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卷高三地理一、单项选择题(62分)1. 从技术上来说,我国最迟能够于2020年在月球极区建成月球天文台。与地基观测相比,月基天文观测的突出优势是( )a. 距离天体更近 b. 没有大气散射 c. 大气逆辐射强 d. 昼夜温差大【答案】b【解析】月球上没有大气层,因此没有大气散射,观测精度高。故选b。2017 年 7 月 22 日至8月1日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不向其火星轨道探测器和火星车发出任何指令。nasa 有关人员解释:“预计到通讯会明显变差,谨慎起见,这段时间我们不会和我们的火星设备交流。我们不想冒险让航天器执行错误指令”。完成下面小题。2. 这次通信变差与火星、地球、太阳三者相对位置关系相关,该时段火星最可能位于图中的( )a. 甲段 b. 乙段 c. 丙段 d. 丁段3. 干扰通信的物质直接来自太阳( )a. 日冕层的带电粒子流 b. 色球层的耀斑爆发c. 色球层的日珥抛射物 d. 光球层的太阳黑子【答案】2. c 3. a【解析】2. 太阳活动会释放出大量的高能带电粒子流的电磁波,从而会影响通讯传输。读图分析,在丙位置时,火星、太阳与地球三者在一条直线上,从地球的方位来看,火星将会位于太阳的正后方。而在这一位置,太阳将会对地球与火星之间的通信造成干扰。因此,为了防止通信受损,nasa已经决定,暂停nasa和多个火星轨道飞行器以及地面火星车之间的通讯。故答案选c项。3. 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发生通讯干扰是由于nasa在向火 星探测器和火星车发射电磁波信号(无线信号)时要从太阳外围的大气层穿过,太阳大气层中的日冕层处于最外面且厚度最大,同时温度超过百万摄氏度,其物质已经处于电离状态高速运动,形成高能带电粒子流,其将干扰经过的电磁波信号(无线信号),使火星接收器接收到不完整信号,甚至无法接受到信号。所以选a。,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引发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水旱灾害日照时数指太阳在某地实际照射的时间。图们江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下图为图们江流域日照时数年内变化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4. 该流域日照时数在7月出现低谷的影响因素是( )a. 云量 b. 海拔 c. 下垫面 d. 正午太阳高度5. 日照百分率为一个时段内某地日照时数与理论上最大的日照时数的比值(%)。该流域3月份的日照百分率约为( )a. 53% b. 62% c. 70% d. 78%【答案】4. a 5. b【解析】5. 图示日照时数图中,3月份日照时数是230小时。3月份在春分附近,各地昼夜长短相等,每天理论上日照时数是12小时,整个3月理论上最大日照时数是360小时,所以日照百分率约是62,b对,acd错。故选b。夏季绿洲、湖泊的最高气温比其毗邻的沙漠戈壁低3左右,水分的蒸发量要少一半,几乎和沿海湿润地区差不多。其原因是由于沙漠戈壁和绿洲、湖泊对于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在白昼阳光辐射下,沙漠戈壁干燥地面强烈增温,通过大气的平流作用,暖空气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上下层空气间的热交换难以进行,下层冷空气团得以保持稳定,因而形成一个湿润、凉爽的小气候。这种现象就称之为“冷岛效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 “冷岛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 不同下垫面的热量差异 b. 不同纬度的光照差异c. 不同高度的气压差异 d. 不同海陆位置的水分差异7. “冷岛效应”能( )a. 促进绿洲植物的蒸腾作用 b. 抑制绿洲地区农作物生长c. 加快绿洲上空的热量交换 d. 抑制绿洲地面的水分蒸发【答案】6. a 7. d【解析】6. 根据材料提示,由于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上下层空气间的热交换难以进行,下层冷空气团得以保持稳定,因而形成一个湿润、凉爽的小气候。可知是由于由于沙漠戈壁和绿洲、湖泊对于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导致形成绿洲、湖泊空气中热量的差异。所以“冷岛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不同下垫面的热量差异。7. “冷岛效应”导致绿洲湖泊气温偏低,抑制绿洲植物的蒸腾作用和绿洲地面的水分蒸发,减缓绿洲上空的热量交换 ,水汽蒸发量减少,绿洲土壤相对湿润,有利于绿洲地区农作物生长。下图为某农业生产设施图和安徽南部山区某谷地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8. 茶园设置黑纱帐的主要目的是( )a. 减少茶园水分蒸发 b. 黑纱账吸热以提高温度c. 削弱太阳辐射强度 d. 防止害虫飞入茶园9. 每年春季冷空气时常侵入皖南,为最大限度减轻冻害的发生,茶园最宜布局在( )a. b. c. d. 【答案】8. c 9. d【解析】8. 黑色纱帐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从而减弱茶园内太阳辐射强度,防止太阳暴晒影响茶树叶片的质量和产量。故选c。9. 据图可知,位于山谷北坡,为阳坡,且为冷空气下沉的山坡,但茶树种植需要排水性能良好的坡地上,因此为最大限度减轻冻害的发生,茶园最宜布局在。故选d。10. 2016年某季节,l市为了确保城市居民用水,向水库投放了9 600万个直径约为10 cm的黑色塑料球,使水库表面完全被黑球覆盖(如图)。读图,完成下题。推断l市投放黑色塑料球的季节及原因( )a. 春季受陆地冷高压控制,降水少,气候干旱b.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蒸发旺盛c. 秋季受西风影响,大风日数多,蒸发旺盛d. 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水库泥沙含量多【答案】b【解析】据图l的位置可知,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少雨,蒸发旺盛;该季节,投放黑色塑料球可以减小蒸发,故b项正确。【点睛】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每时都在向西移动,每小时移过15度经度。在地理题的计算中可粗略取每天移动0.25度纬度。春分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北移,直至6月22日(即夏至)到北回归线。夏至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后南移,直至9月23日(即秋分)到赤道。秋分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继续南移,直至12月22日(即冬至)到南回归线。冬至 ,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此后北移,又在3月21日(即春分)回到赤道。2016年新年来临之际,俄罗斯东部城市比罗比詹夜空中突现多个神秘彩色光柱,这些令人震惊的场景被当地居民上传到网上,多数目睹神秘光柱的人都以为比罗比詹遭到了外星人入侵,甚至有些人为了躲避灾祸开车离开了家园。其实这只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受空气阻力,薄片冰晶下落时大致呈水平状态,其反射的光线几乎垂直地面,由此产生光柱现象。下图为当时的景观照片。回答下面小题。11. 推测引起此次恐慌的神秘光柱出现在( )a. 夏季的白天 b. 夏季的夜晚 c. 冬季的白天 d. 冬季的夜晚12. 比罗比詹市区当时的天气最可能是( )a. 天晴无风 b. 寒风大作 c. 阴雨连绵 d. 雪花飞舞【答案】11. d 12. a【解析】试题分析:11. 由材料可知,该现象是由于空气阻力,薄片冰晶下落下落时产生的反射光线形成的,如果为白天,由于有太阳光照,不会有绚丽的光柱出现,ac错。由于空气中有冰晶存在,应当气温较低,多发生在气温低的冬季,所以该现象应当发生在冬季的夜晚,故选d。12. 由于当时为北半球冬季的夜晚,薄片冰晶下落,它反射太阳光线形成光柱,所以应当为晴朗天气,故选a。【考点定位】天气系统 大气的热力作用读“甲乙两地冬夏气温日变化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13. 图中表示海洋性气候夏季气温日变化曲线的是( )a. b. c. d. 14. 形成同一地区冬夏气温日较差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 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 b. 冬夏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差异c. 降水的季节变化 d. 昼长的季节变化【答案】13. b 14. b【解析】13. 气温日较差变化规律是:一般夏季变化大于冬季,大陆性气候大于海洋性气候。据图,图中甲地日较差小于乙地,则甲地气候的海洋性大于乙地,两条曲线中,日较差大于,因此表示海洋性气候夏季气温日变化曲线。故选b。14. 任何地区夏季正午太阳高度都要大于冬季,而落于地平线时太阳高度都为零,则夏季太阳高度日变化要大于冬季,所以冬夏气温日较差不同。故选b。辽沈型温室是我国东北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日光温室,前屋面上覆盖塑料薄膜,后屋面采用较厚的多层复合结构,冬季不加温或极端天气条件下少量加温即可保证喜温作物越冬生产。一般纬度越高,后屋面面积越大,且后屋面的仰角应比当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大6-8,保证冬季全室无光照死角。下图为该日光温室侧截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5. 推测后屋面的主要作用是( )a. 增加温室的阳光照射面积 b. 防暴雪,大风对温室破坏c. 在严寒季节改善温室前屋面的光照条件 d. 利于温室保温16. 该温室在东北地区得到广泛使用的关键因素是( )a. 劳动力数量 b. 经济效益 c. 科技水平 d. 市场需求【答案】15. d 16. d【解析】15. 由材料可知,该日光温室的前屋面是由塑料薄膜构成的,白天虽透光,但不够保温,增加后屋面,主要是让前屋面面积小一点,利于温室保温。故选d。16. 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市场需求大,因此最适合在东北地区广泛使用。故选d。下图为某区域某季节大气中某一等压面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7. 据图判断,甲地此时高空的风向为( )a. 正西 b. 正东 c. 西北 d. 东南18. 若用此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则此季节( )a. 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 b. 华北平原冬小麦返青c. 南极冰川融化速度快 d. 印度半岛盛行西南季风【答案】17. d 18. c【解析】17. 读图,图中35 s对应的高空等压面向下弯,说明高空为是低压,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态相反,此时近地面甲地是低压 ,进而判断近地面是高压。甲地位于高压的南部边缘,风从35s吹向甲,根据地转偏向力向左偏,在结合方向可知甲近地面风向为西北风,高空风向为东南风。故选d。18. 读图,图中35s对应的高空是低压,说明近地面是高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南移,此时当地夏季。南半球是夏季时,北半球是冬季,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a错。华北平原冬小麦正值冬眠,b错。南极是极昼时期,冰川融化速度快,c对。印度半岛盛行东北季风,d错。故选c。读“北半球某地天气系统过境时风向风速变化示意图”(下图)(注:图中“”表示风向,此图例为北风。风速与风级的关系:5级8-10.7m/s;10级24.5-28.4 m/s)。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9. 此天气系统( )a. 多生成在赤道地区的海洋上 b. 过境时气温骤降带来大雪冻害c. 常带来大风、特大暴雨等灾害 d. 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20. 据图推断该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 )a. 由西南向东北 b. 由东北向西南 c. 由东南向西北 d. 由西北向东南【答案】19. c 20. c【解析】本题考查台风的特点及生成条件。19. 由图可知,该天气系统过境时,从10点到18点左右,风速由10m/s以下迅速增大到接近40 m/s,远超过10级;到22点风速降为0 m/s,2小时后风速又急剧增大到40 m/s左右,然后又降低;风向也在不断变化;这明显是台风(飓风)过境时的风速、风向变化,22点时风速为0,是台风眼过境;台风(飓风)过境时常带来大风、特大暴雨等灾害,故c选项正确。台风(飓风)生成在北纬10多的海洋上,不可能生成在赤道地区的海洋上,因为沿赤道运动的气流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水平运动的气流不偏转就不会形成气旋(台风、飓风),故a选项错误;b选项所述是冷锋过境时的天气;d选项所述是准静止锋过境时的天气20. 由图可知,该地先吹西北风(处于台风西侧),台风眼过境后又吹东南风(处于台风东侧),说明台风由东南向西北移动,c选项正确。a、b、d错误。【点睛】题干中括号内的两点提示。净初级生产量指在初级生产过程中,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中扣除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掉的那部分,剩下的可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生殖的能量。下面的左图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随气温变化图,右图为净初级生产量随年平均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21. 仅考虑气温的影响,净初级生产量( )a. 随气温升高而增大 b. 随气温升高而减小c. 随气温升高先增后减 d. 最大值在2522. 下列生态系统中,净初级生产量均值最大的是( )a. 温带沼泽湿地 b. 针叶林 c. 中纬度草地 d. 荒漠【答案】21. c 22. a【解析】21. 从图11中可以看出,仅考虑气温的影响,净初级生产量随气温升高先增后减。c正确。故选c。22. 从图中可以看出,净初级生产量随湿度升高而增加。四个选项中温带沼泽湿地的湿度大于针叶林、中纬度草地、荒漠,所以净初级生产量均值最大的是温带沼泽湿地。故选a。下图是我国中世纪与现代的亚热带和暖温带北界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23. 我国中世纪的地理环境的特点是( )a. 气候比现代寒冷 b. 降水比现代丰富c. 受人类污染严重 d. 水稻普遍种植的范围比现代广24. 从图中信息分析,以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气候变化在同一纬度上状况是相同的b. 中世纪和现代的亚热带范围都在秦岭以南c. 中世纪的暖温带和亚热带分布的纬度均比现代的高d. 中世纪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大约是现代800mm等降水量线【答案】23. d 24. c【解析】23. 据图可知,宋元前期冬小麦种植北界比现代靠北,说明当时气候比现代温暖,水稻可种植的范围比现代广泛,当时没有严重环境污染,图中没有反映降水变化。故选d。24. 据图可知,全球气候变化呈现规律变化,表现为冷暖交替,当时气候比现代温暖。故选c。北极冰融是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气候变化现象之一。白色冰面融化变成颜色相对较暗的海水,被称为“北极变暗”现象。21世纪以来,北极的气温变化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被称为“北极放大”现象。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5. 图示期间( )a. 北极年海冰面积逐年减少b. 北极年海冰面积减少速度不断加快c. 北极年海冰面积与年平均co2浓度大体呈负相关d. 北极年海冰面积与年平均co2浓度大体呈正相关26. “北极放大”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海冰的减少导致北极地区( )a. 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b. 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强c.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加 d. 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减弱【答案】25. c 26. a【解析】25. 解题的关键是右侧纵坐标数值向下增加,左侧纵坐标数值向上增加;从图中可看出北极年海冰面积波动减少;北极年海冰面积减少速度减慢;二氧化碳浓度越大,温室效应越明显,海冰面积越小,二者呈负相关,d正确。26. 海冰面积减少,可减少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增强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海冰减少对大气的影响较小。读下面两幅图,回答下面小题。27. 图中四种气候类型中,终年温和多雨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28. 图中气候类型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的是( )a. 乙、丙 b. 乙、丁 c. 丙、丁 d. 甲、乙【答案】27. b 28. c【解析】试题分析:27. 读图,根据1月、7月气温和各地的降水分配情况分析,图中四种气候类型中,乙地终年温和多雨各月降水较均匀,b对。甲地气温冬冷夏热,a错。丙地全年高温位于热带,夏季多雨,c错。丁是7月是冬季,温和多雨,1月是夏季温,炎热干燥,d错。28. 结合前面分析,图中甲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乙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类型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无关。a、b、d错。丙是热带草原气候,丁是地中海气候,与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c对。考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特征、成因。读某天气系统经过沈阳市前后的气温、气压、降水、风速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9. 该天气系统是( )a. 气旋 b. 反气旋 c. 冷锋 d. 暖锋30. 该天气系统到达沈阳市的时间是( )a. 29日 b. 31日 c. 1日 d. 3日【答案】29. c 30. b【解析】试题分析:29. 根据图示该天气系统影响,则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形成明显的降水过程,故判断为冷锋过境。考点: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影响。下图中图a为北半球某区域图,图b示意沿甲乙线的气压变化,图c表示沿丙丁线的气压变化。据此回答下面小题。31. 根据图示信息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乙之间为冷锋锋线 b. 甲乙之间为反气旋c. 丙丁之间为气旋 d. 丙丁之间为冷锋锋线32. 根据图示信息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地气温日较差小于乙地 b. 甲地降水概率小于乙地c. 丙地近地面风速大于丁地 d. 丙地近地面气压小于丁地【答案】31. d 32. a【解析】试题分析:31. 将a、b、c三图结合可知:该区域受低压槽影响。因该地位于北半球,所以低压槽处可能存在冷锋,甲位于冷锋锋线之后,乙地位于冷锋之前,丙丁之间为冷锋锋线,所以本题d正确。32. 一般来说冷锋的降水在锋后,暖锋的降水在锋前。据题意可知:甲地位于冷锋后,降水概率大,气温日较差小。乙地位于冷锋前,降水少,气温日较差大。与丙地相比较,丁地气压梯度大,则气压梯度力大,而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丙地近地面风速小于丁地 ;丙地近地面气压大于丁地,所以本题a正确。【考点定位】常见天气系统【知识拓展】地面气旋一般和锋面联系在一起,我们称之为锋面气旋。它是我国北方中高纬度地区常见的天气系统。我们先从锋面和气旋的知识点来看锋面气旋的形成。锋面是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而形成的交界面,它是一个狭窄而又倾斜的过渡地带。气旋就是低气压,在北半球,它是气流从四周向中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天气系统。如图所示,这是一个低气压区域,根据北半球风向的画法可确定它的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低气压向外延伸的狭长区域称为低压槽,如同地形上的山谷,图中ab、cd为两条槽线。图中气旋东部偏南风来自较低的纬度,气温较高,当它向北移动时,遇到较高纬度的冷空气就形成了暖锋(图中cd附近)。同样的,气旋西部气流是来源于北方高纬度地区的偏北风,南下会遇到较低纬度的暖空气而形成冷锋(图中ab附近),这样地面天气系统中的锋面气旋便形成了。北半球的气旋是一个按逆时针方向流动的旋涡,它同样也带着已生成的锋面随气流呈逆时针方向移动。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读图回答下面小题。3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快b. 是地壳,是地幔,是地核c. 甲波由层进入层波速急剧上升d. 乙波无法通过地幔34. 图中的x处为( )a. 莫霍界面 b. 古登堡界面 c. 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 d. 内核与外核交界【答案】33. a 34. b【解析】试题分析:33. 从图中读出在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快,a正确;根据深度和波速大小、变化分析,为地壳和地幔,为外核,b错误;甲波由层进入层波速急剧下降,c错误;乙波为横波,可以通过地幔,d错误。34. x为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即古登堡界面。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平均深度大约为17千米,a错误;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大约在250千米深处,c错误;内核与外核交界4900千米深处,d错误。【考点定位】地球内部圈层读我国青岛拉萨地形起伏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剖面图,回答下面小题。35. 图中m界面为( )a. 地表 b. 古登堡界面 c. 软流层 d. 莫霍界面36. 下列有关上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b. 板块碰撞挤压处的地壳厚度一般比周围地区要厚c. 山地、高原的地壳厚度较平原、盆地地区厚d. 距海越远,地壳厚度越大【答案】35. d 36. d【解析】35. 据图,界面在青藏高原地区深度可达6070千米,在青岛附近则仅有30千米左右,由地球的平均厚度为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厚度可达6070千米可知,图中m界面为地壳和地幔分界面莫霍面。故选d。36. 据图可知,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海拔高的地方地壳后海拔低的地方地壳薄,ac正确;板块张裂处地壳较薄,板块碰撞挤压处地壳较厚,b正确; 地壳与距海远近无关,d错误。故选d。二、综合题(38分)3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措那湖群山环绕,是湖陆风(由湖泊与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风)多发的地方。措那湖地段是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沙害严重的地段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湖边大片的固定沙丘逐步演变为活化沙丘。下图是措那湖位置示意图。材料二格尔木市(3625n,9453e)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属大陆高原气候。格尔木市昼夜温差大,有时可达到33c左右。(1)上图示意盛夏某日材料一中甲、乙两地近地面气压状况,判断此时是白天还是黑夜,比较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的高低。 (2)分析格尔木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 (3)简述青藏铁路措那湖路段风沙危害严重的原因。 【答案】(1)白天。甲乙丙丁。(2)该地地处内陆高原,晴天多,雨天少;空气稀薄,白天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气温较高;夜晚大气的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小。(3)措那湖地段气候干旱,周边有大量的裸露沙地;温差大,湖陆风显著,为风沙天气提供动力;过度放牧等行为破坏植被,造成固定沙丘活化。【解析】(1)据材料一图可知,甲为湖泊,乙为山地,据材料二中甲、乙两地近地面气压状况可知,甲地近地面形成高气压,乙地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说明甲地湖泊气温低,乙地山地气温高,可判断为白天。据分析可知,甲地盛行下沉气流,高空丁地形成低气压,乙地盛行上升气流,高空丙地形成高气压,因此气压顺序为甲乙丙丁。(2)据材料二可知,格尔木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属大陆高原气候。内陆高原,晴天多,雨天少;空气稀薄,白天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气温较高;夜晚大气的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小。因此昼夜温差大。(3)据材料一图可知,措那湖地段周边有大量的裸露沙地;以及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气候干旱,温差大,湖陆风显著,为风沙天气提供动力;过度放牧等行为破坏植被,造成固定沙丘活化,因此多风沙危害。【点睛】本题以湖陆风为载体考查热力环流的原理,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和对知识的理解、迁移能力。做题需明确:(1)湖陆风与热力环流一样,湖泊比热容大,陆地比热容小,所以同时间气温不同,因此气压不同。(2)同一水平高度等压面凸起的地方为高压区,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同一地点高空和近地面高低气压相反。(3)昼夜温差的分析应从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间大气的保温作用角度分析。(4)风沙危害应从沙源、动力角度分析。38. (5、7班必答)读图,甲图为马拉维的地理位置示意图,乙图为该国a地降水资料图。(1)据材料信息,指出a地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 (2)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分析a地12月份降水较多的原因。 (3)根据a、b两地的地理位置差异,推测b地相较于a地的年降水量差异与雨季长短差异,并分析原因。 (4)近年来,我国对该国援助力度大,有许多中国工人来到该国务工,针对该国自然环境特征,为保障身体健康,说明我国工人应重点防范的问题。 【答案】(1)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干湿(旱雨)季分明。(2)12月,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南(或南移),当地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或对流旺盛),降水较多。(3)差异:b地年降水量较多,雨季较长。原因:b地纬度较低(或离赤道更近),受赤道低压带影响较大,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时间较长;b地位于湖泊西侧,(东南)信风经湖泊增湿,受山地抬升,故降水较多,雨季较长。(4)该国纬度低,全年高温,应注意防暑;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注意防晒;雨季湿热,防蚊虫叮咬(或疟疾);防野生动物侵袭(猛兽);防疫病等。【解析】(1)据气候资料图可知,该地纬度较低,且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可判断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铺门面分租合同范本
- 苗木购销配送合同范本
- 委托油漆加工合同范本
- 军粮供应合同范本
- 燃气框架合同范本
- 商铺租赁合同范本
- 代卖蛋糕合同范本
- 商业租金合同范本
- 社区安全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门面分租协议合同范本
- 海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 指挥部安保方案(3篇)
- 2025年《资料员》考试题库附答案【模拟题】
- 磷石膏砌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Unit 8 Let's Communicate!Section A(1a-1d)同步练习(含答案)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八年级英语上册
- 现场调试合同协议书模板
- DB65∕T 4791-2024 水工隧洞敞开式TBM施工技术规范
- 工行金库资产管理办法
- DG-TJ08-2144-2025 公路养护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 2025年现代物流与采购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 医疗集团薪酬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