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寓言二则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郑人买履( ) (2)遂( )不得履 (3)宁( )信度(4)遽( )契( )其舟 (5)先自度( )其足(6)宁信度( ),无自信也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置之其坐 (2)而忘操之 (3)反归取之(4)遽契其舟 (5)楚人有涉江者 (6)宁信度,无自信也3辨别下边语句中的“度”的不同意思。(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度:(2)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度:4解释下列语句中“是”的意思。(1)是吾剑之所从坠 是:(2)你不要把他说得一无是处 是:(3)韩非是韩非子的作者 是:5解释下列“之”的意思,并按要求归类。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1)做代词,代物的:(2)做动词用的:6翻译下列句子。(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2)人曰:“何不试之以足?”(3)宁信度,无自信也。 (4)其剑自舟中坠于水。(5)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6)是吾剑之所从坠。(7)求剑若此,不亦惑乎?狼1.解释加点的字。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 )有剩骨。途中两狼,缀( )行甚远。屠惧,投以( )骨。一狼得骨止( ),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 )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 )奔倚( )其下,弛( )担持( )刀。狼不敢前( ),眈眈相向。少时( ),一狼径( )去,其一犬( )坐于前。久之( ),目似瞑,意( )暇甚。屠暴起,以( )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 )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 )其中,意( )将隧入以( )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 )尾。屠自后断其股( ),亦毙之。乃( )悟前狼寐,盖( )以( )诱( )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2)其一犬坐于前。(3)乃悟前狼寐,盖以透敌。3下面两个句子中的“其”各代什么?恐前后受其敌 一狼洞其中4下边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犬坐于前 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C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幼时记趣1解释字词。(1)私拟作群鹤舞空( )(2)项为之强( )(3)又留蚊于素帐中( )(4)果如鹤唳云端( )2给加点的字注音。土砾( )怡( )壑( )癞蛤蟆(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凹者为壑( )不觉呀然惊恐( ) 捉蛤蟆,鞭数十( )4解释句中的文言虚词。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 )使与台齐(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 余年幼,方出神( )5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常蹲其身(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 )鞭数十,驱之别院( )6翻译下列句子。(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2)作青云白鹤观(3)鞭数十,驱之别院。(4)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三峡一.加点字注音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不见曦月( )沿溯阻绝( )素湍绿潭( )绝巘多生怪柏( )飞漱其间( )属引凄异( )二、找出通假字并解释:略无阙处三、古今异义词1、或王命急宣(古义: 今义: )2、至于夏水襄陵(古义: 今义: )四、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林寒涧肃3、空谷传响五、一词多义1.绝:沿溯阻绝( ) 哀转久绝( )2.自:自三峡七百里中( ) 自非亭午夜分( )六、重点词语解释1.至于夏水襄陵( ) 2.或王命急宣( )3.则素湍绿潭( )( ) 4.良多趣味( )5.属引凄异( ) 6.不见曦月( )七、重点语句翻译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回清倒影3、绝巘多生怪柏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5、两岸连山,略无阙处6、重岩叠嶂,隐天蔽日7、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八、理解性默写1、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3、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4、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5、写山高的句子是:6、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诗歌是:7、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8、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是:九、开放性试题:1.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理由1:原句:理由2:原句:八则1. 给加点的字注音。论( )语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 )诲女知之乎( )是知( )也罔( )殆( )而内自省( )也默而识之( )何有于我哉( )2、原文填空: ,不亦说乎? ,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3、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 ) (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7)温故而知新( )( )(8)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9)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 )4、摘出出自论语十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5. 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 诲女知之乎? C.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E. 思而不学则殆。6. 翻译下列句子。(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参考答案古代寓言二则1(1)l(2)su (3)nng(4)j q(5)du d2(1)同“座”(2)拿,携带(3)同“返”(4)立即,匆忙(5)渡,从水上经过(6)不,不要3(1)量长短,是动词(2)指量好的尺码,是名词。4(1)这,这儿(2)对,正确(3)表示前后两者是同一的(或表示肯定判断)5之:指量好的尺码之:到去之:指剑(1)(2)6(1)等到这个郑人回到集市上,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2)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脚试鞋呢?”(3)我宁愿相信尺码,也不相信我自己的脚。 (4)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5)船一停,那人便从他刻有记号的地方潜入水底去找剑。 (6)我的宝剑是从这儿掉落下去的。 (7)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荒唐了吗?狼略幼时记趣检测与评价 参考答案1(1)比做(2)僵硬 (3)白色的 (4)鸣叫。2砾(l) 怡(y)壑(h)癞(li)3山谷 惊异的样子 用鞭子打4在 同 把 正5自己 丛草、虫蚁、土砾 二虫 癞蛤蟆 66(1)我心里这样想,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2)(我把这个景象)比做“青云白鹤”的景观。(3)用鞭子打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 (4)舌头一吐,二虫全部被它吞下。三峡一.加点字注音略无阙处(qu)重岩叠嶂(zhng)不见曦月(x)沿溯阻绝(s)素湍绿潭(tun)绝巘多生怪柏(yn)飞漱其间(sh)属引凄异(zh)二、通假字:略无阙处(阙通缺)三、古今异义词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 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2、至于夏水襄陵(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 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四、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2、林寒涧肃(寒:形容词用作动词,清凉)(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3、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五、一词多义1.绝 *沿溯阻绝(隔绝) *哀转久绝(消失)2.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从、由)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六、重点词语解释1.至于夏水襄陵(襄:漫上)2.或王命急宣(或:有时)3.则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或急流的水)4.良多趣味(良:很)5.属引凄异(属:连接)6.不见曦月(曦:阳光或日光)七、重点语句翻译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轻风,(仍然)不认为快。2、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3、绝巘多生怪柏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5、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峡谷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6、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重叠的山岩和屏障似的山峰遮住了天日。7、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和子夜时分,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八、理解性默写1、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4、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5、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6、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诗歌是:早发白帝城“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7、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8、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九、开放性试题:1.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势迅猛或水流湍急等相同意思均可)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理由2:落差大(意思相同即可)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一、赵普1.给下列加粗的字词注音。吏事( )寡学术( )阖户( )启箧( )既薨( )循默( )龌龊( )( )奏牍( )掷地( )补缀( )2.解释加点的字(或词)。(1)普少习吏事( ) ( ) (2)及为相( )(3)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 ( ) (4)太祖乃悟,卒用某人( )( )(5)寡学术( ) (6)既薨( ) (7)复奏( ) 3.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的区别。(1)普明日复奏其人 古义: 今义: (2)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古义: 今义: 4.翻译下列句子(1)太祖常劝以读书。译: (2)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译:(3)普明日复奏某人。译:(4)碎裂奏牍掷地。译:二、爱莲说各地近年中考题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阅读爱莲说,回答以下几道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可爱者甚蕃( ) 陶后鲜有闻( )亭亭净植( ) 濯清涟而不妖( )2、翻译下列句子。(4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翻译: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翻译: 3、用原文的语句回答。(4分)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 。 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 4、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怎样的人?5、文章三次用菊和牡丹衬托莲,各有什么作用?(二)阅读爱莲说,回答以下问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3分) 甚蕃( ) 亵玩 ( ) 宜乎众矣 ( )2.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译:(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译:3.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5分)相同: 不同: 4.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 的高尚品格。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 , ”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 , ” 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 ; ” 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8分)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练习 (一)赵普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阖户( ) 启箧( ) 论语( ) 掷地( ) 既薨( ) 2、解释加点的字的意思 少习吏事( )( ) 既薨( ) 发箧视之( )( ) 及为相( ) 每归私第( )虽多忌克( ) 阖户启箧 ( )( )( )( ) 尝奏荐某人为官 ( )( ) 复奏如初 ( )( ) 乃悟( )( )卒用 ( ) 3、解释划线词的意思 读之竟日( )及次日 临政( )( )处决 如流( )( ) 深沉有岸谷( )( )虽多忌克( )明日( ) 龌龊 循默( )( )颜色不变( )他日( ) 4、一字多义 A:“以”:劝以读书( ) 以天下事为己任( ) 跪而拾之以归( ) B:“之”:读之竟日( )跪而拾之( ) C:“为”:及为相( )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 5、翻译下列句子 (1)、普少习吏事,寡学术 _ (2)、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_ (3)、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_ (4)、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_ (5)、太祖怒,碎裂奏版掷地 _ (6)、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_ (7)、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_ 一、阅读郑人买履,完成文后问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履( ) 操( ) 度( ) 宁( ) 2翻译: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译文: 3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答: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1)出淤泥而不染( )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3)陶后鲜有闻( ) (4)待到山花烂漫时(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花之君子者也。译文: 3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分) 4【甲】文用 、 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 、 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4分) 5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3分)(四)(2008年浙江省宁波市)文言文阅读(16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故称瑞耳。体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注释】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氲氲(yny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瑞:吉,善。兼彩:兼有各种颜色。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亭亭净植( ) 陶后鲜有闻( )而名之不可( ) 莫能肖也 ( ) 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2分) A强迫 B接近,迫近 C狭窄 D威胁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 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翻译: 4对“善绘者以意取似”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2分)(B) A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B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C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D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5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2分)香味:莲 ; 兰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兰 。6(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 的品性。三、课外阅读永(永:即永州)之氓(氓:民,百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湘水:即湖南境内的湘江)。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货:这里指钱)为?”又摇其首,遂溺死。(选自柳河东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中济,船破,皆游( ) (2)曰:“何不去之?”(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永之氓咸善游。翻译: (2)汝愚之甚。翻译: 3、本文刻画了一个守财奴的形象,文中主要运用了和的描写方法。(4分)4、根据文章内容,请你说说文中永之氓溺死的原因,并谈谈从中你受到的启示。(4分)2010年中考总复习七(下)文言文练习(含答案)一、赵普1.给下列加粗的字词注音。吏事( )寡学术( )阖户( )启箧( )既薨( )循默( )龌龊( )( )奏牍( )掷地( )补缀( )(l gu h qi hng xn w chu d d zhu)2.解释加点的字(或词)。(1)普少习吏事 (熟悉) (年轻) (2)及为相 (等到)(3)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曾经) (担任) (4)太祖乃悟,卒用某人 (才)(终于)(5)寡学术 (少) (6)既薨 (已经) (7)复奏 (又) 3.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的区别。(1)普明日复奏其人 古义:(任何一天的第二天) 今义:(今天开始的第二天。)(2)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古义:(脸色) 今义:(色彩)4.翻译下列句子(1)太祖常劝以读书。译:明太祖常拿读书这件事来劝(赵普)。(2)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译: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3)普明日复奏某人。译:第二天赵普重新奏请任用此人。(4)碎裂奏牍掷地。译:宋太祖把赵普呈上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二、爱莲说各地近年中考题爱 莲 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阅读爱莲说,回答以下几道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可爱者甚蕃 (多) 陶后鲜有闻 (少)亭亭净植 (树立) 濯清涟而不妖 (洗涤)2、翻译下列句子。(4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只爱莲花的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3、用原文的语句回答。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4、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怎样的人?品德高尚的人(具体答出君子的品格也可)5、文章三次用菊和牡丹衬托莲,各有什么作用?(第一次衬托,表现自己独爱莲花,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显示莲花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衬托,借以慨叹世上没有人像自己这样钟情于莲花的。)(二)阅读爱莲说,回答以下问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3分) 甚蕃 (多) 亵玩(亲近而不庄重) 宜乎众矣(应当)2.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喜爱菊花,陶渊明之后很少听说了。)(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过却不妖艳。)3.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5分)相同:不同:示例:相同点:表现出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度。(1分)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2分)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好,但人格可以是很高尚的。(2分)4.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 的高尚品格。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 , ”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 , ” 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 ; ” 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8分)不求富贵名利,安贫乐道,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2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2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分)(第一空两个要点各1分;默写题每空1分,每句出现一个错三、阅读黔之驴一文,完成下列各题()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3分)(1)蔽林间窥之( ) (2)稍出近之 ( )(3)蹄之( )(4)技止此耳( )(5)以为且噬己也( ) (6)益习其声(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3请补出“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句中省略的词语。(3分)4、请用原文语句在下面空格上写出老虎逐渐接近驴的过程。(4分)虎见之 5、成语“黔驴之技、黔驴技穷、庞然大物”均是由这则故事中演化出来的成语,请运用三个成语,简洁地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2分)6、举出课文中描写老虎心理活动及动作的词句,说说它们对刻画考虎形象有什么作用。(3分)7、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如何评价虎与驴的?(本文用“黔之驴”为题目,有什么含义和寓意?)8、找出三个形象勾画出老虎既好奇又害怕的神态的词。四,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家,宜乎众矣.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濯清涟而不妖 ( ) (2)香远益清 ( )(3)濯清涟而不妖 ( ) (4)不可亵玩焉。( )(5)可爱者甚蕃 ( ) (6)陶后鲜有闻 ( ) (7)亭亭净植 ( ) (8)宜乎众矣 ( )2要赞颂莲花,却先提到菊和牡丹,为什么?(或:短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什么?)(或:爱莲说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请说说“菊”和“牡丹”在表达文章主旨上起了什么作用?)作者对莲的赞美寄寓了怎样的生活态度?(3分)3用波浪线画出“予独爱莲”的原因。(2分)4、.将菊、牡丹、莲拟人,用高尚品格的“莲”自况,是委婉批判_ (2分)5. “莲,花之君子者也。”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2分)。 6、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5分)(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_,_。(2)表现莲花正直、美名远播的句子是_ _,_ _。(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现莲花_ _的品格。(4)爱莲说揭示全文中心的一句是(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句子) 。(5)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或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 。7作者写出了莲的哪几个优点?(2分)答: 。8.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_ _。9、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周敦颐却提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对此你有何看法?答: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1分) 。11、爱莲说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_ _,_ _的品质12、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_、_ 、 _1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五木兰诗名句默写1木兰诗描写木兰奔赴战场时矫健英姿的句子是 , 。2描写边塞夜景,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句子是 , 。3用比喻作结,抒情议论的句子是 , 。 , ?4描写木兰军营中苦寒生活的句子是 , -。5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 , 6写木兰从军后艰苦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 -, 。7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 。七年级下册古诗文复习试题参考答案黔之驴1、(1)偷看 (2)渐渐(3)用蹄子踢(4)只,仅(5)咬(6)逐渐(3分。答对两个给1分。意思对即可。)2、老虎因此而高兴,盘算着驴的本领,心想:“它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2分,意思对即可。)3、(虎)益习其声,又近出(其或驴)前后,终不敢搏(之或驴)。(3分,对1处1分。)4、稍出近之往来视之又近出前后(稍近)荡倚冲冒(4分,对1处1分。)5、驴虽为庞然大物,却只有黔驴之技,面对聪明的老虎黔驴技穷,最终被吃掉。(2分,运用到每个成语,意思对即可。) 6、心理活动:以为神;以为且噬己也;觉无异能;终不敢搏;技止此耳。动作:蔽、窥、遁、视、近出、荡倚冲冒、跳、阚、断、尽。作用:细腻、逼真、传神地刻画了老虎的形象。7、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要被表面庞大的东西吓倒,要仔细观察研究,找到它的弱点,从而战胜它、(本文含义:讽刺无德无能、仗势欺人、外强中干、徒有其表的人,并指出其可悲的结局。寓意: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也告诫我们掌握真本领,真才干的重要。虎无疑是聪明、勇敢的。驴很笨,它对身边的危险毫无觉察,麻木迟钝,不考虑对付老虎的办法,结果被吃。8蔽、窥、稍爱莲说1(1)美丽而不庄重(2)更加(3)洗涤(4)亲近而不庄重 (5)多(6)少(7树立(8)当2、作者用菊花、牡丹分别来正衬和反衬莲花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不慕富贵、洁身自好、保守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3、“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4、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5、应该鄙弃那种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格6(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3)庄重而高雅(4)莲,花之君子者也(5)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7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或: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诩;通达整理,行为方正;志洁行廉,芳名远播;不可轻侮。)8.作者不慕富贵、洁身自好、保守坚贞气节,菊虽不及莲但好过牡丹。爱牡丹之人是追求富贵,为作者所不齿的,所以把牡丹单独放到后面。9、言之成理即可。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虽然环境对人有一定的影响,但只要我们自己保持高尚的情操,严以律己,就能够在世俗中像一株莲花一样高尚傲岸。)10、借物抒情(托物言志)。11不慕名利、洁身自好12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菡萏13表达了作者对知音甚少,无志同道合之人的慨叹。木兰诗答案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3.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6.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7.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三峡学案一、填空:1、三峡:指(瞿(qu)塘峡、巫(wu)峡、西陵峡)。郦(li)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水经是我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书。郦道元搜集了有关水道的记载和他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水经作注,称为水经注。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郦( )道元 略无阙( )处 重()峦叠嶂( ) 曦()月 襄( )陵 素湍( )绝( ) 属( )引三、解释下列加点字,翻译句子:1、两岸连山,略( )无阙()处。 2、至于夏水襄()陵,沿( )溯( )阻绝。 3、清()荣( )峻( )茂( ),良()多趣味。4、常有高猿长啸,属( )引( )凄异,空谷传响(),哀转( )久绝()。5、虽( )乘奔( )御风,不以疾( )也。四、简答1、写出山的高峻、陡峭的诗句(“重岩叠嶂,隐天蔽日。”)2、从侧面渲染了山峰的高峻,江水的狭窄的诗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用比较的方法表现夏日江水的迅疾的诗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另外 “朝发白帝,暮至江陵”也是表现江水的迅疾)4、表现了春冬三峡山水的美丽的诗句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溯其间”)5、“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哀转久绝。”渲染了(寒秋三峡肃杀、悲寂、凄凉的)的气氛。(在“晴初霜旦”,“寒”“肃”的气氛中,响起凄凉怪异的猿啼,久久不绝,悲哀婉转的回声,到处笼罩着寒秋三峡肃杀、悲寂、凄凉的气氛。)6、侧面表现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的诗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7、概括本文各层大意及中心l 第一层(开头到“不见曦月”):写三峡两岸的山。(明写山,暗含水;既写了山势的险峻,又写了江流的狭窄,为下文写夏水的迅猛作了铺垫。)第二层(从“至于夏水襄陵”到“不以及也”):写三峡的水。(突出了水势的凶险、迅疾。既使人感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州医用耗材股份有限公司2022-2025年社会责任报告
- 2025年互联网保险市场国际化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 2025年皮肤病学疾病分类与治疗技巧实践模拟题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房地产行业房地产科技创新案例研究报告
- 2025年教育科技行业教育科技应用研究报告
- 2025年通信科技行业5G通信技术与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 2025年燃料能源行业燃料资源开发与清洁能源利用研究报告
- 2025年医疗保健行业服务模式与医疗健康管理研究报告
- 2025年数字经济行业数字经济生态系统与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
- 2025年金融科技行业区块链金融与数字货币发展研究报告
- 医院非暴力沟通小讲课
- 2025至2030年中国山西省房地产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第4课洋务运动与边疆危机(任务型导学案)(原卷版)
- 创建文明班级班会课件
- 2025年新修订治安管理处罚法课件
- 社会渠道支撑管理制度
- DBJ50-T-047-2024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标准
- 呼吸科出科小讲课
- 2025年中国红富士苹果市场深度调研研究报告
- 钢结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申请报告)模板
- 仓库员工考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