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门传统建筑撷要 陈凯峰金门(主要由大、小金门二岛组成),旧称浯州,与泉州仅一水之隔。 两晋期间,有避中原战乱入泉州后渡 海而来的移民。传说有“六姓入浯”, 但史料有确载的,是中唐后期的贞元 十九年(公元 803 年),金门被辟为 牧马区,其“牧马监”陈渊率“十二 姓”入岛。唐末五代的王审知权闽时, 金门始明确划归泉州。宋代以后,陆 续有较大规模的大陆移民进入。宋熙 宁、元丰年间(公元10681085年) 始有“翔风里”的最早的建制记载, 隶属泉州同安县绥德乡。明初设“千 户所”,建“金门城”,仍属泉州府永 宁卫,直至清末,无甚大变。其发展 大体与泉州同步。则中唐至清末应是 金门的传统时期。但由于建筑本身的 客观原因,金门现存的主要是传统后 期的建筑。若以功能对象的空间属性而论, 金门传统时期的建筑大致可分为建 筑空间归属个人或家庭的“民居建 筑”,和归属某个群体或族众的“公共建筑”两类。民居建筑 金门传统民居源于大陆的中原传统民居,并以中国传统的“合院式” 为基本原型,且主要为三、四合院建 筑。若因某些功能需要,需较大空间, 则在基本型的基础上,增扩建成较大 规模的“大厝”。基本合院建筑 最基本的金门 “合院式”民居为“三合院”和“四 合院”。“三合院”,为一落(三间)二 榉头或四榉头,即以一落三间为正 屋,厅堂居中,三房居两侧。左右再 前伸出二或四榉头为对称两厢。两厢 以围墙相连成围墙大门。即形成三面 建筑、一面围墙围合一中天井的“三 合院”。“四合院”,是在一落二榉头之 前再加一落三间,或将一落四榉头的 前大门围墙改为门屋,而成四合院。增扩建“大厝” 以三、四合院 为基础,向前后左右扩建而成较大规模的民居“大厝”建筑,是金门传统民居中常见现象。 如在二落“四合院”前或后加一落而成“三落大厝”,甚至“四落大 厝”等。若是前加的一落(或一组建 筑)与原院落距离较大,且两侧以围 墙围合,构成一个较大的“内埕”,则 前加的建筑称为“回向”。又如,在 合院一侧或两侧加建纵深排列、朝向 合院的建筑,以廊连接合院而隔以狭 长天井。增建部分称为“凸规”或“护 厝”(或“护龙”)。其中加建“双凸 规”的又称“六路大厝”。无论三合院或四合院,或是增扩 建或加建的“大厝”,都有明确的中 轴线,主厅堂必在此轴线上,并决定 该建筑的主朝向。且不论有几落 “厝”,主厅堂所在的这一落“厝”,必 为前后两坡屋顶,且屋顶最高;其余 几落,或坡顶瓦面,或平顶砖坪,均 稍低于主厝那一落,形成高低起伏、 错落有致的优美的天际线。民居正立面通常为白石台基及 墙裙,其上为红砖墙身,复以木架红 瓦面的两坡反曲伸长的坡屋顶。屋脊侧弧形的马背脊。此外,还有一些因地形或环境影响而变化 的其他民居形式,如临街的“店铺住宅”等。公共建筑 民居是一种具有较严格意义的“私”有建筑空间,而民居以外的建筑,基本上是不同程 度的“公”有建筑空间。就金门而言,大到金 门岛的所城、司城,小到乡镇聚落的宗祠、宫 庙等,都是传统时期的金门公共建筑。城 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 年),始于 “浯州”大金门岛西南沿海建“金门城”。据泉州府志.(卷四)卫所城载:金门千户所城“深 广丈余,周围六百三十丈,基广一丈,高一丈 七尺,窝铺三十六,门四”;“后增高三尺,筑西北南三月城,各建楼”;再后又“增四门敌台”。同时,在“浯州”东部沿海的峰上、田浦、 官澳、陈坑和“烈屿”(即小金门)等处建“巡 检司城”(现仅存“田浦”一城之基,余城尽废)。 如 “田浦巡检司城”,据马巷厅志载:该 城周一百六十丈,基广一丈,高一丈八,设窝 铺四,东西二门。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 年),总兵陈 龙“总镇署”迁治,于原金门城北的沿海“后 浦”地,在原土堡的基础上建“金城”。城辟东 南西北四门,城内连接四门的十字街为主干 道,且南北街为朝南偏西,面“浯江溪”入海 口而置,使城区东侧偏重,甚合中国传统城镇 规划观念。其“总兵署”居东北区,“同安县丞 署”居西北区,东南区置“魁星阁”,西南区设 “守备署”、“游击署”等,显然是按中国传统规 制布置的。民国三年(公元 1914 年),该城随“金门 县”建制之设,升为“金门县城”至今。衙署衙署是金门始有建制以后,应该就有的公共建筑;特别是明初设“千户所”后,城内置署以治,是形制必备之需。明金门城原 有“千户所”署,清康熙二年(公元 1663 年), 清兵入岛“堕其城”。康熙十九年,清总兵陈龙 复修城墙,并设“总兵署”于原署,终因城倾 人稀,筑新城于后浦,康熙二十一年迁治。新 “总兵署”由后浦原“丛青轩”(明万历二十九 年“会元”许獬祖居家宅)按清代衙署基本形 制改建。据泉州府志(乾隆版)载: 署内 “中为正堂,为仪门,左右为鼓吹亭,南为辕门, 辕门外为将 宫厅; 后为内署,东为东花厅群 房,西为西园幕厅”。后又数次增扩建。署外还 留有一大埕,埕外街对面尚有一照壁。显然,无 论怎样增扩,仍然还是“院式”民居的基本建筑形式。民国三年亦在此设“县公署”,照壁还成了当时的书报栏。祠堂 在传统时期的金门,最常见的公共建筑,应是祠堂建 筑。在约150平方公里的大小金门诸岛上,居住着许多聚落。而聚 落主要公共建筑中心空间是宗祠。现仍存151座宗祠。在金门城乃 至全岛,最重要的宗祠,是“陈氏大宗祠”和“许氏家庙”。小城镇建设2004/889 的总祠,建成于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 年)的后浦。金门陈姓移民,始于中唐“牧马监”陈渊,其后也陆续有大陆陈姓 移民进入。岛上各地都有其聚落,然至清末仍无祀奉始祖的 总祠。光绪二十六年(公元 1900 年)其族人议定集资购地, 于光绪三十年动工,六年后建成。该祠为三开间二落大厝。前 落在三门之上是“九桁前后步口”屋架的“三川脊”(即中部 升高而成三段反曲状的正脊)顶,后落是“四柱三通五瓜十 五桁”构架的带前拜亭的正殿。“许氏家庙”(高阳堂)建于明嘉靖十二年(公元 1553 年)的后浦。宋末,许氏祖先由闽南韶安迁入,至斯时已有 四千余人聚族而居,故其族人“买两旁隙地”建之,为宗族 祀祖、集会的公共场所。该祠为面宽五间、纵深三落的一座 大厝。前落为“断檐升箭口”屋顶的山门。体量最大且带前 拜亭的中落正殿奉“感天大帝”许真人,“普庵”佛祖,“关 圣”帝君等。后落祀“开浯始祖”、先贤诸公等。从上述两祠堂可看出其与大陆的渊源关系,有的祠堂更 是大陆一些建筑的翻版。如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 年)的二落三开间的后浦头“黄氏家庙”,不仅前埕后厝加埕 前“紫云屏”照壁与泉州传统建筑极为相似,而且所奉祀的 “黄氏太始祖振阳公”也正与泉州“紫云黄”族人同宗。宫庙 神 崇拜建筑,也是金门的一类传统公共建筑类 型,主要是宗教建筑、准宗教的地方神 崇拜建筑等。金门最多的是道教建筑或准道教的地方神宫庙,几乎所 有城镇或传统聚落都有。如中部的琼林聚落有奉关圣帝君的 “忠义庙”和供保生大帝的“保护庙”。前者是较严格的道教建筑,后者所供是北宋泉州同安人吴 的地方神。而西北部的北山聚落有祭关帝圣君妈祖的“双鲤古地”庙,将“关帝” 与泉州地方神的“妈祖”同祭一庙。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宫庙。有的则众多神 共奉一庙。如东北部官澳的“龙凤宫”。 据称该宫已有四百年历史,祀有关帝圣君,也有地方神的保 生大帝、妈祖、广泽尊王,还有不知何神的黎王爷、邢五爷、 高王爷、邱王爷等等。该宫为面宽五间的二落大厝,临海而 筑。高三尺的石砌基座,石墙裙,红砖墙面屋身,复以红瓦 翘脊“断檐升箭口”屋顶,且前出斗拱成“大展步”檐廊。前 落山门,后落正殿,前后落之间的中轴线上置卷棚顶的“过 水廊”。廊紧接拜殿,廊两侧留置天井。这是较典型的一座金 门宫庙建筑。城隍庙是随着明初“千户所”城、“巡检司” 城的建成 而出现的城守护神场所。据载,明清时期,金门有三座城隍 庙,即明初的“千户所”金门城、“田浦” 巡检司城、“后浦” 清总兵署城的城隍庙,现均不存。现存的“后浦”城隍庙,是 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重建,为宽五间两落夹龙虎二 侧天井的建筑,为典型的金门宫庙建筑;后经多次修建和装 饰,日显华丽,但似乎已无“城隍”原味。金门的佛教以信奉“观音菩萨”为主,最著名的是后浦“灵 济寺”。据考证,该寺始建于唐陈渊入岛翌年,元末被毁,明 重建。是为两落建筑,民国六十三年(公元 1974 年)增建后 殿而成三落建筑。该寺主祀观音菩萨,弥勒佛与韦驮护法、十八罗汉等配祀,故又称为“观音亭”。这似乎有违佛教等级制度,大概也因而成为金门佛教建筑的一大特点。 书院 书院是唐宋以后随儒学的广泛传播而普遍出现的一种功能场所,与“文庙”同类而为“儒”的 建筑。清末以前,金门一直是泉州晋江县或同安县辖 下的“里”、“所”。按规制只有县级以上的城区才建有 文庙,金门因之无文庙。但是,南宋朱熹于绍兴二十 一年(公元1151年)任同安县主簿时,在泉州各地倡儒 学,建书院,在金门岛也设立了“燕南书院”(在今太 文山),传播“道统”学说。金门便与泉州一起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业法律讲解课件
- 疼痛药物不良反应
- 陶艺教学讲解课件
- 糖尿病药品调研报告
- 三级医院不良事件评审管理细则
- 鹊桥仙古诗词讲解
- 细胞科学综合研究
- 新生儿益生菌应用要点
- 神经中枢系统药物
- 蒲公英科学活动设计与实践
-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期中试题卷及答案
- 二零二五版地质灾害监测与测量合同范本3篇
- 医院防汛应急演练方案及流程安排
- 2025版质量管理体系知识培训:解读质量管理标准
- 食品微生物学绪论(精美课件)
-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 (建筑给排水工程)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浙江省统一用表
- 舆情应急处理
- 公司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
- CICARE沟通模式在护理中的应用
- 新媒体运营规范操作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