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水富一中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_第1页
云南省水富一中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_第2页
云南省水富一中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_第3页
云南省水富一中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_第4页
云南省水富一中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富一中2015秋季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 历史说明: 1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2. 本卷分、卷,请将第卷选择题答案填入机读答题卡第卷 (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礼记曲理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这种规定的不同反映的是a宗法等级制 b皇权专制 c中央集权制 d分封制2.2009年卢龙县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孤竹文化之乡”,孤竹国出现于约公元前1600年左右,是商汤灭夏后所封的诸侯国。西周时期,孤竹国归属周朝,与周天子的关系不包括a定期朝见周天子 b按期向周天子缴纳贡赋c当地长官由周王任免,不得世袭 d周天子承认孤竹国君在国内的世袭统治权3.观察下图,如果周王去世,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a b c d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发生于1949年的”材料中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a.中央集权制建立 b.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 c.宗法式家族制度的形成 d.世卿世禄制确立5.下面秦朝中央官制图反映的正确信息有 以皇权为中心 “三公”共议国家大事,彼此牵制丞相位高权重,是百官之首 “三公”直接管理地方事务a b c d6.秦庄襄王名楚,秦始皇称帝后,即下令将湖北楚州改称荆州。秦始皇讳政,秦朝改正月为端月。秦汉之际的策士蒯彻,死后又因汉武帝刘彻即位,而在史记汉书中,被称作蒯通。这些事情反映了a避讳现象从汉朝开始出现 b皇帝权力受到了侵犯c皇帝地位至高无上 d百姓对秦汉帝王将相的尊敬7.“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中的“州官”,其最早的职能是a.管理地方行政 b.代表中央巡察地方c.管理地方军事 d.代表中央节制地方8.有个家境贫穷的读书人贾六,寒窗苦读十年,被当地郡的中正发现,但由于出身较低,被评为“中下品”,推荐到西北怀远县作县令。该事件应该发生于 a汉朝 b魏晋南北朝 c唐朝 d宋朝9.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10.“正统(明英宗年号)十年,始命内阁与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堂上官、六科掌印官会议,遂为例。”(清王士禛池北偶谈)出现这一现象的制度性原因是a确立三公制 b建立三省制 c废除丞相制 d设立军机处11.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a.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b.纵论军机,谋划战事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跪奏笔录,上传下达12.有学者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大臣“坐而论道”,从宋太祖以后“站而论道”,到了明清只能“跪奏笔录”,这反映的问题是.丞相权力不断削弱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君主权威不断强化 .古代礼仪制度日趋完善13. 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说:“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措施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到来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护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20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这表明,英国对中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a.英国决心用武力维护中英之间的正当贸易 b.清政府的闭关政策影响了东西方贸易关系c.英国要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以倾销商品 d.林则徐禁烟措施过激损害了英国的商业利益14.中美望厦条约规定,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通商港口“巡查贸易”;美国人有权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等。英国凭借特权可以享受这一待遇。英国享受的特权是指a片面最惠国待遇 b领事裁判权 c协定关税 d在通商口岸租赁房屋15.“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诗中反映的战役是指甲午中日战争中的a平壤战役 b辽东战役 c黄海战役 d威海卫战役16.台湾诗人丘逢甲的春愁诗:“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的“往事”应指a.日本侵略者制造的旅顺大屠杀 b.三国干涉还辽事件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甲午海战中国失败被迫签约17.一学者在他的著作里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严重后果是a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 b设厂开矿、修建铁路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列强共同宰割中国18.美国时代杂志1938年1月3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三个月)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将“日本的战争机器”“卡住了13个星期”的是a卢沟桥事变 b淞沪会战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19.东史郎日记(日)记载:“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个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是道听途说的,不符合事实 b.可供研究南京大屠杀的情况使用c.真实反映了淞沪会战的惨烈场景 d.说明中国开始进入抗日战争时期20.“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这字字铿锵、句句雄壮的歌词伴随着那激昂的旋律,响彻在中华大地和世界各地已经80多年。它的乐曲是聂耳谱写的,当时什么地方的抗日军队能如此英勇,让他谱写出这样的旋律?a东北 b淞沪 c台儿庄 d平型关21.历史学习小组讨论题:“为什么说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谱写了古老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篇章?”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发言,其中看法既正确又全面的同学是 甲同学:辛亥革命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乙同学: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丙同学: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 丁同学:辛亥革命推进了中国民主进程和社会近代化a甲同学 b乙同学 c丙同学 d丁同学2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的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材料中提及的这场运动是a武昌起义 b五四运动 c五卅运动 d一二九运动22.“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1923年前后,在孙中山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时,你应该这样回答他a“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后卷土重来”b“继续承认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利益,以寻求其更大更广泛的帮助”c“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倒向革命阵营,建立和巩固政权”d“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要联合中国共产党,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23.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读报纸,见志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日记反映的重要事件是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北伐战争d南昌起义24.1942年,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侵略军的60%以上。这突出地说明a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中实力最强的国家b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c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贡献最大d日本对外侵略的最大企图是占领中国25.毛泽东诗云:“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诗中的“天翻地覆”所指的重大历史事件应是a重庆谈判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渡江战役 d解放南京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第26小题12分,第27小题18分,第28小题20分,共50分。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兴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曰:“周文武所封弟子同姓甚多,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伤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绾和李斯的主张,其中李斯的主张有何进步性?(6分)(2)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元朝的什么制度?它有什么影响?(4分)(3)综合材料一、二,简要概括我国古代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有什么趋势?(2分)27.(18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家室田庐须保卫,不待鼓声群作气。妇女齐心亦健儿,犁锄在手皆兵器。乡分远近旗斑斓,什队百队沿溪山。众夷相视忽变色,黑旗死仗难生还。 张维屏材料二 义和团民谣:“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义和团资料汇编材料三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1937年7月17日 蒋介石“庐山谈话”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简述诗中反映的主要历史事件,这首诗表达了中国人民的什么精神?(4分)(2)材料二中的“和约”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误国殃民”?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义和团运动的主要斗争对象是什么?(6分)(3)材料三反映国民政府对日本的什么态度?分析这场战争中国取胜的原因有哪些?(8分)28.(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兴车马之利,以利轻捷为妙。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他人仿造,罪而罚之。兴银行或三四富民共请立,或一人请立,均无不可也。兴市镇公司,立官严正,以司工商水陆关税。 资政新篇材料二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 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他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这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