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地下水展版1.doc_第1页
山西省地下水展版1.doc_第2页
山西省地下水展版1.doc_第3页
山西省地下水展版1.doc_第4页
山西省地下水展版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版面一:山西省地下水资源及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山西省地处华北地区西部,黄土高原东翼,东依太行山与河北、河南两省为邻,西、南隔黄河与陕西、河南两省相望,北跨内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四周几乎为山河所环绕,是一个夹峙在黄河中游峡谷与太行山之间的高原地带。山西省境的平面轮廓呈长轴在南北方向上的近似平行四边形,地理坐标为东经1101411433,北纬34344043。总面积为156271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分属海河流域和黄河流域。山西省东临华北大平原,距海洋较远,且有太行山屏障,形成了典型的大陆型气候特征,属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水汽主要来源于太平洋和印度洋。春季干旱多风,蒸发量大;夏季受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盛行东南风,降水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冬季在强盛的极地干冷气团控制下,雨雪稀少,干燥寒冷。虽光热资源丰富、水气组合较好,但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十年九旱,旱涝交错”是山西气候的主要特点。山西省气候四季变化较大,南北差异明显。全省年均气温介于414,垂直分布则在纬度相近的两地,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水平分布呈南暖北凉,由南向北,由盆地向高山区递减。全省月均气温以1月最低,一般在-0.5-14.8,7月气温最高,一般介于19.327.3。各地无霜期一般在120220天之间,且由北向南逐渐延长。山西省地下水资源情况山西省地下水资源按含水岩类特性和地下水赋存条件,主要有三大类,即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水和变质岩、变质岩及碎屑岩裂隙水。根据山西省第二次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全省水资源总量123.8亿立方米,全省地下水资源量84.04亿立方米,可开采量51.38亿立方米(含岩溶大泉引提水可利用量11.43亿立方米)。山西省地下水资源与全省水资源总量关系图山西省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全省共有水井工程103949眼,按井开采深度,井深100m的井59651眼,占水井总数的57.4%;井深100300m的井41470眼,占水井总数的39.9%;井深300500m的井1833眼,占水井总数的1.8%;井深500800m的井860眼,占水井总数的0.8%;井深800m的井135眼,占水井总数的0.1%。山西省地下水井按井深分类统计表单位:眼行政区水井数按井深统计小计100m100-300m300-500m500-800m800m合计59651414701833860135103949 山西省不同深度地下水井分布状况对比图根据山西省用水统计统计,2010年全省地下水实际开采量35.55亿立方米,其中生活取水量6.19亿立方米(城镇生活3.56亿立方米,农村生活2.63亿立方米),占全省开采量的17.4%;第一产业取水量17. 38亿立方米(农业灌溉15.79亿立方米,林牧业1.59亿立方米),占全省开采量的48.9%;第二产业取水量9.70亿立方米,占全省开采量的27.3%;建筑业取水量0.32亿立方米,占全省开采量的0.9%;第三产业取水量1.25亿立方米,占全省开采量的3.5%;生态(河道外)取水量0.70亿立方米,占全省开采量的2.0%。2010年山西省地下水开采量调查统计 单位:万立方米生活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生态(河道外)合计合 计61878 173791 10031512550 7004 355537 山西省各行业地下水开采量对比图版面二:山西省地下水管理面临的挑战和管理政策措施山西省地下水管理面临的挑战地下水过量开采,形成了大范围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地下水是山西省工农业及城市生活的主要水源。地下水的开采量占到全省总取水量的60%左右,地下水开采造成局部地区地下水位严重下降,形成了多处大面积地下水降落漏斗。全省盆地区地下水超采面积达6903平方公里,占盆地总面积的25.4%。 图 太原市城郊地下水漏斗剖面示意图气候变化对地下水资源影响突出根据山西省第二次水资源评价成果,山西省盆地区多年平均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是大气降水,占地下水总补给量的48.8%;其次是山前侧向补给,占28.3%;地表水渗漏补给占17.7%。与第一次水资源评价成果对比:降水量减少了5.3%,而水资源总量减少了12.8%。气候的变化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非常突出。岩溶大泉流量不断减少甚至断流岩溶泉水流量集中,水质优良,是山西省城市及能源基地重要的供水水源。据16个岩溶大泉有实测泉流量资料统计表明,与80年代相比,泉水流量下降了30%。其中晋祠泉、兰村泉、古堆泉等3处泉已干枯断流,郭庄泉、洪山泉等2处泉濒临断流。岩溶泉水流量的减少,严重危及工农业生产与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地下水水质污染加剧地下水水质的污染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城市及工业的废污水的排放;二是农业生产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地下水污染已由过去城市工业区的点污染,逐步向面上及垂向发展,水质污染问题更加严重,加剧了本来短缺的水资源紧张局面。煤炭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巨大山西省是煤炭大省,含煤地层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40%,已探明煤炭储量6400亿吨(2000m以浅)。水煤资源共存于地质体中,采煤改变了地下水自然循环状态,由开采前的水平运动为主,变为垂直运动。地下含水层被疏干,地下水补给来源被阻断,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泉水断流,地面发生剧烈沉降等一系列的环境地质问题。山西省地下水管理制度山西省地下水资源步入规范化管理是从1982年颁布了山西省水资源管理条例开始,逐步建立了五项管理制度:总量控制制度根据第二次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和水资源综合规划成果,山西省对全省各市县地下水开采总量指标进行细化,确定不同水平年的地下水开采控制指标。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山西省从实际出发,制定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颁布了山西省建设项目水资源管理办法。通过水资源论证制度,一是促进了企业自身节水工作的开展;二是促进了水资源的统一调配。凿井审批制度为加强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各级水利部门把规范地下水勘探凿井秩序,合理开发利用有限的地下水资源,作为地下水资源保护管理的源头工作来抓。取水许可管理制度取水许可制度是水资源权属管理的核心。在实施取水许可制度过程中,坚持优先保证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统筹兼顾农业工业和其他用水户的原则,切实加强统一规划和宏观调配;坚持控制地下水开采,鼓励使用地表水和其他非传统水源;对地下水实行总量控制的原则。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山西省从1982年由省政府颁发文件规定开始征收水资源费,到今天已有30年的征收历史,先后对水资源费征收标准进行了3次调整,由最初地下水征收标准为0.1元/立方米,到目前2元/立方米(地下水超采区征收标准为3元/立方米)。对控制地下水开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有效促进节约用水和计量监测。山西省地下水管理措施城市与工业用水管理对于城市与工业用水管理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为核心,以高耗水行业为重点,以企业为主体,加强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加大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强化监督管理,加强污水综合治理回用,全面提升城市生活和工业节约用水能力和水平,淘汰落后高用水工艺、设备和产品;大力推广节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