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杨仙逸中学2014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语文试卷.doc_第1页
广东省中山市杨仙逸中学2014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语文试卷.doc_第2页
广东省中山市杨仙逸中学2014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语文试卷.doc_第3页
广东省中山市杨仙逸中学2014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语文试卷.doc_第4页
广东省中山市杨仙逸中学2014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语文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中山市杨仙逸中学2014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语文试卷说明:本试卷为第一、二卷,请将111小题的答案填入答题卡内。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共150分。一、本大题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 ( )A翼轸(zhn) 庐冢(zng) 险衅(xn) 一蹴(c)而就B捧袂(mi) 吮舐(sh) 觊(j)觎 沁人心脾(p)C琼筵(yn) 断垣(yun) 嫉(j)妒 过蒙拔擢(zhu)D羽觞(shng) 刀俎(z) 窈(yo)然 目眦(z)尽裂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和“山西紫禁城”的王家大院,不仅拥有庞大的建筑群,还保存了大量卓尔不群、璀璨夺目的“三雕”砖雕、木雕和石雕艺术精品。B载有476名乘客的韩国“岁月”号客轮,16日在韩国全罗南道珍岛郡屏风岛以北海域发生意外进水事故并最终沉没。此次事故,船长李俊锡难辞其咎。C4月14日起高铁二等座首次纳入打折范围,意味着是高铁打折正在进行新的尝试,未来或有更多的旅客群体享受优惠折扣好整以暇,享受度假的乐趣。D最近他们两人总有些不对劲,就说庆祝“国庆”吧,一个说组织一场球赛,另一个偏要反弹琵琶,非要组织一次文艺演出不可。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更要有开阔的胸襟,就是对和自己学术观点不同的同行,也要坦诚相待,精诚合作。B通过最近报刊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给了我们一个十分有益的启示:要形成好的社会风气,就必须加强国民素质教育。C“机遇”号火星车对一块火星岩石的分析,科学家发现了硫酸盐等一些必须在有液态水存在的条件下才会形成的矿物质。D英国伦敦高等法院日前裁决,达芬奇密码的作者丹布朗被控抄袭另一畅销书著作权的罪名不成立。4、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尽管如此,洋紫荆仍不失为南国一种极为出色的鲜花。是因为年宵花市上,从来没有人摆卖这种花?是因为在广州,它不过是极为寻常的街道树?可是,洋紫荆原名“羊蹄甲”的花,却常常被人忽略,这大概是因为它不是灌木盆栽,而是生长在乔木上的缘故?站在花树下,但见一树繁花,宛如千万彩蝶云集,好像走进了梦幻的境界。人们常以赞美之笔,描绘南国的鲜花。A. B. C. D. 5、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倒装句式的一项是(3分) ( )A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B童子何知C望长安于日下 D奉宣室以何年6、下列句子中,不含词类活用的一项是(3分) ( )A襟三江而带五湖 B沛公欲王关中C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D其后名之曰褒禅7、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飞羽觞而醉月 怀帝阍而不见B万物之逆旅也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C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D其孰能讥之乎 以通其狂惑二、本大题7小题,共37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题。先君序略戴名世先君讳硕,字孔万,号霜岩,一号茶道人。家世孝弟力田,以赀雄乡里。里中皆称戴氏忠厚长者,县大夫辄尝馈问,以风示县人。先君为人醇谨,忠厚退让,从不言人过矣。与人交,无畛城;与人语,辄以为善相劝勉,津津不休,一见之此语,再见之亦此语,有兴起者,辄喜不寐。无老幼贤愚,皆服其长者,不敢犯;犯之亦不校,生平未尝有与人失色失言者。第其艰难险阻,备尝人间苦,不能以告人也。岁甲午,年二十一,补博士弟子。家贫,以授经为业。岁辛丑、壬寅间,始担囊授徒庐江,岁一再归,博奉金以活家口。顷授徒里中,然性不喜家居,辄复客于外。今竟死于外。呜呼,悲哉!其为文不属草,步阶前数回,即落笔就之,不改窜一字。尤喜诗。诗辞大抵多悲思凄楚之音,凡百馀卷,皆可传诵也。自以荏苒半生,坎坷无一遇,米盐常缺,家人儿女依依啼号,尝曰:“读书积善欲获报,如捕风捉影。如吾等者,岂宜至此!”时形诸感叹。家人唯吾母事之谨,儿子辈妄意他时富贵以娱亲,朝夕定省、甘旨皆缺。先君卒于陈家洲。洲去县一百四十里,以去岁十月初一日往。先是,先君客舒城山中,夏秋之间治装归矣。忽疮起于足,痛几危,越月始稍稍愈,愈而归。归不复去,以山多峻岭,不可骑,难以徒步也。居无何,足大愈。适吴氏来请,遂去。名世送之郭外,岂知其永诀而遂不复见乎!到洲五十日而卒。先是,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已而诸生知不可起,始使人来报,比至,则已不及待矣。先君居洲未两月,而洲之人皆感动。其死也,皆呱呱而泣曰:“天无眼矣!”呜呼!人莫不有死,而先君客死,早死,穷死,忧患死,此不肖名世所以为终天之恨,没世而不能已者也。(节选自戴名世文集)注畛城:范围,界限。8、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家世孝弟力田,以赀雄乡里 赀: 资财B不敢犯;犯之亦不校 校:计较C自以荏苒半生,坎坷无一遇 遇:待遇D此不肖名世所以为终天之恨 恨:遗憾9、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与人交,无畛城 生平未尝有与人失色失言者 B岂知其永诀而遂不复见乎 人莫不有死,而先君客死C以去岁十月初一日往 以山多峻岭,不可骑。D诗辞大抵多悲思凄楚之音 家人唯吾母事之谨10、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B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C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D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戴氏家族世代讲究孝悌之义,勤勉劳作,在乡里被人称道。县里的官员常去戴家赠送财物表达问候,借以教诲县邑里的百姓。B. 戴氏家族至戴硕一辈,家道中落,戴硕只能以授徒授经为业,经常在异乡谋生,可是家境依然贫困。C. 戴硕文思敏捷,诗文非常出色,但是科举考试历尽坎坷,所以,常常感到忧伤愤懑,诗文中充满一种凄苦悲凉的情调。D. 先君戴硕在担任私塾教师时因病亡故,死时穷困忧患,又客死他乡。作者借洲人哭“天无眼”,抒发自己对父亲的崇敬、愧悔和悲痛之情。12、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1)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第其艰难险阻,备尝人间苦,不能以告人也。(3分) 顷授徒里中,然性不喜家居,辄复客于外。(4分) (2)在文章中找出两个表现先君忠厚的例子。(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7分)访城西友人别墅【唐】雍陶澧水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1)诗歌描绘了友人别墅的哪些特点?(3分) 答:_ _ _(2)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4分)答:_ _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1)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 _ _ ,_ _。(2)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 。(3) ,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4)渔舟唱晚, ; ,声断衡阳之浦。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6题。(10分)谈文人的“素心”何谓“素心”?陶渊明移居诗曰:“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清代大儒纪晓岚给“素心”的定义是“心如枯井,波澜不生,富贵亦不睹,饥寒亦不知,利害亦不计,此为素心者也”,他这个境界定得太高。我倒是赞成辞海对“素心”的诠释“心地纯朴”,而文人潜心学问,自然更应有一份素心。我想起了施蛰存先生。施先生享年99岁,早负盛名,写过不少小说,是中国“新感觉派”的主要作家之一,又翻译过不少文学作品,成就颇丰。他谦抑低调,自称一介寒儒。有评论家评论他“推崇庄子文选,确实修成了庄子式的淡泊”,绝非夸张。他“心若幽兰、静如止水”。1993年,施蛰存被授予“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颁奖大会上,先生说:“奖励,奖的目的就是励,我已是年近九十的老人,不需要鼓励了,所以,我认为这个奖应该授予年轻人。”按照庸俗的观点,施蛰存有点不识抬举,但仔细品味,倍觉施先生言辞之剀切、襟怀之旷达。坊间有“南施北钱”一说,南施即施蛰存,北钱指钱钟书。两人有诸多共性,比如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再比如集多家(作家、翻译家等等)于一身,除此之外,两人皆有风骨。当年,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名噪一时,很多人以成为“东方之子”为荣耀,而钱钟书一再拒邀。曾有香港记者写文赞美钱钟书,钱钟书回曰,“大稿活泼有感情,但吹捧太过,违反我的人生哲学,也会引起反感”。又曾有学校打算为钱父钱基博办百年诞辰纪念会,孰料钱钟书表示不愿意“招邀不三不四之人,谈讲不痛不痒之话,花费不明不白之钱”。这就是学人狂傲中的坚守。相反,一些学人对名利有狂热的追求,对权力有入骨的向往。诚然,要求所有的学人像施蛰存、钱钟书一样有学问、有底线,并不现实,但是达不到他们的高度,不等于就主动放弃下限。现在,我们时常看到报章上有些半拉子学人自吹自擂,甚至请人捉刀吹捧自己,还有人在自己的作品研讨会上,把各种夸张的吹捧照单全收,此种现象,岂不怪也欤?钱钟书说:“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做学问也好,搞其他艺术也罢,以纯洁的心地,修炼为一名素心人,绝不是坏事。15.根据全文内容概括文人的“素心”体现在哪几个方面。(4分) 16.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的含意?(6分)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12分)鉴 赏 家汪曾祺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陶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到了什么节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他的果子都是原装。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而且和园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亲家一样了立春前后,卖青萝卜。“棒打萝卜”,摔在地下就裂开了。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前后,枇杷。夏天卖瓜。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卖马牙枣、卖葡萄。重阳近了,卖梨:河间府的鸭梨、莱阳的半斤酥,还有一种叫做“黄金坠儿”的香气扑人个儿不大的甜梨。菊花开过了,卖金橘,卖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入冬以后,卖栗子、卖山药(粗如小儿臂)、卖百合(大如拳)、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他还卖佛手、香橼。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不少深居简出的人,是看到叶三送来的果子,才想起现在是什么节令了的。叶三五十岁整生日,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叶三有点生气了:“嫌我给你们丢人?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季四太爷即季陶民。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叶三真是为了季陶民一个人卖果子的。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他给季陶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季陶民有一个脾气,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陶民送去。季陶民每天一起来就走进他的小书房画室。叶三不须通报,一来就是半天。季陶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意,连大气都不出。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陶民的得意之笔。季陶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的。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季陶民最讨厌听人谈画。他很少到亲戚家应酬。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因为席间必有一些假名士高谈阔论。但是他对叶三另眼相看。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季陶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好不好?”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季陶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叶三说:“紫藤里有风。”“唔!你怎么知道?”“花是乱的。”“对极了!季陶民提笔题了两句词:“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季陶民最爱画荷花。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陶民一高兴,画了 一幅墨荷,好些莲蓬。画完了,问叶三:“如何?”叶三说:“四太爷,你这画不对。”“不对?”“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是吗?我头一回听见!”季陶民于是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红花莲子白花藕,果贩叶三是我师。惭愧画家少见识,为君破例著胭脂。季陶民送了叶三很多画,都是题了上款的。有时季陶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叶三说:“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一张也不卖!”十多年过去了。季陶民死了。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但是他四季八节,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陶民坟上供一供。季陶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陶民的画,都是精品。很多人想买叶三的藏画。叶三说:“不卖。”有一天,有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因为是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客人非常虔诚,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还先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他一边看,一边不停地赞叹:“喔!喔!真好!真是神品!”客人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叶三说:“不卖。”客人只好怅然而去。叶三死了。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陶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进棺材里,埋了。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八日(有删改)1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两项是(5分)( )( )A从情节和结构来看,本文很难在作品中找到一般小说那种清晰的线索,强烈的冲突,波澜起伏的情节,甚至很难概括出一个故事梗概,颇有“散文”的特征。B作品讲述了叶三和季陶民两人身份迥异却意趣相投,彼此能读懂对方的故事,寄寓了作者深厚的人文理想,引导读者感受生活中的美。C. 季陶民“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半斤水果”,这看似闲笔,实则表现出季陶民率性脾气,也为叶三送果的情节做铺垫。D. “紫藤有风”,“花是乱的”一段,汪曾祺借助白描语言的神力,让一个果贩与一个鉴赏家的形象精致地叠合在一起,可谓神来之笔。E小说语言独具特色:准确、干净、不失华丽,大量使用短句,使语言凝练又明快活泼,形成汪曾祺独到的文风。18、小说是通过哪些情节来塑造叶三的鉴赏家形象的?请结合文本作概括。(4分) 19、小说题目是“鉴赏家”,但却在开头用了很大篇幅写叶三卖果子。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3分) 五、本大题2小题,共10分。20、下面的文字显示了劳动合同法的施行将带来合同签订方面的两个变化。请概括出这两条信息。(每条不超过20字)(6分)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建立劳动关系后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在各种劳动合同中,劳资双方更加倾向于中长期合同。劳动合同法施行后,一些企业更加注重员工的考察、培养和员工队伍的稳定,第一次与员工签订合同,往往会选择3年的合同期。通过3年的时间,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员工,为第二次的固定合同和以后的无固定期限合同打好基础。劳动者都希望职业稳定、有发展空间,不想经受短期合同的折腾。有了劳动合同法的保护,他们将无疑选择中长期合同。劳动合同法规定,员工与用人单位签订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后,如果续签就应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一些企业出于降低用工成本、减少用工风险的考虑,固定期限合同自然终止后就不再续签。对于一些需要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关键岗位,条件会更苛刻,门槛会更高。变化一:_ 变化二:_21、“言外之意”指话语里暗含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请阅读下列语段,将划线句的言外之意写在横线上。(4分)(1)传达室门口放着一只很雅致的花盆,司机小牛绕着花盆走了一圈,瞅着门卫张大爷问:“张大爷,这花盆挺好看的,放在这儿可惜了啊?”张大爷面无表情地说:“这是公家的东西!”张大爷的言外之意是: (2)司机小牛经常把轿车停在单位大门外,张大爷不放心,终于忍不住问小牛:“小牛啊,把车停在这儿,不怕调皮的小孩子砸烂了玻璃、划坏了车子?”小牛不屑道:“张大爷,这是公家的东西!”小牛的言外之意是: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卷面占6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李嘉诚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如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如果你等待别人从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自己能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定立意,所写内容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不得套作,不得抄袭。考号 班级 姓名 成绩密 封 线20142015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段考高二语文答卷12、文言文:(10分)(1) (3分) (4分) (2) (3分) 13、唐诗鉴赏:(7分)(1) ( 3分) (2) (4分)14、默写:(8分)(1) , (2) , (3) , (4) ; 三、15、 (4分)16、 (6分)四、17、( )( ) (5分)18、 (4分)19、 (3分)五、20、变化一: (3分)变化二: (3分)21、(4分)张大爷的言外之意是: 小牛的言外之意是: 附答案:1:A(冢zhng)2:B 解析:A卓尔不群:优秀卓越,超出常人。此处使用对象错误。B难辞其咎:难以推脱其过失。C好整以暇:形容虽在百忙之中仍然从容不迫.设置陷阱为望文生义。D.反弹琵琶:来自敦煌壁画中的一种舞姿造型。喻指突破常规的思维和行为;从反面看问题,与常规事物对着干。设置陷阱为不合语境。3:A(B 主语残缺,去掉“通过”。C 结构混乱,前一个句子未说完,中途更换主语,另起炉灶。D 动宾搭配不当,“抄袭”与“著作权”不搭配。)4:B(先说一种普遍情况,然后转折引入正题:描绘紫荆花(“羊蹄花”)。之后根据盆栽和乔木的顺序,确定的顺序,之后总结,然后递进。)5:A6:C7:C8:C (遇:礼遇,机会)9:A (A.介词,和、同;B.连词,表示顺接关系,就/连词,表示转折关系,但,但是;C.介词,在/介词,因为;D助词,的/代词,他。)10: B11:C (C原文“诗辞大抵多悲思凄楚之音”,是戴硕文风,原因不能追究于科举失利;另外,“科举考试历尽坎坷”于文中也无根据;再则,“大抵有”不表示诗文“充满凄苦悲凉的情调”。)12:(1)但他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尝尽了人间的苦处,却从不把它告诉别人。(3分。计分点:“第”,但,只管,1分;“备”,尽,遍,1分;“以告人”,省略句,“不把它告诉别人”1分。)近年来,在乡里教授学生,然而生性不喜欢居住在家里,就又在外客居。(4分。计分点:“顷”,近年来,1分;“授徒里中”,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在里中教授学生,1分;“辄”,就,1分;句意1分。)(2)从不言人过矣 与人语,辄以为善相劝勉 犯之亦不校,生平未尝有与人失色失言者(答对一点2分,2点3分。只要合乎题意,其它答案也可给分)【参考译文】先君的名字叫戴硕,字孔万,号霜岩,又号茶道人。家中世代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努力耕种,凭借钱财在乡里称雄。乡里人都称赞姓戴的家族出忠厚而有德行的人,县里的官员常去馈赠慰问,以此来教诲县里的人。先君做人醇朴恭谨,忠厚谦让,从来不说别人的过失之处。和人交往没有界限和范围;和人说话,总是喜欢劝勉别人做善事,津津乐道,说个不停,第一次见人说这样的话,第二次见人也还是这样的话,一旦有立即感奋响应的人,他就会高兴得睡不着觉。无论年龄大的还是年龄小的,贤能的还是愚笨的人,都叹服他是有德行的人,不敢冒犯他;即使有人冒犯他也不计较。生平不曾和其他人红过脸或是在人面前说话失言过。但他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尝尽了人间的苦处,却从不把它告诉别人。甲午年,他二十一岁时,补官任博士弟子。因家里贫穷,以教授经书为职业。辛丑、壬寅年间,开始在庐江一带背着口袋教授学生。一年回家两次,博士弟子一职得来的薪俸用来养家糊口。近年来,在乡里教授学生,然而生性不喜欢居住在家里,就又客居在外。现在竟然死在外面。唉,悲哀呀!先君写文章不起草,只需在阶梯前来回走几次,就能落笔成文,且不需修改一个字。尤其喜欢写诗,诗词的内容大多是悲伤凄楚的情调,总共一百多卷,都可以为世人传诵。时间不知不觉中过去半生,但科举考试却一生坎坷,没有机遇。家里米和盐之类的生活用品常常缺少,家里的儿女们也常饿的啼哭不止,他曾说过:“想要靠读书积累善行获取回报,就像风和影子一样都是抓不着的。像我这样的人,难道就应该到这种地步吗?”当时的感叹都表现了出来。家中的人只有我的母亲侍奉他非常恭谨,儿子一辈的人狂妄地想有一天富贵时能使父母欢乐,但却连早晚向父母问安,准备美味的食物都无法做到。先君死在陈家洲。陈家洲距离县城有一百四十里路,他在去年十月初一前往。在此以前,他客居舒城山中,夏末秋初时收拾行装准备回家了。突然脚上起了疮,很痛,过了一个月稍稍有了好转,于是就回家了。回家后不再离开,因为山多陡峻,连绵起伏,不能骑马,有脚病也难以步行。过了不久,脚疮痊愈,恰逢吴家人来请,就离开家前往。我送他到城外,哪里能知道那竟然是永远的诀别就不再见面了呀!他到陈家洲五十天死的。这之前的十天前有他的家书一封,说是在脖子偏左的地方起了疮。我们认为父亲正值壮年,又有美好的品德,这不过是脚病的余毒而已,没放在心上。不久,他的学生看病情不能好转,才派人来家报信,等到那里以后,已经来不及了。父亲住在陈家洲不满两个月,可那里的人都被他的德行所感动。他死后,人们都不停地哭着说:“老天真是不长眼呀!”唉!人没有不死的,可是父亲却是客死在外,过早而死,穷困而死,忧患而死,这是不肖的我一辈子的悔恨呀,到死都不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