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季版)《明清的文化艺术》习题.doc_第1页
(2017年春季版)《明清的文化艺术》习题.doc_第2页
(2017年春季版)《明清的文化艺术》习题.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9课 明清的文化艺术一、单项选择题:1.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分别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 )A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 B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 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2.试试你的眼力看看下面哪一组搭配是错误的?( )A三顾茅庐三国演义罗贯中 B武松打虎水浒传施耐庵C大闹天宫西游记吴承恩 D黛玉葬花西厢记曹雪芹3.以下是对四本明清小说的评价,正确的是( )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A B C D4.19世纪初期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这句话说明了( ) A诗书已没有阅读的价值了 B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值得一读 C当时很流行红楼梦 D红楼梦已经成为了一门学问5.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其形成时间是在( )A17世纪初 B18世纪初 C18世纪中期 D19世纪中期6. 我国古代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是在( )A.隋唐时期 B.宋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民国时期7.下列中国古典小说的章节标题中,出自三国演义的是( ) A.梁山泊义士尊晁盖 B.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C.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D.曹操煮酒论英雄8.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红楼梦 D.西游记 9.明清小说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 )A.都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塑造人物 B.都具有反封建的思想内容C.都歌颂了农民的斗争精神 D.都揭示了封建社会崩溃的必然性10.红楼梦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学的重要文献,作此评价的最主要依据是( )A.它描述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 B.它深刻鞭挞了封建制度的罪恶C.它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 D.他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11.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是( )A.关汉卿 B.汤显祖 C.马致远 D.王实甫12. 明朝小说和戏剧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A.都维护封建专制 B.都有很高的艺术性C.都有反封建思想 D.都运用了浪漫手法二、连线题:将中间的内容和左右两边的有关内容连接起来施耐庵 西游记 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罗贯中 三国演义浪漫主义神话小说吴承恩水浒传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曹雪芹牡丹亭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汤显祖红楼梦抨击了束缚人性的礼教三、材料解析题:1.19世纪初年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请回答:(1)红楼梦的作者是谁?什么时候创作的? (2)红楼梦在文学史上有何价值?2.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金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养活小民,不下数万人。”消夏闲计摘抄材料二:时人记述说:“汤义仍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请回答:(1)材料一中反映了明朝时期人们的哪种文化生活?(2)材料二中的“汤义仍”是谁?(3)为什么“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 2.D 3.D 4.B 5.D 6.C 7. D 8.A 9. D 10. D 11.B 12.C二、连线题:将中间的内容和左右两边的有关内容连接起来施耐庵 西游记 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罗贯中 三国演义浪漫主义神话小说吴承恩水浒传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曹雪芹牡丹亭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