的 在田园生活中 这些习俗才更容易为人了解 也更能持久 4 在 微贱的田园生活 里 人们的热情才是与自然的美而永久的形式合而为一的 主张诗歌要取材于 微贱的田园生活 与他对西方最早的工业文明之感受相关 城市文明 在华兹华斯看来却是 把人们的分辨能力弄得迟钝起来 为此 他呼唤一种心灵当中 天生的不可毁灭的品质 天生的不能消灭的力量 而这正是 微贱的田园生活 所能培育的一种对于工业文明的抵抗 2 诗歌的本质 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华兹华斯认为 诗起源于原始的情感流露 一般说来 各民族最早的诗人都是出于由真实事件的激发的热情而写作的 所以他们 写得自然 感受 强烈 因为诗歌就是 感情的历史和科学 华兹华斯所谓的 诗 其实是泛指文学 所以他认为诗的对立面不是散文 而是非情感性的科学 作为文学的不同体裁 真正的诗 和 真正的散文 都是情感的载体 其目的就是要通过语言手段表现自然 真实的情感 以便使读者的感受力 同情心和情感变得敏锐并得到发展 这样 诗的本质不再在于摹仿 也不再为了给人以教益 而只是源于情感 也只是为了培养人们天性中的情感成分 华兹华斯又强调说 诗所表现的已不是直接的情感感受 而是 在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 因为 我们的思想改变着和指导着我们情感的不断流注 以至 我们的思想事实上是我们已往一切情感的代表 他认为 不断重复和继续这种动作 即在平静中回忆情感 作品才能使读者的理解力有某种程度的提高 情感也必因此而增强和纯化 3 诗歌的语言 人们真正使用的语言 使用日常口语 华兹华斯反复强调一种 更纯朴有力的 从屡次的经验和正常的情感产生出来 的 人们常用的 由热情的产生的 接近人们的语言 的诗歌语言 而刻意避免所谓 诗的词汇 在18世纪 英国有两种主要的 诗歌词汇 已经定型 而那些流行于寻常巷陌的市井口语 则被认为不能入诗 著名诗人蒲柏 1688 1744 甚至声称 一个术语 被下贱的行业 如屠夫与厨师们使用 则由这个术语所激起的情感必定大减 自然和自然的法则在黑暗中隐藏上帝说 让牛顿去吧 于是一切都已照亮 蒲柏 后来反对 诗歌词汇 的主张逐渐增多 华兹华斯反对 诗歌词汇 但是他所根据的似乎正是蒲柏当初反对日常口语的逻辑 他明确提出 我必须丢掉许多历来认为是诗人们应该继承的词句和词藻 因为这些词句虽然是很适合的而且 是 优美的 可是被劣等诗人愚蠢地滥用以后 便使人十分讨厌 不过通常认为华兹华斯对 使用日常口语 的强调有些极端 以至推导出 最好的诗中最有趣味的部分的语言 也完全是那写得很好的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和韵文的语言并没有 也不能有任何本质上的区别 后来柯尔律治曾指出 华兹华斯诗中的下层百姓说话时 其实也已经带上华兹华斯的口气 否则如果 真正摹仿一个郁闷无聊 喋喋不休的人说话 他的诗也就无法避免同样的郁闷无聊和喋喋不休 20世纪以来 对于 诗歌词汇 的反抗比浪漫主义更为强烈 而T S 艾略特 1888 1965 的话可以被视为这一公案的小结 一个民族的诗 从该民族的口语中获得生命 同时也给予该民族的口语以生命 4 诗人的特征 五种能力华兹华斯谈到 诗人是什么 的时候曾经提出 诗人比一般人具有更敏锐的感受性 更热情 更了解人的本性 灵魂更开阔 诗人喜欢自己的热情和意志 内在活力使他比别人更快乐 诗人喜欢观察宇宙中相似的热情和意志 喜欢在没有它的地方创造这种热情和意志 诗人比别人更容易被不在眼前的事物所感动 所以能表达并非直接来自外在刺激的思想和感情 在1815年的序言中 他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 明确提出了诗人所应具有的五种能力 1 观察和描绘的能力 2 强烈的感受能力 即可以被不在眼前的事物所感动 3 沉思的能力 在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 4 想象和幻想的能力 5 虚构的能力 最后他还谈到一种 判断的能力 即上述五种能力的综合 二 柯尔律治 1772 1834 诗论包括 文学生涯 莎士比亚评论集 欣赏批评的原理 等 关于 诗的本质 华兹华斯曾以 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界定诗 柯尔律治则更明确地把艺术创造视为一种有意识的活动 特别强调 思想的深度和活力 如果 不是一个深沉的哲学家 决不会是个伟大的诗人 关于 诗人的本质 其名言常被人引用 良知是诗才的躯体 幻想是它的衣衫 运动是它的生命 想象则是它的灵魂 良知 是指诗人对于外界的良好 敏锐的感受力 运动 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交互作用 即柯尔律治所说的 自然变为思想 思想变为自然 的不断演进 最重要的是 想象 它被柯尔律治视为 物我统一 的中介 并称之为 善于综合的神奇力量 因此 想象 是诗歌创作的核心 从相当程度上说 想象 的问题在柯尔律治诗论中首先具有一种语言学的意义 这就是想象与隐喻的联系 想象是把不同事物汇聚在一起 确立一些相似点和连接点 从而领悟并创造整体 诗歌正是想象能力的表现 而汇聚不同事物 寻找其相似点 连接点和相同之处的想象过程 也就是隐喻的过程 想象把自己纳入人类语言机制的方式 也正是凭借隐喻 在柯尔律治之前 被认为德国浪漫主义先驱的赫尔德 1744 1803 曾发表 论语言的起源 提出语言本身从一开始就与隐喻联系在一起 原始人就是通过隐喻和象征来思维的 更早一点的意大利学者维柯 1668 1744 在 新科学 当中 则已设想出一种原始人 他们具有本能的 诗歌智慧 这种智慧通过隐喻 象征和神话向现代人抽象 分析的思维模式发展 维柯的著作没有受到同代人的注意 而研究者发现柯尔律治是最早阅读和思索维柯著作的人之一 柯尔律治则将隐喻视为 想象的活动方式 柯尔律治认为 想象是人类思维 创造性地影响物质世界 的第一手段 他将 想象 设定为 在一个统一的过程中对主 客双方进行联系 渗透 调解 和谐的工作 而这统一的过程被他称为 粘聚 也就是 合而为一 用雪莱的话说 粘聚 的过程 其实是 标明了事物间以前尚未被人领会的关系 并使这种领会永远保留下来 而这正是后人所理解的 隐喻的过程 隐喻也就不再是一种可以添加的语言修饰 而是本身就成为一种思想 这种对隐喻的浪漫主义解释 既是用想象论证隐喻在语言中的本体性位置 也是用隐喻论证想象在文学乃至全部人类创造性精神活动中的核心作用 从康德到浪漫主义思潮 最有代表性的思想家们都在强调人类主体对于自然世界的作用及联系 而柯尔律治对想象及其实现手段 隐喻的分析 则为这种作用和联系打上了一层永久的语言学的印记 所以I A 理查兹说 由于 全部对象 都是人类兴趣的投射 由于宇宙 是在心灵对外界的映象中 产生的 由于这种映象 都通过语言而发展 所以对语言模式的 研究 就成为一切研究中最根本 最广阔的 随着柯尔律治 我们跨入了一种关于语言的一般理论研究的大门 上 雪莱下 I A 理查兹 1893 1979 四法国浪漫主义 一 斯达尔夫人 1766 1817 出身显赫 爱情是男人生活的一部分 而却是女人生活的全部 贡斯当 阿道尔夫 自传体性质的小说 黛尔菲娜 和 柯丽娜 文论代表作 从文学与社会制度的关系论文学 1800 论德国 1810 斯塔尔夫人的文论思想 包含着对于浪漫主义精神的论证和呼唤 她的文论思想 有力地推动了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 强调文学要表达自然与自由的情感 抨击矫揉做作的贵族沙龙文学和束缚个性创作的古典主义法则 在她看来 诗 本来就是最自然的 未开化的民族总是先会作诗 只要有一种激情在内心激荡 连最平庸的人也会不知不觉地用形象比喻说话 在这一意义上 她认为所谓的教养 礼仪不仅无益于诗 反而会限制自然的表达 因为 天才如同爱情一样 是以感受者激情的深度来衡量的 天才只是听命于大自然 基于这样的前提 布瓦洛所代表的法国新古典主义风尚注定会受到斯塔尔夫人的批评 布瓦洛一方面使趣味和语言都臻于完善 另一方面无疑使法国人的思想极不利于诗的发展 他 所强调的只是理应如何和 分寸 将某种学究习气引进文学 而这对艺术崇高的激情是很有害的 新古典主义文论为诗歌创作 规定若干教条 所鼓励的 大多是 写诗技术上的杰作 但是从浪漫主义的立场上看 这恰恰是新古典主义 极不利于诗的发展 之要害 所以斯塔尔夫人反复强调 怎么能把写诗技术称为 诗 呢 漂亮的句子并不等于诗 诗人的 才华 在于 诗人 受到自身观念的激动 把凡人朦胧的希望变为光辉夺目的形象 与德国早期浪漫派的一脉相承 从另一方面看 斯塔尔夫人对浪漫主义的呼唤 又与法国自身的文学传统相关 法国启蒙思想根深蒂固 又真正经历了大革命的震荡 所以其文论更多地包含了对于社会和现实的关注 从文学与社会制度的关系论文学 一书明确地提出 我的本旨在于考察宗教 风尚和法律对文学的影响 我只是想指出每个时代和每个国家的文学和社会制度的关系 她以荷马与希腊社会的关系 莎士比亚与英国社会的关系 论证天才是环境的产物 天才的水平也是相应于他所处的时代的水平等等 因而一定的审美标准和审美能力 也被认为取决于社会 时代的环境 除了比较不同时代的社会制度对于文学的不同影响外 她还以 地域 作为另一种比较的坐标 她认为以法国文学为典型的 南方文学 是同古希腊 罗马文化和拉丁民族的传统关联在一起的 英国文学和德国文学所属的 北方文学 则基督教的骑士制度和日耳曼民族的传统相联系 她认为南方式的 古典诗 主要具有 简单纯朴 的特点 但是 古人的简朴是生机勃勃的 现代人的简单化却 很容易转化为冷淡和抽象 相比之下 北方的 浪漫诗和骑士诗 则是 发端于想象与思想的本源 能使场景发生丰富多彩的变幻 在这样的基础上 地域 时代及社会制度 文化形态和宗教观念 都被斯塔尔夫人纳入浪漫主义文学性质的讨论 斯塔尔夫人论说 南方文学 和 北方文学 的背景是19世纪前10年 当时作为 北方文学 代表的德国和英国已经是浪漫主义的天下 而法国浪漫主义思潮的初次亮相被认为是1830年雨果 欧那尼 的上演 所以斯塔尔夫人对 北方文学 的情有独钟 是同她对浪漫主义的呼唤相关的 斯塔尔夫人这些观点 后来在泰纳的种族 环境 时代等 文学发展三要素 中得到了某种契合 这也有助于我们理解法国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的奇特联系 二 雨果 1802 1885 与朱丽叶 德鲁埃的爱情故事 克伦威尔 序 1827 被称为 法国浪漫主义的宣言 1830 欧那尼 在法兰西院大剧院上演 产生巨大的影响 确立了浪漫主义在法国文坛上的主导地位 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胜利 克伦威尔 序 和 欧那尼 序 代表了他的主要文论思想 克伦威尔 序 通过对于文学发展阶段的描述 论证了浪漫主义戏剧的必然性 他认为 在原始时代 诗就随着人而 觉醒 了 面对着使他 陶醉的大自然的奇迹 他最先的话语只是一首赞歌 那时他离上帝还很近 所有的沉思都出神入化 一切遐想都成为神的启示 因此 圣经 中的 创世记 正是这种 原始的诗 的典型形式 而 最初的人 也就是 最初的诗人 他年轻 富有诗情 祈祷是他全部的宗教 颂歌是他仅有的诗章 随着社会的发展 宗教与艺术终于相互分离 族长制的公社 也被部族国家所取代 而各个部族之间的冲突及其迁徙 使歌唱历史 英雄和国家的史诗得以产生 从而原始文学的 抒情 也就过渡为古代文学的 叙事 接着 史诗的时代已经日薄西山 它所表现的社会也面临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