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把握古代诗歌情感.docx_第1页
快速把握古代诗歌情感.docx_第2页
快速把握古代诗歌情感.docx_第3页
快速把握古代诗歌情感.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快速把握古代诗歌情感一、导入:读诗如读人。读一首不曾谋面的诗歌,就如同见一个陌生人,读诗的过程,完全可以看成是你和这个人交往的过程,那么,如何才能又快又准确地了解他呢?古语云:“文以载道,歌以咏志”,情感是诗歌的核心,所以,好精准的了解诗歌就要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二、教学目标明确考纲(1)初步鉴赏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简要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抓住考情热点:形象、语言、思想内容、表达技巧;关注学情问题:读不懂,不知道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让大家学会以最快的速度理解诗歌,把握诗歌情感。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刘勰文心雕龙)意思是说:作家创作,总是由内而外,即先有客观现实的感发而产生的内在情态,这种情态通过辞章表达出来。阅读文章的人通过文辞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沿着文辞找到文章的源头,即使是深幽的意思也将显现,被人所理解。要把握诗歌情感,就要抓住诗歌的文辞。但是,诗歌是以最凝练的语言表达最深沉的情感,他的语言是非常含蓄隽永的,所以才会给我们鉴赏诗歌造成一定的困扰。不过,一首诗中总会有些有效信息帮助我们很快的把握情感,这些信息都是比较直接、明显的,不需我们大费周章去揣摩的,从字面上就可以直观把握诗歌情感倾向的。这些信息是什么呢?三、教学过程(一)标题显情感问题一:从下面这首诗歌的题目我们能不能体会到诗歌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情感?(思家)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点拨:标题是诗歌的眼睛,是鉴赏诗歌的切入点。诗歌中包含了很多有效信息:念奴娇赤壁怀古、春夜喜雨、登岳阳楼总结:诗歌揭示了诗歌的创作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诗人的心情及诗歌的题材等等,可以说标题是鉴赏诗歌情感的导向。(二)作者推情感问题二:请同学们感受一下,这两首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同是登岳阳楼,诗人李白与杜甫所抒发的情感如此迥异?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燕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登岳阳楼 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点拨:写这首诗时,杜甫十年57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杜甫又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而李白是遇赦由江夏南游洞庭时登岳阳楼而作。同登岳阳楼,李白和杜甫正是因为人生境遇和心境的不同,而抒发的情感不同。问题三:如果李白和杜甫易地而处,面对彼此的境遇,他们表达的情感又是怎样的?提示:李白的诗歌是豪迈飘逸的;杜甫的诗歌是沉郁顿挫的总结:不同诗人,因为不同境遇、不同的思想性格,即使是面对同一件事,所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在解读诗歌情感时,一定要关注作者,关注他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用四个字概括就是“知人论世”。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释,需要从平时的知识中回忆提取。(三)注释点情感问题四:诗人杜甫的这首诗歌表达了什么情感?加上下面注释之后表达的情感有没有什么不同?赠花卿 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注释:注:花卿,名敬定,成都府尹崔光远的部将,在平叛中立过功。后居功自傲,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总结:做诗歌鉴赏题时,不能忽略诗歌下面给出的注释。诗歌的注释诗歌的注释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些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切记:命题者所提供的信息,对做题都不是多余的,其隐含的信息大致是答案所在。(四)情语明情感问题五:这首诗歌的尾联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从哪里看出来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江间作(其三) 潘大临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点拨:直抒胸臆是诗人常用的一种抒情方式,它的特点是诗人直接袒露心迹、表白情感,所以我们在做题时,要抓住诗中直接抒发情感的字、句,即情语。如:愁、苦、怨、恨、羡、忆、怀、喜、泪总结:以上这些信息都是诗歌中可以直观把握的信息,它们向我们传达的这些情感,我们称之为显性情感。显性情感 标题显情感 作者推情感 注释点情感 情语明情感但是,有许多诗歌往往不着一情字,却隐藏了丰富的情感,这些情感需要我们去挖掘、揣摩,我们在揣摩情感时需要借助意象和典故来感悟。(五)意象寓情感问题六:词人苏轼在上片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下片抒发了什么情感?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点拨:抓住意象:月、梧桐、更漏、幽人、孤鸿。通过分析意象特点,总结:作者借缺月、疏桐、断漏等意象,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形象出场做铺垫。下片借孤鸿托物寓怀,借孤鸿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总结: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独特的情感活动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是寄托作者情思的载体,也是我们把握诗歌情感的重要媒介。在古诗词中,有许多意象具有相对稳定的情感色彩和象征意义,诗人往往用它们来表达相似或相通的情感,因此知晓惯用意象的寓意,就可以据此推断诗意,把握情感。拓展:常见意象分类整理积累。1、送别类意象:柳、灞桥、长亭、南浦等。2、思乡类意象:月、鸿雁、双鲤、捣衣声、羌笛、浮云等3、愁苦类意象:梧桐、芭蕉、丁香、猿、杜鹃(子规)、蝉、鹧鸪等4、抒怀类意象:梅、兰、竹、菊、雪、松等5、爱情类意象:红豆、莲子等(六)典故含情感问题七:辛弃疾的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点拨: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可以丰富诗的内容,装点诗的门面,提高诗的质量。但也是诗词晦涩难懂,给我们理解诗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把握诗歌情歌,必须对作品中的典故有初步的了解,透过典故本意进而得出用典故后所表达出的新含义。因此,把握诗歌情感的一个重要前提是理清诗中所用典故的含义及出处。总结:诗歌中需要我们通过意象和典故去挖掘的情感,我们称之为隐性情感。隐性情感 意象寓情感 典故含情感 4、 小结诗歌鉴赏的步骤综合以上方法,我们在做诗歌鉴赏时要:、看题目和作者;、默读两遍诗歌,整体感知;、找出写景、写物、写人的名词,捕捉并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弄清它写了什么;、找出反映诗人感情的动词或形容词,弄清诗人表达的感情;、看注解并反观诗歌题目,做总体思考。6、仔细审读题干,规范答题。五、当堂巩固春日 南宋吴锡畴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一窗草逆濂溪老,五亩园私涑水翁。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注】: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问题:怎样理解第一联中的“幽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明确:幽情”在本诗中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伤春之情,面对“韶光”匆匆逝去,目睹“落花”满地堆积,借景抒情,一种“春去也”的感慨油然而生;一是忧国之情,身处南宋,国运衰微,盛景不再,大势已去,作者无赋招魂(招魂,表示了对死于异国的怀王的吊唁和对楚国命运的哀伤),运用典故一种忧国伤时之痛郁结心头。六、结语在古代诗歌鉴赏中,我们只有把握了期中的显性情感和隐性情感,才能对诗歌中的情感有全面准确把握,在做诗歌鉴赏的时候有“胜似闲庭信步”之感。七、教学反思:诗歌鉴赏一直是高考的重点,也是教学当中的重难点、学生学习的一大障碍。学生做诗歌鉴赏的时候,最大的难题就是读不懂诗歌。如果连诗歌都读不懂的话,鉴赏就无从谈起,学生得分也就很困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快速领悟诗歌,把握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