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加工处理1000万尺二层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年加工处理1000万尺二层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年加工处理1000万尺二层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年加工处理1000万尺二层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年加工处理1000万尺二层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 第 一 章 项目总论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 二 章 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 三 章 市场分析及预测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 四 章 建设条件与建设规模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 五 章 技术方案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 六 章 环境保护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 七 章 劳动安全和卫生 . 60 第 八 章 节能 . 64 第 九 章 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 66 第 十 章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 69 第十一章 招标与采购 . 70 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十三章 财务与敏感性分析 . 75 第十四章 社会评价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十五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 项目总论 1.1 项目背景 1.1.1 项目名称 沾化信迪皮业有限公司年加工处理 1000 万尺二层皮项目 1.1.2 项目承办单位 沾化信迪皮业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陆忠义 1.1.3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 滨州市科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1.1.4 项目拟建地点 沾化县城北工业园 1.1.5 研究工作依据 (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3)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05 年本 ) (4)中国皮革协会中国皮革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2006-2010) (5)滨州市发改委滨州市十大产业链项目发展指导目录 (6)沾化县生态皮业城管委会沾化县生态皮业城开发建设规划( 2006-2010) (7)沾化东瓯皮业有限公司提供的有关资料 1.1.6 研究工作概况 (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山东省皮革产量位居全国第四,猪皮产量位居全国第一,皮衣产量位居全国第二,皮鞋产量位居全国第五 ,皮包、袋产量位居全国第五。山东还是重要的皮革产品对外出口基地。凭借临近日韩的地理优势和长期改革开放的发展政策 ,外向型加工企业在山东皮革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形成了一批主要从事出口加工的大型皮革制品企业。近年来,随着技术水平和劳动力素质的不断提高,山东具备了建立世界级制造基地的基础。因此,山东省政府提出了将山东建设成为承接日韩加工业资本、流水线转移的“半岛制造业基地”,计划将青岛、烟台、威海建设成为没有行政区划、资源共享的一体化经济城市群。制革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原料作为基础,本项目建设为山东省的制革业 发展提供优良的原料,同时在沾化县生产大量的牛皮,急需进行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所以建设本项目是十分必要的。 ( 2) 项目发展及可行性研究报告范围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是沾化东瓯皮业有限公司在沾化县城北工业园利用自筹资金建设年加工 1000 万尺二层皮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根据国家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深度和广度的要求,结合本项目特点,确定可行性研究报告范围如下: 项目建设的背景与任务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市场需求和营销策略 项目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的论证和确定 项目建设地点选择及基本情况 工艺技术和工程技术方案的比较论证及确定 项目建设期限、实施进度和施工管理 项目建成后的运行机制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财务分析与 经济分析 最后通过技术、财务、组织、经济、社会、环境可行性及风险因素的分析提出该项目可行与否的结论。 1.2 可行性研究结论 1.2.1 市场预测和项目规模 ( 1)市场需求量简要分析 近几年来皮革制品在国际市场上一直呈上升趋势,牛皮革及其制品除自身理化性能所带来的各种优点使人青睐外,更是一种华丽的象征。 皮革及其制品的市场潜力是很大的,全球皮革总需求量约为 1.0亿平方米,相当于 3 亿张牛皮(标准皮)的产量,我国皮革产量折合标准皮近 7000 万张,约占全球皮革产量的 23.33。 中国不仅已成为世界制革生产大国,同时 也已成为制鞋、皮革服装、包袋、皮件、皮具的生产基地,其产量在世界名列榜首。中国每年生产鞋类 50 多亿双,其中皮鞋 20 多亿双,每年加工皮衣 7000 多万件。因此中国每年的皮革需求量为世界之最,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皮革年需求量目前已经达到 4.5 亿平方米,中国皮革的需求和进出口量在今后的若干年内,必定有更大幅度的增加和提高。 ( 2)主要产品及副产品品种和产量 生产规模:年加工处理 1000 万尺二层皮项目。 产品方案:二层皮 1000 万尺 /年。 1.2.2 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 ( 1)项目投产后需用的主要原料、燃料、主要 辅助材料以及动力数量、规格、质量和来源。 项目建成后日消耗新鲜水量 800m3 、年消耗新鲜水量 24 万 m3 。 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 5500KW,年耗电量为 60万 KWh。 煤炭年需要 1200 吨。 汽油年需要 10000 升。 1.2.3 厂址地理位置、占地面积 拟建项目厂址位于本项目厂址初步选定在沾化县皮革工业园,占地 47.13 亩 。 该土地属于沾化县规划的工业用地,项目选址交通方便,周围居民较少,距离沾化县饮用水水源地较远,符合城镇土地利用规划,周围环境质量较好,适合于本项目建设。 1.2.4 项目工程技术方案 ( 1)项目范围 包括生产设施(工程)建设、辅助设施建设和生活公用设施(工程)建设。 ( 2)主要设备的来源 主要设备来源均为国内采购。 1.2.5 环境保护 本项目废气、废渣经处理后排放,能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废水在厂内初步处理后排入污水处理厂处理。 1.2.6 工厂组织及劳动定员 公司经营管理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和企业经营目标责任制。全体员工均采用全员劳动聘用制。 全厂总定员及各类人员需要量 本项目 新增定员 40 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 8 人,管理人员 8 人,工人 24 人。 1.2.7 项目建设进度 本项目建设 期限计划为 6 个月完成。在土建施工和安装工程中,同时做好施工计划、人员聘任和培训工作,待工程完工后,便可投产运营。 1.2.8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 1)项目所需总投资额 本项目总投资 4921.65 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 1203 万元,设备购置费 1911.9 万元,安装工程费 177.13 万元,其他工程费用 766.7万元,预备费 202.9 万元,铺底流动资金 660 万元。 ( 2)资金来源 建设资金由项目单位自筹解决。 1.2.9 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通过可行性研究分析认为,该项目的实施符合沾化东瓯皮业有限公司的发展需要, 项目建设能促进滨州市及沾化县工业的发展,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无论在技术、财务、经济、社会、环境等都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设计规模 1.1 二层蓝湿皮 万平方英尺 /年 1000 2 产品 2.1 二层皮 万平方英尺 /年 1000 3 原料及辅助材料 3.2 二层蓝湿皮 万平方英尺 /年 1000 3.3 其他化学原料 吨年 2738 4 燃料、动力 4.1 水 万吨年 24 4.2 电 万 kWh/年 60 4.3 煤炭 吨年 1200 4.4 汽油 升 /年 10000 5 三废排放量 5.1 废水 m3/d 71000 污水处理站处理 5.2 废渣 t/a 370 6 定员 人 40 6.1 其中生产人员 人 24 6.2 管理、技术人员 人 16 7 总图 7.1 厂区占地面积 亩 47.13 7.2 建筑面积 M2 7800 7.3 绿化系数 15 8 投资 8.1 总投资 万元 4921.7 8.2 建筑工程 万元 1203 8.3 设备购置 万元 1911.9 8.4 安装工程 万元 177.13 8.5 其他费 万元 766.7 8.6 预备费 万元 202.9 8.7 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 660 9 效益 9.1 年销售收入 万元 5700 9.2 年总成本费用 万元 5069.8 9.3 最大资产负债率 万元 13.3 9.4 年利润总额 万元 609.98 9.5 投资回收期(税后) 年 5.4 9.6 总投资收益率 14.8 9.7 资本金投资利润率 10.7 9.8 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所得税后) 万元 378.72 第二章 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2.1.1 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国家发改委令(第 40 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05 年本)限制发展“年加工皮革 10 万张(折牛皮标张)以下的制革项目”,禁止发展“年加工皮革 3 万张(折牛皮标张)以下的制革项目”。本项目设计年加工 1000 万尺二层皮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过去,我国每年都需要进口大量生皮和半成品革,而国家六部委从 2006 年起终止了进口生皮、出口蓝湿皮和成品革的加工贸易方式,这一新政策促使新上大型制革企业向皮革产地靠拢成为趋势,这将是皮革制品生产和销售企业实现“二次创业”的一个重要契机。因此,本项目在沾化县城北工业园集中区实施建设正是“北移”战略的具体体现。 沾化县城北工业园是县委、县府确定的重点农牧产业化项目,位于沾化县富国镇马家庄子村、宋家村附近,距沾化县城 7 公里,总占地面积 12 平方公里。皮业城的总体建设目标是:按照 国际皮革产业总体发展趋势,以承担皮革产业向北梯次转移为重点,以皮革产品多样化、系列化、产业化为方向,培育皮革产业精深加工企业群,逐步发展集产、学、研、科、工、贸于一体的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皮革加工基地,最终建成国际一流、国内最大中国北方皮革工业名域。经过多年的规划建设,皮业城现已出具规模,其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布局规划科学合理,已成为八方客商踊跃入驻,谋求发展的产业平台。从行业发展规划上来看,本项目厂址选定在沾化县生态皮业城内,符合国家行业规划,属于鼓励发展产业。 该项目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方式,有利于 提高产品附加值和降低其运营成本,可以带动当地皮革业的发展,同时,沾化县是一个畜牧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每年能够提供大量的毛皮用于皮革生产所需的原料,在此建立基地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并且该项目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可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有助于社会稳定。 2.1.2符合沾化县经济发展规划 沾化县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腹地,属于北温带半湿润气候,适于玉米、高粱、小麦等农作物的生长,极适于畜牧业的发展。沾化县农民自古就有养牛的历史与丰富的养殖经验,当地所培养的渤海黑牛年存栏已达到 10万头。沾化县 1997年被列为国家秸 杆养牛示范县,现已建设形成了以牛肉生产为主的区域化格局,属山东省的肉牛生产重点地区之一,年可产牛皮 40 万张。同时该县又是鲁北地区的皮毛集散地,每年在这里交易的牛皮就达到 200 多万张,仅周边地区每年可产牛皮 70 万张左右,牛皮资源丰富。沾化县政府根据当地畜牧业资源优势及国家产业政策,将培强壮大皮革产来作为实施“工业强县”的发展重点来抓,并列入了沾化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突出抓好生态皮业城建设,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培育集团化发展模式,发展皮革产品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到 2010年,入园 企业超过 100 家,产值超过 100 亿元,利税 10亿元,把沾化建设成全国规模较大的皮业加工交易基地”。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沾化县经济发展规划,项目建成后不仅为本地劳动的安置提供了一条出路,还可以带动本地农民种草养牛的积极性,其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科学的管理,可以辐射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为农民增收提供出路。对促进当地农业产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为全县新型畜牧业的持续高效发展创造了条件。 本项目的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山东省和沾化县大力发展皮革工业经济的目标和产业布局。 2.1.3我国皮革产业的 发展情况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正在成为全制革生产大国,以及皮革贸易最活跃、最有发展潜力的市场之一。据统计, 2005 年我国轻革(猪牛羊革)产量为 6 亿多平方米(不含剖层革),折合牛皮 2 亿标准张,占世界产量的 20% 以上,居世界第一位;鞋类产品(皮鞋、旅游鞋、布鞋、胶鞋等)产量为 90 亿双,占世界总产量的50%以上;皮件、皮革服装、毛皮及制品均名列世界产量首位;主要产品年进出品总值己达 130 亿美元左右,约占世界贸易总额的 32%。我国皮革行业虽然近年来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中国皮革工业的技术 创新能力、产品质量、企业规模、环保设施等综合基础仍相对落后,中国目前只是一个皮革生产大国,还远远称不上皮革生产销售强国。中国的皮革及其制品在国际上竞争也还是靠低档次、低价格、大数量的低水平竞争。分散在世界全国各地的制革企业有 2400 多家,但 90%以上是年产仅 10 张标准皮以下的传统作坊式小厂,年产值超 500 万元的制革企业不满 300 家,由于企业规模小,生产设备简陋,技术含量代,创新能力差,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产品质量无法稳定的提高。 2.1.4 滨州市制革业发展情况 滨州市现有皮革加工企业 76 家,年加工能力 2349 万张(沾化城北工业园按已开产的 27家计算),年内加工皮革 930 万张,实现销售收入 32.84 亿元。其中,沾化县城北工业园现签订合同企业 88 家,注册企业数 64 家,投产企业 27 家,年加工各类皮张 540 万张,实现销售收入 16.0 亿元,利税 1.0 亿元。建成的滨海皮革公司生产能力列亚洲前五位,正在建设中的富国、中大等皮革企业建设规模更大。今年皮革城又在原来牛羊皮加工的基础上,建设了猪皮生产区,进一步丰富了产品品种,预计明年可发展到 100 家,产值 100 亿元,利税10.0 亿元;阳信县通过招商引资吸引温州客商投资的皮革工业 园正在建设中。滨州市有望成为全国皮革业生产加工基地。 2.2 投资的必要性 2.2.1加快我国皮革产业发展 进入本世纪后,世界皮革工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随着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皮革工业作为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已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亚洲已成为全球经济贸易最具活力的地区,中国也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皮革加工中心及销售中心,中国已迎来皮革行业发展的“黄金季节”。而现在摆在中国皮革行业面前最迫切的一个问题,就是尽快完成从皮革大国向皮革强国的转变,把数量主导型向品质、效益型转变,这样才能把握好这个“黄金季节”。业内 专家认为,要想从生产大国转变为生产强国,我国皮革业必须在加工品质和设计创意上有所突破。现在国内皮革业面临着多重挑战;首先是来自外部竞争者的挑战;其次是来自高新技术的挑战;第三是来自可持续发展的挑战。由于皮革业是污染最大的行业之一,中国皮革业在本世纪中能否持续发展,取决于能否解决其生产过程中和最终的污染问题。为此,开发和采用国际先进制革高新工艺技术和污染物处理及环境保护技术,走规模化集约型的行业技术改造和企业重组之路己是中国皮革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正是基于此,中国皮革工业协会制定了中国皮革工业“二次创业”发 展战略( 1998-2010 年),使皮革工业从数量主导型过渡到以质量、品种、出口、效益型为主导的“二次创业”发展阶段,是促进我国皮革生产大国向皮革强国迈进的重要举措。 2.2.2 建设山东皮革加工基地 山东地大物博,皮革资源丰富,皮革加工能力强。山东省轻革产量位居全国第四,猪皮产量位居全国第一,皮衣产量位居全国第二,皮鞋产量位居全国第五 ,皮包、袋产量位居全国第五。茂德、桓台、沂源、博兴万达、高密雪龙等制革企业及烟台万华、昌邑同大、龙口金锋等合成革企业在全国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烟台制革、茂德制革、高密雪龙、潍坊三 大久等四个企业已被认定为中国真皮标志生态皮革企业。山东是“正宗”的鲁西牛皮产地 ,其牛皮可算国内一流品质,需要加工升级,增加牛皮的经济含量。 山东还是重要的皮革产品对外出口基地。凭借临近日韩的地理优势和长期改革开放的发展政策,外向型加工企业在山东皮革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形成了一批主要从事出口加工的大型皮革制品企业。尤其是最近两年,随着韩国产业向海外的进一步转移,韩国大企业以开拓中国市场为目的,纷纷进入胶东半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胶东半岛有规模以上韩国独资、合资制革、皮件、皮鞋企业 200 余家,工业总产值 110 多亿元。其中制鞋企业 50 余家,工业总产值 30 多亿元。近年来,随着技术水平和劳动力素质的不断提高,山东具备了建立世界级制造基地的基础。因此,山东省政府提出了将山东建设成为承接日韩加工业资本、流水线转移的“半岛制造业基地”,计划将青岛、烟台、威海建设成为没有行政区划、资源共享的一体化经济城市群。其重点是承接日韩两国制造业的产业转移,打造吸引外资的“日韩高地”,以增强山东皮革产品的竞争力。 2.2.3 沾化东瓯皮业有限公司发展的需要 沾化东瓯皮业有限公司依据中国皮革工业协会实施“二次创业”发展战略的要求,在狠抓 企业内部管理,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瞄准国内外市场,立足于当地畜牧资源优势,结合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需要,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设年加工处理 1000 万尺二层皮项目的建议。据此在对项目进一步研究基础上,认为本项目建设符当地经济发展要求和国家产业政策。项目建成后,通过对皮革工业高新技术、先进设备的动用,使企业走上生产上规模、环保规范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提出尽快建设本项目。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沾化县经济发展规划,项目建成后不仅为本地劳动的安置提供了一条出路,还可以带动本地农民种草养牛的积极性,其先进的生产 方式和科学的管理,可以辐射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为农民增收提供出路。对促进当地农业产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为全县新型畜牧业的持续高效发展创造了条件。 制革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原料作为基础,本项目建设为山东省的制革业 发展提供优良的原料, 由此可见,该项目的建设既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又有较好的社会效益,项目的建设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 。 第三章 市场分析 及预测 3.1 市场调查 3.1.1制革工业原料情况 综观世界制革工业,主要原料皮是牛皮、羊皮和猪皮,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皮革。 一 、牛皮 全世界存栏数以 1997 年统计约 14.35 亿余头,每年屠宰率约为 15% 25% (各国各地差异甚大),计约 3 亿头左右,牛皮年产量约为 10 万吨,近几年还有所增长。牛皮包括黄牛皮、水牛皮和其他牛种的牛皮。牛皮约占世界皮革总产量的 2/3( 65% 70% ),其中 67% 用于制造皮鞋, 33% 用于加工服装、皮件和家具等,近几年牛皮用于加工汽车坐垫革有增加的趋势。牛皮是世界皮革工业最重要的生皮原料资源。我国年产牛皮约 1200 万张。牛皮种类较多,如奶牛皮、肉牛皮、放牧的牛皮、母牛皮、公 牛皮、未阉割的公牛皮及阉割过的公牛皮。在我国还有黄牛皮、水牛皮、牦牛皮和犏牛皮等。根据原料皮情况及需要,它们可制成几乎所有种类的皮革制品 。 牛皮的种类、产地、年龄、性别、饲养状况和方式、气候、面积大小、厚度、重量级别、脂肪含量、汗腺及血管以及毛的密稠度等都直接决定着牛皮的组织构造,并由此影响牛皮的应用价值和所制皮革的性能。宰杀牛所剥得的牛皮厚度随牛种不同而异,一般约为 312mm 。用于制革的真皮中较松弛的乳头层占总厚 10% 20%, 较 紧实的肉状层约 70% 80%, 表皮层约占 0.5% 1%, 皮下组织约占皮厚度的 5% 10%, 后两种在制革水场加工中统统被除去。面积大小随产地和年龄等的不同在 2.0 5.5 平米之间。牛犊皮组织构造类似于一般牛皮 ,但具有更细致的纤维编织与构造。生皮总厚约为 1.5 3.5mm,其中乳头层约占 25% 30%,网状层约为 50% 60%,表层约占 1%,皮下组织层为 10% 20%。随着饲养的改善即富饲养化,牛皮中的脂肪含量也在逐渐增加。由于小牛皮犊皮有非常细小的毛孔和紧密的粒面 ,可 用于制造非常细致粒面皮革。牛犊年龄越小,皮革粒面越细。但小牛皮加工较牛皮难度大,主要是设法将肥 纹打开,况且小牛皮生皮资源有限。小牛犊皮主要用于制作光亮、粒面细致的高档的鞋面革。 二、绵羊皮 绵羊的世界存栏总数约 12 亿余只,每年屠宰率 25% 45%。 1996 年我国绵羊和山羊存栏数预计 2.6 亿只。绵羊皮革约占皮革总产量的 10% 12%。绵羊皮除用于制革外,相当一部分也用于制作毛皮 ( 即制裘 )和毛革两用。绵羊皮包括土种羊、杂交羊和细毛羊。制革一般较多地用土种羊或杂交羊 , 俗称之为绵羊板皮。土种绵羊皮是制革的上等原料。绵羊皮可加工成服装革、书面包装革、手套革、衬里革 , 结构紧实的绵羊 皮如土种羊皮可制成鞋面革。大部分的绵羊羊羔皮和细毛羊皮用于制作毛皮。 饲养绵羊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取毛和肉。一般来说,绵羊的毛被的毛越细密,皮板构造越疏松,则其皮板的制革价值越低。绵羊皮厚度约 1 3mm, 生皮中含有很多汗腺和深入皮内的毛囊,乳头层 占真皮厚度的 40% 60%, 网状层约占 25% 40%,绵羊皮内含较多的脂肪细胞,也有较发达的皮下组织,属多脂皮,绵羊皮含脂量约占皮重的 30% 左右甚至更多。由于绵羊皮组织结构较为疏松,制成的皮革具有较舒适的手感,但强度相对较低。绵羊羔皮具有类似的结构,但具 有较细致、紧实的结构。绵羊皮平均面积约 0.4 0.9 平米,羊羔皮约 0.3 0.7 平米。 三、山羊皮 山羊的世界存栏数约 6 亿只,年屠宰率约为 20% 40%, 占皮革总产量的 8% 10% 。我国山羊皮资源丰富,年产量约 3000 万张,其中以四川路和汉口路山羊板皮质量最好。山羊皮在制革中可用于制作各种皮革,山羊皮的质量随羊种、产地、年龄、和饲养条件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它较绵羊皮具有较高的牢度。在山羊皮厚度方面,乳头层约占 30% 40%,网状层约占 40% 50%。此两层之间结合软羊皮更为紧密 。由于皮内的脂腺、汗腺较少,其镰刀状有序排列的毛孔形成了山羊皮特有的美观粒面花纹。小山羊皮一般具有较细致的纤维编织状态和细致的粒面。山羊皮面积约 0.5 0.9 平米,小山羊皮约为 0.2 0.5 平米。 四、猪皮 猪的世界存栏数约 8 亿头,年宰杀率近 100%, 猪皮革约占皮革总量 3% 5%。人工饲养的猪皮,部分用于制成鞋面革、服装革、包袋革、鞋里革及底革。我国是世界上猪皮产量最多的国家,猪皮革质量也是世界上一流的,猪皮的反绒革制品的比例也较高。猪皮革 及其制品主要出口欧美等国家和地区。除了人工饲养的猪 所剥的猪皮外,还有野猪皮,有名的南美野猪,又叫 派卡里 (PEKALI)。 这种野猪皮具有较明显的猪皮毛孔及粒面特征,由于其特殊的胶原纤维组织结构,可加工成非常柔软的服装革或手套革 , 价值很高。 猪皮在组织构造特点上相对于其他哺乳动物皮而言不具备网状层。其乳头层占全皮厚的 80% 90%, 皮下组织约 10% 20%, 并由脂肪结缔组织和肌肉组成。此外,猪皮含脂量高,约占皮重的 20%-30% 。部位差较大,厚差比高达 1: (3 5)。毛孔粗且成 “ 品 ” 字形排列 , 由此构成猪皮特有的粒面特征。 由于猪皮粒面较 粗、部位差大等缺点,人们已对猪种进行了改良,如瘦形猪的部位差较小、 粒面较细。此外在 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猪种的猪皮质量也差异较大。四川、湖南、浙江等地是我国优质猪皮的原料基地 , 不仅产量大而且质量佳。其他地区特别是北方猪皮大,毛孔粗,部位差明显,质量较差 , 开剥率也较低。猪皮面积一般在 0.7 1.3 平米 。 五、马皮 全世界马的饲养量约 6600 万匹。种类上有饲养的驯服马与野马之分。 相对于牛皮而言,马皮有较疏松的乳头层。马皮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结构非常致密、坚牢的股子皮。股子皮较难处理,一般将之制成坚 实的底革或特种工业用革。我国有人研究解决股子皮制革问题并申请了专利。马皮其他部位可用于制成服装革、鞋面革、沙发革等。 六、爬行动物皮 爬行动物主要分布于地球的赤道区域,人工养殖量也较大。在加工时应考虑对野生动物的保护问题。爬行动物皮革约占皮革产量 0.2% 以下。种类有鳄鱼皮、短鼻鳄鱼皮、蜥蜴皮、蛇皮、牛蛙皮等。鳄鱼皮的表面是由特殊不易变曲变形的角质层组成。鳄鱼皮生长时间越长 , 其表面的角质 “ 鳞片 ” 就越坚硬且越突出明显。鳄鱼皮只具有二维的纤维编织,因此在弹性上就显得越小,不易制成手感优良的皮革。但这类 皮革的优点就是具备很好的成型性及特殊的外观。因此,鳄鱼皮革价值很高。鳄鱼皮腹部皮革多用于加工成皮包、皮鞋等。一少部分具有明显角质 “ 鳞块 ” 的鳄鱼皮用于墙饰。总之鳄鱼皮属于稀有 名贵皮革。蜥蜴和蛇皮由于其品种的多样性而具有不同的粒面及粒纹等特征。一般均附着有 “鳞片 ”制成革后具有美观的立体粒面花纹。对于本身色泽、花纹美观的蜥蜴皮或蛇皮在加工中可以采取措施保留其美观的粒纹色泽。蛇皮较薄,强度较低 , 一般用于包袋、鞋的装饰或高级腰带,表带的贴面。 牛蛙皮由于具备有趣的突点粒面而独具特点。现在我国某些地区饲养 了较多的牛蛙,也是一种可利用的生批资源。 七、鱼皮 世界范围内鱼皮制革量很少,仅占总量 0.1% 以下。 海水鱼皮具有鲨鱼皮、鳕鱼皮、鳘鱼皮、鳗鱼皮等 ; 淡水鱼皮有草鱼、鲤鱼皮等有鳞鱼皮。 大多数鱼皮都具有鳞片,制革加工中鳞片去除后在皮面上留下了“鳞窝 ”使鱼皮革具有特殊的立体外观。鱼皮有 “层状 ”编织构造特点,各层之间联系较弱 , 因此若去肉操作过度,易削薄鱼皮网状层。许多鱼皮品种对高温和高浓化学品较为敏感,易导致蛋白质水解过度。 我国海鱼皮资源较少,但淡水鱼养殖量较大,且分布广,可利用淡水鱼皮 ( 如草 鱼等 ) 资源制革,以制成特殊外观的新颖皮革。鱼皮可用于包装、皮鞋的装饰、点缀。 八、其他皮种 占皮革总量 1% 以下 , 有鹿皮、羚羊皮、骆驼皮、袋鼠皮、鸵鸟皮、鸸鹋皮等。 鹿皮的结构类似于绵羊皮 , 用于制成柔软的服装革、油鞣擦拭革、航空煤油过滤革等。 骆驼皮可用于制成鞋面革。 袋鼠皮主产于澳洲,粒面细致 , 可加工成包装革、鞋面革。 鸵鸟皮主产于非洲等地,现在世界各地均有人工饲养,我国饲养量也较大,预计每年有 10 万张开剥量 , 且养殖及开剥量逐渐上升。鸵鸟皮张幅较大(约 0.8 1.2 平米)。大羽毛拨掉后留下突出的 “ 毛孔帽 ” ,这一特点使鸵鸟皮成为稀有名贵品种。鸵鸟皮革多加工成高档包装,或用于皮鞋的装饰点缀。鸵鸟爪皮具有非常美丽的外观,可用于制成高档皮鞋或皮带等。 鸸鹋皮类似于鸵鸟皮,但张幅较小 ( 约 0.3 0.5 平米 ), 其毛孔特征不如鸵鸟皮突出,效果明显,可加工成手套革、服装革等。 其他皮种还有狗皮、兔皮等。 总之,制革所用原料皮以牛、羊、猪皮为三大皮种 , 而其他稀少皮种因其各具独特外观,在皮革市场中占有一定的份额 . 但 量一般较少,价格较高。 3.1.2 滨州市的制革所用原料皮情况 近年来,滨州市畜牧业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提高,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畜产品生产总量大幅度增长,兽药、饲料、畜产品加工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滨州市拥有大中型牛羊屠宰加工企业 24 家,年屠宰加工能力肉牛 90.7 万头、肉羊120 万只,主要生产范围为牛羊屠宰分割、肥牛、牛油等,牛羊屠宰加工已经成为我市的强势产业,近几年一直稳居华北地级市首位,2005 年我市被农业部命 名为“全国肉牛肉羊加工业示范基地”。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目前滨州市肉 牛出栏 49.15 万头,比 2000 年增长了 72.57%、肉羊出栏 151.68 万只,比 2000 年增长了 75.41%。 3.1.3 牛皮用途调查 牛皮 是制革业的最主要原料, 广泛应用于生产各种皮制品,是一种最主要的原料,在生活和生产中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各种皮革制品,其应用是十分广泛的。 3.1.4产品现有生产情况调查 2005 年我国皮革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国有企业及年销售收入 500 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 3185 亿元,比“九五”末期增长 166.1%,“十五”期间年均增长 21.6%;利税 202 亿元,比 “九五”末期增长 241.8%,“十五”期间年均增长 27.9%。,据统计 2005年全国皮革主体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达 500多万人,全行业连同配套行业从业人员达 1100 万人,每年提供新的就业岗位达四、五十万个。 从全行业产品产量分析, 2005 年轻革(猪牛羊革)产量为 6 亿多平方米 (不含剖层革 ),折合牛皮 2 亿标准张,占世界产量的 20%以上,居世界第一位;鞋类产品(皮鞋、旅游鞋、布鞋、胶鞋等)产量为 90 亿双,占世界总产量的 50%以上;皮件、皮革 服装 、毛皮及制品均名列世界产量首位。“十五”期间的快速发展,进 一步确立了我国作为皮革生产大国的位置。 3.1.5 发展皮革工业的市场优势 1.天然皮革具有独特的卫生性能,近百年来,虽然代用材料不断面世,但人们仍普遍认为天然皮革制品是珍贵的高档产品,在国内外部都有为数不少的消费群,这是皮革行业成为长青工业的最根本的条件。 2.皮革工业的技术进步,使皮革应用范围为断扩大,从而进一步拓宽皮革市场。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天然皮革与代用材料的较量,皮革的加工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皮革主要用于制鞋,进入九十年代以后,服装用革大幅度上升,目前包袋、家具、汽车用革的 需求量也日益增加。 3.世界性物质生活的提高,使皮革制品进入千家万户,俄罗斯、东欧市场的复苏,以及第三世界,特别是中国等国家生活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扩大了皮革需求量,中国占有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这是皮革工业潜在的大市场。综上所述,我国皮革工业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优势。 3.1.6 我国皮革工业发展趋势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皮革产业加工中心进入中国,使我国获得了快速发展的大好机遇,在上世纪末成为世界公认的皮革生产大国。进入 21 世纪以来,世界皮革工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随着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作为劳动密集型的皮革 工业,已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也成为世界关注的皮革加工中心及销售中心,预计本世纪的头二十年仍是我国皮革工业发展的良好时机,我国皮革行业将得到进一步发展。我国原料皮资源丰富并有很大的潜力,据统计,2000 年我国猪存栏 4.6 亿头、羊存栏 2.9 亿头、牛存栏 1.3 亿头,每年分别提供原料资源:猪皮 8000 万张、羊皮近亿张、牛皮 2000 多万张,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 50、 14、和 18。目前,我国畜牧业的集约经营、科学饲养已进入起步阶段,随着我国农牧业的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将为皮革工业提供更多、 更好的原料皮资源。 3.2 市场预测 (一)国际市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亚洲,特别是中国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皮革生产加工及销售中心。据有关资料统计: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发达国家牛轻革产量和羊轻革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 61和 55.2。到了九十年代中期,这两个比例分别下降了 17 个百分点和 21 个百分点。再看皮鞋产品: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发达国家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64.7,而到九十年代中期,其产量仅占世界总产量的 29,而发展中国家的皮鞋产量的比重却从 35.3上升到 71。由此可见 ,世界的制革和制鞋工业重心正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从全球皮革出口贸易额来看,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发达国家皮革出品贸易额占到全球总额的 80.6,到九十年代中期,仅占到 59.1;而发展中国家的皮革出口贸易额占全球出口贸易额的比重由 19.4上升至 40.9。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这种转移还会加快。我国是世界瞩目的皮革生产加工中心和销售中心,是世界公认的皮革生产大国。作为世界贸易商品中的大宗商品 皮革及其制口的各类贸易,上世纪九十年代分别以 2-9的年平均速度增长。 1996 年世界皮革及其制品的年进出口贸 易总额已近1000 亿美元,占全球进出口总额的 1.7。预计本世纪,世界皮革工业最低的增长速度也将保持在 1.5以上。牛羊轻革仍是世界皮革消耗的主流。预测到 2010 年,世界皮革的消耗量将达到 17 亿平方米,比 2000 年的实际消耗量耗量 12.5 亿平方米。提高 36。到 2020 年,世界皮革消耗量将达到 21 亿平方米左右。皮革制品的产品结构仍以皮鞋为主,但所占比率将有所下降,皮革服装、皮革家具等终端产品的需求量将继续增加。皮革及其制品的消费仍以发达国家为主,将占全球消费量的 50,但从需求的增长率方面来看,发展中国家将 大于发达国家。综上所述,本世纪头二十年,特别是头十年,我国作为世界皮革加工中心和销售中心的地位更加突出,有较大的潜在市场等待我们去开拓。 (二)国内市场 国内皮革市场的繁荣仍是皮革工业稳步发展的保证。据有关资料显示, 2000 年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为 2186 元,比 1995 年的人均896 元增长了 1.44 倍。城乡居民对皮革制品的消费已有了很大的提高,人均消耗皮革(以面积计)由 1995 年的 0.13 平方米提高到 2000年的 0.19 平方米,(世界人均水平为 0.25 平方米);据最近几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购买皮鞋数量统计 : 1999 年人均占有量为 0.75 双/人, 2000 年为 0.83 双 /人,年增长 0.08 双 /人;八亿农民的人均皮鞋的消耗也从 0.64 双 /人增加到 0.74 双 /人,年人均增长 0.1 双。若按年人均消耗量增加 0.1 双计算,每年需求增加量约为 1.3 亿双,更何况到 2015 年我国人口将达到 16 亿。抽样调查表明,我国人均拥有皮鞋 0.4 双 /年,而发达国家人均拥有皮鞋 6.5 双 /年。在城镇,户均拥有真皮沙发 0.2 套,人均拥有皮服 0.3 件。计算表明,如果我国真皮消费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则我国每年除完全不出口皮革及其制品外,尚需进口 0.5 1.0 亿平方米皮革。此外,随着农村居民消费逐渐城市化的趋势,皮革制品的潜在购买增长力也是相当可观的。由此可见,我国国内皮革制品市场需求潜力很大。 第四章 建设条件与 建设规模 4.1 资源和原材料 4.1.1 原材料、主要辅助材料需用量及供应 本项目主要消耗的原料是二层蓝湿皮,年需量为 1000 万平方英尺。生产中所需化学料均为常规辅料,由市场采购,能满足生产需要。本项目生产中所需原辅料情况见下表: 原辅材料 序号 材料名称 单位 数量 价格(元/吨) 金额(元) 生产环节 原料 1 二层蓝 湿皮 万尺 300 2.6 7800000 辅料 1 醛鞣剂 t/a 16 21000 336000 复鞣 2 甲酸钠 16 2900 46000 复鞣、中和 3 PAK-N-C 74 6500 481000 中和 4 丙烯酸树脂 74 9500 703000 复鞣 5 蛋白填料 37 14000 518000 复鞣 6 栲胶 37 12000 444000 填充 7 染料 47 35000 1645000 染色 8 合成鞣剂 37 4000 148000 复鞣 9 酚类鞣剂 16 5000 80000 复鞣 10 合成加脂剂 47 6000 282000 加脂 11 磷脂加脂剂 76 5000 380000 加脂 12 天然牛蹄油 8 20000 160000 加脂 合计 785 13023000 4.1.2、动力供应 2.1 用水 本项目地处沿海,地下水不能满足生产的要求,因此拟建项目利用自来水进行生产。目前,自来水管道己铺设至开发区,能满足该项目的生产要求,本项目建成达产后日用水量 800m3 、年总用水量 24万 m3 。 2.2 用电 本项目用电总装机容量为 235KW,利用率为 75%,日耗电量为2500KWh,年耗电量为 60 万 KWh。企业新建变压器房一座,以满足项目需要,沾化县电力部门可保证电力供应。 2.3 蒸汽 本项目生产过程中需要蒸汽,根据项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企业应优先考虑使用沾化县炜烨热电公司的蒸汽,实现集中供热。其次,应结合皮业城的总体规划,先新上锅炉满足拟建项目使用,在适当的时侯实现皮业城自身的集中供热,并将企业自己上马的小锅炉拆除。 本项目从现状出发,需新上 4t/h 蒸汽锅炉一台,年耗煤 1200 吨。 2.4 汽油 项目年需汽油 10000 升,在市场采购。 4.2建设地区的选择 4.2.1自然条件 拟建厂地区的地理位置 拟建项目厂址位于本项目厂址初步选定在沾化县城北工业园,使用土地面积约为 31334 。 厂区地势开阔,土地面积可以满足本项目用地需求,并有利于排除雨水和生产生活废水。区周围无村庄等环境敏感点。项目用地的优缺点: 1该地段符合沾化县城镇总体规划和用地布局 2项目用地为盐碱荒地,不占良田,范围无文物和建筑物。 3项目区靠近火车站、港口、机场,交通便利。 4项目区内基础设施配套,供电、供水有可靠保 障。 5项目区内原料资源丰富,基本可以满足企业的需要。 6需要对低洼荒地进行整理、平整。 气象条件 沾化县地处中纬度,属温带东亚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具有气候适宜,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等气候特点。冬季干冷、春旱多风、夏热多雨、晚秋又旱,东北部沿海与内陆气候大致相同,略有差异。沾化县盛行东南风。年平均风速为 2.6 米 /秒,定时最大风速 18.3米 /秒,瞬时最大风速可达 30.0 米 /秒,沿海风速大于内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2577.6 小时,年平均气温为 12.7 ,极端最高气温为39.0(1992 年 7 月 18 日 ) ,极端最低气温为 17.4 ,全年无霜期平均 217 天。年平均降水量 575.1 毫米。年最大降水量为 1056.1毫米;年最少降水量为 350.6 毫米。 ( 3)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根据项目地质勘察报告,本场区地基土主要是第四系冲洪积层,其岩性以粘土和(粉)砂土为主,自上而上共分八层: 粉土,浅黄色、黄色,湿,顶部约 0.3m为耕土,下部不能搓条,手捻有砂感 ,1.0m下振动析水,局部为分砂或分质粘土,该层场区内均有分布,层厚 0.7-2.7m。 粘土,棕色、棕黄色,刀切面光滑,局部为粉质粘土,该层在场区内 均有分布,层厚 0.4-3.6m。 粉质粘土,灰黄色、黄色,刀切面销粗,该层在场取内均有分布,层厚 0.4-4.0m。 细砂,灰色,饱和,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暗色矿物次之,局部夹粘土或粉质粘土薄层,该层在场区均有分布,厚薄不均,层厚1.1-6.9m。 粘土,灰黄,灰黑色,刀切面光滑,含有机质及贝壳碎屑,夹较多粉质粘土薄层,局部为粉细砂,该层在场区内均有分布,层厚1.2-5.9m。 细砂,浅灰色 -深灰色,饱和,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暗色矿物次之,分选及磨圆稍差,夹粘土或粉质粘土薄层,场区 内均有分布,层厚 0.5-4.8m。 粉质粘土,灰黄色,刀切面稍粗,手捻稍有砂感,该层在场区内均有分布,厚度较小,层厚 0.5-3.0m。 细砂,浅灰色、灰色、饱和,成份以石为主,暗色矿物次之,在其中部、下部夹粘土薄层,该层未揭穿,最大揭露厚度 14.4m。 勘察深度范围内揭露的含水层为、层,其岩性均为细砂,该场地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勘测其间地下水位埋深为1.2-2.9m,水位标高 37.52-3.72m。 ( 4)水文 主要河流有徒骇河、沟盘河 -秦口河、潮河 3条干流河道。徒骇河系最主要的 自然河道,境内河段长 48.5公里(至于秦口河汇流处),由流钟乡入境,向东北经富国迤北接套儿河入渤海,流域面积 533.5平方公里。沟盘河 -秦口河境内河段长 57.65公里,由阳信县崔家寨北入境,经赵山村向北至下洼、冯家,迤北与徒骇河汇入套儿河入渤海,流域面积 598.2平方公里。潮河系独流入海河道,境内河段长 67.47公里,起于滨州市西沙河,由泊头镇入境,流向东北,经富国、河贵、徒骇河农场,至洼拉沟入海,流域面积 354.3平方公里。项目所在地地表水域为秦口河。 ( 5)地震级别 厂址场地土的类型为中软场地土,建筑场 地类别为类,其对应的基本地震烈度为 6 度。 4.2.2基础设施 供电情况 沾化县 城北工业园 电力供应充足,本项目供电由沾化县供电公司供给。 供水情况 沾化县 城北工业园 供排水管网形成网络,水力供应充足。 运输 沾化县 城北工业园 道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 排水 沾化县 城北工业园 排水网络已经全面建成。 电讯、供热、供气等公用设施 沾化县 城北工业园 通信设施完备;全面实行集中供热,蒸汽由沾化炜烨热电厂供给。 市政建设及生活设施 沾化县 城北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