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中考历史 专题复习四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与制度创新演练.doc_第1页
江西省中考历史 专题复习四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与制度创新演练.doc_第2页
江西省中考历史 专题复习四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与制度创新演练.doc_第3页
江西省中考历史 专题复习四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与制度创新演练.doc_第4页
江西省中考历史 专题复习四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与制度创新演练.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与制度创新演练1“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学汉语、穿汉服、与汉族通婚。”材料中的措施促进了( A )A民族融合B江南地区的开发C北魏政权的建立D民族政权并立局面的形成解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借鉴汉族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494年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推行学习汉族文化风俗的政策。包括规定鲜卑族改说汉话,改穿汉服,采用汉姓,提倡与汉族通婚,学习汉族礼法等。改革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进程;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心理认同,有利于国家的统一。2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主要表现在( B )A编成海国图志 B创办近代企业C兴办新式学堂 D结束封建帝制解析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使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3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A )选项史实推论A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B百日维新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定国是诏”维新派掌握了国家政权D戊戌政变提高了光绪皇帝的地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戊戌变法的有关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了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A说法正确。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定国是诏”的颁布,标志着戊戌变法运动的正式开始;戊戌政变,最终使得光绪帝丧失了政权。B、C、D说法错误。4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齐人”“鲁人”“楚人”“燕人”等名称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 )A分封制 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度解析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西周实行分封制,主要封国有鲁、齐、燕、晋、宋等。5秦王扫六合一课的讨论环节中,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就“分封制”和“郡县制”进行了激烈争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C )A分封制是封建社会的象征B分封制结束了地方官吏的世袭C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D郡县制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解析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象征;郡县制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西周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周天子将自己的子弟、亲属、功臣、古帝王的后代等分封到地方作诸侯,分区管理,辅佐周王。6元代开始实行的行省制度,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官失去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这一举措( A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促进了边疆经济发展C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D抑制了民族融合趋向解析元朝通过实行行省制度,削弱了地方的势力,从而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7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下列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 C )A世袭制 B分封制C科举制 D行省制解析本题考查科举制。根据所学可知,隋朝时创立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是隋炀帝创立的科举制度,它在唐朝得到完善;科举制是一种公平、公正地选拔官吏的制度。A、B、D不符合题意。8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有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其中“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指的是( D )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解析抓住时间“20世纪80年代”,推断出“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应是土地改革;“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指的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它将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承包给农民耕种,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农民“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9“香港特别行政区除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国徽外,还可使用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和区徽。”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此条款体现了( D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求同存异”方针D“一国两制”构想10歌曲爱我中华谱写了56个民族交融相处,生生不息,共同铸造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篇章。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实行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D )A政治协商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一国两制”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民族政策的相关史实。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问题,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1“从本国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是对具有苏俄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这是评价苏俄的( B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D斯大林模式12美国总统罗斯福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我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文中“新应用”指的是( C )A改变了资本主义制度B彻底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内部调整D解决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解析罗斯福新政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直接目的是为摆脱经济危机。1319世纪60年代,中俄两国都进行了积极探索。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关于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具有人身自由,包括有权离开土地,有权拥有财产,有权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立约等活动;地主不能买卖或交换农奴,不能禁止农奴结婚,也不能干涉农奴的家庭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但授予农奴的份地,在法律上仍是地主的财产,农奴只有“永久使用”权。(1)根据材料回答:1861年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哪些条件?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农奴获得份地时支付的巨额赎金,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急需的资本(资金);农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材料和国内市场。材料二当时一位俄国官员在谈到农奴制度废除后农民的变化时说道:“解放了的农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2)你是否赞成材料二的观点?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主要观点:俄国1861年改革极大地改变了农民的处境、命运和地位,进步作用明显(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俄国1861年改革后农民心情舒畅,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俄国1861年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赞成的理由:俄国1861年改革主要具有进步性(以积极作用为主),俄国农奴制度被废除,农奴获得了合法的自由,废除了地主对农奴的封建统治权力和人身依附关系,农奴从农奴制度的枷锁下解放了出来。反对的理由:俄国1861年改革主要具有局限性(以消极作用为主),主要表现在:不彻底性,农民很大程度上仍然被束缚在土地上;掠夺性,被“解放”的农民要付出高额赎金,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欺骗性,改革后农民土地比原来还少,不足以维持生计,重新受到盘剥,导致了农民的贫困;俄国官员站在封建地主阶级的立场上看问题,观点具有片面性(俄国1861年改革维护和巩固了沙皇专制统治,维护了贵族和地主的利益,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材料三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罗荣渠现代化新论(3)依据材料三总结洋务运动兴起的具体原因。为实现“自强”“求富”,洋务派进行了一系列实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洋务派进行了哪些有益探索?原因:认识到西方军事力量强大;缓和与西方紧张关系;引进西方军事技术。探索: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兴办近代民用工业,建设近代海军,兴办新式学堂。(4)请概括指出俄国1861年改革和中国洋务运动在推动历史进步方面的共同作用。都开启了近代化历程(或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14改革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与时俱进。19世纪中后期,中国、俄国和日本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各国纷纷改革以应对挑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探索中的中国】材料一李鸿章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西方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1)材料中李鸿章的核心主张是什么?为实现“自强”,洋务派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请举出两个具体事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建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等。材料二1898年6月16日光绪皇帝与康有为对话节选(下边材料)(2)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变法”主张?与材料一相比,该主张是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而不改变君主(或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从学习技术层面上升到政治(制度)层面,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变革中的俄日】材料三18611900年,俄国的工业总产值增长了6倍。铁路长度从1861年的1500公里增至1900年的5.2万公里。(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俄国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材料四因此,当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了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4)材料四中,日本的“社会”变革始于哪一年?力图实现的目标是什么?1868年。变法图强、富国强兵。【成与败的反思】(5)19世纪中后期,上述国家应对“挑战”的结果是中国失败,俄日成功。请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