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件环境风险评价.doc_第1页
皮件环境风险评价.doc_第2页
皮件环境风险评价.doc_第3页
皮件环境风险评价.doc_第4页
皮件环境风险评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前 言*皮件厂是*市*区摩托车配件生产的重要企业,已在*市*区*互助工业园区互助二村内租赁现有库房(建筑面积为1410m2),从事摩托车缸头铝件的喷涂加工。地理位置见图1。该企业于2004年3月以喷涂加工内容补办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并通过了*区环境保护局的项目审批和竣工验收。由于*皮件厂在喷涂生产过程中使用了以二甲苯为主的有毒有害稀料,因此按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5152文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和*市*区环境保护局渡环发20067号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管理补办环境风险评价的补充通知的要求,该厂应补作该项目环境风险影响评价。2006年1月18日,*皮件厂正式委托我公司作该项目环境风险影响评价。我公司环境评价人员在原生产规模及生产工艺不变的前提下,编制完成了*皮件厂喷涂加工项目环境风险影响评价报告,报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区环境保护局审核。11、总论1.1编制依据1.1.1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15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2004年12月29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8)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10)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目录(2002年10月13日);(11)国务院国发200038号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年11月26日); (12)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2001年12月30日);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12月26日);(14)*市主城“蓝天行动”实施方案(20052010年);(15)*市人民政府令第188号*市主城尘污染防治办法;(16)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5152文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1.1.2环境评价规范(1)国家环保局颁发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 、HJ/T2.4-1995);(2)国家环保局颁发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3)国家环保局颁发的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1.1.3建设项目有关资料(1)*市*区环境保护局渡环发20065号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管理补办环境风险评价的通知;(2)*市*区环境保护局渡环发20067号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管理补办环境风险评价的补充通知;(3)*市*区环境监测站环监字(2005)第018号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报告;(4)与*铭驰机械有限公司(*皮件厂)签定的喷涂加工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委托协议书(2005-1)。1.2工作等级、评价范围及环境敏感点1.2.1评价等级根据国家环保局颁发的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风险评价等级划分原则,确定评价等级如下:本项目涉及的危险性物质不论其生产或是储存用量均低于其临界量,故不构成重大危险源,项目周边无集中式居民住宅区,周边环境相对不敏感,因而确定项目风险评价等级为二级。1.2.2评价范围按国家环保局颁发的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要求,评价等级为二级的风险评价范围为距离源点不低于3公里范围。1.2.3项目周边的环境敏感点表1 项目周边环境敏感点分布一览表环境敏感点场地北面的变电站场地西面的农户住宅场地西北面农户住宅距离m2040302、项目概况2.1建设内容及生产工艺流程该厂于2003年8月投资30万元,在*市*区*互助工业园区互助二村内租赁现有库房,年喷涂摩托车缸头铝件产品105万件。*皮件厂厂址所在地北面为*互助工业园区变电站,东面为厂房,南面为互助工业园区道路,西面和西北面有少量的农户住宅楼,是项目关注的环境敏感点,见图2。项目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租用建筑面积:1410平方米,其中生产厂房建筑面积为1060m2;办公楼建筑面积为350m2。生产厂房内分为打磨清洗区、喷涂区、烘烤区、检验区、成品件区共五区,项目总平面布置与外环境关系,见图3。*市*皮件厂喷涂加工项目生产工艺流程如下:摩托车缸头铝件 打磨 加热 清洗脱水 喷涂 电烘干 检验 成品 入库图4 项目生产工艺流程图2.2生产中所用原材料生产中所用的原材料消耗量如下:(1)摩托车缸头铝件:105万件/年; (2)铝粉漆: 30吨/年;(3)环氧底漆: 2.4吨/年; (4)二甲苯: 15吨/年;(5)砂轮: 10套/年。2.3主要生产设备本项目生产厂房内主要有6台喷位机。主要生产设备如下:(1)喷位机 6条; (2)空压机 3台;(3)烘柜 8台。2.4劳动定员与生产班次职工人数:90人,全部招收当地下岗、待业人员。生产班次为三班,一年按300天计。2.5与项目有关的公用工程设施本项目生活用水由地区给水管网提供,本工程日用水量为6.46立方米。排水经物化生化处理达标后,排入地区园区市政排水管网。2.6项目二甲苯物料平衡及水平衡分析2.6.1项目二甲苯物料平衡分析二甲苯物料平衡示意图如图5。 二甲苯(10.627吨/年)进入空气二甲苯稀料(15吨/年) 二甲苯(4.373吨/年)进入废水等图5 二甲苯稀料物料平衡示意图2.6.2项目水平衡分析用水量平衡如图6。 损耗 (0.67)(0.60) (0.07) 总用水量(6.46) 油漆涂装生产线用水 污水量(5.87) 损耗(3.63)(3.27) (0.36) 生活用水 (2.16)(2.00) 清洗热水 (0.16) 损耗图6 项目水平衡示意图(单位:立方米/日)2.7污染防治措施及环境遗留问题2.7.1污染防治措施项目在生产过程中有二甲苯废气、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及噪声等产生。项目营运期产生生产、生活污水共5.87m3/d,COD:414mg/l,BOD5:166mg/l,SS:250mg/l左右。污废水处理采用物化生化处理装置,处理规模为10m3/d,满足工程要求。由于本工程废水具有较好的可处理性,经处理后可以达标排放,近期出水水质要求为COD100mg/l、BOD520mg/l、SS70mg/l。由于本工程营运期产生的废水经达标排放后,进入市政排水管网,对长江水体无影响。喷房废水,日产生量0.6立方米,主要含少量二甲苯、漆渣等,经过滤混凝沉淀处理后可循环使用。喷房、烘干炉等各二甲苯产生点,均能满足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70毫克/立方米)的要求。营运期产生的废渣主要是漆渣和办公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定期收集的污泥等,办公垃圾年产生量1吨,漆渣年产生量4吨。办公垃圾送往废品回收站;漆渣属危险废物,送市危险废物中心处置,污水处理污泥清理后(大约二年清理一次)将及时运往渣场,因此本工程的废渣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营运期产生的噪声主要是空压机等。由于采取了隔振减震隔音等措施后,能够满足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要求,营运期产生的噪声对厂内外操作人员影响小,能够达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II类标准要求,噪声对外环境影响小。采取以上措施后有效控制了噪声对环境的影响。2.7.2环境问题遗留*皮件厂喷涂加工项目通过了*区环境保护局的项目审批和竣工验收,见*市*区环境监测站环监字(2005)第018号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报告。但项目周边环境有零星的农户住宅分布,其间距不满足项目卫生防护距离(50米)的要求,建议互助工业园区管委会按环境保护局的审批意见要求尽快实施工业园区内零星住宅的拆迁、安置计划。3、风险识别分析3.1危险性物质*市*皮件厂喷涂加工项目危险性原料性质见表2,项目生产过程中危险性原料使用情况见表3,项目危险性物料储存情况见表4。表2 项目危险性原料的性质一览表物质名称物性燃爆性毒性危险特征外观相对密度饱和蒸汽压闪点自燃点爆炸极限%V燃爆危险度火灾危险分类毒性分级LD50LC50最高容许浓度mg/m3二甲苯无色液体0.897/3.66(气)1.33kPa175901.1-7.65.91甲低毒类25g/m3435轻度刺激性表3 项目生产过程中危险性原料使用情况一览表类别物质名称日消耗量(t)形态储存/使用设备运输方式储存位置原料二甲苯0.36液体储槽送货到厂车间内表4 项目物料储存情况一览表物质名称单罐容积(m3)规格(内径高m)数量总储存量(t)周转天数储存形式储存位置二甲苯0.2010.401.0101.805储槽车间内表5 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表序号物质名称类别临界量(t)生产场所储存场所1二甲苯有毒物质40100从表2可以看出,二甲苯为有毒物质。根据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见表5),结合表3、表4情况,本项目在生产场所和储存场所均不构成重大危险源。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判定本项目事故危险物质是二甲苯。3.2危险源本项目的生产厂房即为危险源。4、最大可信事故及类型4.1单元设备事故统计分析与项目单元设备相关的设备事故统计分析见表5。根据19491982年化学工业事故统计,死亡人数占较大比例的前三位事故依次是火灾、爆炸(20.3%)、中毒窒息(11.99%)及高处坠落(11.03%),表明火灾、爆炸及中毒事故有比较严重的后果。表6 相关单元设备事故统计分析一览表设备类型事故类型重大事故次数统计范围主要事故原因储槽泄漏、爆章作业、操作失误管道泄漏、爆炸3319491982材料缺陷、腐蚀4.2事件树(ETA)分析对项目运行中潜在事故的事件树(ETA)分析,见图7。 仪表显示泄漏,立即关闭有关阀门 未造成事故槽、阀门、管道 仪表故障,值班人发现,关闭有关阀门泄漏 未造成事故 遇明火 燃、爆事故 值班人未发现或阀门损坏 撞击爆裂 自然扩散 泄漏污染图7 项目运行中潜在事故的事件树示意图事件树分析表明,槽、管道、阀门等设备物料泄漏,可能引发燃爆危害事故或扩散污染事故。4.3最大可信事故及类型根据上述分析,项目最大可信事故及类型设定为:(1)形成突发性环境污染(二甲苯污染);(2)被点燃,喷射燃烧,向外界辐射热量;(3)蒸气云爆炸。5、突发性大气环境污染预测5.1源强泄漏源强的估计,采用石剑荣等用分子运动论方法提出的闪蒸爆炸源强估算三阶段模式1。(1)初期饱和气体全部经泄漏破裂口,进入大气环境(按无组织排放量计)泄漏量M1=3.60kg(2)泄漏初期遇火花,发生爆炸,两相闪蒸强烈沸腾过程,进一步引发大面积泄漏泄漏量M2=83.532kg,持续时间t=0.012s(3)残液继续外泄过程(未采取抢救措施情况)泄漏量M3=92.868kg,持续时间t=23217s=6.449h本工程突发性大气污染源强见表7。表7 突发性大气污染源强统计一览表事故排污点污染物事故持续排污时间排放源特征名称事故排放量储槽二甲苯8g/ s387min面源5.2大气预测模式本评价直接引用HJ/T1692004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中烟团模式。5.3预测结果及评价采用烟团模式计算。预测结果见表8。表8 项目二甲苯事故排放对环境敏感点的影响值一览表环境保护对象北面的变电站西面的农户住宅西北面农户住宅影响值(mg/m3)69.88619.66533.883按TJ7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二甲苯的最高容许浓度(0.3mg/m3)衡量,本项目二甲苯事故外排对各环境敏感点的影响大。对各环境敏感点的影响均超标。西面的农户住宅的最大超标倍数为64.55;西北面农户住宅的最大超标倍数为111.94。各环境敏感点浓度值均低于TJ7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100mg/m3),并有轻度刺激性症状。在短时间,距离源330米范围内环境空气质量变差,出现较大面积的超标,由于持续时间短,不会发生急性危害。二甲苯最大着地浓度为184.726mg/m3,离源距离为10米处,超标面积为0.342km2。6、二甲苯喷射燃烧造成热辐射危害距离的计算考虑二甲苯储槽发生贯穿性破裂,喷出在很短时间就遇明火点燃,形成喷射火灾。(1)热辐射通量为qp=M gHc=600.173(KW)式中:效率因子;取0.35;Hc燃烧热值,取1091.7KCaL/molL;Mg泄漏质量,取40g/s。(2)预测结果分析预测结果见表9。表9 热辐射危害距离风险预测结果热辐射危害半径(m)热辐射通量KW/m2伤害程度对设备对人体0.50537.50设备全部损坏1min内100%的人死亡,10s内1%的人死亡。0.61925.00木材燃烧1min内100%的人死亡,10s内严重烧伤。0.87512.50塑料管熔化1min内1%的人死亡,10s内1度烧伤。1.5484.00/20s以上引起疼痛,但不会起水疱由表9可知,二甲苯储槽若发生贯穿性破裂,二甲苯喷出在很短时间就遇明火点燃,形成喷射火灾,对人造成伤害和对设备造成破坏的范围在热辐射半径2m内;而在2m外,可以认为属于安全区域。7、蒸气云爆炸距离的计算二甲苯容易引发火灾、爆炸,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1.1-7.6,二甲苯储槽等泄漏的气体含量达到或超过爆炸下限,一遇到火源,将会引起爆炸。本评价预测二甲苯储槽泄漏遇火源,引起爆炸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1)预测模式爆炸总能量如下:WTNT=AWFQF/QTNT式中: A蒸气云当量系数,取0.04;QTNT-TNT的爆热,取4520KJ/Kg; WFQF -爆炸总能量,(J)WF参与反应的可燃气体的质量,取6961Kg;QF 可燃气体的高燃烧热值,取42981KJ/Kg。死亡概率为0.5的半径按下式计算:R0.5=13.6(WTNT/1000)0.37=19.50m模拟比TNT1000= (WTNT/1000)0.333333333伤害半径按下式计算:R=R1000TNT1000(2)预测结果分析预测结果见表10。表10 爆炸风险预测结果爆炸伤害半径(m)冲击波超压P/MPa伤害程度对建筑对人体19.500.05倒塌死亡概率41.4900.05墙大裂缝重伤。62.240.03窗框破坏轻伤82.980.02部分玻璃破碎安全由表10可知,若车间发生爆炸事故,对人造成伤害的范围在爆炸半径62.24m内,将对该范围内工作人员和建筑物等造成破坏;而在85m外,可以认为属于安全区域。8、最大可信事故的环境危害后果将上述环境风险评价的计算结果进行总结、归纳,汇总出表11。从表11可以看出,如果车间发生泄漏事件在近330米距离内,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在短时间,距离源330米范围内环境空气质量变差,出现较大面积的超标,由于持续时间短,不会发生急性危害。表11 环境风险评价的计算结果一览表序号项目距离(米)备注1热辐射防护距离2安全考虑2爆炸防护距离853超标距离3309、风险防范措施与风险管理风险防范措施与风险管理的关键是要避免出现生事故,因而必须建立必要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措施,保证生产的正常、安全。9.1生产、仓储方面在总平面图布置上,各建筑单体之间要按有关设计规范要求,留有足够的防火间距。特别是在二甲苯生产、使用区域设置可燃气探测器,对可燃气体的泄漏和浓度超限进行报警,以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必须有符合国家标准的生产工艺、设备或者储存方式、设施,虽然本工程生产中使用和储存的危险物不构成重大危险源,其储存地仍应远离水源、居住区等。车间内各二甲苯储槽应单独采取防火、防爆墙分隔。车间面临居民住宅(农舍)和变电站的墙面,按建筑防火设计规范要求应设置防火、防爆墙,以减少事故的危害。必须在使用和储存易燃液体的场所采取防火、防爆措施,远离火种,并与氧化剂分隔。项目周边环境有零星的农户住宅分布,其间距不满足项目卫生防护距离(50米)的要求。企业应采取如租赁作办公室、倒班宿舍及绿化等多种措施,确保项目周边用地性质满足本评价提出的卫生防护距离的要求。建设方应配备符合生产或者储存需要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二甲苯等原料存放必须在满足要求的专用容器内。二甲苯储存地设降温设施。对接触少量有酸、碱等腐蚀性物质的生产岗位,必须采取个人防护措施。杜绝设施的“跑、冒、滴、漏”。加强车间内通风排毒,并设置冲洗设施,确保生产环境的卫生。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严格按操作规程生产。加强环保设施运行管理,确保其正常、高效地运转。对事故排放的二甲苯液体,直接排入有足够容积(不小于5m3储存容积)的事故排污地下储存池或围堰,不得通过沟渠等排入地表水体。9.2运输方面应严格加强运输管理,慎重选择运输线路、运输量和运输时段,能有效地减少运输过程对环境的风险性。对原料的运输包装必须采用避光、保温、防震和防泄漏及抗冲击的方式包装运输,减少突发性事故后果对环境的影响。危险废物运输转移必然满足相关法规的要求。有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标准要求的其他条件。危险废物暂存按危险品贮存管理,并必须符合相关法规的要求。鉴于企业获得了国家有关部门危险品运输的资质许可,企业应进一步大幅度减少危险性物料的储存量。项目风险防范措施,见表12。表12 项目风险防范措施一览表序号风险防范措施设置位置结构要求备注1防火、防爆墙靠近环境敏感点处240mm厚砖墙加强库房室内通风;靠厂区内窗户泄爆(必须满足建筑防火设计规范的要求)。2事故储存池(5m3)或设事故围堰库房内地下式,防渗处理便于收集泄漏液体,避免流失,控制影响。3安全生产管理车间、库房等/严禁烟火;采取措施防止静电火花。4减少危险品储存量库房内/减小危险性;严格按国家危险品运输要求,选择运输路线。5制订切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应急预案/每年培训、演练;按消防部门要求配备消防设施。9.3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初步(1)总则事故应急必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区域为主,防救结合、防护为主,点面结合、确保重点,专群结合、科学有效的原则。建设方应在日常生产中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确保一旦出现环境污染事故或有毒物质泄漏时,能够遵照实际情况进行紧急处理。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操作规范和环境管理机制,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在生产中应加强生产设备的安全管理,按国家规定的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进行定期检测,回收、处理装置不带“病”上岗,保证不泄漏;加强各泄漏源的管理,就本项目而言,重点是二甲苯储存地,加强检查和管理,防止毒物扩散;加大污水和工艺废水循环水管道的监管力度,有效管理项目的循环利用废水系统,特别是管道的维护,以防止泄漏。对有关的操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加强工人的安全意识教育,实行持证上岗,尽量减少一些人为的风险因素。(2)应急组织工厂在办公楼内专门房间设立突发性事故应急指挥部,由厂长(总经理)挂帅,负责现场全面指挥,包括救援、管制和疏散。专业救援队伍(义务消防队伍)由工厂共青团员、共产党员、生产车间主任、班长技术骨干组成,接受工厂应急指挥部的指挥,并负责事故控制、救援、善后清理、处理工作。(3)应急状态分类及应急响应程序应急状态包括事故警戒和警戒的消除。应急响应程序如下:生产区发生事故时,应迅速准确地报警(工厂突发性事故应急指挥部),同时组织义务消防队伍开展自救,采取措施控制危害源,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应急指挥部接到通知后,迅速通报并指挥各专业部门(生产、环保、消防、卫生、工程、安全等)到事故现场各司其职,为事故应急决策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方案及建议,并和专业救援队伍一道实施救援和善后清理、处理工作。如有必要,由工厂应急指挥部向社会救援中心和地区人防办组织申请救援。事故过后,写出经验教训报告,增加事故预防措施,报告上级主管部门。(4)应急设施、设备与材料生产区和库房区:防火灾、爆炸事故应急设施,主要为消防器材;防有毒有害物质外溢、扩散,主要是水幕、喷淋设备等。(5)应急通讯、通知和交通应急状态下的通讯方式、通知方式和交通保障、管制,应严格按照国家及地方的要求执行。(6)应急环境监测及事故后评估由地区环境监测站对事故现场进行环境现场监测,委托专业资质的评估机构对事故性质、参数与后果进行评估,为指挥部门提供决策依据。(7)应急防护措施、清除泄漏措施方法和器材对有毒物质的储存系统、生产区必须设立必要的实时监测和电视监测系统,一旦发现异常,可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遏制事故苗头,尽可能减小事故的危害程度。加强个人防护,作业人员应戴过滤式防毒口罩和密闭的防护眼镜,配备必要的耐酸服、手套和靴子。(8)医疗机构设置和中毒的处理办法建立、完善工厂卫生医疗机构,尤其必须具备特殊医疗系统,专门配备针对职业性急性中毒事故的医疗设施和相关药品等。(9)人员培训与演练应急计划制定后,平时应安排人员培训与演练。(10)公众教育和信息对本项目周围人员和厂内职工进行有关风险防范措施的教育、宣传和指导,并定期进行必要的应急演习,以熟悉声光报警信号和逃避路线。(11)记录和报告设置应急事故专门记录,建立事故档案和专门报告制度,设立档案部门。10、项目环境风险影响评价的结论与建议(1)项目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生产设备处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性。(2)事故时有毒物质外泄,对外环境有大的影响,造成0.342km2的范围超标,环境空气质量变差;发生爆炸事故时,影响半径为85米,会对周围建筑、人群带来破坏。企业必须采取本评价提出的风险防范措施(设置防火、防爆墙、事故储存池或围堰及采取严格的生产管理措施等),防止污染事故的影响扩大。(3)项目具有潜在的事故风险,应从建设、生产、储运等方面积极采取防护措施。如库房应安装通风设施、采用防火、防爆的灯具、电器等。为了防范事故和减少危害,需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灾害事故的应急预案。当出现事故时,采取紧急的工程应急措施,以控制事故和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危害。(4)项目周边环境有零星的农户住宅分布,其间距不满足项目卫生防护距离(50米)的要求。但考虑到该项目处于规划的互助工业园区内这个实际情况,并且根据*市*区环境监测站环监字(2005)第018号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报告(在正常生产工况下):项目周边的环境空气质量(二甲苯因子)能够满足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居住区二甲苯最高容许浓度的要求。因此从卫生防护的角度考虑,项目周边零星的农户住宅可暂不拆迁。今后由互助工业园区统一进行拆迁、安置。建议互助工业园区管委会按*区环境保护局的审批意见要求尽快实施工业园区内零星住宅的拆迁、安置计划。(5)建议建设方委托有资质的单位作好项目安全评价,并落实其安全防范措施和消防措施。目 录前言 11、总论 21.1编制依据 21.2工作等级、评价范围及环境敏感点 32、项目概况 42.1建设内容及生产工艺流程 42.2生产中所用原材料 42.3主要生产设备 42.4劳动定员与生产班次 52.5与项目有关的公用工程设施 52.6项目二甲苯物料平衡及水平衡分析 52.7污染防治措施及环境遗留问题 63、风险识别分析 73.1危险性物质 73.2危险源 84、最大可信事故及类型 84.1单元设备事故统计分析 84.2事件树(ETA)分析 94.3最大可信事故及类型 95、突发性大气环境污染预测 95.1源强 95.2大气预测模式 105.3预测结果及评价 106、二甲苯喷射燃烧造成热辐射危害距离的计算 117、蒸气云爆炸距离的计算 128、最大可信事故的环境危害后果 139、风险防范措施与风险管理 139.1生产、仓储方面 139.2运输方面 149.3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初步 1510、项目环境风险影响评价的结论与建议 18摘 要煤炭气化工业是将原煤经过部分氧化转化为粗合成气,进而作为工业原料,生产化肥、甲醇、乙醇、二甲醚、氢气等产品,是煤炭化学工业的基础、先导和关键。在我国缺油、少气、富煤的资源禀赋和能源需求快速增长的条件下,发展煤炭气化工业显得愈趋重要。由于煤炭气化企业生产过程中高温高压的生产条件,易燃、易爆、毒性较强的物质特征,以及运输、储存数量巨大的经营特点,使该行业普遍存在火灾、爆炸、毒物泄漏等环境风险问题。因此,开展煤气化工业企业环境风险评价,建立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强化环境风险管理,降低环境事故风险,减少环境风险损失,就成为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煤气化企业环境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的有机结合为宗旨,在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以环境风险评价为基础的环境风险管理体系构建方法,并以陕西渭河煤化工集团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取得以下结论: (1)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基础上,澄清了风险评价与相关评价的关系,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风险评价标准和方法,形成了以政府为督导、企业为主导的环境风险管理体系,实现了环境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的有机结合。(2)从物质识别入手,构建了包括致死、健康损伤、健康影响及生态影响等不同水平风险影响的环境风险判断体系,拓展了环境风险评价中的环境风险影响认识范围;在毒物扩散和能量传递基本模型为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大气稳定度的高斯多烟团模型的优化和简化方法;澄清了环境风险评价中将行业个人风险值作为标准的误区,提出了以社会自然背景风险值作为评价标准的风险判断准则。(3)以环境风险评价结论为基础,在明确政府和企业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的前提下,以风险防范、风险减缓、风险预警及风险救援等递进措施为对象,完善了由班组、车间到部门、领导及政府为组成的风险管理组织机构,构建了日常风险管理和事故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框架,完善了事故风险应急响应与处理方案。(4)煤气化工业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事故风险,且这种事故风险会带来严重的后果,风险值的大小取决于企业周边环境状况。因此,在城市规划和煤气化工业企业选址中,必须充分考虑事故影响因素,并以致死半径作为安全距离,合理进行企业的选址与布局规划。(5)渭化集团环境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渭化集团现有环境风险水平较高,存在主要风险问题是液氨储罐存量过多,易产生重大火灾爆炸及泄漏事故;厂区1000 m内人口分布较多,在事故发生后易造成人员重大伤害。针对上述问题,采取减少液氨储罐储量、搬迁厂区周围1000 m范围内的集中居民点等风险减缓措施,以及建立风险应急预案等风险管理制度,降低事故风险水平。(6)渭化集团风险管理实践中,建立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采取以危险源在线监控与定期检查、操作人员培训与安全培训、成立事故应急小组与事故应急定期演练等风险管理措施,以此促进风险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关键词: 煤气化工业,环境风险评价,风险管理,渭化集团Study of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for coal gasification industry company Take Wei-he Coal Chemical Co. Group Ltd for exampleAbstractCoal gasification industry which makes crude mixed gas from partial oxidizing raw coal is the foundation, precursor and key point of coal chemical industry, and the gas is the important raw material to produce fertilize,methyl alcohol,ethylalcohol,dimethyl ether,hydrogen. Whereas, our country is lack of oil, natural gas and rich of coal, so it has become a hot issue to develop coal gasification industry concerning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energy. However, there exist some environmental risks such as fire,blast, toxic leakage in this industry because high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must be applied when coal is gasified, and its products have characters of combustibleness, explosiveness and high toxicity, also the potential risks are caused by transporting and storing huge sum of those products, therefore, in order to reduce environmental accident risk and loss of environmental risk, it is the right time to launch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in coal gasification industry and establish risk management system. Basing on related researches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applies the principle of combining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with risk management to discuss the methods of establishing environmental risk management system, and also takes Wei-he Coal Chemical Co. Group Ltd as a example to analyze environmental risk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methods. The main conclusions of this paper are listed as follow, (1)On the basis of researches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first clarif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isk assessment and other assessments and establishes a whole set of standards and methods, then sets up a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risk management which is supervised by government and practiced by companies and finally realizes a organic combination between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2)Starting from constituents identification, this paper enlarges the extent to identify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risk by setting up a system which contains four different levels of lethality, health damage, health impact and ecology impact to classify environmental risk; on the foundation of models for toxicity diffusion and energy transmiss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optimized and simplified Gaussian puff model; correcting the fault of taking personal risk value as standard in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before, this paper rises classified standards for risk which apply social and natural risk value.(3)Basing on the conclusion of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and clarifying the responsibility of governments and companies in risk management, this paper uses risk precaution, reduction, early warning and rescue as object to improve the hierarchy structure of risk management which contains from group of workers to government leaders, and also to set up a system of routine risk management and accident risk management, and finally complete response and settlement scenario for emergencies. (4)There exist accident risks in coal gasification plan operating which may bring about serious consequences, and because the level of consequences related to the risk value which depends on surroundings of company, so related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accidents and safe distance which is measured by lethal radius must be considered thoughtfully when urban planning and choosing an appropriat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